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457题)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457题)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457题)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457题)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457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1(共9套)

(共457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1套

一、A1型题(本题共23题,每题7.0分,共23分。)

1、常用的HRP发光底物为

A、A咤酯

B、三联毗咤钉

C、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D、4-MUP

E、AMPPD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加入鲁米诺发光

剂、H2O2和化学发光增强剂使其产生化学发光。

2、常用的ALP化学发光底物为

A、口丫噬酯

B、三联毗咤钉

C、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D、4-MUP

E、AMPPD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以碱性磷酸酶(ALP)标记抗

体(或抗原),与反应体系中的待测标本和固相载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

抗体一待测抗原一酶标汜抗体复合物,这时加入AMPPD发光剂,碱性磷酸酶使

AMPPD脱去磷酸根基团而发光。

3、下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特点中错误的是

A、屈于酶免疫测定范畴

B、整个反应无需固相载体参加,完全液态化

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

D、酶催化发光剂发出的光稳定,持续时间长

E、最后一步将底物改为发光剂和测定的仪器为光信号检测仪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特点:①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属于酶免疫测定

范畴,测定过程与EL1SA相似,仅最后一步醵反应底物改为发光剂和测定的仪器

为光信号检测仪;②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③酶催化鲁米诺、AMPPD等

发光剂发出的光稳定,夺续时间长,便于记录和测定。

4、下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发光剂可周而复始地发光

B、发光剂可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

C、灵敏度高

D、稳定性好

E、可改变标志物的化学特性

标准答案:E

知识点露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①三联毗啜钉在电场中因不断得到三

丙胺提供的电子,可周而复始地发光,持续时间长,信号强度高,容易测定,容易

控制;②三联毗咤钉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不影响标志物的理化特

性;③试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5、在下列类型的反应中,加入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原(抗体)的是

A、直接化学发光免疫

B、间接化学发光免疫

C、化学发光酶免疫

D、电化学发光免疫

E、A+C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体(抗

原),用三联毗噪钉标记抗体(抗原),在反应体系内待测标本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免疫

反应,形成磁性微粒包被抗体■待测抗原■三联毗咤钉标记的抗体复合物。

6、以下不是化学发光剂的是

A、三联三/钉

B、HRP

C、4-MUP

D、鲁米诺

E、口丫咤酯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HRP是酶,不是化学发光剂。

7、可咤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酸性或中性

E、碱性或中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口丫咤酯推动发光的氧化反应简单快速,不需要催化剂,只要在碱性环

境中即可进行。

8、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不用于检测

A、各种激素

B、肿瘤标志物

C、免疫球蛋白

D、病毒抗体

E、药物浓度

标准答案:c

知识点露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准确、可自

动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病毒抗体、心肌标志

物、骨代谢标志物、贫血类指标等的测定。

9、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

B、生物素酰肿(BHZ)和肺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甘三磷酸

标准答案:R

知识点解析:用于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有两种:生物素酰肿(BHZ)和肺化

生物胞素(BGHZ)

10、标记蛋白质贫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

B、生物素酰朋^BHZ)和朋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苜三磷酸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是能特异地与蛋白质臻基结合

的活化生物素试剂。

11、能使核酸分子生物素化的是

A、BNHS和BHZ

B、生物素酰朋(BHZ)和朋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甘三磷酸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BNHS和BHZ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核酸胞喀咤分子中的N-4氨基交

联,使核酸分子生物素叱。

12、BAS与HU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1SA测定的灵敏度。对此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A、每个亲和素可结合4个生物素,可使反应明显放大

B、亲和素与生物素间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C、反应结合牢固稳定

D、特异性高

E、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可减少反应中的空间位阻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把BAS与ELI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ISA测定的灵敏度:每个

亲和素可结合4个生物素,可使反应明显放大;亲和素与生物素间具有极高的亲和

力,使反应结合更牢固稳定,而且特异性高;用小分子生物素代替酶标记抗体,可

减少反应中的空间位阻。

13、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不可应用于哪项技术

A、酶免疫测定

B、荧光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测定

D、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核酸含量检测

E、检测抗原的免疫-PCR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把BAS与ELI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ISA测定的灵敏度;

BAS用于荧光抗体技术,通常采用BA法、BAB法或荧光标记的抗亲和素(或链霉

亲和素)抗体的夹心法;BAS主要与免疫放射分析检测体系耦联,用于对终反应的

放大(BA法):BAS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增多,目前主要集中在以生物

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的定位检测,用BAS制备的亲和吸附剂进行基因分离纯化以

及将免疫测定技术与PCR结合建立免疫-PCR用于抗原的检测等三方面。

14、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

A、BAB

B、ABC

C、BRAB

D、BA

E、LAB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预先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酶标生物素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ABC),使用时直接加入反应体系中。本方法简便,比较常用。

