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二技能提升专题04地理实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真题研析、核心精讲、命题预测)考点01地理实践►考法01生活体验►考法02社会调查►考法03模拟实验考点02解题步骤及技法►考法01跨学科·语文►考法02跨学科·数学►考法03跨学科·历史►考法04跨学科·德法►考法05跨学科·物理►考法06跨学科·美术►考法07跨学科·生物►考法08跨学科·化学命题角度考情分析①地理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环境情况和人文景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在实地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培养地理实地调查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操作的技能和方法。通过地理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跨学科主题学习: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和交流。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相结合,深入探讨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命题规律】地理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只有具备了地理实践力,才能完成地理实践和探究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例如,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培养地理实地调查和分析能力。【命题预测】结合时事热点或社会问题进行命题,考察学生对当前事件与地理知识的联系和思考能力。部分试题可能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美术等,考察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考点01地理实践考法01生活体验(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化县北部,这里山峦起伏,林海苍翠,溪水奔流,山、水、林浑然一体,是我市重要的林区和盛夏避暑胜地。金秋时节,某学校组织去大熊山研学旅行,进行劳动体验、观日出、野外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来到大熊山,同学们进行劳动体验的项目可能是(
)A.山脚水田插秧苗 B.山麓果园摘柑橘C.山腰茶园采嫩茶 D.山间坡地栽幼树2.午餐时间到了,同学们发现端上餐桌的多数是当地食材制做的地方美食,它们可能是(
)①白灼基尾虾
②酸辣稻田鱼
③糯香雪花丸
④香煎野菜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第二天早上进行观日出活动,导游介绍说,今天比暑假期间的日出时间要晚一些,原因是(
)A.山峦起伏 B.林海遮挡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答案】1.B2.B3.D【解析】1.大熊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属于我国南方地区,金秋时节,正是当地柑橘成熟的季节,因此可体验山麓果园摘柑橘,难以体验山脚水田插秧苗、山腰茶园采嫩茶和山间坡地栽幼树。故选B。2.②酸辣稻田鱼、③糯香雪花丸和、④香煎野菜粑都可以利用当地食材制做,而基尾虾属于海水虾,不属于当地食材。故选B。3.今天比暑假期间的日出时间要晚一些,这体现了当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故选D。考法02社会调查(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滨州某地理研学团队前往我省东部沿海开展社会调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研学途中,小滨同学拍摄了一张乡村公路照片,据此判断该公路的大致方向是(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5.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弯道处常设置凸面镜,用以扩大司机视野。小滨拍摄凸面镜照片的地,点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B5.C【解析】4.从乡村公路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有太阳能路灯电池板,方位角一般都选择了正南方向,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单位时间内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达到最大。故公路的大致方向与电池板的方位角一致的,也是南北方向。故选B。5.从题干上可知,公路弯道处设置凸面镜,①②③④中,只有③属于拐弯处,故答案选C。考法03社会调查(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7.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盖天说【答案】6.A7.C【解析】6.根据生活经验,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该现象模拟的是火山和地震,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跟海冰消融、水土流失和动物迁徙现象无关,BCD错误。故选A。7.读图可知,能合理解释该区域地震频繁的理论是板块构造学说,C正确。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盖天说是说地球的形状,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成因等,都与这个模拟实验现象无关,ABD错误。故选C。01、课标解读地理实践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②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③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02、能力识别“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野外观察能力进行野外考察,学用结合实验设计能力模拟地理现象过程,探究原理数据分析能力分析数据特征及数据与图表转化图像识别能力地理图片、遥感影像识别问题解决能力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解决问题03、命题方向①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②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③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④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04、解题步骤步骤①理解题目要求②分析关键词③总结关键信息④归纳解题思路⑤展开解题内容⑥举例说明⑦总结提炼要点注重视材料解读,有效获取信息05、常见类型及注意事项常见类型①实地考察类:如对地形、地貌、植被等的观察和分析。②实验类:例如进行地理实验,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③调查类:对某地的人口、经济、环境等进行调查。④方案设计类:设计地理相关的方案,如旅游规划等。注意事项①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②注重细节:仔细观察、分析题目中的细节信息。③合理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④规范答题:按照题目要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生活体验】哈尔滨冰雪节(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23年冬季,哈尔滨冰雪节火遍全国,各地的冰雪爱好者竞相赶往哈尔滨,观赏冰雕、冰灯美景,体验冰雪运动。杭州的张先生乘火车前往哈尔滨进行了一次“冰雪之旅”。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张先生事先了解到哈尔滨举办冰雪节的自然条件有(
