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最新整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安溪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6分)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安溪是著名的cháyè()之乡,金秋十月guìhuā()飘香,lìngrénnánwàng()的“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我县举办。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此倡议受到沿线各国人民的chēngzàn(),更liánjié()着彼此美好的情感。【答案】①.茶叶②.桂花③.令人难忘④.称赞⑤.联结【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茶、桂、令、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快艇(tǐng)海域(yù)牙龈(yín)B.奉命(fèng)瑶台(yáo)玉簪(zhān)C.节俭(jiǎn)衰老(suāi)梭子(sōu)D.咧开(lěi)侵略(lüè)懒惰(du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B.玉簪(zhān)——zān;C.衰老(suāi)——shuāi;D.咧开(lěi)——liě;故选A。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精巧不计奇数 B.迟廷诗情画意C.协调完好无缺 D.稀罕振天动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易错字的辨析。A.不计奇数——不计其数;B.迟廷——迟延;D.振天动地——震天动地;故选C。4.“砻”是一种去谷壳的工具,它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同或相近?()A.岩 B.聋 C.磨 D.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砻”读音为“lóng”,表示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像磨,多用木料制成。A.岩,读音为“yán”,表示山崖;山峰;岩石。B.聋,读音为“lóng”,表示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C.磨,读音为“mó”,表示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D.泵,读音为“bèng”,表示吸入和排出流体的机械,能把流体抽出或压入容器,也能把液体提送到高处。故选B。5.“雏”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项相关?()A.草儿 B.小刀 C.住房 D.短尾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及演变。“雏”带有“隹”,它作为汉字时读zhuī,是短尾巴鸟的总称,所以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短尾鸟”有关。故选D。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足智多谋手足情深 B.积少成多日积月累C.直言不讳是非曲直 D.难以置信信手拈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A.足:充实,足够/脚。B.积:都是“聚集,积累”的意思。C.直:直爽;直截/有理。D.信:听从;不怀疑/随意。故选B。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世世代代______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②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______了一幅中国地图。A.思念组成 B.纪念构成 C.思念构成 D.纪念组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思念:想念;惦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构成:形成;组成。组成:由部分、个体组合成为整体。①结合语境,人们世世代代怀念海力布,故选“纪念”。②结合语境,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形成了一幅中国地图,故选“构成”。故选B。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都希望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B.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C.他眉头紧锁,正在悠然自得地思考最后一道难题。D.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应当饮水思源,爱护这片青山绿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C.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由句中“他眉头紧锁”“思考最后一道难题”可知,“悠然自得”不符合句子语境,应用“专心致志”。故选C。9.下列传说故事与其它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A.《白蛇传》 B.《嫦娥奔月》 C.《孟姜女哭长城》 D.《梁山伯与祝英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故事类型的识记。A.《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B.《嫦娥奔月》远古神话,是我国十大远古爱情故事之一。C.《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D.《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故选B。10.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农夫的辛苦耕种,就没有好吃的稻米。B.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C.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七圈多。D.小白蛇交代海力布,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才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运用。D.“只要”和“就”搭配,“只有”和“才”搭配。修改时把“才”改成“就”即可。故选D。1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它几项不一样的一项是()A.仙人掌的生命力比玫瑰更强大。B.北方的秋天白天很温暖,晚上却很寒冷。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一样,极少使用彩绘。D.多么宁静的天山哟,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A.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仙人掌”与“玫瑰花”进行对比,突出仙人掌的生命力强。B.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北方秋天的白天”与“北方秋天的晚上”作比较,突出北方秋天的晚上的寒冷。C.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D.“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是夸张,突出天山的宁静。故选D。12.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俗话说:“熟能生巧。”让我们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B.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D.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一定要先弄懂,再继续往下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阅读方法的掌握。D.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故选D。1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秋天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标点符号。“秋天”“山葡萄”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加逗号;“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都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都加顿号;“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是对“各种山果子都熟了”的解释说明,“各种山果子都熟了”后面加冒号;“说也说不完”为一句话的结束,后面加句号。故选D。14.对下面的句子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A.地道样式众多。 B.地道互相连通。C.地道样式众多,互相连通。 D.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有不计其数的地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与概括。