15、ABC-ELISA将酶标记在

A、亲和素

B、生物素

C、抗体

D、补体

E、抗原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酶标记生物素分子,与亲和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亲和素一酶标生

物素复合物。

16、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特点是

A、免疫反应

B、不属免疫反应

C、特异性弱

D、亲和力小

E、不够稳定

标准答案:B

知识点。析: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特点:不属免疫反应,但特异性强,亲和力

大,两者结合后极为稳定。

17、关于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的错误描述是

A、用于间接包被

B、用于终反应放大

C、用于酶免疫测定

D、用于胶体金测定

E、不用于荧光免疫测定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可用于酶免疫、胶体金及荧光免疫的测定,在应

用中可用于间接包被和终反应,其作用是放大反应信号,增加敏感度。

18、关于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

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B、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以是任意比例

C、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可减少空间位阻影响

D、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

E、生物素标记酶时会影响其免疫活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生物素标汜蛋白质的注意事项包括①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

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②标记反应时,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应有适当比例。③为了减少空间

位阻影响可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④生物素与抗原、抗体

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标记酶时则结果有不同。

19、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放大作用的机制主要是

A、亲合素的四个生物素部位可同时结合多价性的生物素化衍生物

B、生物素、亲合素可分别与酶、放射性核素等结合形成标记物

C、二者之间极高的亲合力

D、经化学修饰后,生物素成为活化生物素

E、生物素、亲合素之间为特异性结合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每个亲和索分子有四个生物素结合部位,可同时以多价形式结合生物

素化的大分子衍生物和标记物。因此,BAS具有多级放大作用,使其在应用时可

极大地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20、生物素与亲合素的结合部位位于

A、睡吩环

B、咪嗖酮环

C、咪嗖酮环戊酸侧链的末端竣基

D、嘎吩环戊酸侧链的末端殁基

E、马来酰亚胺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生物素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其中I环为咪理酮环,是与亲和素结合

的主要部位;n环为曝吩环,C2上有一戊酸侧链,其末端竣基是结合抗体和其他

生物大分子的唯一结构。

21、活化生物素标记大分子蛋白质后,影响生物素活性的主要因素是

A、大分子蛋白质中的赖氨酸的a氨基

B、连接臂的6-氨基己糖基团

C、大分子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

D、大分子蛋白的等电点发生改变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活化生物索标记大分子蛋白质后,影响生物素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大分

子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空间位阻效应主要是指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彼此接近而

引起的空间阻碍和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分子内的张力。

22、每个亲和素可以结合几个分子的生物素

A、2

B、3

C、4

D、5

E、6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每个亲和素是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的碱性糖蛋白,可以结合4个分子

的生物素,二者之间的亲和力极强。

23、用于标记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最常用物质是

A、酶、化学发光物和肢体金

B、铁蛋白、卜TTC和股体金

C、FTTC、胶体金和化学发光物

D、酶、FTTC和胶体金

E、酶、抗原或抗体和荧光蛋白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用于标记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小分子物质有125L胶体金、荧光素

和化学发光物,大分子物质如酶、抗原或抗体、铁蛋白和荧光蛋白等,其中最常用

物质是酶、FITC和胶体金。

二、A2型题(本题共7题,每题7.0分,共7分。)

24、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特异、可自动化、无生物污染的免疫分

析方法是

A、酶免疫技术

B、荧光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技术

D、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E、金标免疫技术

标准答案:

知识之解析D:由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无放射性污染,同时能达到放射免疫测定

的灵敏度,而且还有快速、准确、特异、可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23题,每题1.0分,共23

分。)

25、常用的HRP发光底物为

A、A咤酯

B、三联口比咤钉

C、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D、4-MUP

E、AMPPD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加入鲁米诺发光

剂、H2O2和化学发光增强剂使其产生化学发光。

26、常用的ALP化学发光底物为

A、口丫咤酯

B、三联毗咤钉

C、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D、4-MUP

E、AMPPD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以碱性磷酸酶(ALP)标记抗

体(或抗原),与反应体系中的待测标本和同相载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

抗体一待测抗原一酶标汜抗体复合物,这时加入AMPPD发光剂,碱性磷酸酶使

AMPPD脱去磷酸根基团而发光。

27、下列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特点中错误的是

A、属于酶免疫测定范畴

B、整个反应无需固相载体参加,完全液态化

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

D、酶催化发光剂发出的光稳定,持续时间长

E、最后一步将底物改为发光剂和测定的仪器为光信号检测仪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特点:①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属于酶免疫测定

范畴,测定过程与ELISA相似,仅最后一步酶反应底物改为发光剂和测定的仪器

为光信号检测仪;②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③酶催化鲁米诺、AMPPD等

发光剂发出的光稳定,持续时间长,便于记录和测定。

28、下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发光剂可周而复始地发光

B、发光剂可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

C、灵敏度身

D、稳定性好

E、可改变标志物的化学特性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①三联毗咤钉在电场中因不断得到三

