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数进位加法,小数退位减法,加法估算、
连加及简便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小数加减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小数加减
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此内容并不陌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
理和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整数
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
本单元教材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编排上,呈现以下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或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真正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1.能进行小数加减法及两步混合运算,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
2.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小数加法估算,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应用运算定
律进行加法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数感,形成运算能
力。
3.能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法计算之间的联系,
获得自主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进一步理解
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整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
对齐”,掌握两位小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重点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提问题、尝试计算、解答,最后总结并
掌握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连加简便运算。
4.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小数混合运算中来。
L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竖式的书写和计算。
难点2.计算前观察、发现哪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能凑成整数。
3.看懂示意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
及简单的小数加(不进位)减(不退位)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感兴趣的
事物,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或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的,学数学很有用。
2.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把整数加减法计算
和简便运算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中来,使学生掌握笔算方法,真正实现知识的自
主构建,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
小数进位加法1
小数退位减法1
连加和简便运算1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
总计4
1小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小数进位加法。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已经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选
择了学生熟悉的购买生活用品的事情,呈现了两种帽子、两种手套的价钱,提
出了“帽子、手套各买一件,需要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选择
自己喜欢的商品,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学生不同选择方式的计算
过程中,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即
相同单位的数对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小数进位加法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会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计算方法间的联系,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
对齐,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己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
中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整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掌握两位小数进
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竖式的书写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超市促销海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
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1: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2:测量身高时用到小数。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说
一说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指名几人说购物情况。
师: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设订•意图交流学生的购物经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生
活经验自然引出本课主题,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渗透学法
指导。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探索计算方法
1.师:我们书中的小伙伴今天也来到了商场,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想买什么?(多
媒体出示90页情景图)
学生思考
师:图中都有什么物品呢?价钱是多少?几个同学想买什么呢?
生1:图中有两种帽子一种毛线的,一顶12.55元;一种皮的,一顶45.8元
生2:图中有两种手套一种毛线的,一双5.65元;一种皮的,一双45.8元
生3:丫丫想买毛绒的帽子和手套;亮亮想买皮的帽子和手套
师:你能帮丫丫和亮亮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试。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全班交流
(1)生:丫丫一共花了18.2元,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怎样列竖式呢?
生:12.55+5.65将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教师板书)
师:百分位5加5等于几呢?
生1:等于10,向十分位进L在百分位上写0。(教师板书)
生2:十分位5加6等于11再加上进位的1等于12,满十向前一位进1,在十
分位写2。
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某一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接着完成竖式,写出横式上的得数。
师:写出结果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2)生:亮亮一共花了56.15元,我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略。
师:45.8的8为什么和10.35的3对齐,而不是和5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45.8的8在十分位上,就应该和10.35十
分上的3对齐。
此环节如果有学生用口算,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
试着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学过简单的不进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所以
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教学伊始创设情境意在帮助学
生了解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为解决问题做铺
垫。之后让学生自主帮助丫丫和亮亮解决购物需要钱的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
性同时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是学生相互
学习,理解计算方法的乂程,
(二)自主提问,运用计算方法
师:我们刚才帮丫丫和亮亮选择了喜欢的手套和帽子,现在选择你自己喜欢的
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1)学生自己选择、计算
(2)交流并列式,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让板演的学生重点说说是如何列竖式。强调小数点对齐就是相
同数为对齐、小数末尾的0可以划掉。
设订•意图让学生解决自己“购物”需要的钱数,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运
用新知的兴趣,自主解决之后的交流订正,更是对新知的巩固运用,加深了理
解。
(三)对比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帽子和手套的问题中,学习了小数的进位加法。请大家
讨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L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相司数位对齐,这和整数乘法是一
样的。
生2:都是从低位加起,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J通过讨论总结,把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整合,理解
算法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尝试和交流机会,在生生和师生
对话中突破重难点。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91页“练一练”1、2、3题
答案:1题:蜡笔和书包79.4元;蜡笔和铅笔盒29.18元;书包和铅笔盒57.38
元。2题:3.5米。3题:2013.2282.1765.1751.1281.8
设”•意图:I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道习题,全班交流。1题要求学生算出所有购物力
案各需多少钱?重点交流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解决
学生的易错点。
四达标反馈
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1.52+0.65=13+9.9=2.73+4.6=0.93+0.08=
1.98+0.92=3.56+2.8=0.36+0.64=0.96+2.3=
二竖式计算。
28+3.65=13.29+45.73=18.7+3.84=23.51+2.89=
三解决问题
1.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
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实际全年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2.专业队用两个月挖了一条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
多挖了0.65千米.这条水渠一共多少千米?
