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车试验作业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陈华《制动钳工》12作业流程3工具材料4作业内容及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目录安全注意事项Part1安全注意事项Part101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避免作业时划伤、碰伤。工具材料Part2工具材料Part2单车试验器管钳扳手螺丝刀手电手锤秒表过球试验用球过球试验网状接收器木锤三角钥匙压力表钢卷尺ST1-600闸调器试验垫板作业流程Part3作业流程Part301作业准备空气制动试验防滑器试验总风系统漏泄试验02030405高度阀及差压阀试验完工清理0706闸调器试验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1.作业准备1.1穿戴好工作服、帽、手套。1.2检查工具、设备等状态,确保状态良好。1.3按要求对单车试验器进行机能试验,确认单车试验器机能试验性能良好。1.4将单车试验器的试验压力调至600kPa(以下简称定压)。1.5排除风源和单车试验器内积水、灰尘后,将单车试验器与车辆软管连接器连接。1.6在制动缸后盖或制动缸管路上及副风缸上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1.7F8分配阀转换盖板置于一次缓解位(盖上箭头向上)。1.8准备材质为“尼龙6”、直径为Φ19.5~Φ20mm的实心尼龙球及安装于软管连接器上的实心尼龙球网状回收器。1.9安装ST1-600型闸调器车辆需准备长度为340mm、宽度为60mm、厚度为15mm、弧度为R460mm的钢垫板1块。1.10装有高度阀、差压阀的客车准备量程1000kPa、1.6级的压力表。1.11对单车试验器每天进行一次机能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单车试风。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2.1过球试验:2.1.1开放被试车辆两端折角塞门,将单车试验器与被试车辆一端的制动软管连接器相连,车辆另一端制动软管连接器加装网状接收器,然后关闭该端折角塞门,将单车试验器置一位(以下简称置一位)充风,待制动管压力充至定压后,关闭制动支管截断塞门。2.1.2将单车试验器置六位排尽主管压缩空气,开放接收器端折角塞门,打开与单车试验器相连一端的软管连接器,将试验用球放入连接器,再将连接器与单车试验器相连。2.1.3将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充风,观察试验球是否通过制动主管进入网状接收器。2.1.4试验球完整无损进入网状接收器,试验合格。2.空气制动试验2.1过球试验:2.1.5试验球出现缺损但全部进入网状接收器,需更新试验球后重新试验。2.1.6试验球没有进入网状接收器或有缺损部分遗留在管路中时,先关闭单车试验器端折角塞门(另一端折角塞门仍为打开状态),再打开制动支管截断塞门,利用制动支管预充的风压将滞留在管系的试验球或缺损部分吹出,更新试验球后重新试验。2.1.7试验球或缺损部分在支管风压下仍未吹出时,则采取其他措施取出滞留在管系中试验球或缺损部分,分析确定原因并纠正后,再进行试验。2.1.8试验完毕后,置三位,取下网状接收器和试验球。2.2紧急制动阀试验:将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104分配阀不小于580kPa,F8分配阀不小于560kPa,下同),将紧急制动阀手把移至全开位,分配阀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合格后将紧急制动阀手把推至关闭位,并用带段代号的封印穿以棉线将紧急制动阀加以铅封。2.3制动管漏泄试验:2.3.1开放被试车辆制动管两端折角塞门,不与单车试验器相连的另一端制动软管连接器加装防尘堵,关闭制动支管截断塞门,装有列尾装置的车辆,打开快速接头体前部截断塞门并在其出口端加堵,再做漏泄试验。2.3.2将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制动管压力充至定压稳定后,单车试验器置三位保压1min,制动管漏泄量不大于5kPa。2.4全车漏泄试验:
开放制动支管截断塞门,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置三位保压1min,制动管系统漏泄量不大于5kPa。2.5制动和缓解感度试验:2.5.1制动感度试验:将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置四位,当制动管减压40kPa时立即置三位,须达到以下要求:2.5.1.1制动机须在制动管减压40kPa以前发生制动作用,从局减作用开始,局部减压量不大于40kPa。2.5.1.2局部减压作用终止、制动管压力稳定后保压1min,不得自然缓解。2.5.2缓解感度试验:单车试验器置二位充风,制动机在45s以内缓解完毕,制动缓解指示器制动、缓解指示正确,显示清晰。2.6制动安定试验: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置五位。2.6.1制动管减压170kPa前制动机不得发生紧急制动作用。