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二)
—《过秦论》《师说》
【学案目标】1.识记《过秦论》《师说》中的各知识考点。2.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用法。3.掌握词类
活用的一般规律,准确判断文言活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全文背诵并默写《过秦论》最后三段以及《师说》
全文,掌握易错难写字的字形。
知识整合自主落实基础整合考点知识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过秦论》
⑴合丛缔交
(1)赢粮而填从
《师说》
⑶所以传道觉业解惑也
⑷或师焉,或不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过秦论》
⑴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⑵串费之人:
⑶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
《师说》
⑷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不诙: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过秦论》
(1)以蒙天下之士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⑵中本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山东省。
⑶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⑷国事无事
古义: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师说》
⑸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⑹4、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⑺吾丛画师之
古义:
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过秦论》
「有碑仆道:
从哪山下,道芷阳间行: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_____
⑴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说》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舍相如广成管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过秦论》
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⑵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⑶天下云集响应:
(4)明至尊而制六合:
(5)序八州而期同列:
⑹外连衡而斗诸侯:
⑺吞二周而亡诸侯:
(8)即匈奴七百余里:
⑼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0)会盟而谋期秦: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2)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3)以尊黔首:
(14)赢粮而以从:
《师说》
(15)而耻学于师:
(⑹小学而木遗:
⑴)孔子师郑子: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多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芬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曲
③吾未见不明也:_________________
〔④基可怪也欤:
•①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⑵则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以为桂林、象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一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⑤委命下吏⑥耻学于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被动句:
(5)省略句:
重点突破课堂合作探究突破SB点一点
(-)重点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用法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加点的词语。
⑴其闻道也固先乎普。
译文:
⑵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干看乎?
译文:
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
⑷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
(二)怎样推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下)
2.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
⑴序八州而期同列:
⑵外连衡而斗诸侯:
⑶会盟而谋弱秦:
(4)而期学于师:
⑸孔子师郑子:
总结规律:
一、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产生某种动
作行为,或者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它含有“使它怎样”“让它怎样”“把它怎样”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而是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或行为。
(D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结构:A+动词+B0译法,A使B施行动作.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灭
亡),“照秦以利晋”(阙:使……土地亏损)。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这是普通规律,而及物动词作使动月法的
比较少。例如:“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
2.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无案牍之苦
形”(劳:使……劳累),“囿国不以山溪之险”(固:使……稳固)。
3.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见)名词先用作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手之”(王:
wdng,使...做王)。
二、意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
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却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的意思,即是意动用法。从以下两个方面
分析:
1.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为:把……当做。如“倡鱼虾而发
麋鹿”。
2.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译为:以为……、认为……。如"渔人甚弄
之”(异:以为之异),“登泰山而小天下”(小:以为天下小)。
【随堂训练】
1.说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类型。
⑴天下云集响应:
⑵择善而从之:
(3)小学而大遗:
⑷吞二周而亡诸侯:
⑸却匈奴七百余里:
⑹以强黔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字的用法以及加点词的活用)
⑴有序卷天下,包举宇内,褰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再道解不惑者也。
译文: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不智乃反不能及,不可怪也欤!