丙胺提供的电子,可周而复始地发光,持续时间长,信号强度高,容易测定,容易

控制;②三联哦咤钉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结合稳定,不影响标志物的理化特

性;③试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29、在下列类型的反应中,加入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原(抗体)的是

A、直接化学发光免疫

B、间接化学发光免疫

C、化学发光酶免疫

D、电化学发光免疫

E、A+C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体(抗

原),用三联毗噬钉标记抗体(抗原),在反应体系内待测标本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免疫

反应,形成磁性微粒包被抗体■待测抗原-三联毗咤钉标记的抗体复合物。

30、以下不是化学发光剂的是

A、三联毗咤钉

B、HRP

C、4-MUP

D、鲁米诺

E、口丫咤酯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HRP是酶,不是化学发光剂。

31、叫咤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酸性或中性

E、碱性或中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口丫咤酯推动发光的氧化反应简单快速,不需要催化剂,只要在碱性环

境中即可进行C

3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不用于检测

A、各种激素

B、肿瘤标志物

C、免疫球蛋白

D、病毒抗体

E、药物浓度

标准答案:C

知识点常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准确、可自

动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病毒抗体、心肌标志

物、骨代谢标志物、贫血类指标等的测定。

33、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

B、生物素酰肿(BHZ)和肺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甘三磷酸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用于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有两种:生物素酰肌(BHZ)和腓化

生物胞素(BGHZ)

34、标记蛋白质筑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5)

B、生物素酰肮(BHZ)和朋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甘三磷酸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是能特异地与蛋白质毓基结合

的活化生物素试剂。

35,能使核酸分子生物素化的是

A、BNHS和BHZ

B、生物素酰肿(BHZ)和肺化生物胞素(BGHZ)

C、光生物素

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E、生物素脱氧核甘三磷酸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BNHS和BHZ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核酸胞喀咤分子中的N-4氨基交

联,使核酸分子生物素叱。

36、BAS与ELI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ISA测定的灵敏度。对此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A、每个亲和素可结合4个生物素,可使反应明显放大

B、亲和素与生物素间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C、反应结合牢固稳定

D、特异性高

E、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可减少反应中的空间位阻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把BAS与ELI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ISA测定的灵敏度:每个

亲和素可结合4个生物素,可使反应明显放大;亲和素与生物素间具有极高的亲和

力,使反应结合更牢固稳定,而且特异性高;用小分子生物素代替酶标记抗体,可

减少反应中的空间位阻。

37、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不可应用于哪项技术

A、酶免疫测定

B、荧光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测定

D、生物索标记核酸探针进行核酸含量检测

E、检测抗原的免疫-PCR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把BAS与ELISA-耦联起来,可大大提高ELISA测定的灵敏度;

BAS用于荧光抗体技术,通常采用BA法、BAB法或荧光标记的抗亲和素(或链霉

亲和素)抗体的夹心法;BAS主要与免疫放射分析校测体系耦联,用于对终反应的

放大(BA法);BAS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增多,目前主要集中在以生物

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的定位检测,用BAS制备的亲和吸附剂进行基因分离纯化以

及将免疫测定技术与PCR结合建立免疫-PCR用于抗原的检测等三方面。

38、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

A、BAB

B、ABC

C、BRAB

D、BA

E、LAB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预先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酶标生物素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ABC),使用时直接加入反应体系中。本方法简便,比较常用。

39、ABC-ELISA将酶标记在

条和

A、

B、

C补

D抗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酶标记生物素分子,与亲和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亲和素一酶标生

物素复合物。

40、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特点是

A、免疫反应

B、不属免疫反应

C、特异性弱

D、亲和力小

E、不够稳定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特点:不属免疫反应,但特异性强,亲和力

大,两者结合后极为稳定。

41、关于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的错误描述是

A、用于间接包被

B、用于终反应放大

C、用于酶免疫测定

D、用于胶体金测定

E、不用于荧光免疫测定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可用于酶免疫、胶体金及荧光免疫的测定,在应

用中可用于间接包被和终反应,其作用是放大反应信号,增加敏感度。

42、关于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

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B、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以是任意比例

C、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可减少空间位阻影响

D、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

E、生物素标记酶时会影响其免疫活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生物素标:己蛋白质的注意事项包括①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

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②标记反应时,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应有适当比例。③为了减少空间

位阻影响可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④生物素与抗原、抗体

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标记酶时则结果有不同。

43、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放大作用的机制主要是

A、亲合素的四个生物素部位可同时结合多价性的生物素化衍生物

B、生物素、亲合素可分别与酶、放射性核素等结合形成标记物

C、二者之间极高的亲合力

D、经化学修饰后,生物素成为活化生物素

E、生物素、亲合素之间为特异性结合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每个亲和素分子有四个生物素结合部位,可同时以多价形式结合生物