答案:一题:2.17,22.9,7.33,1.01,2.9,6.63,1,3.26。二题:31.65,
59.02,22.54,26.4O三题:15.96万吨,5.9千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法呢?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时,帮学生回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使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加深记忆和理解。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1页“练一练”4、5题
答案:4题:略,鼓励学生做出各种可能的选择并计算得数。5题:略,可以比
比谁提的问题多,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意图.两道开放性较大的题目放在课下完成,给不同程度的孩子不同
的选择和发展,能力弱的孩子可提一种方案,一个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孩子可
以做出多种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进位加法
12.55+5.65=18.2(元)45.8+10.35=56.15(元)
12.5545.8
+5.65+10.35
18.2056.15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
♦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整数的加减法和简单的不进位的小数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
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
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
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口算整数加小数和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学生
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或两个小数的末尾对齐然后相加,如:8+1.2
=2,0.46+0.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
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是一方面,老师对于难点还应常举例、常提醒。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后还应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
确率。
♦教学资料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片段: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
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
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接
着出示成绩表。
3.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书相应的问题算式:
⑴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3.4-49.8=
⑵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8.2-49.2二
⑶中国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53.4+58.2=
⑷加拿大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49.8+49.2二
师:你能自己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前两道减法题吗?在在小组里交流怎样列竖
式?怎样计算的?
5.全班交流。
6.小结算法。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相减,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7.刚才一起探索了小数的减法,那么怎样计算小数的加法呢?请同学们独立解
决问题(3)和(4)。并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遇
到了什么困难?
8.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2小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小数退位减法。
♦教学提示
小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己经掌握一位小数的退位减法、两位小数竖式书写方法
以及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选择了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女子双人10
米跳台前三名决赛成绩记录表,素材丰富具有典型性,根据跳水比赛前三名运
动员的比赛成绩记录,只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提出加法问题没有意义),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对学生来讲不会有困难,教
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小数退位减法计算的
过程。
2,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减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
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提问题、尝试计算、解答,最后总结并掌握小数退
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小数进位加法,谁来说说笔算小数加法应该注意什
么呢?
生: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师:真棒!那你能利用昨天学习的知识尝试笔算小数退位减法吗?(板书:小
数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旧知的复习巩固为后面迁移新知做好知识准备,同时激发学生
自主解题的兴趣,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
赛中,我国小将陈若琳、汪皓以大比分获得冠军,她们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出
示双人跳水的决赛画面)
师:你知道她们与墨西哥和加拿大五轮较量的成绩吗?(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和总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中国队第一轮与加拿大队比分一样,第三轮加拿大队领先。
生2:中国队第二、第四、第五轮都领先加拿大和墨西哥。
生3:中国队第四轮跳出最好成绩89.28分
2.提炼信息,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以上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1:第一轮中国队领先墨西哥队多少分?
生2:第四轮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生3:中国队总成绩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牛4:中国队总成绩领先墨西哥队多少分?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自主解题,全班交流
师:下面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并试着列竖式解答出来。
做完之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的?
学生自主解答,之后同桌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解答与大家分享?〔指名三-四名同学,把解答放在
实物投影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老师抓住典型题,归纳计算方法。)
例:中国队总成绩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368.40-337.62
师:你是怎样列竖式的?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生: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百分位0减2不够减怎么办?
生:向十分位借一,10减2等于8,百分位写8
师:十分位此时是儿减儿,怎么算?