)①河流冰层厚,冰雕原材料充足②举办冰雪节经验丰富③积雪厚且雪期长④当地居民热情好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1.C【解析】1.哈尔滨举办冰雪节的自然条件是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冰层厚,冰雕原材料充足;积雪厚且雪期长,冰雕保存时间长,①③正确;举办冰雪节经验丰富、当地居民热情好客不是自然条件,②④错误。故选C。【生活体验】格陵兰岛(2020·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读格陵兰岛位置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关于该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亚洲北部,地处高纬度
②常驻人口数量少③冬季有“日不落”现象
④终年寒冷,冰川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体验在该岛能实现的是(
)A.驾狗拉雪撬,赏炫丽极光 B.穿雨林大河,探异域风情C.游佛寺名刹,淋祝福圣水 D.越黄沙大漠,闻驼铃声声【答案】2.D3.A【解析】根据格陵兰岛从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2574千米,最宽处约有1290千米,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丹麦属地,首府努克,又名戈特霍布。全岛终年严寒,是典型的寒带气候,沿海地区夏季气温可达零度以上,内陆部分则终年冰冻,进行分析解答。2.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常驻人口数量少;有极昼极夜现象,在夏季有“日不落”现象;终年寒冷,冰川广布,D正确。故选D。3.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属于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可体验到驾狗拉雪撬,赏炫丽极光,A正确。故选A。【社会调查】江汉平原——我们共同的家乡(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江汉平原是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共同的地理“名片”。三市学校以“江汉平原——我们共同的家乡”为主题组织了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家乡的地理环境调查组”的同学前期社会调查成果符合实情的有(
)①家乡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②家乡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襄河是流经家乡的“母亲河”
④沪蓉高铁是家乡的“致富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家乡的美誉、美食访谈组”的同学成果展示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黄潭米粉——天门
②水乡园林——潜江
③沔阳三蒸——仙桃
④鄂中宝地——潜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4.C5.A【解析】4.江汉平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①错误;江汉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其中,襄河是流经家乡(江汉平原)的“母亲河”,沪蓉高铁是家乡(江汉平原)的“致富路”,②③④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黄潭米粉是出自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的特色名吃,湖北省的潜江被称为“水乡园林”,沔阳三蒸是仙桃的特色美食,仙桃市还被称为“鄂中宝地”、“江汉明珠”,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模拟实验】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通辽市某学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C.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D.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答案】6.A【解析】6.据图可知,地面坡度小,坡面径流流速越慢,侵蚀力越弱,水土流失应越轻,A错,符合题意;植被覆盖越少、土质越疏松,地表越容易被径流冲刷侵蚀,水土流失越严重,BC正确,不符合题意;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侵蚀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模拟实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023·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平凉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A.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B.海洋升温慢,降温快C.陆地昼夜温差小于海洋 D.海洋昼夜温差大于陆地【答案】7.A【解析】7.根据示意图可知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A正确;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排除B;陆地昼夜温差大于海洋,排除CD;故选A。【模拟实验】影响水土流失因素(2020·吉林延边·中考真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脉,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整体水土流失强度不大,但由于地形条件特殊,在夏季暴雨、山洪的作用下,山坡耕地表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贫瘠,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下图是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推测:(1)实验一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或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实验二说明降水强度越(大或小),水土流失越严重。实验三说明地形坡度越(大或小),水土流失越严重。【答案】8.(1)低大大【解析】8.(1)如图是验证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实验一说明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植被覆盖好,水土流失少,植被覆盖低,水土流失严重;实验二说明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实验三说明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考点02跨学科主题学习考法01跨学科·语文(2023·福建·中考真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下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答案】1.B【解析】1.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位于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有结冰期,B正确;与含沙量大、流量大、流速快无关,排除ACD;故选B。考法02跨学科·历史(2021·贵州遵义·中考真题)贵州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下图示意贵州省旅游资源(部分)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位于遵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猴场会议会址
③娄山关战役
④黎平会议会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下列属于红色旅游线路的是(