从“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可知,句子写出了地道样式众多;从“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可知,句子写出了地道互相连通。句子的主要意思概括为:地道样式众多,互相连通。故选C。15.“阿布请红头苍蝇给自己拍摄一张学习照。”把这句话放入下面的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①照片里的阿布穿着笔挺的西装,打了红色的领带,穿着黑亮的新皮鞋。②他皱着眉头,很严肃地看一本大厚书。③阿布对这张照片非常满意,他印了好几百张,并把这些照片散发给朋友、亲戚。④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轻易相信了阿布是个大学问家。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排序。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第①②句话描写的是照片里阿布的外貌以及神态,通过这两句话可知照片已拍摄完成,所以阿布拍摄的学习照应该放在这两句话之前,所以最恰当的位置是在①之前。故选A。三、回顾所学内容填空、作答。(14+2,共16分)16.把诗文填完整,把字写工整。(1)垂缕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疏桐。——《蝉》(2)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示儿》(3)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题临安邸》(4)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5)_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6)色素的配合,身段的______,一切都很______。——《白鹭》(7)纵有千古,横有______。前途似海,来日______。——《少年中国说》(8)______,从来急;天地转,_____。一万年太久,只争______。——毛泽东【答案】①.流响出②.但悲不见九州同③.直把杭州作汴州④.我劝天公重抖擞⑤.家家乞巧望秋月⑥.大小⑦.适宜⑧.八荒⑨.方长⑩.多少事⑪.光阴迫⑫.朝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1)书写时注意“流、响”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悲、州”的正确写法。(3)书写时注意“直、汴”的正确写法。(4)书写时注意“劝、重、抖、擞”的正确写法。(5)书写时注意“家、望”的正确写法。(6)书写时注意“适、宜”的正确写法。(7)书写时注意“荒、方”的正确写法。(8)书写时注意“事、迫、朝”的正确写法。17.修改下面这段话。(语段中有2处语病错误)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我赶紧振作精神,动起手来。忽然,很快找到了门道,难题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我赶紧振作精神,动起手来。果然,很快找到了门道,难题解决了。##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我赶紧振作精神,动起手来。果然,很快找到了门道,难题解决了。【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修改病句。本段话中有两处病因:①用词重复,“想来想去”和“反复思考”重复,二者删去其一;②用词不当,“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迅速,应将“忽然”换成“果然”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34分)阅读下面三篇材料,完成17-31题。(选择题均为单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小岛(节选)①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看见那盘小白菜。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②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③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④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⑤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⑥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18.选文中有对将军的语言、______、______等细节的描写,还称战士们为“孩子们”,突出了他对战士们的____________。19.选文中“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境描写,这样写渲染了环境气氛。B.烘托了将军对守卫海岛战士充满敬意的心理活动。C.这样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主要是将军佩服岛上战士们的种菜妙招,所以,看着小岛上的菜地,舍不得离开。【答案】18.①.动作②.神态③.怜爱19.D【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描写方法。从第③自然段“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句子的“走、倒进、搅”可知,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从第④自然段“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可知,描写了将军的神态。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将军称战士们为“孩子们”,通过将军对战士们称呼的变化,说明了将军太热爱这群可爱的战士了,他把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19题详解】考查了文章写作方法。D.“那片绿色”指的是菜地,将军“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象征着祖国蒸蒸日上,将军此时此刻对战士们充满了敬佩之情,并不是将军佩服岛上战士们的种菜妙招而不舍得离开。故选D。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我们该怎么吃饭材料一:主食不可偏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材料二:相关的调查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选自《膳食指南》有改动)20.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A.70% B.66% C.30.23% D.40.48%21.材料二画线句子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22.下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慢性疼痛和多发病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无关。B.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少鱼、少肉,而是主食吃不够。C.以零食代替主食,会破坏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身体健康。D.主食吃不够,会让孩子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23.不是我们在“吃饭”上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A.吃饭细嚼慢咽。B.以零食代替主食。C.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D.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24.平时,亮亮不喜欢吃主食,常以零食替代。(请结合以上材料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第3自然段“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中带点的词“最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A21.C22.A23.A24.亮亮,你不吃主食,以零食代替主食是不对的,经常这样会破坏人体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影响身体健康,主食摄入少,血糖水平低,大脑工作效率不高,久而久之成绩也会下降。25.不能。因为“最好”是“最为适当”的意思,在这里指“吃饭时间不少于20分钟是最适当的”,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吃饭时间不可以少于20分钟”,这样写过于绝对,不合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主要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可知,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70%。故选A。【2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说明方法。