生:十分位4借走1还剩3,3减6不够减,向个位借一。
2.对比讨论,总结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
向前一位借一。(板书)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匕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对学牛来讲
不会有困难,再加上上一节课学习小数进位加法的学法积累,学生自主完成本
课的学习会比较轻松。所以本环节教学,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渗透德育教育,之后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
法,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计算和生生互动交流研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参与者、引导着,不过对于两个0连续退位等
易错点的处理,老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93页“练一练”1、2、3题
答案:1题:0.13米。2题:9.8元。3题:9.54.587.841.881.934.68。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道习题,全班交流,重点考察学生对小数减
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3题要关注小数数位不同时,学生的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四达标反馈
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1.5—0.5=1—0.9=2.37+0.9=0.96+0.8=
1.94-0.9=3.40-2.35=1.36-0.64=8.96-3.3=
二竖式计算。(最后一道题要求验算)
20—3.65=3.2-1.73=18.7+3.14=23.5-2.8=
三解决问题:(23分)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3.62亿平方千米是海洋面积,其余的是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
去绳子0.25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答案:一题11.040.11.053.270.721.765.66o二题16.35
1.4721.8420.70三题2.14亿平方米;2.37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时,帮学生回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使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加深记忆和理解。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3页“练一练”4、5题
答案:4题:(1)5.5+3.7=9.2(元),(2)5.5-3.7=1.8(元)。5题:例:
(1)丫丫家到红红家一共有多少千米?1.85+2.7=4.55(千米)(2)丫丫家到
学校比红红家到学校近多少千米?2.7-L85=0.85(千米)
设计意图:I作业的习题,不仅复习巩固对小数减法算法的掌握,更重要的
是考察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退位减法
368.40-337.62=30.78(分)
368.40
-337.62
30.78
计算小数减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小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
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且有了探索小数进位加法的学习经验。在
新知探究的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减法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探究计
算方法,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计算和生生互动交流研讨的空间和时间。在
提炼算法时,我选出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题,让全班学生通过观察、小组
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
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
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处理易错点数位不同的小数减
法时,我选了两个不同的书写格式让学生观察对比,“同一道题,为什么结果不
同?你同意谁的?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
现的问题,教师再总结。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减法”
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
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为
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
拓展、延伸。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
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
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体验中发展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包
趣味练习
1.小林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九百五十二万零八。如果
原来的小数一个零都不读,原来的小数是();如果原来的小数只
读一个零,原小数是();如果原小数读出两个零,原小数是
()O
2.有一只蜗牛要爬到一颗高15米的树顶上,它白天能向上爬4.17米,但到了
晚上,在睡梦中又要向下滑3.17米。这只蜗牛在第几天才能爬到树顶?
3.连加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连加和简便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整数连加以及用加法运算定律进
行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例1给出三种袋装食品的价钱,提出两个问题,
估算三件商品需要多少元钱和实际计算三种商品需要多少钱?估算教学意在培
养学生的估算习惯,通过红红的估算方法,让学生体会估算方法的灵活性,为
简便计算打下基础。实际计算价钱的教学,结合两种计算方法,知道整数加法
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学目标
L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小数连加估算、计算并交流算法的过程。
2.能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连加估算,能正确进行小数连加运算,会运用加法运算
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在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获
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连加简便运算。
难点
计算前观察、发现哪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能凑成整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热身运动,老师说一个数,你答一个数,
使两个数加起来是100,看谁抢得快,好吗?
师:47(53)、69(31)、25(75)
师:热身运动第二节(出不卜题),你会用简便计算卜面各题吗?
47+87+53=67+47+153+35=
指名同学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分别用了哪些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指名回答,依次
板书。
a+b=b+a(加法交换律)
a+b+c=a+(b+c)(加法结合律)
师:大胆猜测一下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适用吗?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凑整和加法运算定律的复习巩固为后面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进行小数加法简便运算做好知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猜测质疑能力,揭示课
题,激发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购买帽子和手套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一
个和食品有关的问题。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图中有三种食品:奶粉、燕麦片、豆粉。
生2:1袋奶粉61.3元,一袋燕麦片26.9元;1袋豆粉8.7元。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的购物自然引入本节课的购买食品,提炼图中的数学信息,
为后面的计算活动做准条。
(二)自主估算
师:现在,请大家估算一下,买这几样食品各一袋大约需要多少钱。
给学生独立思考、估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按“四舍五入”法把它们都看成整元钱,61.3元看成61元,26.9元看
成27元,8.7元看成9元,61+27+9=97(元),所以买这几样食品大约需要97元。
生2:一袋奶粉和一袋豆粉正好70元,再加上一袋麦片大约27元,合起来一共
大约需要97元。
生3:我只把整元的加了一下,61+26+8=95元,大约95元。
教师对第二名学生的方法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估计大约需要多少钱,既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又为运用加法运算
定律进行连加计算提供依据和经验。分享算法的多样化,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
策略,感受估算的价值。
(三)连加计算和简便计算
师:刚才大家都估计了所需要的钱数。实际需要多少钱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
试着来算一算。
让学们独立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试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交流计算方
法时,要有重点的进行全班指导。
师:谁能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先来介绍竖式计算的,好吗?