)A.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役—黄果树瀑布B.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百里杜鹃C.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D.遵义会议会址—百里杜鹃—黎平会议会址【答案】2.B3.C【解析】2.据图可知,遵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B正确;猴场会议会址位于都匀市,黎平会议会址位于凯里市,ACD错误。故选B。3.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役、猴场会议会址、强渡乌江、黎平会议会址都属于红色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和百里杜鹃不属于红色旅游景点,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法03跨学科·美术4.(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某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分为A、B、C三组。在一次美术创作时,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把中国分成不同的色彩分区,并以色彩分区为基调进行美术创作。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分区:在下表①、②处分别填出对应的地理区域。黑色区黄色区绿色区红色区紫色区金色区银色区①南方地区②青藏地区(2)定色:绿色区和紫色区都位于(填温度带);黑色区的定色取决于当地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土壤;银色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确定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3)作画:A组准备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甲同学以绿色区的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该区域特色民居屋顶坡度较。乙同学准备画窑洞,他的作画对象位于色区。B组准备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作主题宣传画。丙同学为黑色区的三江平原作画,应以保护环境为宣传主题;丁同学以沙漠化治理成就为宣传主题,其作画区域最大可能属于色区。C组准备创造一幅展现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油画作品。最佳的创作对象是红色区的省。【答案】4.(1)北方地区西北地区(2)亚热带黑(色)地形(地势)、地势、海拔(3)大/陡/斜黄湿地/生态金云南【解析】4.本大题以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问题,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温度带、土壤、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西北地区气候、我国行政区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由图可知,图中的黑色区和黄色区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金色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由图可知,图中绿色区和紫色区都位于秦岭—淮河线南侧,属于亚热带;黑色区属于东北地区,其定色取决于当地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银色区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确定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3)由图可知,绿色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充沛,该区域特色民居屋顶坡度较陡,利于排水。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由图可知,黄土高原为图中黄色区;三江平原湿地广布,应保护湿地环境,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图中金色区;位于图中红色区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区域。01、课标解读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1)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地理学习方式和过程为支撑,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重在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要求。(2)学习主题和内容主要选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家乡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设计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3)学习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选择,如项目式学习、单元式学习等。主题学习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4)学习场所不局限在校内,要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展开,充分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变化及学习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02、解题步骤步骤①理解题目要求②分析关键词③总结关键信息④归纳解题思路⑤展开解题内容⑥总结提炼03、题型分类地理+语文结合语文教材中诗歌、谚语、小说、诗词等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数学多用统计图表和一些涉及计算的题目等。如人口、资源等统计数据及等高线地形图高差、温差计算地理+德法多体现于背景材料中与措施类相关的题目。如选取国内外政治事件、我国发展成就、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背景材料及考查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等地理+历史通常涉及地理与历史事件、地理与历史人物、地理与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联系,要求学生理解地理对历史的影响或者历史对地理的影响。地理+物理多体现在材料背景和实验中,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迎风坡降水较背风坡多等。地理+生物多和动物的生物特征与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习性等内容相关联,如考查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等。地理+美术绘制图表、补充地图上要求的部分。读相关地理漫画,探究人文因素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体育多体现在材料中,和体育赛事等结合。如体育赛事举办地与经纬网定位、举办时间和地球运动等结合;体育赛事与等高线结合,如滑雪赛道、漂流活动的选址等【跨学科】地理+语文(2023·河南·中考真题)“浙东唐诗之路”是以唐诗为主题、以唐代诗人的足迹为纽带形成的诗歌文化线路。2022年,杭台高铁开通,“浙东唐诗之路”与现代高铁相遇相融、相得益彰。下图为“浙东唐诗之路”和杭台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浙东唐诗之路”沿途可以领略到(
)A.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杭台高铁对推广“浙东唐诗之路”的积极作用有(
