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同学对科学充满着兴趣,对探究实验充
满了期盼,初步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培养了科学记录的能力,但学
生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对于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研究
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与培养学生基本
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增强学生对
证据的重视、理性思考、大胆质疑,指导学生更好的科学记录也是本学期需
加强的内容,在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探究方面做更多更大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
元组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
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
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
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
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
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
“声音”这一单元共8课时,是为4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
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
题的答案。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
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第1课“听听声音”,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
是怎样发出来的?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
问题,并与同学进行描述。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学生探索了
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
的理解。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通
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
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和
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
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
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
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学生可以建立起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
生的这一概念。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将进一步通过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第
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秘密后,自己动手制
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
切联系。
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
活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
议”的联系。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吃进肚子里的所有
食物,都要通过消化和吸收,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
动所需的能量Q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但学生对于“为什么呼吸”
“呼吸是怎样的过程”的认识还是模糊、不完善的。吃各种各样的
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
有着较多的体验,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即使涉及消化问题,
他们得到的解释也大多是不尽全面的,有的甚至是片面的。
“呼吸与消化”单元共有8节课。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学
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
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第2课“呼吸
与健康生活”,引领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学生通
过不同活动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统计与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
的关系。第3课“测量肺活量”,学生在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中,收集、处
理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反思自己的健康指数,树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第4课“一天的食物”,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
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
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这也是在向学生表
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第5课“食物中
的营养”,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
么营养’上来。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发展
为当我们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营养的认识。将丰富的食
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第6课“营养要均衡”,通
过组织学生观察平衡膳食宝塔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的概念。学生在
这个活动中,用自己一天的食物与营养均衡标准做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
一些问题。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改进。第7课“食物
在口腔里的变化”,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
究重点,使学生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初步
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第8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主要在学生对消化的原有理解基础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
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一次
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
我们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只是我们
在地球上看到,物体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同样,我们处在一个
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力
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学生对力和运动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一
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树上的苹
果往下落?汽车为什么会运动?为什么在地上滚动的球会停下来?在本单元
学习中,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趣的探究。
“运动与力”单元共有8课。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从问题
“各种类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开始,引导学生去调查了解从古到今
不同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然后,设计了“用垫圈的重力
作动力”去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先是探究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再是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使小车的运动快慢发生变化,从而逐步建构“力
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运动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第2
课“用气球驱动小车”,先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
开始,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
驶得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
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
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的理解。笫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先是引
导学生安装一个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在安装中体会橡皮筋与车轴连接起来
的是“轮驱动”,再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以进一
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体会“橡皮筋受
力变形”的事实中,进一步认识“弹力”。第4课“弹簧测力计”,先
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
刻度标示以及如何读数,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感受不同大小的力和测量不同
轻重的物体,从而使学生认识“力是有大小的,也是有方向的”。在测量
前通过预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力大小的感知。第5课'运动和摩擦力”,通
过古代人搬运巨石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了摩擦
力,并思考如何能减小摩擦力。学生通过研究3种不同的情况下,即物体
直接在木板上、增加“滚木”以及增加“轮子”时的摩擦力,去体会
物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多大的摩擦力,认识到可以用在物体下方垫滚
木或轮子的方式,去减少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6课'运动的小车”,
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能量是
抽象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敲击速度下的音叉振动情况,体会“小
槌运动得越快,传递给音叉的能量越大”;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小车撞击木
块后的距离,体会“小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部分进
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第7课和第8课“设计制作
小车”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小结和应
用,又是进一步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学生通过完整的设