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学生实物投影展示,教师板书:
生1: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数,写成两个竖式。
61.398.2
+26.9+8.7
98.296.9
生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后加另一个加数,用一个竖式
61.3
+26.9
98.2
十8・7
96.9
直接写一个连加竖式。
61.3
26.9
+8.7
96.9
之后,师生进行对话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连加,应该注意什么?
生1:小数连加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生2:小数点要上下对齐。
生3:从右往左计算,将每一位的计算结果写在每一位的下面
师:这三种竖式计算的方法都不错!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牛:我是用脱式直接口算的。
61.3+8.7+26.9
=70+26.9
=96.9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生:一袋奶粉1L3元,一袋豆粉&7元,加起来正好20元,所以我先用
11.3+8.7......................
师:谁知道他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加法结合律。
师:在小数计算中,根据小数的特点也可以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这也恰恰验证了我们课前的猜测。
师:下面来做“试一试”的题,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做,教师巡视,关注后两道式题学生是否运用了简便方
法。
设计总图J此环节为学生提供用原有整数连加计算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和经
验尝试自主解决小数连加计算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让学
生在尝试计算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后续学习结果的交流更是学习新知识、
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95页“练一练”1、3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中的方字和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某纺织厂2005年第三季度计划完成100万米的生产任务。
师:你知道第三季度是一年中的哪几个月吗?
生:七月、八月、九月。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一年四个季度。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个纺织厂第三季度是否完成了计划?
生:完成了,因为27+36+40=103(万米)
师:那究竟完成了多少米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交流汇报计算的结果。
师:根据题中的数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请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师:第3题都是连加计算,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每一道习题,全班交流,重点估算方法和简便计
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灵活掌握简便计算。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在O里填上“+”或“-”。
3.85+10.06=0+3.85
10.24+8.2+1.8=10.24+(DOD)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7.08+16+0.82
10+0.009+0.1918.42+8.46+8.54+8.58
答案:1题:10068.2+1.82题:5.72410.234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一起研起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呢呢?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时,帮学生回忆课上所学,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也就是
提炼重点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把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5页“练一练”2、4题
答案:2题:(1)62.2+18.8+15.9^97(元)(2)96.9元。4题:略,调查自
己的课本单价,把价钱记录在书上。根据你记录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
设计意图1作业的习题,不仅复习巩固估算和练级计算,更重要的是将数学学
习引入生活,真实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板书设计
3.连加和简便运算
笔算:估算:简便计算:
61.398.261.3+26.9+8.761.3+8.7+26.9
十26.9十8.7―61+27+9=70+26.9
98.296.9二97=96.9
61.3
26.9
+8.7
96.9
61.3
+26.9
98.2
+8.7
96.9
♦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包
小数加法简便运算教学片断:
(二)探究新知:
师:运动会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奖品,你们看,老师都买了什么?
出示:水彩笔9.62元,笔记本9.47元,钢笔9.38元
每件文具老师都买了一个,那么老师一共花了多少元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列式:9.62+9.47+9.38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
般要按照给出条件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师:题目中只含有加法,按照什么顺序?你能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吗?
请1名同学黑板上板演。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名板演,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探究练习。实物投影下
学生筛选那个是最容易的算法。(学生自主尝试并及时反馈)
(1)交流算法。
(2)动手算一算。
(3)比比谁的算好了。
实物投影展示:
9.629.629.62+9.47+9.38
+9.47+9.47=9.47+(9.62+9.38)
19.099.38=9.47+19
+9.3828.47=28.47(元)
28.47
追问:比较三种算法,结果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里要用“()”,
说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巩固练习
验证猜想,判断下列式子左右相等吗?
