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B.人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C.耳分为外耳、中耳两部分D.鼓膜是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2.图示为人体某一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图中1为吞噬细胞,能穿透毛细血管壁C.图中2为病原体D.图中所示为非特异性免疫3.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A.二氧化碳浓度 B.氧的浓度C.血红蛋白含量 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4.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肾单位由3、4、5组成C.血液通过3后,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D.图中5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专门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是是()A.大脑 B.脑干 C.中脑 D.小脑6.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膜()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7.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使用工具 B.产生语言 C.脑容量增加 D.直立行走8.张大娘是糖尿病患者,医生给她提供的治疗方案是注射()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生长激素9.下列与呼吸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要消耗大重的氧,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B.在游泳池中站立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吸气较吃力C.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有可能进入到气管中D.当声带拉紧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发出了声音10.下列四组腺体,其分泌物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一组是()A.甲状腺、卵巢B.唾液腺、垂体C.甲状腺、肠腺D.肠腺、垂体11.当人受到轻伤流血时,伤口会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哪种成分的作用()A.血红蛋白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12.我市某初中学校一名生物教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13.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清楚。这主要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14.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15.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肺动脉 D.毛细血管16.在输血和输液时,医生会先将针刺入部位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然后用针刺入血管。胶皮管的位置和刺入的血管分别是A.针刺入部位的近心端、静脉 B.针刺入部位的远心端、静脉C.针刺入部位的近心端、动脉 D.针刺入部位的远心端、动脉17.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形成的尿液约有1.5升,这是因为()A.肾小球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B.肾小囊对原尿起过滤作用C.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D.肾静脉对原尿起过滤作用18.食盐中加碘可以有效预防()A.佝偻病 B.骨质疏松症 C.夜盲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19.下表为取自如图(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不同部位的液体成分说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成分液体甲(克/100毫升)液体乙(克/100毫升)液体丙(克/100毫升)蛋白质7.200.00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40尿素0.030.031.80A.②内的液体成分是静脉血B.液体乙是原尿,取自⑤C.液体丙是尿液,取自③D.重吸收过程是把全部的水、无机盐、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20.比较①组织细胞、②静脉血、③动脉血、④肺泡内的氧气含量,由高到低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21.关于输血、血型和献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B.给A型病人输血时,可以输A型血或B型血C.成年人只要身体健康,献血多少都可以D.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22.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的食物是()A.甜食B.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C.谷类食物D.含脂肪多的食物23.请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判断:如果在某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跟踪检查,该青霉素最先应是在心脏的哪一个腔中发现()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室D.左心房24.夏季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到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A.土中缺乏氧气B.土中湿度过大C.土壤中缺乏食物D.寻找配偶繁殖后代25.脊髓的主要功能是:A.感觉和传导 B.感觉和反射 C.反射和传导 D.感觉和运动26.今年6月1日,我们古丈县举行了“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比赛中,运动员要根据各种复杂的山路选择正确的穿越路线、方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图中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3)1998年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比赛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造成了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她应该是损伤了(___)_____,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___)_____的控制。(4)201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多年,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至少说明下列哪一结构完好无损?(___)_____。27.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表示葡萄糖的吸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中(填器官名称)。
(2)图中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_____;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___。(3)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图中e表示生理过程是__。(4)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应,这属于__反射。(简单或复杂)28.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反射。29.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2017年春节刚过,一股弥漫着禽流感的信息扑面而来,据权威机构发布:1月份全国感染H7N9的人数达到192人,79人死亡。5月1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也确认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是通过接触禽类而导致人感染,因此,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的克星,养鸡市场迎来一片哀嚎。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公共场所注意通风透气,喷洒消毒药水;④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等。(1)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禽流感的人属于______。(3)上述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是______(填序号)。(4)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______,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免疫。30.材料:炭疽热是由炭宜杆菌感染造成的,能引起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的广泛水肿。这种细菌易导致动物发病,尤其是食草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当动物死亡后,炭疽杆菌形成芽孢,一旦炭疽杆菌芽孢进入健康的生物体,它们会以惊人的速度呈几何级数激增。(1)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引起炭疽热的病原体是____,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2)“注射炭疽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此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属于____,从免疫角度来看,“注射炭疽疫苗”属于____免疫,而注入的炭疽疫苗属于____。(3)与酵母菌比较,炭疽杆菌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特点是_____。(4)在一般情况下炭疽杆菌可通过____方式进行繁殖:在不良环境下,又可以形成____进行休眠。31.阅读短文: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感染后,HIV会大量攻击T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井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2018年4月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对外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成功研发用于艾滋病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创新型广谱抗体药物—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简称BiTA-SG)研究人员利用类腺病毒作为载体。把BiTA-SG基因直接导入到患艾滋病的人源化小鼠体内,饲养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产生BiTA-SG,当该抗体量到达一定数量时,所有的HIV就被全部抑制,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l)艾滋病的传染源是_____①HIV②HIV携带者③HIV患者④性病患者⑤同性恋者(2)HIV患者抵抗力减弱,原因是_____,导致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3)研究者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使人源化小鼠细胞获得BiTA-SG基因。一段时间后,患有艾滋病的小鼠被治愈。原因是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4)目前对于艾滋病的防治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彻底根治的力法请结合艾滋病传播途径提出避免青少年患痫的措施_____(至少两条)
参考答案1、B【解析】
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眼和耳,视觉与听觉的形成是与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详解】A、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错误。
B、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B正确。
C、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C错误。
D、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B【点睛】理解眼和耳的结构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形成是解答的关键。2、A【解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A、图中所示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A错误。
B、图中1为吞噬细胞,能穿透毛细血管壁进入器官,杀死病原体,保护人体,故B正确。
C、图中2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对人体的免疫造成危害,故C正确。
D、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图中所示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
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3、B【解析】
氧气之所以能够随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运输,是因为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既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氧气分离。【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B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4、C【解析】试题分析:A.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组成的,不符合题意;C.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还是动脉血,符合题意;D.图中④是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①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5、B【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详解】大脑负责感觉、运动和语言等,A不符合题意;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B符合题意;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以及听觉的反射中枢,所有大脑皮层与脊髓间的上行及下行神经通路都经过中脑,同时,中脑通过白质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分部相联系,C不符合题意;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D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6、D【解析】