计制作过程认识到,设计要先于制作,要从实际的用途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发,讨论、改进并选取最优的方案;制作完成后,还要对作品进行评估、
反思和改进,这就是不断优化完善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声音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
容。
6.1.1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1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
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6.1.3.2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通过第一单元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
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
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
强。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
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
关学习内容。
10.2.3列举保担这些器官的方法。
3.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0.2.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10.2.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领学生通过对呼吸活动的体验与探索,对食物
的统计、分类、实验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观察与实验,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
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
的器官,知道呼吸与消化是人体重要的维持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人体“系统”的概念,知道每一项生命活动都
需要不同部分的器官协作完成,为了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我们要爱护
它们,能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
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5.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
物体上的力。
5.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
物体运动起动或停止。
6.6.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6.6.1.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6.2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
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
17.2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8.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
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
制作、改进完善等。
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
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
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本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
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些活动。如探究小车在力
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
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
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
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
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
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
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
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
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
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
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
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
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
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
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
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
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模。
五、教学课时进度安排
1
1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2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1.5声音的强与弱1
31.6声音的高于低1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
1,8制作我的小乐器1
单元复习2
1
1
1
1
61
1
1
1
2
1
1
1
91
1
1
101
1
2
11总复习6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1《听听声音》教案
课题听听声音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学习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师活动
1.新课聚焦老师播放声音,学生听声音、辨选生活中的12种
声音,有些是动
物发出的、有些
是自然界的声
音、有些是人发
出来的,学生听
声音并辨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板书课题)为后面描述声音
做好了铺垫。
生(预设):鸟通过给声音分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叫声、狗叫声、类,学生们能够
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很好的理解哪些
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绐这声音,雷声、下是动物的声音、
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雨声、溪水声是哪些是自然界的
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自然界的声音,声音、哪些是人
音?汽车喇叭声、咳类生产生活发出
嗽声、敲门声、的声音。
闹铃声、大鼓声、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笛子声是人类生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产生活发出的声通过这一活动,
同学仁可以知道
用什么词汇才描
述听到的声音。
里听到的康台
听到的哥音或言■怎么发出来的?时M言主要特点的描述
O鸟叫声鸟的取展很动斫.一会熹,一会儿出
IOI汽车E声司机按汽车■叫很峋(9),比较粗耳
◎狗叫声狗的IK胧比较响(ft)
c,小人的限展男人女人比期
口■声云■之何产生响<■>.£比1M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这个活动的目的
是引发学生对声
音的各种思考,
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学生拿出活动手声音的来源是什
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册,记录并交流:么?不同的声音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有哪些不同的热
我已经知道的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点?这些思考会
带领学生对声音
进行更深一步的
探究。
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
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3.科学拓展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生听乐曲,识音能熟练运用所学
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符,辨高低,交的知识对问题进
低顺序:流行解答。拓宽自
乐曲的音符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己的认知,激发
।do⑥学习科学的兴
5SOU②
趣。
6la①
4fa
3mi
;re
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思考小结内容,
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巩固学习知识。
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
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
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板书
听咛声音
「高、低、
PP
1期、弱
声音A不同
1悦耳、刺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
科学概念:
学习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
目标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
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看视频,说带领学生回顾周
声音。围的声音,让学
积极回答知道的生沉浸在搜寻各
种声音的乐趣
中。通过提问,
引出今天的课
题。
(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6)树上鸟儿的声音
(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
(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
(9)歌声、肚子咕叫声、
(10)拍手声、跺脚声
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
通过科学实验:
(2)按压橡皮筋研究橡皮筋是怎
样发出声音的。
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r方式।能否发出声音]
拉伸横皮筋否
按压橡皮筋S
[揉选橡皮筋否
弹拨横皮筋能1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这个活动的目的
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是从正反两个方
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
面来险证之前对
实验方法:
物体发出声音方
法的猜测。
先研究物体怎样
能够发出声音,
再研究如果不这
样物体能不能发
出声音,正好客
观地从正反
两个方面验证之
前的猜测,即声
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
发声物体现看到的现象(示意图)我的想法
弹拔糠皮筋橡皮筋在振动
拨尺纲尺上下室动式勰
骸击鼓面鼓面产生振动的撮动有关
敲击营叉营叉剧烈振动
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
(振动)有关。
3.科学研讨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根据所学内容解能熟练运用所学
可以支持你的想法?释声音产生的实的知识对问题进
例。行解答。拓宽自
己的认知,激发
学习科学的兴
趣。
探索二: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猜测答案
呢?