3.4+0.7()0.7+3.4
1.6+0.25+0.75()1.6+(0.25+0.75)
2.7+0.63+0.3()0.63+(2.7+0.3)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
师:通过上面几道题目的验证,看来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板书: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师:整数加法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
成整数就可以了。
4.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窗户离房顶和地面都有一定距离为素材,设计了房屋侧
面示意图和有关数据信息,提出了“窗户离房顶多少米”的问题,先让学生根
据图中信息试着算一算,然后在交流学生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学习连减、加减
混合运算的方法,把计算技能的学习与解决问题整合在一起。小数连减和加减
混合运算,无论是运算的顺序还是计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讲,都比较容易。教
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再通过交流,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学习小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
程。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减计算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小数混合运算中来。
难点
看懂示意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解决过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
就一起解决一个发生在教室中的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99页上面的文字
和情境图。
学生读书。然后师生进行对话。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从房顶到地面的高度是2.95米。
生2:窗户高1.6米,窗户离地面0.89米。
师:图中的“?”是什么意思?
生:求窗户离房顶有多少米。
设”•意图1由解决教室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师:好!请同学们再用竖式算一算。先列出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给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的时间,教师注意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有:
2.95-1.6-0.89=0.46(米)
2.951.35
-1.6-0.89
1.350.46
2.95-1.6-0.89=0.46(米)
2.95
-1.6
1.35
-0.89
0.46
2.95-(1.6+0.89)
=2.95-2.49
=0.46(米)
1.62.95
+0.89-2.49
2.490.46
在交流算法M,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同时鼓励学生说自己是
怎么想的。适时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使学生学会小数
连减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自主尝试解题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
决问题的过程。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学会小数连减和加减混合
的计算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尝试应用
师:请同学们自己计算试一试中的题。看谁算的都正确。
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
♦,意图:|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注意运算顺序。
三巩固新知:
完成96页“练一练”1、2、3题,重点指导1题
师:请大家读练一练第1题的文字和情境图,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然后解答。
学生解答完后,全班交流。
生1:用竹竿来测量蓄水池的深度。
生2:聪聪说“这根竹竿有5米”
生3:露出水面的部分长1.42米。
生4:让我们求“蓄水池中的水深多少米?”。
师: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情况。
师:练一练第2、3题,刍己计算,看谁计算得完全正解。
学生并完成,交流。
答案:2题:11吨,2辆。3题:7.68万册。
设计意图练一练”1题由学生独立读图,学习读懂示意图,突破本节课
的一个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在O里填上或
18.76-(3.76+0.53)=18.76-口。口
32.17-0.46-4.54=32.17-(□O口)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5.6-0.18-0.1234.5-(17.2+4.5)
3.75-0.75-1.2580-19.4-8.09-3.51
5.6+0.5-5.6+0.57.2-2.8+5.6
答案:1题:18.76-3.76-0.5332.17-(0.46+4.54)2题:5.312.81.75
50110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一起研究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呢呢?
设计意图:I课堂结束口寸,帮学生回忆课上所学,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也就是
提炼重点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把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97页“练一练”4、5题和数学冲浪,重点讲解数学冲浪
答案:4题:0.5米。5题:7.2326.70.937.6
师:同学们请读一读数学冲浪的内容。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对,现在就请大学试着算一算这袋重物抛落前距地面多少米吧。同学
们可以讨论。
答案:
4.9+(4.9+9.8)+(4.9+9.8+9.8)+(4.9+9.8+9.8+9.8)
=(4.9+4.9+4.9+4.9)+(9.8+9.8+9.8+9.8+9.8+9.8)
=19.6+58.8
=78.4(米)
生1:第2秒下落的距离比第1秒多9.8米,第3秒下落的距离比第2秒多9.8
米,依此类推。
生2: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选择生活中现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4.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95-1.6-0.89=0.46(米)
2.951.35
-1.6-0.89
1.350.46
2.95-1.6-0.89=0.46(米)
2.95
-1.6
1.35
-0.89
0.46
2.95-(1.6+0.89)
=2.95-2.49
=0.46(米)
♦教学反思
(三)说课设计
《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数进位加法》一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
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超市购物活动为素材,出示两种帽子和两种
手套的价格图和书中小伙伴的购物计划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帮他们计
算价钱,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手套计算价钱,让学生在学习活动
中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进位加法,学生有
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进位加
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加法的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
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进位加法这一新知中O学生在自主
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
本方法。与此同时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小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数的加减法和一
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了一定的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
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旦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而生活中大量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尤其是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也为学生的学
习奠定了感性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小数进位加法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会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计算方法间的联系,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
对齐,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
中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整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掌握两位小数进
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时,竖式的书写和计算。
四教学模式
(一)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
体现以下三点: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交流购物经历,接着出示书中的情景图时.,让学生
帮书中的小伙伴计算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的价钱?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法
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
主动探索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
本理念。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
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
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I:
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
理。
