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同学们在上课时,可以看清桌面上的书,也可以看清远处的黑板,这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2.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处血液中氧含量变化的是()A.B.C.D.3.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A.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C.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4.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沃森和克里克 B.达尔文 C.施莱登和施旺 D.林奈5.下列现象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谈虎色变 B.寒冷使人打哆嗦C.老马识途 D.听到铃声进入教室6.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A.30%、40%、30% B.30%、30%、40%C.33%、34%、33% D.30%、35%、35%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弧 B.反射 C.神经元 D.神经冲动8.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9.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伴随的细胞变化有A.只有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分化 B.只有细胞分化,没有细胞分裂C.既有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 D.既无细胞分裂又无细胞分化10.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吸气胸廓容积缩小 B.甲表示呼气,胸廓容积扩大C.乙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 D.乙表示吸气,胸廓容积扩大1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呼吸吋,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二氧化砜含量高B.人在吞咽食物时,也能同吋进行呼吸C.人体吸气时,由于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导致胸廓容积扩大D.呼吸道只是气体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1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酸雨②植树造林③温室效应④臭氧层破坏⑤围湖造田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3.下列植物中茎的类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玉米茎 B.小麦茎 C.竹子茎 D.杨树茎14.我们班上有同学近段时间患上了舌炎,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建议他适当地服用下面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B2B.维生素B12C.维生素DD.维生素C15.某人患咽炎,医生采用青霉素治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输液时,针头刺入的是毛细血管B.输液时,医生在其手臂上捆扎橡皮筋后,应将针头从捆扎处近手指一方刺入暴露的血管C.医生在其左臂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到达发病部位的途径如如图所示为:B→7→1→2→4→8D.从肌肉注射的药物在首次到达发病部位时,需经过心脏1次16.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能够将声音信息传给大脑一定区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7.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子宫内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C.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D.睾丸是男性性腺,分泌雌性激素18.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A. B. C. D.19.在晚上,遇突然停电时,你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过一会又隐约能看见一些东西,此过程你的瞳孔变化为A.不变 B.由大变小C.由小变大 D.无法判断20.下列关于人类、现代类人猿、少女露西、森林古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露西骨骼化石表明: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壮C.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条件之一是森林大量消失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相比越来越不适应环境21.饥饱有度利健康,荤素搭配有营养。下列表示健康成年人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最合理的是()A. B.C. D.22.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23.下列关于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管壁厚,血流速度快B.静脉有的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C.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D.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4.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排尿反射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5.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尿B.排便C.呼出二氧化碳D.排汗26.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图中a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a为米饭中的淀粉消化后的产物,则a是_________,它进入细胞后在________内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2)医生在检查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该病人患有肾病,则可能是图中过程[