素化的大分子衍生物和标记物。因此,BAS具有多级放大作用,使其在应用时可

极大地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44、生物素与亲合素的结合部位位于

A、哩吩环

B、咪喋酮环

C、咪晚酮环戊酸侧链的末端竣基

D、噬吩环戊酸侧链的末端装基

E、马来酰亚胺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生物素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其中I环为味噗酮环,是与亲和素结合

的主要部位;n环为噬吩环,C2上有一戊酸侧链,其末端段基是结合抗体和其他

生物大分子的唯一结构。

45、活化生物素标记大分子蛋白质后,影响生物索活性的主要因素是

A、大分子蛋白质中的赖氨酸的a氨基

B、连接臂的6-氨基己糖基团

C、大分子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

D、大分子蛋白的等电点发生改变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活化生物素标记大分子蛋白质后,影响生物素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大分

子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空间位阻效应主要是指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彼此接近而

引起的空间阻碍和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分子内的张力。

46、每个亲和素可以结合几个分子的生物素

A、2

B、3

C,4

D、5

E、6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每个亲和素是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的碱性糖蛋白,可以结合4个分子

的生物素,二者之间的亲和力极强。

47、用于标记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最常用物质是

A、酶、化学发光物和胶体金

B、铁蛋白、FTTC和胶体金

C、FTTC、胶体金和化学发光物

D、酶、FTTC和胶体金

E、酶、抗原或抗体和荧光蛋白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用于标记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小分子物质有I25L胶体金、荧光素

和化学发光物,大分子物质如酶、抗原或抗体、铁蛋白和荧光蛋白等,其中最常用

物质是酶、FITC和胶体金。

二、A2型题(本题共7题,每题7.0分,共1分。)

48、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特异、可自动化、无生物污染的免疫分

析方法是

A、酶免疫技术

B、荧光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技术

D、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E、金标免疫技术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由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无放射性污染,同时能达到放射免疫测定

的灵敏度,而且还有快速、准确、特异、可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五、B1/B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4题,每题1.0

分,共4分。)

A.三联毗噬钉B.碱性磷酸酶C.三丙胺D.鲁米诺E.口丫唆酯

49、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采用什么物质标记抗体(抗原)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5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采用什么物质标记抗体(抗原)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5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采用什么物质标记抗体(抗原)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52、化学发光酶免分析中加入的发光剂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如口丫咤酯)直接标记抗体(抗

原)。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LP)标记抗体

(抗原),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加入鲁米诺发光剂、

H2O2和化学发光增强剂使其产生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一般化学发光

分析不同,是以电化学发光剂三联毗咤钉标记抗体(抗原),以三丙胺(TPA)微电子

供体,在电场中因电子转移而发生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它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

两个过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2套

一、A1型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76分。)

1、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

B、识别阶段、致敏阶段、效应阶段

C、激发阶段、致敏阶段、效应阶段

D、识别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

E、致敏阶段、识别阶段、激发阶段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激发阶段、

效应阶段。

2、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脱敏注射

B、减敏疗法

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

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

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对抗毒素过敏当然要进行脱敏治疗。

3、下列疾病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反应

C、牛奶过敏反应

D、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反肤过敏反应

E、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T-n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4、下列疾病不属于n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输血反应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H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5、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重症肌无力

B、Goodpasture综合征

C、皮肤尊麻疹

D、类Arthus反应

E、传染性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E

知识点睛析:传染性超敏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变应原,在传染过

程中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6、不直接参与DI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CD4+Thl细胞

B、免疫复合物

C、补体

D、中性粒细胞

E、IgG、IgM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川型超敏反应是抗原与相应的IgG、IgM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

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并通过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血小板等作

用引起炎症,与CD4+Thl细胞无直接关系。

7、下列疾竺不属于H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Arthus反应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类风湿关节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丁•U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8、W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

B、肥大细胞

C、CD4+T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迟发性超敏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并通过识别

APC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分子而活化,并发生反应。

9、W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B、有抗体和补体参与

C、有效应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

D、与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W型超敏反应过程与细胞免疫基本一致,无抗体、补体参与,由效应

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引起;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10、多次使用抗毒素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血清病

B、严重免疫缺陷

C、皮肤肿瘤

D、GVH反应

E、食物过敏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抗毒素是一种能中和相应的外毒素的抗体。在实践中,常以细菌的外

毒素、类毒素或其他毒物(蛇毒等)注射于马体,使马产生抗毒素后,取其血清经人

工方法处理制成,用以防治相应的疾病。多次使用抗毒素易得血清病。

11、皮内试验可出现假阳性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A、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B、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C、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D、抗原不纯或被污染

