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_第1页
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_第2页
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_第3页
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_第4页
分层作业;4.2 汽化和液化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蒸发1.物质从态变为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答案】液气蒸发沸腾吸【详解】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要吸热。2.小明到社区医院接种流感疫苗,护士用消毒棉签擦拭手臂皮肤时,明显感到被擦拭的皮肤凉凉的,同时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因为酒精(填“汽化”或“液化”)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皮肤温度降低。【答案】汽化吸收【详解】用消毒棉签擦拭手臂皮肤时,手臂上的液体酒精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从皮肤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3.如图,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用来保鲜食物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注满沙子,一天加两次水保持沙子湿润。利用外罐内沙子里的水吸热,使内罐温度降低,存储食物保鲜时间更长。为了使保鲜效果更好,此“冰箱”应该放置在(填“干燥”或“潮湿”)环境。【答案】蒸发干燥【详解】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空气湿度越高,蒸发速度越慢;空气湿度越低,蒸发速度越快。干燥的环境空气湿度小,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二、沸腾4.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答案】A【详解】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直到水面破裂,A不正确,符合题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的酒精温度计B.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是液体内部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且一定达到100℃D.撤去酒精灯后水继续沸腾了一会儿,所以水沸腾不一定需要吸热【答案】B【详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不能选用量程为-117℃~78℃的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B.甲图为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乙图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气泡是液体内部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故B正确;C.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不同,沸点不同,所以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不一定是100℃,故C错误;D.水沸腾的条件为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的余温高,水吸热继续沸腾,故D错误。故选B。6.小瑄利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水沸腾,她撤掉酒精灯,发现烧瓶中的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选填“吸收”、“放出”)热量。她用胶皮塞塞紧烧瓶口,如图所示,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她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瓶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吸收减小降低【详解】撤掉酒精灯,发现烧瓶中的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7.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甲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会使测量温度比水的实际温度偏;(2)对装置进行改进后重新实验,利用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可能的原因是。【答案】高98不变见解析【详解】(1)图中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此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会使测量温度比水的实际温度偏高。(2)由图可知,从第7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为98℃,由此可知,水在沸腾时虽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水在沸腾时要继续吸热,虽撤去酒精灯,但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所以水还能再继续沸腾一会。三、液化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竹叶上出现露珠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答案】D【详解】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熔化是从固态变为液态,故A不符合题意;B.凝固是从液态变为固态,故B不符合题意;C.汽化是从液体变为气态,故C不符合题意;D.液化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D符合题意。故选D。9.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送入太空。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形成的。【答案】汽化液化【详解】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发射塔;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变为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团。10.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答案】液化见解析【详解】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纸杯上,使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11.如题图甲中夏天吃冰棒时,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图乙中人的手不小心被“白气”烫伤,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形成的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形成的C.热水壶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热液化形成的D.手被“白气”烫伤会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液化放热【答案】D【详解】A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的水珠,故AB错误;C.热水壶上方的“白气”是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D.手被“白气”烫伤会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液化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D。12.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答案】A【详解】A.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食物熟的越快,故A错误,符合题意;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D【详解】A.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液体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内,使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故B错误;C.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由表格数据知,水在4min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故选D。14.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的温度是;(2)分析图(乙)可知,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3)为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合理方法即可);(4)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原因是该地区的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答案】95不变见解析低于【详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5℃。(2)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要缩短加热时间,可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是该地区的大气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16.(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答案】C【详解】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广州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黑板、墙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2024·青海·中考真题)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 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答案】B【详解】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用蒸笼蒸月饼时产生的“白气”是锅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8.(2024·广元·中考真题)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莹透明,太阳出来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端露水珠的形成属于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液化吸热【详解】夏天的早晨,由于青草等物体表面的温度较低,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当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青草表面时,会放出热量并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青草尖端,形成我们看到的露水珠。因此,露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过程。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露水珠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1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答案】逐渐变大不变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详解】水沸腾时各处的水温相同,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减小,所以气泡会不断变大,升到水面处破裂;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不变。[3]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将该三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