]_________发生异常所致。(3)取某健康人肾动脉、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进行分析,得到如表所示数据。据表分析可知,X液体取自图中________所示结构。Y液体取自图中__________所示结构。(4)人体的排泄器官除了肾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5)用人工呼吸抢救溺水者,目的是帮助溺水者完成图中_______过程。27.据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其次来自听觉。下图1和图2分别为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当外界光线较暗时,图1中瞳孔____________,进入眼球的光线较____________;当外界光线较亮时,瞳孔的变化则相反。瞳孔大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_(结构)调节的。(2)图1中的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____________,其作用是折射光线。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可由睫状体来调节,这是因为睫状体内有______________;视网膜除了形成物像外,还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3)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图2中鼓膜和耳蜗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视觉和听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和听神经的作用都是_______________。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均位于_____________。28.张大爷患有糖尿病,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糖尿病病因、治疗等问题:(1)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__直接进入细胞周围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由此可知,上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针对张大爷的病情,医生建议他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_____________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3)平时张大爷的手偶然碰到刺会立即缩回,而注射时虽然感觉疼痛难受却不缩回。从神经调节类型看,前者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后者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注射时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皮层。29.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7年初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斥责了“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等虚假报道,该谣言对福建省紫菜产业带来不小损失。资料二:央视曾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饼是用肉松、小麦粉、绿豆、鸡蛋、白糖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道小吃,小麦粉和绿豆富含维生素B1等。(1)资料一中,紫菜中富含_____的无机盐,常吃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2)资料二中,肉松、鸡蛋富含_____,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该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最终被消化成_____,维生素B1可预防______。(3)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学们在购买袋装食品时,应注意:_____(写一点即可)。30.在十几年前,某河流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可通过自身调节实实现净化(如图1)。后来,随着大量招商引资,在该河流上游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等,排入该河流的污水迅速增加,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为治理河流污水,人们采取下列方法对污水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先进入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流入多级跌水池,通过逐级跌落使污水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最后进入水培蔬菜池处理后流出(如图2)。请回答:(1)分析图1可知,在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数量减少,________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后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有利于藻类的繁殖。(2)图1中,在河流的CD段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一是藻类可____________;二是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____________。(3)图2的沼气池中沼气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参与的代谢途径。在此过程中,S-菌系能分解乙醇产生氢气,氢气对它继续分解乙醇有抑制作用,而MOH-菌系可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破合成沼气中的甲烷。以上两种菌系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_。图2的水培蔬菜池中,可水培空心菜、水芹菜、菱白等蔬菜,它们的生长能__________(促进/抑制/不影响)水中浮游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同时能够吸收水中的无机盐,使水体得到净化。(4)人类活动除了造成水污染外,你还知道的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项即可)等。31.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长春长生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该事件的爆发让人们关注到药品安全。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利的武器,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中国狂犬病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2007年疫情高峰时,年报告病例数达3300例,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措施,建立狂犬病多部门防控机制、加强犬只管理和动物狂大病防治,以及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质量监管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资抖二:2018年9月5日,唐先生和儿子外出过程中,路旁突然窜出一只狗时他儿子一阵咬,儿子腿部和眼部均明显受伤,送去医院处置伤口,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第四针疫苗还差两天,孩子突然发病,于9月19日死亡,被确诊为狂犬病。专家分析,患者是创伤深、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才能有效达到防治彺犬病的目的。(1)狂大病是一类急性传染病,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狂犬病属于_______传染病。(2)资料一中,加强动物狂犬病防治属于预防传染病哪一条措施___________。(3)资料二中,唐先生的儿子被拘咬伤后,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注射了狂犬疫苗,它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专家分析严重的病人还应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淸,从免疫的角度来说抗病毒血清属于___________。(4)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了隐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治狂大病(提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解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详解】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我们视近物时,它的凸度变大,视远物时,凸度变小。由此可见,同学们在上课时,可以看清桌面上的书,也可以看清远处的黑板,这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A【解析】试题分析: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也是动脉血;由于组织细胞不断的消耗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后,氧气的含量会明显减少,待血液中氧的含量与组织细胞中氧的含量平衡时,气体交换结束,血液中氧的含量不再下降.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3、D【解析】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详解】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点睛】本题考查呼吸运动。4、C【解析】

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大意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详解】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施旺、施莱登都是19世纪德国的动、植物学家,他们的性格、经历迥然不同,但共同的志趣和真诚的情感促成了他们的多年合作,共同创立了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细胞学说,故C符合题意;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学的发展史。5、B【解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CD、“谈虎色变”、“老马识途”、“听到铃声进入教室”、,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CD不符合题意。

B、“寒冷使人打哆嗦”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6、A【解析】

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解答即可。【详解】合理营养是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以及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7、B【解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的概念。8、B【解析】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详解】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9、C【解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

(2)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详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伴随的细胞变化有既有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以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概念。10、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必须明确各部分的结构.【详解】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1、C【解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详解】人体呼吸吋,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A错误;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故B错误;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故C正确;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考点考查了呼气和吸气过程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和解答题,常结合呼吸系统图出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12、A【解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详解】①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②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与环境污染无关;③温室效应是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结果,与环境污染有关;④臭氧空洞是大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造成的,与环境污染有关;⑤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与环境污染无关。所以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酸雨、③温室效应、④臭氧层破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3、D【解析】