根据“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材料一“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可知,慢性疼痛和多发病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有关。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二第②段“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材料一“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材料二第④段“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可知,我们在“吃饭”上没有存在的问题是吃饭细嚼慢咽。故选A。【24题详解】考查了拓展训练。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第④段“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可知,劝说亮亮时,从主食的作用以及对身体的影响方面讲,如:小明,你以零食代替主食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你主食进食太少,久而久之,你的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而且,如果你的主食摄入少,血糖水平会变低,大脑工作效率会变低,时间长了,你的成绩也会下降,所以,你以后好好好吃饭,少吃零食。【25题详解】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说明能不能去掉,其次说明理由。“最好”是“最为适当”的意思,在这里指“吃饭时间不少于20分钟是最适当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性,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吃饭时间不可以少于20分钟”,这样写便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我的祖国①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告诉我,中国就是我的祖国。②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直到有一天,父母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③片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从此我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的人们。④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驶过黄河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奔向远方,那一刻我发现,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⑤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生活中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当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⑥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透(wēi)迤(yí)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在亲密地和大陆喃喃私语。⑦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千年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⑧当孔夫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⑨当李白畅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⑩当李清照悲切吟诵,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⑪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⑫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耳畔仿佛又听见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选自《阅读》第74期有删改)26.作者看了电影《上甘岭》,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多选)A.生我养我的地方 B.亿万人民的共同体C.魂牵梦萦的地方 D.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27.《上甘岭》中优美的旋律,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几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28.整篇文章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抒发情感的()A.时间 B.事情发展 C.地点转换 D.观察的先后29.选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心。C.从小就知道祖国深刻含意。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30.作者从祖国的壮丽山河写到悠久的历史及历史名人,这样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描写祖国的壮美山河,能让人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B.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祖国壮美多姿、气象万千的形象,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C.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等精神品质。D.选文从想念祖国开篇,到追溯祖国历史的文化渊源收尾,洋溢着浓郁的情感。31.第⑦自然段划线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有同学认为,最后一段话可以不用写,你觉得有必要吗?请最少写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6.AD27.C28.A29.C30.D31.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民族精神比作珠穆朗玛峰,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32.有必要写。这段文字补充交代了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照应开头,使文章更完整。【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③自然段“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的人们”可知,作者看了电影《上甘岭》,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故选AD。【27题详解】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②、③自然段“父母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片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和第⑤自然段“当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以及第⑫自然段“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耳畔仿佛又听见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可知,《上甘岭》中优美的旋律,作者在文中写到了3次。故选C。【2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顺序。从“我很小的时候”“后来我当了作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可知,整篇文章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抒发情感的。故选A。【29题详解】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C.从第②段“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可知,“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3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第①自然段“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告诉我,中国就是我的祖国。”和第⑥自然段“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第⑦自然段“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千年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和第⑪自然段“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可知,选文先写祖国是什么,接着写想念祖国,再接着介绍祖国的山河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