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_第1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_第2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_第3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_第4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命题陷阱及分析

1.张冠李戴

人物传记类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

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皱”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落

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L(2018・全国卷)鲁芝,字世英,扶风那人也。……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

参骡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

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

留芝。(《鲁芝传》)

【选项设置】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

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笈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

留任。

【口头翻译】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

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骡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瑞地相邻,常被蓟军

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

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

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比对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

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例2: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

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庞籍传》)

【选项设置】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

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口头翻译】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

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

掉。

【时比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例3:(2017.全国卷)时平原多盗贼,惑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

人。意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赵熹传》)

【选项设置】B赵意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

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口头翻译】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惠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

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意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

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

【对比分析】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

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例4:(2019•全国卷)于是太子犯法。卫鞅臼:“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疑其师公孙贾。明口,秦人皆趋令。行

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

【选项设置】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

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

足。

【口头翻译】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

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

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探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

【对比分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

虔,踪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

2.曲解文意

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

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例L(2018•全国卷)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

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

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后汉书・王

涣列传》)

【对比分析】•♦不好徼名于世”是••不热衷于沽名钓誉

例3:(2014课标全国卷)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毒,机鉴敏悟。自幼好

学……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尝谓休烈

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

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于休烈传》)

【选项设置】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

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

题。

【口头翻译】于休烈,河筐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杨国忠任宰相

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

宗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

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

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对比分析】“直言不讳”的回答错误,它是借禹、汤讽谏。

例4: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

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

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熊鼎传》)

【选项设置】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

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

释放。

【口头翻译】洪武元年,新设立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台、

温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

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的罪行,不停地辩

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外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

知州,问起我们来怎么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

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

【对比分析】“梅镒被诬”不合文意,因为“坐赃”意谓“犯贪赃之罪”。

例5:(2019江苏卷)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

中辍。(《汤显祖诗文集》)

【选项设置】C.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

而作罢。

【口头翻译】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像着

放弃了。

【对比分析】“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中"而不能办三月粮”

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3、无中生有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

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招选项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

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例L(2014课标2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

议所非……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

其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拘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

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李揆传》)

【选项设置】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

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II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

自食其果。

【口头翻译】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

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同列的宰相吕^的

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相后,以宾

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俱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宜省机构

到吕^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吕^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

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

【对比分析】李揆是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不是惧怕他的地位超过自己。

例2: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贲金帛以

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

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

马都尉。(《胡海传》)

【选项设置】D.胡海有先见之明。他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后,主

动请求还乡,最终避免了坐死或横死。

【口头翻译】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回朝后,请求

还乡,他受蜴丰厚的金银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长子胡斌,担任龙虎卫指挥使,从军征讨云南。经过曲靖时,突然遭遇敌人,被K

箭射中而死。追赠都督同知。次子胡玉,因受蓝玉一案牵连而死。第三子胡观,娶

南康公主,担任驸马都尉。

【对比分析】胡海请求还乡,不是为了避免坐死或横死,此举不能表现他的先见之

例3: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

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

【选项设置】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因为皇帝还

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过问。

【口头翻译】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皇上不过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

乡。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

士,入内阁参与机密要务。

【对比分析】“帝不问”的原因在文中并未交代,

4、因果错置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己然的事情误为间接的、枝叶的、

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或者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在遇到涉及因

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所给关系是否恰

当。

例1:(2016全国三卷)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

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明史・傅珪

传》)

【选项设置】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叁.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

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

持离职。

【口头翻译】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

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极力奏陈其时

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宽,权员愈加痛恨他。恰逢尸部尚书孙交也

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

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对比分析】“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是指长安和洛

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离职的原因是“遂矫旨令

二人致仕“;此处“不听”的兰语是皇帝,不是傅珪。

例2(2019•全国卷)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吴起

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言吴起。吴起惧得罪,遂

去,即之楚。(《吴起列传》)

【选项设置】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

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

往楚国。

【口头翻译】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

相。吴起很不高兴……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

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

国去了。

【比对分析】“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

错误。文中“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是指

公叔忌惮吴起,吴起逃往楚国的原因是怕被公叔陷害,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

相位的不满。

5.以偏概全

例1、(马)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

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马芳传》)

【选项设置】C.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

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I」头翻译】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

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

到他们效死力。

【比对分析】并非每次都亲自前往,原文为“或躬督战,或遣裨将”。

例2:(2015・高考重庆卷〕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

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

责,弹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

,[三O

【选项设置】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八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

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

不可得。

【口头翻译】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都这样,现在

就更厉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时间长短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见效,就排斥掉。至于

巫师,反复十数次不见效,不后悔,而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痛加贡备自己,用尽

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

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责怪巫师一句。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

永远归于医生。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

【对比分析】原文“终不一语加咎巫”,说明巫师把人治死始终没受到一句责怪。

6、分析失当

例L(2017•河北衡水高三检测)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鳗之子也……八岁,神悟

夙成。鲤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

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及长......好衣刺文挎,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谢尚传》)

【选项设置】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

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