草本植物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详解】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玉米、小麦、竹子等植物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杨树茎属于木本植物,茎内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14、A【解析】缺乏维生素B2易患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症状,因此,班上有同学近段时间患上了舌炎,如果我是医生会建议他适当地服用维生素B2。15、B【解析】

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上、下腔静脉、8主动脉。【详解】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因此输血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A错误;输液时,医生在其手臂上捆扎橡皮筋后,应将针头从捆扎处近手指一方刺入暴露的血管,B正确;医生在其左臂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到达发病部位的途径,经7上腔静脉→1右心房→2右心室→5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6肺静脉→3左心房→4左心室→8主动脉→咽部动脉→咽部毛细血管(咽炎部位),C错误;从肌肉注射的药物随血液先进行体循环,后进行肺循环,经过了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然后通过体循环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到达病灶部位,即经药物到达炎症部位经过心脏2次,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的特点和血液循环的途径。16、D【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如图:【详解】图中①鼓膜,②耳蜗,③半规管,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将声音信息通过④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故选D。【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17、B【解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详解】A.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A错误。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B正确。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D.睾丸是男性性腺,分泌雄性激素,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18、B【解析】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详解】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垃圾,B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基本常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9、C【解析】试题分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20、D【解析】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露西骨骼化石表明: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壮,B正确;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条件之一是森林大量消失,C正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适应环境,D错误。点睛:掌握人类的进化历程是解题的关键。21、A【解析】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详解】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点睛】注意合理营养。22、C【解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详解】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并配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A错误。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B错误。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C正确。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D错误。故选C。【点睛】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23、D【解析】动脉管壁厚,血流速度快,A正确;静脉有的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属于静脉,B正确;毛细血管官腔极细,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D错误。24、C【解析】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属于简单反射。25、B【解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详解】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排食物残渣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排便)。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泄的概念、途径。26、葡萄糖线粒体能量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ⅠⅡ肺皮肤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析】

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是葡萄糖,A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Ⅰ是肾小囊,Ⅱ是肾小管。表中X是原尿,Y是尿液,Z是血浆。【详解】(1)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由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进入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因此a是葡萄糖。a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尿液中检测出较多的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发生异常。(3)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表中X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但含有葡萄糖,是原尿;Y只含有尿素,是尿液;Z含有大量蛋白质,是血浆。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据表分析可知,X原尿取自图中I肾小囊中,Y尿液取自图中II肾小管中。(4)人体的排泄器官除了肾脏,还有肺和皮肤。肾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肺排出水和二氧化碳;皮肤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5)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目的是帮助溺水者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点睛】此题考查的内容包括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呼吸作用、排泄的途径、尿液的形成、人体的呼吸等,要求能综合应用知识解答习题。27、变大多虹膜凸透镜平滑肌(肌肉)神经冲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接受振动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大脑皮层【解析】

(1)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3)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详解】(1)人的眼球中的虹膜,可调节瞳孔的大小,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2)在图1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其作用是折射光线。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可由睫状体来调节,因为睫状体内有含较多平滑肌,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因为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网膜除了形成物像外,还能够产生神经冲动。(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是接受振动并产生神经冲动。在视觉和听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和听神经的作用都是传导神经冲动。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均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点睛】关键是明确眼、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结合眼、耳的结构图来理解记忆。28、胰岛素激素A胃非条件条件反射弧大脑【解析】

人体的胰岛位于胰腺中,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详解】(1)人体的胰岛位于胰腺中,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属于激素,它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激素调节。(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张大爷患有糖尿病,因此张大爷的血糖浓度应该高于正常值,由此可知,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A,治疗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3)反射一般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据此可知,张大爷的手偶然碰到刺会立即缩回,此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而注射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其痛觉在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29、碘蛋白质氨基酸神经炎、脚气病等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解析】

此题可根据食物中含的营养物质的功能分析解答。【详解】(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海带、紫菜等海生藻类中含丰富的碘,因此多吃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