E、抗原量注射过多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患者皮肤反应较低易使皮内试验出现假阴性。

12、属于H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皮肤尊麻疹

B、Graves病

C、新生儿溶血

D、移植排斥反应

E、血清病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W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T细胞介导。在同种异体

间的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的免疫系统首先被供者的HLA致敏,使其体内的致敏

T细胞识别移植器官上的异体抗原,导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局部浸润等炎症反

应,形成移植排斥反应,可造成移植器官的坏死。

13、n型超敏反应又称做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C、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D、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E、速发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I型超敏反应乂叫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

溶解型超敏反应;HI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W型超敏反

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14、n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不包括以下哪项

A、同种异型抗原

B、共同抗原

C、变性自身抗原

D、外来抗原

E、可溶性抗原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n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包括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

身抗原和外来抗原。

15、导致I型超敏反应皮试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错误的是

A、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B、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C、抗原不纯或被污染

D、变应原抗原性浓度过高

E、抗原注射过多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造成皮试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注射过多。

16、导致I型超敏反应皮试试验出现假阴性的原因,错误的是

A、受试者正使用抗排斥药

B、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C、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

D、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E、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造成皮试试验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有: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

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

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二、A2型题(本题共3题,每题7.0分,共3分。)

17、患者,女,56岁。面部皮肤红肿伴痒1天,3天前曾染发。体格检查:面部及

耳廓皮肤充血、红肿,并有散在水泡,大如绿豆、小如小米。实验室检查:IgE正

常。诊断:接触性皮炎。选择以下正确的描述

A、染发剂是超抗原

B、染发剂是大分子致敏物质

C、染发剂具有免疫原性

D、染发剂是半抗原

E、本例为I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染发剂是小分子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能与皮肤角质蛋白结合成

完全抗原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通常在24小时后发生湿疹样皮

炎。本例发病缓慢并IgE正常,符合W型超敏反应,

18、患者,女,26岁。关节肿痛1年,加重1个月。检查发现患者双手指关节屈

曲畸形。实验室检查:HLA-B27DNA阴性,抗CCP抗体阳性。导致关节肿痛的超

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反应

B、n型超敏反应

c、ni型超敏反应

D、w型超敏反应

E、迟发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类风湿关节炎为m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的RF与相应靶抗原结合形

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引起关节肿痛的发生。

19、患者,女,25岁。因咳嗽、发热7天就诊。查体T37.80C,右上肺闻及啰

音,胸片示右肺上叶见片状阴影。结核菌索试验:红肿直径大于20mm。该患者可

能为

A、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B、处于结核病恢复期

C、处于结核病活动期

D、注射过卡介苗

E、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感染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结核菌素试验意义。该患者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

20mm,呈强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及胸片特征可判断该患者处于结核病活动期,

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76题,每题7.0分,共76

分。)

20、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

B、识别阶段、致敏阶段、效应阶段

C、激发阶段、致敏阶段、效应阶段

D、识别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

E、致敏阶段、识别阶段、激发阶段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激发阶段、

效应阶段。

21、当患者需要注射抗毒素,而又对其过敏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脱敏注射

B、减敏疗法

C、先小量注射类毒素,再大量注射抗毒素

D、先服用抗过敏药物,再注射抗毒素

E、同时注射类毒素和足量抗毒素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对抗毒素这敏当然要进行脱敏治疗。

22、下列疾病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反应

C、牛奶过敏反应

D、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反肤过敏反应

E、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n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3、下列疾病不属于n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输血反应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m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4、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重症肌无力

B、Goodpasture综合征

C、皮肤尊麻疹

D、类Arthus反应

E、传染性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传染性超敏反应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变应原,在传染过

程中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5、不直接参与in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CD4+Thl细胞

B、免疫复合物

C、补体

D、中性粒细胞

E、IgGsIgM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in型超敏反应是抗原与相应的IgG、IgM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

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并通过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血小板等作

用引起炎症,与CD4+Thl细胞无直接关系。

26、下列疾病不属于IH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Arthus反应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类风湿关节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n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7、W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

B、肥大细胞

C、CD4+T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迟发性超敏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并通过识别

APC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分子而活化,并发生反应。

28IV1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B、有抗体和补体参与

C、有效应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

D、与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W型超敏反应过程与细胞免疫基本一致,无抗体、补体参与,由效应

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引起;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29、多次使用抗毒素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血清病

B、严重免疫缺陷

C、皮肤肿瘤

D、GVH反应

E、食物过敏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抗毒素是一种能中和相应的外毒素的抗体。在实践中,常以细菌的外

毒素、类毒素或其他毒物(蛇毒等)注射于马体,使马产生抗毒素后,取其血清经人

工方法处理制成,用以防治相应的疾病。多次使用抗毒素易得血清病。

30、皮内试验可出现假阳性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A、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B、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C、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D、抗原不纯或被污染

