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目录关键能力贰必备知识壹高考研析叁课时作业肆必备知识

全面·系统·简洁一、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农业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部门表现制瓷业(1)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2)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基层市场商品经济在宋朝发展到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流通(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开始出现纸币——交子。(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远洋贸易发展,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4.经济重心南移唐朝唐中期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宋朝(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1)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3)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二、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隋唐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宋朝(1)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2)官府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宋朝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释概念]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辨正误](1)宋代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了五大名窑,青花瓷是其代表。()(2)雕版印刷术在北宋发明,有力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也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指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经济构成特征。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构布局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上。××[释概念]

榷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政权在彼此接界地带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外,通常都会互相约定,定期开设。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图解史]

经济重心南移[拓思维]

宋代租佃关系与人身控制松弛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盛行,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地主有基本平等的地位。只要和地主结算清楚,就可以自由流动。关键能力情境·素养·思维主题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一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

这场革命(指商业领域)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生“革命”的根源和影响。金版参考: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官府的控制减弱;城市的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金版参考:根源: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影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1.宋朝“商业革命”的原因及表现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二宋代社会的变化材料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至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金版参考:变化:宋代科举选拔范围扩大,商人准许参加科举。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扩展。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动,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高考研析技巧·应用·方向(2024·河北卷)南宋,一些官员发现县令或官员私自收印地契,私自印卖,朝廷为了遏止,颁布《天圣令》规定人民到官府进行登记,自官府买卖后登簿记录。这有利于(

)A.增加官田数量B.规范土地贸易C.促进土地制度改革D.遏制土地兼并试题情境南宋颁布法律遏止官员私自收印地契现象考查知识宋代的经济、法律、社会新变化核心价值通过对南宋政府颁布法律规范土地贸易做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法治价值的关注1.信息提取时空信息:南宋。现象信息:南宋朝廷通过法令的方式实行土地买卖登记制度。2.分析探究挖掘隐含前提:宋代社会控制相对松弛,土地不抑兼并,承认土地贸易合法化。解读显性信息:南宋官员私自收印地契、私自印卖,朝廷颁布《天圣令》规定买卖土地要到官府进行登记。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宋代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社会出现了土地私自买卖的行为,政府颁布法律规定土地买卖要登记,说明政府承认土地贸易,但规范不正当的土地贸易。故__B__项正确。3.排除干扰官田指的是政府直接管理或所有的土地,材料与官田无关,排除A项;宋朝时土地制度仍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材料中政府是规范土地买卖行为,有利于土地买卖正常进行,因此不能遏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命题点1: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023·全国卷Ⅱ)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解析: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在宋朝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随着市民阶层的形成,满足其需要的说书也逐渐发展起来,故B项正确。番薯、玉米是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故A项错误;北宋使用铜钱和纸币“交子”,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故C项错误;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纺织品的比例,所以普通民众在宋代不一定能穿着棉袍,且普通百姓是不能穿着黄色的,D项错误。命题点2:元朝对外贸易政策(2024·重庆卷)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入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这反映出元朝(

)A.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B.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C.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D.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解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材料中元朝政府对权势之家的海外贸易从禁止到允许,并设立与百姓相同的抽分制,反映出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D项正确。“贫富分化”在材料中没有相关内容,排除A项;不能将权势之家理解为贵族,排除B项;材料中的调整没有针对农民阶级关心的土地问题,所以并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项。命题点3:经济重心南移(2024·安徽卷)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

)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扬子江航道险阻,海船不宜入江,于是元政府将所征税粮“一并海运”,这体现了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B项正确。税粮由官方征收,与江南粮食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这时财赋重心还是在东南地区,排除。命题点4:社会阶层的流动(2023·浙江6月选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到了宋朝,门第观念淡化,这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A、B两项;D项“实现”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课时作业题号1234567难易度★★★★★★★★★★★★★★★★★★知识点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对宋代名窑分布的认识宋、辽书籍交流北宋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北宋发行交子的原因北宋海外贸易宋元海外贸易发展的影响题号8910111213难易度★★★★★★★★★★★★★★★★知识点宋代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宋代门第观念淡化的影响宋代封建依附关系减弱的表现宋代社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宋朝市场监管相对宽松宋朝社会的“流动”材料出处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宋《严州图经》“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一、选择题1.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桑”“茶”都属于经济作物,且在一些地区成为“岁计”“是务”,这说明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A项正确。宋代农业主导依然是粮食作物,排除B项;“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排除D项。2.(2025·湖南益阳质检)宋代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目前考古发现的主要有五大名窑: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和哥窑(浙江龙泉)。据此可知,宋代(