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详解】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一氧化碳从外界进入肺泡,穿过肺泡壁和周围的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窒息。故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每层细胞有两层细胞膜,因此一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四层细胞膜。故选D。【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穿过一层细胞需经过两层细胞膜。7、D【解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详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等方面来切入。8、A【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常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症状,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口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而失去作用。故选A。【考点定位】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9、A【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而不是“多于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故B正确;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故C正确;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竖,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声音,故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以及变化的原因。10、A【解析】
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详解】由分析可知,选项中甲状腺、卵巢、垂体是内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唾液腺、肠腺、皮脂腺是外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故A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了内、外分泌腺的区别。11、C【解析】试题分析:当人体轻微受伤流血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再者,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也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因此完成止血功能的是血小板。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2、B【解析】试题分析: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3、B【解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晶状体的结构特点及视觉的形成过程。14、A【解析】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自下而上运输的动力。【详解】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过程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其动力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无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15、D【解析】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据分析可见: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的特点。16、A【解析】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详解】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输液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管的有关知识。理解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是静脉滴注以及抽血等所用的血管是解答的关键。17、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人体排出的尿液只是对人体无用的代谢废物,而原尿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则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99%左右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最终原尿仅有1%左右会成为尿液。因此,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点睛】了解尿液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8、D【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所以国家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大脖子病。【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A不符合题意。B.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B不符合题意。C.夜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C不符合题意。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19、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静脉、④肾小管、⑤肾小囊,解答即可。【详解】②肾小球内流动的是动脉血,故A错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液体乙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是原尿,取自⑤肾小囊,故B正确;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丙内的液体无蛋白质、葡萄糖,是尿液,取自图示中的④肾小管,故C错误;重吸收过程是把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故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20、C【解析】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详解】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故大量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这样毛细血管中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肺泡气中氧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根据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可知动脉血中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气高。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最少。故氧气含量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是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气体扩散的原理、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等.21、D【解析】
(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2)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详解】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A错误;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所以给A型病人输血时,可以输A型血或O型血,B错误;
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C错误;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也是身体健康公民的义务,D正确。【点睛】本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22、B【解析】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但其作用却很大,如无机盐中的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物质,青少年缺钙易导致佝偻病。因此,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多种无机盐的食物。【详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储存能源的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谷类食物谷类食物包括大麦、玉米、燕麦、大米、小麦等,能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点睛】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以每天应获得合理、充足的营养。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23、A【解析】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如果在某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进入血液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因此,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右心房中发现这种药物。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24、A【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雨后土壤中水多,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夏季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土中缺乏氧气。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25、C【解析】
脊髓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详解】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的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节内和节间的反射弧完成的。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脊髓的功能:反射和传导。26、神经元1大脑2小脑4脊髓1大脑3脑干【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图中1是大脑,2是小脑,3脑干,4脊髓,5神经。【详解】(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比赛中,运动员要根据各种复杂的山路选择正确的穿越路线、方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图中的1大脑;图中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是2小脑。(3)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横断的病人,大脑和脊髓的联系通道被切断,因此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运动功能却丧失了。所以腰部受伤的病人,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4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1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4)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说明其脑干一定完好无损。【点睛】此题考查了脑的结构和功能。27、小肠收缩增加(或上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简单【解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器官小肠。(2)图中b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氧气进入肺,二氧化碳从肺中排出,这一步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根据图示可知:图中b、d代表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在b过程中,膈肌的状态是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氧气含量会增加(或上升)。(3)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据图可知,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图中e表示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位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尿道括约肌,括约肌舒张,尿液就从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属于简单件反射。因此,当膀胱储尿达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应,这属于简单反射。28、语言文字【解析】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详解】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内具有语言、文字中枢,能对语言文字作出反应,只有人类才有,这种反射所特有的反射活动,只有人类才有而其它动物没有。所以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因此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29、病原体传染源②③④抗原特异性【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详解】(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2)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因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禽流感的人属于传染源。(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上述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公共场所注意通风透气,喷洒消毒药水,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是④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等。(4)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因此,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可刺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 护士长的科室管理
- 电气设备认识实训的心得体会模版
- 固定资产台账管理报告
- 小米手机发布会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财政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崩漏的护理查房
- 邮政银行笔试题目及答案
- 支教活动总结模版
- 一级消防员考试题及答案
-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桥头跳车几种处理措施
- 小麦胚芽知识问答
- 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内部培训考题(含答案)
- 战略方法论三层面法和财务模型课件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幼儿园:周佳茵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桥》
- 厦门卫视企业联合赞助方案
- Q∕GDW 12158-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规范
- 施工噪声监测记录表附表
- 船舶应急部署表及船员应变卡
- 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0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