E、抗原量注射过多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患者皮肤反应较低易使皮内试验出现假阴性。

31、属于W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皮肤尊麻疹

B、Graves病

C、新生儿溶血

D、移植排斥反应

E、血清病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W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T细胞介导。在同种异体

间的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的免疫系统首先被供者的HLA致敏,使其体内的致敏

T细胞识别移植器官上的异体抗原,导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局部浸润等炎症反

应,形成移植排斥反应,可造成移植器官的坏死。

32、II型超敏反应又称做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C、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D、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E、速发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I型超敏反应又叫速发型超敏反应;口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

溶解型超敏反应;ID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W型超敏反

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33、n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不包括以下哪项

A、同种异型抗原

B、共同抗原

C、变性自身抗原

D、外来抗原

E、可溶性抗原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口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包括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

身抗原和外来抗原。

34、导致I型超敏反应皮试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错误的是

A、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B、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C、抗原不纯或被污染

D、变应原抗原性浓度过高

E、抗原注射过多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造成皮试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注射过多。

35、导致I型超敏反应皮试试验出现假阴性的原因,错误的是

A、受试者正使用抗排斥药

B、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C、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

D、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E、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析:造成皮试试验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有: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

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

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二、A2型题(本题共3题,每题7.0分,共3分。)

36、患者,女,56岁。面部皮肤红肿伴痒1天,3天前曾染发。体格检查:面部及

耳廓皮J灰充血、红肿,并有散在水泡,大如绿豆、小如小米。实验室检查:IgE正

常。诊断:接触性皮炎。选择以下正确的描述

A、染发剂是超抗原

R、染发剂是大分子致敏物质

C、染发剂具有免疫原性

D、染发剂是半抗原

E、本例为I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染发剂是小分子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能与皮肤角质蛋白结合成

完全抗原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通常在24小时后发生湿疹样皮

炎。本例发病缓慢并IgE正常,符合W型超敏反应,

37、患者,女,26岁。关节肿痛1年,加重1个月。检查发现患者双手指关节屈

曲畸形。实验室检查:HLA-B27DNA阴性,抗CCP抗体阳性。导致关节肿痛的超

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HI型超敏反应

D、W型超敏反应

E、迟发型超敏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类风湿关节炎为DI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的RF与相应靶抗原结合形

成免疫复合物,沉枳于关节滑膜引起关节肿痛的发生。

38、患者,女,25岁。因咳嗽、发热7天就诊。查体T37.80C,右上肺闻及啰

音,胸片示右肺上叶见片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20mm。该患者可

能为

A、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B、处于结核病恢复期

C、处于结核病活动期

D注射i寸卡介苗

E: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感染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结核菌素试验意义。该患者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

20mm,呈强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及胸片特征可判断该患者处于结核病活动期0

五、A3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

共2分。)

患者,男性,30岁,持续发热2周住院。查体:T39.5℃,巩膜轻度黄染,肝、

脾肋下1cm。血常规:WBC4X109/L,总胆红素9%moWL,ALT80U/L,肥达反应

“0”1:80,"H'":160。

39、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肺结核

C、戊型肝炎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疟疾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肥达反应结果符合肠热症的表现。

40、下列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方法是

A、血涂片检查疟原虫

B、痰涂片找抗酸杆菌

C、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

D、肝活检

E、肾活检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以伤寒沙门菌脂多糖为抗原,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M抗体,该方法有助于伤寒的早期诊断。

六、A3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4题,每题7.0分,

共4分。)

患者,男,6岁。3周前曾因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服用“感冒灵”后症状消退。1

天前突发颜面水肿,查体:BP150/90mmHg,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

12/HP、尿蛋白(++)。

41、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肾病综合征

B、肾结核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炎

E、尿路感染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患儿考虑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肾小球肾炎。主要发生在儿童。

临床表现为血尿、高血压、水肿等。患儿的发病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42、下一步不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是

A、ASO

B、血沉

C、肾功能检查

D、补体C3测定

E、抗核抗体测定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SO增高、血沉加快、补体C,降低、可

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抗咳抗体测定是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43、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病原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A群链球菌

C、B群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肠球菌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为

A群链球菌感染后所致,B群是新生儿菌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菌。肺炎链球菌是大

叶性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所致感染最多见于尿路感染。金

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44、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成分是

A、链球菌磷壁酸

B、链球菌肽聚糖

C、链球菌荚膜

D、链球菌胞壁F蛋白

E、链球菌胞壁M蛋白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链球菌胞壁成分M蛋白或某些分泌

产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

七、B1/B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4题,每题1.0

分,共4分。)

