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四校联考2025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A.胃 B.小肠 C.大肠 D.消化道2.同学们目前正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春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期” B.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C.身高突增,性器官迅速发育 D.具有独立意识,不需要与家长交流3.下列有关消化道各段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B.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能进行完全分解并能吸收少量水和酒精C.小肠内壁有环形的皱襞可增大消化营养物质的面积D.大肠的功能只是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管壁较厚 B.管腔较大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5.流感患者及其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分别属于A.传染源,病毒 B.病原体,抗原C.传染源,病原体 D.病原体,细菌6.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做皮试,作皮试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A.表皮 B.真皮 C.角质层 D.生发层7.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酵母菌可用于制作葡萄酒B.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都属于细菌C.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D.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8.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酸雨属于水污染②酸雨对农作物有严重影响③酸雨腐蚀建筑和文物④酸雨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⑤酸雨毁坏森林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9.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10.下列做法符合用眼和用耳卫生保健的是()A.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 B.用牙签挖耳朵C.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 D.躺在床上背书11.学生的一日三餐热量比,应合理安排:早:中:晚约为()A.1:6:4 B.4:4:2 C.3:3:3 D.3:4:312.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a>b B.a>b>cC.a>c>b D.b>c>a13.某成年演员身高只有80厘米,其原因是()A.胰岛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14.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唾液B.1号试管和3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C.2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D.2号试管不变蓝证明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15.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16.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手足口病 B.白血病 C.乙肝 D.艾滋病(AIDS)17.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18.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A.节约水电 B.使用一次性饭盒 C.节约汽油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19.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下列促进健康的方法,哪些是正确的()①多喝水,常憋尿,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②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排泄③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眼睛的健康④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捂耳,可保护鼓膜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20.下列有关昆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苍蝇、蚊子和蝗虫都属于昆虫 B.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C.昆虫依靠触角辨别方向 D.昆虫具有3对足和2对翅21.参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是下列哪一系统起作用?()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22.下图所包含的信息和相关知识正确的是()A.图中的病毒是抗体B.该免疫类型是非特异性免疫C.该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23.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25.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脑、脊髓、神经 B.大脑、小脑C.脑神经、脊神经 D.垂体、脑26.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当某人患急性肺炎时,如果在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8]周围处注射青霉素后,会最先在心脏[__]___发现青霉素。(2)在肺循环途径中,血液出心脏和入心脏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经过肺循环血液的变化是从___血变成____血。(3)尿的形成与血液在肾脏中的循环密切相关,通过循环完成了______的滤过作用和______的重吸收作用。27.识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程成同学发现司机师傅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程成同学和司机师傅在观察时相当于感受器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___]_____。(2)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快速刹车时,车上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这是由于大脑兴奋使____的分泌增多,从而促进了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共同调节控制的。(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刚出生的婴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4)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哪两个过程:_____。28.根据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神经中枢、④_____、⑤_____。(2)若此图表示的是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则1表示的是耳部结构的______,这种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简单或复杂)反射。29.资料一:某动物园的黑猩猩“佳库”现年17岁,刚引进时,饲养员发现他有抽烟的嗜好,抽烟的姿势还非常的酷,他已经会使用打火机,调皮的他也能按照饲养员和游客的指令,还回打火机。后来,又在游客的唆使下学会了喝啤酒,它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资料二:刚出生的小袋鼠像铅笔头大小,长两厘米,重不过4克。它刚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前肢和灵敏的嗅觉,小袋鼠沿着妈妈给他舔舐的道路,爬进了育儿袋,叼着袋里的乳头发育成长。请根据资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黑猩猩“佳库”学会了抽烟甚至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2)刚出生的小袋鼠依靠本能爬进育儿袋中,这属于___________行为,由___________决定的。(3)野外生存的黑猩猩和袋鼠,常常有集群行动群体受首领的指挥,这说明他们还有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在动物群体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可通过声音、动作和___________来进行。3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2018年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云南省威信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表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会传染给人,只会在猪之间进行传播。(1)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_____,与酵母菌相比,该病原体的特点是没有_____结构。(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感染非洲猪瘟的家猪属于_____。(3)在防范非洲猪瘟疫情的过程中将病猪全部扑杀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4)如果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成功,该疫苗注射进入家猪和野猪体内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3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医学研究证明,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1)符合献血的条件的年龄为____之间。(2)一位正患有贫血的患者能献血吗?____为什么?____。(3)每次献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躯体健康的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1、B【解析】小肠的长度长、内表面积大,同时含有多种消化酶,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选B。2、D【解析】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迅速增加,性器官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详解】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A不符合题意;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和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不符合题意;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期间性器官也迅速发育,C不符合题意;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所以青春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交流,D符合题意。【点睛】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是解题关键。3、C【解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详解】食物中的淀粉首先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A错误;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不能完全分解,B错误;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营养物质的面积,C正确;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并且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D错误。【点睛】明确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口腔和胃只能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4、D【解析】毛细血管的内径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5、C【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详解】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流感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所以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C正确。【点睛】掌握传染病的定义以及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本题解题关键。6、B【解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解:做皮试的时需要将适量的青霉素药物注射到真皮内,而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在药物的刺激下会产生疼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会使人产生痛觉.故选B此题考查了皮肤的结构:表皮和真皮,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7、B【解析】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A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B错误;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C正确;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D正确。8、C【解析】