4.拓展提高我们的发声器官
中国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在18~24%平均长度
为20mm左右,成年女性的声带一般在14-18m,
平均长度为15mm左右,因此男性的声音通常比
女性的声音低。
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思考小结内容,
动产生的;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设计
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L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耳的。气,进而推测声
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学生B:只要鼓音的传播需要借
声足够大,我们助物质(空气);
在教室的任何一通过“在教师的
个位置都能听任何一个位置,,
到,说明声音的都能听到鼓声,
传播不是单方让学生意识到,
向,可能是向四声音是向四面八
面八方发散传播方发散传播的。
的。
2.科学探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通过声音在空气
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准备实验材料中的传播和在真
实验步骤:空中不能传播的
⑴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对比实验,认识
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也需
⑵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按实验步骤完成要物质,没有物
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质,既不能产生
⑶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声音,又不能传
的变化。播声音U
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观看视频这个对比实验现
实验分析:象前后的强烈反
差,不需要教师
做出解释,学生
也很容易推测出
声音的传播需要
物质(空气),有
利于学生自主学
习,掌握科学的
探究方学。
实验方法:通过对比耳朵贴
(1)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在桌面听到的声
同桌在说面另一端抓挠桌面的声音。按实验步骤完成音与不贴在桌面
(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面,同桌继续用手轻实验内容。听到的声音
轻抓挠桌面,比较这两种情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中与空气中传播
不同?速度的不同。
观看视频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
的声音清晰。
实验分析:
通过观察振动的
实验材料:吾•叉、小锤、水槽、水吾叉会引起水面
实验步骤:的波动,初步了
⑴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按实验步骤完成解声音的传播方
式。通过听水中
振动的音叉的声
音,了解声音是
否可以在水中传
播。
播放实验视频《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
实验现象:
⑴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
水波,这个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
周打散。
⑵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从水中传来。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3.科学研讨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通过对本节课的能熟练运用所学
实验,总结声音的知识对问题进
传播过程中需要行解答。拓宽自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借助的物质。己的认知,激发
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学习科学的兴
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趣。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
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
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
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4.拓展提高做一个土电话土电话实验本身
播放视频《做一个土电话》观看视频也是一个游戏,
播放视频《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动手做一个土电将知识蕴含在游
现象:话,完成声音的戏中,通过寓教
于乐的形式进行
教授,会让学生
更容易接受,记
忆也更深刻。土
分析:电话实验不仅说
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明固体可以传
使物体产生振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声,还说明固体
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纸杯的振动,纸杯又将振传播声音的效果
动传递给棉线或尼龙绳,棉线或尼龙绳再将振动比空气好得多。
传到对面的纸机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思考小结内容,
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课题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
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教师活动
我们都是通过耳
朵才能听到各种
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各样的声音。那
么耳朵有哪些结
构,各个结构有
什么攻能,这就
开启了对耳朵结
构和功能的探
索。
认识耳朵结构
1H_____||_________|
夕卜耳中耳内耳
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耳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斛耳邦》;邨有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
⑵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
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⑶把〃喇叭”小的端紧靠耳朵,大的端朝向
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⑷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
裸耳用纸喇叭
第一次1声音希小'声音变更清整了
做好实验记录
第二次声音辘小声音变更清建了
第三次声音岗小声音变更清楚了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利用鼓膜模型研
究鼓膜的作用
准备实验材料,在科学观察和实
并按照实验步骤验活动中,常常
会利用一些方法
⑴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
来放大我们不易
(气球皮模拟鼓膜)。
观察到的现象,
⑵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即媒介的思想。
⑶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
如在本实验中,
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
利用组沙或碎纸
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屑或碱面等的跳
⑷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
动来放大气球皮
的振动。
的振动就是典型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教育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中职数学课件下载
- 医疗健康中的教育心理学引导患者自主康复
- 医疗继续教育培训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
- 教育心理学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
-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及营销规划
-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改革方向探索
- 教育地产的未来规划与布局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一高等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
- 脑卒中的早期护理和康复
- 九宫格智力数独200题(题+答案)
- 消防新闻写作培训课件
- 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
- 言语治疗练习卷附答案
- 湖州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亿个环保可降解纸容器、1500吨食品用降解材料塑料包装容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AQL抽样标准表完整
- 站台雨棚施工方案
- MySQL数据库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