A.循环抗原检测B.肥达反应C环卵沉淀反应D.全血干扰素测定E.抗链球

菌溶血素“0”

45、伤寒沙门菌感染检测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6、血吸虫感染检测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嬴析:暂无解析

47、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8、真菌感染检测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肥达反应用来检测伤寒沙门菌感染;环卵沉淀反应用来检测血吸虫感

染;全血干扰素测定用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循环抗原检测用来检测真菌感

染。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3套

一、A1型题(本题共75题,每题7.0分,共75分。)

1、感染性疾病早期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2、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包括

A、风湿热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皮下软组织感染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化脓性链球菌所致疾病分三类:急性化脓性感染,如皮下软组织感

染: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草

绿色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常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相关。

3、全血干扰素测定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血与PPD和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y,通过检

测IFN-丫的含量来鉴定菌种

B、该方法检测结果受BCG接种史影响小

C、该方法可以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区分

D、可以避免在结核菌素试验在操作和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观或人为因素的影

E、本实验阴性一定可以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全血与PPD和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

丫,通过检测IFN-y的含量来鉴定菌种。木实验所得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且

具有受BCG接种史影响小,又能与赤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区分的优点,同时还可以

避免在结核菌素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实

验阴性不一定可以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4、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时的优点包括哪些

A、简便

B、快速

C、敏感性高

D、特异性高

E、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露析•:免疫血清学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优点,

为临床提供了更多信息。

5、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免疫层析法

C、免疫散射比浊法

D、免疫荧光检测

E、免疫组化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胶乳凝集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

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为单负链RNA病毒

B、根据糖蛋白HA和NA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C、病毒抗原检测具有快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D、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总抗体,效价

4倍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E、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多为H5或m血清型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流感病毒为单负链RNA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

甲、乙、丙三型。病毒抗原检测具有快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有助于早期诊断。血

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总抗体,效价4倍升

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

禽流感亚型多为H5或H7血清型。

7、衡量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HBc-IgM

E、Pre-S1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中可出现抗-HBs阳性。HBV疫苗接种者

血中能否检出抗-HBs,是衡量预防接种效果的最主要指标。

8、肥达反应用于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其抗体效价为多少时具有诊断价值

A、>1:40

B、>1:80

C、>1:160

D、>1:320

E、>1:640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肥达反应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21: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

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9、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

A、弓形虫

B、巨细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EB病毒

标准答案:E

知识点睛析:先天性感染指的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到的感染。尤其当母体感染了弓形

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时,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

因此临床卜将I•述4种病毒统称为“TORCH”,并列为产前检查的重点检测项目0

EB病毒是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鼻咽癌相关的病原体。

10、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检测方法是

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B、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ELISA法

D、显微镜检疟原虫

E、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显微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金标准其他四项均为疟原虫抗体的

检测方法。

11、机体在感染病毒或者接种疫苗后能产生对病毒多种抗原成分的各类特异性抗

体,它们可通过以下方法发挥作用,但除外

A、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B、促进吞噬

C、激活补体

D、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

E、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使吞噬能力增加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角5析:机体在感染病毒或者接种疫苗后能产生对病毒多种抗原成分的各类特

异性抗体,它们可通过以下方法发挥作用:①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

要方式;②促进吞噬;③激活补体;④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

胞溶解。

12、关于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临床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乙肝

B、效价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C、可区分慢活肝和非活动性肝炎

D、与前S1抗原有一定相关性

E、有助于急性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HBcIgM为急性乙肝早期感染或者慢活肝的指标,而pre—SlAg则是

乙肝复制性血清标志物之一,两者无特定关系。

13、以下关于禽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方法错误的是

A、血凝抑制试验

B、神经氨酸抑制试验

C、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ELISA法及抗体斑点-EIJSA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禽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主要包括对其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

检测,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主耍用于血吸虫感染的检测。

14、以下关于轮状病毒感染正确的说法是

A、人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成人腹泻,婴幼儿通常为隐性感染

B、用ELISA法从患者血清中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如结果阳性则可诊断为轮状病毒

感染

C、通常轮状病毒感染15天后患者血清中可测出IgM抗体水平的升高

D、轮状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通常不用于早期诊断

E、轮状病毒IgG抗体的检测常采用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

标准答案:E

知识点。析: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和腹泻的主耍病原体,轮状病毒抗原

只能从粪便中检测到,血清中无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5天后患者血清中可测出

IgM抗体水平的升高,可用于轮状病毒早期诊断。

15、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是

A、HBsAg

B、HBeAg

C、HBeAg

D、HBcAb

E、HBcAb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作为乙肝芍染性、活动性病变的标志:HB-sAg、HBeAg、HBcAb等

指标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间接标志,而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是

HBcAgo

二、A2型题(本题共3题,每题7.0分,共3分。)

16、患者,女性,1个月前因外伤手术输血1000ml,近I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