译文:
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敢相师。
译文:
听课记录:
艰固提升I,效训练反馈反思总结提升
【基础知识精练】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C.赢粮而景从
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
B.于是秦人缺手而取西河之外(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敬意)
C.君子不匹(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D.然秦以区区之地(形容词,狭小)
3.下列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丛加师之
B.国豕无事
C.小学而大遗
D.落海而不敢进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割春跳之地(肥沃)
B.蒙故业,因遗策(继承)
C.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反击、攻打)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旌何(缉查盘问)
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追亡逐北
B.盛名城
C.临不测之潮
D.因河为辿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活用的一项是()
A.用至尊而制六合
B.赢粮而填从
C.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D.余嘉其能行古道
7.和“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B.尝以十倍之地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然后以六合为家
【课外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膑生阿邺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
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繇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
子驰逐重射①。孙子见甚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
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
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
过而四矣。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
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人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
日,大算,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
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朋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祈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
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
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驰逐:用马车竞赛。重射:设重金赌注。②及临质:此指比赛即将开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使者如梁如:往,到……去
B.干是忌进孙子干威王进:推荐,荐举
C.齐军既已过而四矣西:西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孙膑以刑徒阴见
②具告以事
B.①孙子见不马足不甚相远
②爱基子,择师而教之
C.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跑取义者也
D.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
②乃令张良留谢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②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③使齐军入魏地
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⑤B.③®⑥
C.②④⑤D.(D@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
齐军士卒逃跑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到。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用
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王千金。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认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
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结局,才看
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
自我反思
必修3(二)
知识整合
1.(1)通“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通“影”,影子
(3)通“授”,传授,教授
(4)通“否”,不,没有
2.(1)两手合抱,形容亳不费力
(2)下层人民
⑶狭小
(4)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
(5)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3.(1)用来招纳。
(2)蜡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3)黄河。
(4)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5)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6)小的方面学习。
(7)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
4.(1)道路取道行程道理方法、策略法令、制度说、谈论
(2)传递、传送传授、教授流传驿站、客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
(2)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3)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
(4)名词作动词,登上。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9)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10)削弱,使……变弱。
(1D名词作状语,向北。
(12)名词作动词,做帝王。
(1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
(14)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
(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6)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1)①那些,指示代词②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③他们的,人称代词④多么,真是,表感叹的
语气副词
(2)①表承接关系,就,连词②表承接关系,就,连词③表转拧关系,却,连词
(3)①“以”与“为”连用,意为“把……作为"②来③表目的,来
7.(1)①(2)⑥(3)③(4)②@(5)⑤
重点突破
1.(1)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2)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3)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4)如果不施行仁义,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就截然不同了。
2.(1)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3)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削弱,使……变弱(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随堂训练
L(D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2)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3)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愚昧。
2.(1)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解析“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席”“包”“囊”属于名词作状语。“宇
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2)那些童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书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
题的人。
解析“非……者也”,否定判断句。三个“其”字的含义不一样:第一个“其”代词,译为“书中”;
第二、三个“其”代词,译为“那些”。
(3)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
人奇怪啊!
解析“不齿”指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第一个“其”指“君子”;第二个“其”代
词,“这”,指“智乃反不能及"。“乃”译为“竟然、反而"。
(4)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解析“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不耻下问”中的“耻”。
巩固提升
1.B[A.“不”通"否”,不,没有。C.“景”通“影”,影子。D.“受”通“授”,传授,教授。]
2.B[拱手:两手合抱,形容亳不费力。]
3.D[A.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B.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C.小的方面学习。]
4.C[抗:匹敌,相当。]
5.C[A.北:溃败(的军队)。B.名城:高大的城墙。D.池:护城河。]
6.D[A.名词作动词,登上。B.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C.名词作状语,向西。]
7.B[例句和B项都是介词,译为“用”。A.连词,来。C.表目的,来。D.介词,把。]
8.D[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中的“期”与此同义。]
9.A[A.以:介词,“用什么身份”;介词,“把”。B.其:代词,“他的、他们的“。C.而:连词,表
并列。D.乃:副词,于是,就。]
10.B[①说的是逃生,②说的是赛马,⑤说的是地势。]
11.A[“齐军士卒逃跑过半”是庞涓的推断,并非事实。]
【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城、邺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
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渭害怕他比自己
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关于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与挑战
- 2025混凝土拌合站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桥梁工程试题
- 2025年肠梗阻理论试题
-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 课件 第6、7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施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
- 高三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 保险-72名亿万富翁死亡的背后
- 纵隔疝的临床护理
- 火灾应急流程制作指南
- 某咨询-北京世博伟业房地产0806一阶段人力资源诊断报告
- 2024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完整版)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2022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
- MOOC 国际工程管理-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万科通用测评题答案解析
- DB14-T 2984-2024 电子政务外网 接入规范
- 酒店公共区域清洁剂使用技巧培训
-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美国 一等奖
- 预防盗窃主题班会
-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