2.6.2单车试验器置三位,制动缸压力稳定后,保压1min,制动管、制动缸及制动缸管漏泄量不大于5kPa。2.6.3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规定,段修为(190±10)mm。2.7缓解阀试验:制动安定试验完毕后,在车上拉缓解阀,制动缸须缓解,缓解阀复位。2.8装用F8型制动机车辆的阶段缓解试验:单车试验器置六位,待制动管压缩空气排空后,将F8阀转换盖板置于阶段缓解位(箭头向下)。2.8.1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置五位,制动管减压170KPa后立即置三位。2.8.2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当制动缸压力开始下降时快速置三位,记为阶段缓解一次,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制动缸压力缓解完毕,阶段缓解次数不小于5次。2.8.3试验完毕后,单车试验器置六位,待制动管压缩空气排空后,将F8阀转换盖板置于一次缓解位(箭头向上)。2.9紧急制动试验: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将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置六位。2.9.1104型制动机在制动管减压100kPa前、F8型制动机减压80~120kPa范围内须发生紧急制动作用。2.9.2无空重阀情况下,制动缸最高压力为410~430kPa(F8阀可调至470~490kPa)。有空重阀情况下,空车制动缸压力须符合设计值范围。2.9.3制动机发生紧急制动作用后10~15s,方可置一位充风缓解。作业内容及标准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3.1压力继电器及防滑器漏泄试验3.1.1压力继电器漏泄试验:单车试验器手把置一位,制动管压力充至定压后,检查压力继电器及接管各连接处,不得漏泄。3.1.2防滑阀漏泄试验:制动管充风至定压后,施行紧急制动,检查防滑阀排风口及各连接处,不得漏泄。3.2防滑器系统诊断试验:3.2.1试验前,须清除防滑器故障代码。3.2.2单车试验器置一位,制动管充风至定压后施行紧急制动,通过防滑器主机上的按键进行防滑系统的自诊断。3.2.3在诊断过程中须听到准确的防滑阀充、排风的声音,并确认快速缓解、制动作用正常。3.2.4诊断试验完毕后,防滑器应无故障代码出现。3.防滑器试验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4.1将单车试验器与总风软管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总风管软管连接器加装防尘堵,开放总风管两端折角塞门,各阀置双管供风位。4.2置一位将总风管压力充至600KPa稳定后,置三位保压1min,漏泄量不大于10kPa(静态)。4.总风系统漏泄试验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5.高度阀、差压阀试验空气弹簧充气至工作高度时,进行试验。5.1高度阀试验:松开调整杆的锁紧螺母,调高或调低调整杆高度,高度阀须有进风或排风作用。5.2差压阀试验:将一侧的空气弹簧压力由空气弹簧风表上塞门缓慢排风,使之两侧的空气弹簧压力差超过200kPa,然后关闭塞门停止排风,待空气弹簧压力稳定后,两侧空气弹簧压力差在150±20kPa范围内,合格后排另一侧空气弹簧风压,检查方法及要求同上。作业内容及标准Part46.1减小间隙试验:置一位充风,将试验垫板放入任意闸瓦与车轮间,待副风缸充至压力稳定后置五位,制动管减压170kPa,制动缸活塞行程须缩短,然后置一位缓解,反复制动缓解不超过4次,制动缸活塞行程与原行程之差不大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考前复习试题及答案
- 卖房独有代理协议书
- 合伙管理种植协议书
- 培训机构补充协议书
- 家居行业2025年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与行业监管报告
- 交通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公关活动的前期筹备试题及答案
- 小学目标管理评估汇报
- 学校家长会流程与内容指南
-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
- 2025云南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及答案详解1套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Unit8SectionA1a2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700字
- 铝电解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2025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上诉状的课件
- 【合同范文】传媒公司合作合同6篇
- 乳腺癌防治知识手册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