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ALT200U/L,抗HCV(+),HCVRNA(+),抗HBC(+)。诊

断为

A、慢性丙型肝炎

R、急性乙型、丙型肝炎

C、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D、急性丙型肝炎,既往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E、急性乙型肝炎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HCV(+),抗HBC(+)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HCVRNA(+),且有输

血史,说明感染HCV。

17、患者,女性,48岁。因外阴出现水疱及溃疡前来就诊,拟诊为生殖器疱疹,

最有可能导致该病的病原体是

A、HSV-1

B、HSV-2

C、HSV-6

D、细菌性感染

E、人巨细胞病毒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生殖器疱疹多见于单纯疱疹病毒n型(HSV-2),也可见于HSV-L

18、某新生儿,出生10天后出现黄疸、全身瘀点状皮疹,小腿伸直困难,肝、脾

肋下2cm,考虑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下列指标可协助诊断新生儿先天性CNV

感染的是

A、抗CMV-IgM

B、抗CMV-IgG

C、抗CMV-IgA

D、CMV-IgA抗原

E、CMV-tgG抗原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从新生儿脐带血中检出HCMV特异性IgM,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感

染。母体双份血清HC-MV抗体阳转可诊断为原发感染,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的机

会就高。

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75题,每题7.0分,共75

分。)

19、感染性疾病早期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是

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20、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包括

A、风湿热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腺炎

E、皮下软组织感染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化脓性链球菌所致疾病分三类:急性化脓性感染,如皮下软组织感

染;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草

绿色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常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相关。

21、全血干扰素测定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血与PPD和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叩通过检

测IFN-y的含量来鉴定菌种

B、该方法检测结果受BCG接种史影响小

C、该方法可以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区分

D、可以避免在结核菌素试验在操作和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观或人为因素的影

E、本实验阴性一定可以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全血与PPD和植物血凝素共同孵育后,致敏的淋巴细胞可分泌IFN-

Y,通过检测IFN-y的含量来鉴定菌种。本实验所得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且

具有受BCG接种史影响小,又能与#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区分的优点,同时还可以

避免在结核菌素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实

验阴性不一定可以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22、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时的优点包括哪些

A、简便

B、快速

C、敏感性高

D、特异性高

E、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常析:免疫血清学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优点,

为临床提供了更多信息。

2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免疫层析法

C、免疫散射比浊法

D、免疫荧光检测

E、免疫组化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ASO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胶乳凝集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

24、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为单负链RNA病毒

B、根据糖蛋白HA和NA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C、病毒抗原检测具有快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D、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总抗体,效价

4倍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E、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多为H5或m血清型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流感病毒为单负链RNA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

甲、乙、丙三型。病毒抗原检测具有快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有助于早期诊断。血

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血清总抗体,效价4倍升

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

禽流感亚型多为H5或H7血清型。

25、衡量乙肝疫苗预防装种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HBc-IgM

E、Pre-S1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中可出现抗-HBs阳性。HBV疫苗接种者

血中能否检出抗-HBs,是衡量预防接种效果的最主要指标。

26、肥达反应用于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其抗体效价为多少时具有诊断价值

A、>1:40

B、>1:80

C、>1:160

D、>1:320

E、>1:640

标施答案:B

知识点解析:肥达反应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多: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

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27、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

A、弓形虫

B、巨细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揖

E、EB病毒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先天性感染指的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到的感染。尤其当母体感染了弓形

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时,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

因此临床上将上述4种病毒统称为“TORCH”,并列为产前检查的重点检测项Ho

EB病毒是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鼻咽癌相关的病原体。

28、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检测方法是

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B、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ELISA法

D、显微镜检疟原虫

E、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显微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金标准”。其他四项均为疟原虫抗体的

检测方法。

29、机体在感染病毒或者接种疫苗后能产生对病毒多种抗原成分的各类特异性抗

体,它们可通过以下方法发挥作用,但除外

A、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B、促进吞噬

C、激活补体

D、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

E、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使吞噬能力博加

标准答案:E

知识点3析:机体在感染病毒或者接种疫苗后能产生对病毒多种抗原成分的各类特

异性抗体,它们可通过以下方法发挥作用:①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

要方式;②促进吞噬;③激活补体;④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

胞溶解。

30、关于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临床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乙肝

B、效价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C、可区分慢活肝和非活动性肝炎

D、与前S1抗原有一定相关性

E、有助于急性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HBcIgM为急性乙肝早期感染或者慢活肝的指标,而pre—SlAg则是

乙肝复制性血清标志物之一,两者无特定关系。

31、以下关于禽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方法错误的是

A、血凝抑制试验

B、神经氨酸抑制试验

C、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ELISA法及抗体斑点-EIJSA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禽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学诊断主要包括对其特异性I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