)①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②促进区域的文旅交流③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④传承优秀的唐诗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B【解析】1.“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描述的为天台山和华顶山的景观,“浙东唐诗之路”沿途可以领略到天台山和华顶山的美景,A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为我国西北地区景观,“浙东唐诗之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错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述的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述的是山东地区,“浙东唐诗之路”不经过这些区域,CD错误。故选A。2.杭台高铁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旅程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沿线地区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区域的文旅交流,同时也在旅行中传承了优秀的唐诗文化,①②④正确。杭台高铁与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无关,③错误。故选B。【跨学科】地理+数学(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4.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有河流流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会下降0.6℃。若图中①地的气温为22℃,则②地理论上气温应为(
)A.17.2℃ B.26.8℃ C.17.8℃ D.25.2℃【答案】3.D4.C5.A【解析】3.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为山地地形,D正确;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ABC错误。故选D。4.读图结合所学,①处海拔100米,地势平坦,不易形成河流,A错误;②④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BD错误;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C正确。故选C。5.读图可知,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海拔为9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800米,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①地气温为22℃,则②地的气温理论上应为22℃-800÷100×0.6℃=17.2℃,A正确,BCD错误;故选A。【跨学科】地理+德法(202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7.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 B.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C.实施垃圾分类 D.倡导“光盘行动”【答案】6.D7.A【分析】6.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选D。7.以上四种做法中,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是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实施垃圾分类和倡导“光盘行动”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故选A。【跨学科】地理+历史(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电影《长津湖》讲述了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饥寒交迫、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将美韩军队完全赶出了朝鲜东北部的感人故事。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与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纬度相当,但冬季却比北京寒冷。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9.此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受了极端的灾害性天气。下列天气符号中,能正确表示当时情境的是(
)A. B. C. D.【答案】8.C9.D【解析】8.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与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纬度相当,但冬季却比北京寒冷。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上,海拔较高,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1000米气温要下降6℃左右。高原蓄热能力差,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后,热量容易随风散失掉;夜晚地面辐射降温,使得气温进一步下降。盖马高原四周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有利于寒潮南下,C正确;排除ABD,选C。9.读图,A是小雨;B是沙尘暴;C是台风;D是大雪;此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受了极端的灾害性天气是大雪,D正确;排除ABC,选D。【跨学科】地理+物理(201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如右图所示)。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该实验模拟的是A.全球变暖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11.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电④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小事”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的是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C.赠送礼物时豪华包装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10.A11.D12.C【解析】10.从材料”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全球变暖;故选:A。11.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故选:D。12.提倡步行,骑自行车、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低碳生活原则,但是赠送礼物时豪华包装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故选:C。【跨学科】地理+生物(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划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蚯蚓(一种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划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架构设计的挑战试题及答案
- A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与案例试题及答案
- 校招产品经理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客户体验与战略优化的匹配度试题及答案
- 校招:质量工程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网络编程的核心技术要点试题及答案
- 结构性风险识别在2025年公司战略的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中的动态法观点与试题及答案
- 版式设计(第二版)课件:版式设计中文字的编排
- 法治理念在社会变革中的体现试题及答案
- 优质课件: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 2024老旧小区改造质量验收规范
- 被诈骗的起诉书范文
- 产品供货方案、售后服务方案
- 全球健康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阿里系
- 2023年07月浙江建设技师学院200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医学课件
-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
- 2023年广东深圳市检察机关招录劳动合同制书记员1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