)A.海上瓷器贸易比较落后B.北方制瓷业技术比南方高C.制瓷业不具备商业意识D.政治中心影响制瓷业分布解析:宋代的五大名窑中哥窑分布在浙江,而其他四窑中三窑分布在河南,这是因为两宋的都城分别是河南开封和临安(浙江杭州),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五大名窑的分布,不能说明宋代北方制瓷业技术比南方高,排除B项;制瓷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3.(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澶渊之盟后,宋、辽通过边境榷场互市,但均严格限制图书贸易,宋只允许儒家经典通过榷场出口,辽则不允许书籍入宋。然而,宋人著述多通过走私贸易流入辽方,成为北方民族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途径;辽朝的情况则多通过跨境人员传入南方。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宋辽榷场贸易不占主流B.宋掌握边境贸易主导权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民族交流超越政权限制解析:据材料可知,尽管宋辽对图书贸易都有所限制,但民间的文化交流并未因此而中断,反而通过其他途径得以实现,超越了政治上的限制和约束,故选D项。材料没有榷场贸易与其他贸易方式的具体比较,故“不占主流”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两方之间贸易过程中的具体比较,故宋主导无法得出,排除B项;“只允许儒家经典通过榷场出口”不等于儒家思想广泛传播,排除C项。4.(2025·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期中)北宋时期,邸店业逐渐兴盛起来,根据经营体制的不同,城市的官营住房可分为“直管房”和“自管房”。“直管房”的租金由店宅务(京城最高房地产管理机构)管理,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其收入相当可观,如熙宁十年,其收入额超过了开封府的商税额,是东京都商税院的一半多。此现象(

)A.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崛起B.反映了城市管理职能的加强C.反映了社会流动的加强D.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北宋时期邸店业很兴盛,特别是“直管房”的租金收入相当可观,甚至超过了开封府的商税额,这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房屋租赁业务的增长,进而带来了可观的房租收入,故选D项。邸店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排除A项;城市管理主要指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各项管理,材料仅描述的是城市内部邸店业的发展情况,无法推知“城市管理职能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集中在经济收入方面,并未反映社会流动的具体情况,排除C项。5.北宋大臣文彦博对宋神宗说行交子不便,神宗说:“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据此可推测北宋发行交子(

)A.与北宋中期财政困难有关 B.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C.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D.使之成为单一流通货币解析:根据“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可知,北宋时期之所以发行交子,主要是因为“财用”不足,即和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有关,A项正确,排除B、C两项。交子是配合当时的金属货币发行的,并不是单一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6.(2024·九省联考·安徽)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入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浡泥、占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解析:据材料“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岁得钱五十万贯”并结合所学可知,海外贸易税成为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A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抑商政策是否松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海外贸易,不是边境贸易和商人实力如何,排除C、D两项。7.(2025·重庆调研)据宋代地方志记载:“莆阳(今福建莆田)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后以其灵著,多于海洋之中,佑护船舶,其功甚大,朝廷加封灵惠圣妃”。元代统治者对其加封为护国明著天妃,在沿海各地设庙,将祭祀活动纳入国家典礼。这一现象说明宋元时期(

)A.统治者实行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B.朝廷维护儒学正统地位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庙祀之”“朝廷加封灵惠圣妃”“在沿海各地设庙,将祭祀活动纳入国家典礼”可知,宋元时期民间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对林氏女的祭祀,主要是因为人们相信她能护佑人们在海上的安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故选C项。材料中的现象属于民间习俗,不属于宗教活动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林氏女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与现实中女性社会地位无关,排除D项。8.如表为宋代不同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据此可推知,当时(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980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755.41078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1102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江南经济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D项正确。仅根据比重的变化无法说明A、B、C三项,均排除。9.(2025·山东济宁月考)唐代只允许少数官员于京师设置家庙,到宋代,家庙成为普遍出现在乡里的宗祠;宋代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建立宗祠、修纂族谱。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发展 B.基层治理的完善C.门第观念的淡化 D.社会救济的发展解析:唐代只有部分人才能在京师设置家庙,这是强调门望的表现,到了宋代时期家庙普遍化,说明宗祠的设置已经没有门槛,这是门第观念淡化的结果,C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已经逐渐瓦解,排除A项;家庙由少数人设置,家庙的普及不能反映基层治理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救济,排除D项。10.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监察御史王岩叟奏言:“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B.佃户权益得到保护C.租佃经营方式解体 D.封建依附关系减弱解析:据材料“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知,北宋地主需给佃户足够的关怀,否则佃户可能另去别地,说明佃户租种土地比较自由,封建依附关系减弱,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地主与佃户的关系,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了佃户租种土地的自由,没有涉及其他权益,不能一概而论,排除B项;宋代租佃关系较为普遍,并没有解体,排除C项。11.(2025·浙江三市质检)史载:“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既借之后,历数年不索取,待其息多,又设酒食招诱,使之结转,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这反映了宋代社会(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D.“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富户通过借贷手段,利用高利贷和诱骗方式,最终使田宅所有权变更,说明田宅的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贫富状况也是可以变化的,即“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故选A项。12.(2025·天津一中月考)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打破坊市分区制度 B.乡村市场十分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