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造成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制品,腐蚀雕像,使水体显酸性等。【详解】酸雨属于大气污染,酸雨不属于水污染,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因为酸性物质能和很多物质反应,所以酸雨的危害是很多方面的,如: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制品,腐蚀雕像,使水体显酸性等。所以正确的是②③⑤。【点睛】掌握酸雨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详解】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细胞的数量。10、C【解析】

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2、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一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二要: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三要: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二不看: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三不看:不躺卧看书。

四不看:不走路看书。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详解】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容易导致近视,A错误;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B错误;;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C正确;

不能躺在床上看书,容易造成近视,D错误。【点睛】熟记眼和耳的保健的重要性。解答时从保护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11、D【解析】试题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考点:注意合理营养12、B【解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

故选:B。【点睛】肺内气压与大气压间的气压差是肺的通气的关键。13、C【解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详解】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人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不符合题意;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符合题意;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表现出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躯体过胖、相对肌肉量减少、能量减少、生活品质下降,但个子并不矮小,不符合题意。【点睛】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症是考试的重点。14、D【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1号和3号不能形成对照,因为有唾液和搅拌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故A错误。B.1号试管内清水未将淀粉消化,滴加碘溶液变成蓝色,3号试管由于未搅拌,馒头块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淀粉未充分消化,滴加碘溶液变蓝色,2号试管内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故B错误。C.2号和3号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搅拌和馒头块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故C错误。D.1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内清水未将淀粉消化,滴加碘溶液变成蓝色,2号试管内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5、A【解析】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详解】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不正确.

C、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正确.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16、B【解析】

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由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详解】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都是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都属于传染病,A、C、D不符合题意。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B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17、D【解析】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A错误;

瞳孔是光线的通道,B错误;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18、B【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详解】AC.节约水电,节约汽油,符合“绿色消费”的理念。B.如果是一次性木筷,会砍伐大量的树木,如果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不是绿色消费。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绿色消费。【点睛】该考点属于有关环境和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要认真把握。19、B【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解答时可以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方面来切入。【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①多喝水,常憋尿,这样不利于肾脏的健康;②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排泄,这些能促进身体的健康;③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眼睛的健康;④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也可以闭嘴捂耳,保持鼓膜内外压平衡,可保护鼓膜,故选B。【点睛】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20、C【解析】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详解】A、苍蝇、蚊子和蝗虫都具有昆虫特征,属于昆虫,A正确。B、昆虫是节肢动物,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正确。C、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因此昆虫依靠触角辨别气味,而辨别方向是依靠复眼,C不正确。D、昆虫的特征:具有一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21、B【解析】

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详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系统,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理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2、C【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错误;

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C正确;

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导致病毒失活,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掉,而不是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D错误。23、D【解析】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a表示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

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B正确;

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C正确;

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错误。24、B【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25、A【解析】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详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中枢神经,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而发出指令,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6、1右心房2右心室5左心房静脉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解析】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尿的形成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据此解答。【详解】(1)心脏的有四个腔,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血液循环中的路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注射青霉素时,药物经上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到达病灶,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2)肺循环的路线是:2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5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场所,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点睛】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和尿液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27、)③视网膜A大脑皮层肾上腺激素神经和激素⑤→⑦→B→⑧→⑥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析】

(1)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下行的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详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程成同学发现司机师傅在观察时相当于感受器作用的结构是视网膜,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快速刹车时,由于惊吓或紧张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双重调节。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28、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耳蜗复杂【解析】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复杂反射是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观图可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2)若此图表示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耳蜗能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感受器即为耳蜗,则1表示耳部结构的耳蜗。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在具体信号铃声的刺激下和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形成的由大脑皮层参与一种条件反射。【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9、学习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社会气味【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