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七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七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七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七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七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老师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每天用醋熏烤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不是2.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A.7%~8%B.10%~30%C.20%D.50%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B.古人类取食用火烤熟的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猕猴4.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原因是A.管壁薄,血流速度最慢 B.管壁薄,血流速度最快C.管壁厚,管腔小 D.管壁厚,管腔大5.合理膳食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饭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肪6.下列反射活动中,与“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相同的是A.聋哑人打手势 B.鹦鹉学舌C.宠物狗算算术 D.望梅止渴7.呼吸系统中的哪个结构特点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8.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期.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努力学习 B.关注科技发展 C.积极锻炼 D.沉迷魔幻小说9.下肢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经过的部位是()A.右心房 B.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上腔静脉10.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是在哪些部位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产生的(

)A.肺泡 B.红细胞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11.城市道路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B.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12.眼球某个结构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形成物象,这一结构是()A.晶状体 B.视网膜 C.瞳孔 D.玻璃体13.假如某人在一次事故中刺伤动脉要比刺伤静脉危险得多。这主要是因为A.动脉血管血液中没有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B.动脉血管血液具有更大的压力C.动脉血管血液中含有更多的白细胞和抗体D.动脉血液中有更多的氧气和养料14.下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老王体的甲处发生阻塞,则下列关于他的消化及吸收物质营养功能,最可能发生的是()A.胰液无法排至小肠内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下降15.进入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身高突增 B.来月经 C.长胡须 D.容易激动16.今年315对“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进行曝光,再次呼吁大家要关注食品安全,以下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做法或观点,其中有科学道理的是()A.发芽的马铃薯去芽煮熟后可以吃B.刚过保质期,没有霉变的食物仍可以食用C.为防止腌制的食品变质,制作时一定多加些防腐剂D.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7.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18.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B.双名法使每一个物种有二个科学学名C.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来的D.物种的学名用斜体的拉丁文表示19.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心房→心室→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C.心室→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心室→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0.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的排出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21.下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作答:(1)长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2)[②]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______组织膜。(3)长骨两端的软骨层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______;[②]内______也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______。(4)成年以后,长骨不再生长的原因是:______。22.镉是工业生产的污染物,经口鼻或皮肤进入体内,易在体内蓄积对人体的心、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其中肾脏是染镉后最主要的受害器官。为了探讨姜黄素对染镉大鼠肾脏损伤地改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组别血镉含量(μg/L)尿镉含量(μg/L)未染镉组0.0500.001染镉组1.3410.023姜黄素处理后的染镉组0.7010.016(1)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后,镉进入人体血液内,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肾动脉→_______→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_______。(2)根据研究和上表中的数据分析,镉主要蓄积在肾组织,经______滤过后,残留的大部分游离镉被重吸收,损害肾小管,表现为尿蛋白含量升高,尿中镉含量_____。(3)实验结果发现:与染镉组相比,经姜黄素处理的肾脏组尿镉含量和血镉含量明显_______;因此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__。(4)上图是小鼠肾单位的结构图,镉会随水和其他小分子滤过到[④]_______(填名称)中;之后在[____](填序号)肾小管中把对小鼠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5)如果鼠的肾脏受到镉损伤就会影响其健康,严重的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此时小鼠肾脏将不能完成的功能是(_____)A.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B.调节水、无机盐的平衡和排出代谢废物C.维持正常的激素水平D.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参考答案1、B【解析】

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B、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教室的空气中可能存在着从患病同学身上散发出来的病原体,可能会通过教室内的空气等传染给健康的同学,故教室内的空气是传播途径,用醋熏蒸教室是针对教室内的空气所采取的措施,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符合题意。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不符合题意。D、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老师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每天用醋熏烤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量知识,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据此作答.【详解】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点睛】本题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对于人体的血量,失血以及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多少等基础知识要熟记。3、D【解析】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3)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详解】A.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但是目前为止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剧烈的东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陆地生活,根据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说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A正确。B.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B正确。C.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D.在动物界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因为大脑发达,双眼生在前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身体能够直立行走,没有尾巴,面部表情丰富等特征,这些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且一些内部结构和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4、A【解析】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详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是物质交换的场所。【点睛】知道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5、C【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合理膳食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详解】A、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主要从水果和蔬菜中获得。故A错误;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中获得;故B错误;C、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含有糖类最多;故C正确;D、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脂肪主要从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中获得;故D错误。故选C。【点睛】知道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6、A【解析】“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与“聋哑人打手势”是由语言中枢完成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7、C【解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ABD.肺泡壁很薄、毛细血管壁很薄、肺泡数量多,都是跟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C.气管比较长,跟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C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8、D【解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青春期努力学习、关注科技发展、积极锻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ABC正确;沉迷魔幻小说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不利于学习以及思想的健康成长,D不正确。9、D【解析】

下肢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下腔静脉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到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10、C【解析】

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呼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的实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11、B【解析】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详解】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故A正确;B、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B错误;C、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故C正确;D、盲道可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线路,因此要注意保护盲道,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其他感觉器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相关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12、B【解析】

眼球的结构: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球某个结构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形成物象,这一结构是视网膜。所以答案选择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眼球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13、B【解析】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方向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血管内具有更大的压力,从而使得血流速度极快。当不小心刺伤动脉血管时,血液就会喷流而出,就可能造成失血过多,当失血量达到1200毫升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极其危险。14、C【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是一种特殊的消化液,它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若老王体内的甲处发生阻塞,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进入消化道,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15、A【解析】

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故A符合题意。【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6、D【解析】试题分析: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A错误;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看起来虽然没有变质,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B错误;为防止腌制的食品变质,制作时一定多加些防腐剂是不符合食品安全的,C错误;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D正确。考点:关注食品安全。17、C【解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2)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详解】心脏的结构如图:对照此图和题干图可知:A、①是上、下腔静脉,将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故A选项错误;B、④左心室连通⑥主动脉,二者之间有动脉瓣,故B选项错误;C、②右心房与③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②右心房流向③右心室。故C选项正确;D、⑤与左心房相通,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⑥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应注意血流方向、肺静脉和肺动脉中流动的却是动脉血和静脉血。18、B【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有一个科学名称。生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杳(GinkgobilobaL.)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L示种加词,即种本名。【详解】A.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A正确。B.双名法使每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学名,否则会因名称不统一造成混乱,妨碍学术交流,B错误。C.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C正确。D.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双名法。19、B【解析】试题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考点:心脏的结构。20、D【解析】

人体排泄途径有三条:1、通过肺呼气排出二氧化碳和部分水蒸气,2、通过皮肤出汗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3、通过肾排尿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属于排泄;

B、汗液是人体内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由皮肤排出,属于排泄;

C、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排泄;

D、皮脂腺是附属于皮肤的一个重要腺体,它能分泌皮脂,能够滋润皮肤、毛发等作用。皮脂为油状半流态混合物,含有多种脂类,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等,它不是人体代谢终产物,所以皮脂的排出不属于排泄。

故选:D。21、②骨膜③骨髓⑦骨质结缔长长成骨细胞长粗软骨层骨化【解析】

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由长骨的解剖结构图可知:①血管,②骨膜,③骨髓,④骨髓腔,⑤骨松质,⑥骨密质,⑦骨质。据此解答。【详解】(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②骨膜、⑦骨质和③骨髓。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与骨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在骨的骨髓腔内有骨髓,在幼年时期,骨髓是红色的,成年后,骨髓被脂肪取代成为黄色,一般情况下,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2)图中②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3)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骨表面的②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4)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