3.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因
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二)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
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
学的特色。
五教学设计
《小数进位加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
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
归纳、概括、提炼;规律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
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实践应用,深化认
识;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超市购物时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
购物经验?说一说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超市购物时孩子们很喜欢的事情,此环节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地关系激
发探究地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对小数加法的感性认识。
接着,老师说我们书中的几个小伙伴今天也来到了超市,让我们看看他们想买
些什么?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出示例1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接着提问:能帮丫丫和亮亮
一个忙吗?分别算一算一副皮手套和一顶皮帽子,一副毛线手套和一顶毛线手
套多少钱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应的算式。
接着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
题,并板书:小数进位加法。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自主尝式,探究方法
列出算式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之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
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和计算?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有同学可能利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解释,也有
同学可能用元、角、分解释,教师可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以及百十分位和十分位相加满十怎
么办?针对45.8+10.35,两个加数数位不同,怎样列式的问题也要展开充分讨
论,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就是为了相同数位对齐,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小组及全班讨论,最终得出:小数加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
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运用算法,自主解题
接下来老师出示兔博士得问题:还可以怎样选呢?各需要多少钱?这一环节的
教学,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规律,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这一环节还要提醒
学生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关
注学生两个加数位数不同时如何列式计算。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
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
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让学生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
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逐步培养学
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
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
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
0)o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
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
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进
信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
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做“练一练”第1、2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
地方。
做“练一练”第2题时,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加数数位不同时该怎样计算。
2.应用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5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
生的应用意识。
3.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
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
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六板书设计
小数进位加法
12.55+5.65=18.2(元)45.8+10.35=56.15(元)
12.5545.8
+5.65+10.35
18.2056.15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资料链接
小数的历史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
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古代,我国用小棒表示数。人们要表示小数就只是用文字。到了公元十三世纪,
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同忖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例如小数64.1,记作:-^IILH,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这种记法
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后来,又有人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
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了。有了阿拉伯数字后,先后出现了
像这样表示小数的方法。如:64
12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用小圆点“•”
表示小数点,确定了现在表示小数的形式;不过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
表示小数点的。例如:64.1264,12
知识迁移
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者用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对比、理解、运
用的过程。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理解和运用都伴随着迁移,知
识迁移是普遍存在又非常关键的一环,使知识的掌握系统化、结构化,达到高
效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利用正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并揭
示知识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人
们就能够遵循知识迁移的规律,简单快捷的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如小学小数
加减法,是在整数的加减法意义中迁移而来的;分数化为小数是利用除法的意
义迁移而来的。再如,在教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时,可以把以前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求体积的方法,即“长X宽义高”概括为“底面积义高”,这样,不
但减轻了圆柱体体积的教学困难,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三种形状体体积计算方法
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善于充分利用并揭示小学数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用已掌握的旧
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知识正迁移的产生,让数学教学变
轻松而高效。
♦单元测试卷
第八单元测试卷
题号—■—1二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一填。(15分)
(1)QQ勺结果用小数表示是()
(2)6.5+()=8.7)+2.1=6.94.3+()=9.7
()-10.8=6.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的资金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唾液腺黏液囊肿
- 美术雕刻土豆课件
- 工程经济运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个人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试题及答案
-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初中寒假交通安全教育
- 工程经济学前沿问题试题及答案
- 艺考教育创业计划书
- DB32∕T 1649-2010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DLT 1053-201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章丘市第四中学2024年高一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化妆品中二恶烷的检测方法
-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3年-2024年邮储银行大堂经理岗位资格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察右后旗宿泥不浪铁矿2023年度治理计划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9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精美课件
- 模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课件
- 高考日语-必考11个语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