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过关练
一丰富词语积累
1.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是寓
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
品,如老骥伏杨、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天方夜谭、火中取栗。
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从其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人定胜天、脚踏实
地)、并列关系(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
系(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
请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梳理下列成语。
三顾茅庐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春风得意
一^凡风顺纸上谈兵朝三暮四空中楼阁
集思广益逃之夭夭锦上添花想入非非
中流砥柱可歌可泣天衣无缝百感交集
痛改前非战无不胜孤芳自赏居心叵测
循规蹈矩恨铁不成钢自欺欺人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主谓关系
并列关系
动宾关系
偏正关系
朴充关系
2.在成语中,有一类属于“反义”成语,如悲欢离合、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惊天动
地、异曲同工等,请再写出一些此类成语。
3.成语与俗语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请根据示例写出与下面俗语意思相同或相近
的成语。
示例:
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分道扬镌
(1)鸡蛋里挑骨头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打开天窗说亮话
(4)针尖儿对麦芒儿
(5)人心不足蛇吞象
(6)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7)拆东墙,补西墙
(8)偷鸡不着蚀把米
4.歇后语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逻辑推理式,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
出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还有一种是谐音式,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
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炒了的虾米——红人(仁)。请根据歇后语的两种构成方
式,再分别找出五例。
(1)逻辑推理式:_
(2)谐音式:一
5.在传统观念中,“狗”是卑劣下贱的代名词。当下,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格式为“成
狗”的新词语。
第一组:
①教室里暖气不热,我们冷•成•狗。
②我今天上课迟到了,被老班芍冬冷。
③在那些忙成狗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慰藉就是每天能吃到母亲做的饭。
•••
第二组:
①今天网速太慢了,视频卞氏隼。
②相机像素太低,画质渣成狗。
•••
③人浮于事,管理失序,整个单位烂•成•狗•。
请根据以上两组例子,概括“……成狗”在实际应用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和情
绪。
(1)用于自喻:
(2)用于喻物:
6.《魔鬼辞典》是美国人比尔斯的一部作品,它以幽默、讽刺的形式对许多词语进
行了“另类”的诠释。社会日新月异,语言也不断演变,许多传统成语在当今也有了
“新解”。
杯水车薪:有些人,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就可以拿到可以买一辆车的工资。
度日如年:公务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都像过年一样。
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请谈谈你对这类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翻译句子。
1.“出”
[本义]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长出。
[引申义]①由内到外。②发出,发布。③支出。④拿出。⑤产生。⑥出现,显露。⑦
超出,高出。⑧出任,出仕。⑨驱逐,放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由于此乎?(《师说》)
(2)古之圣人,其中人也远矣。(《师说》)
2.“期”
[本义]约会,约定。
[引申义]①规定的时日,期限。②等待。③期望,要求。④气运,气数。
⑴以五年为型,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2)型我乎桑中。(《诗经・部风・桑中》)
(3)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3.“适”
[本义]往,到。
[引申义]①偶然。②出嫁。③适合,适宜。④恰好,正巧。⑤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
妻。
⑴杀哆立庶。(《史记噜周公世家》)
(2)余适*客稷下。(《聊斋志异地震》)
(3)政之哆也,君臣相忘于治,鱼相忘于水,兽相忘于林,人相忘于世,故日大也。(《论
衡・自然》)
4.“覆”
[本义]覆盖,掩蔽。
[引申义]①颠覆,灭亡。②倒,倒出。③反,翻转。④回,回复。
⑴前车因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2)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速(《古列女传》)
5.“修”
[本义]修饰,装饰。
[引申义]①修理,整治。②修养,修行。③修建。④善,美好。
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2)行虽修而不显于众。(《进学解》)
二、词义演变。
一个词在古代基本的、常用的意义,被称为这个词的古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生活的改变,许多词产生了新义,而成语中部分词语则保留了古义。
6.词义扩大。
体:古义指肢体,身体的某一部分;今义多指整个身体。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7.词义缩小。
(1)臭:古义指气味,包括杳气和难闻的气味;今义专指难闻的气味。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
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2)宫:古义是房屋的通称;今义一般指帝王的宫殿。
清宫除道: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8.词义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移动到另一个范围)。
(1)走:古义指跑;今义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⑵木:古义指树;今义通常指木头。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9.感情色彩变化。
谤:古义为批评、指责过失,属于中性词;今义则有恶语中伤的意思,属于贬义词。
心谤腹非:嘴里不说,却在心里反对。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10.语义轻重变化。
诛:上古汉语的“诛”,意思是“以言辞责骂”,程度较轻;后来,“诛”转为“杀戮”的意思,词义
加重。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一样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组:
①青海师大原创话剧《永怀之歌》首演,再现“两弹一星”功勋伟绩。
*♦
②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便缜,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组:
①春节假期,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游泳、打球,放松身心,享受假日悠闲时光。
♦♦
②国民党当局对作家格外“优待”,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个特务“保护”着。一来二去,作
家就被“护送”到监狱或集中营去“手拿”毒刑与杀戮。(老舍《十年百花荣》)
2.讲究措辞文雅和语言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根据示例在横线处补写恰
当的内容。
示例:
比赛夺冠,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的成语
或短语,可以说“成为擂主”“独占鳌头”;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
来表达。
⑴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
成语或短语,可以说“t还可用“”这样的句子
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短语,可以说“互交白
奔”
廷0
3.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下列关于书信用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用“仆”。
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可称“先慈”。
C.信末的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禄双全”。
D.结尾处的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4.下面一段话是抗战时期张大爷口述的取信线路信息,假如你是接头人,请将该信息
用书面文字转述给我党情报员,以便他顺利取信。要求:表达准确,文字简明,不超过
25个字。
你从这里出发,先要走过一座桥,过桥后呢,你就到了桥那头。然后呢,你就看到
一堵墙了,你就从墙根下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墙根尽头。这个时候呀,你要向你的
右手边看,就会看到远处有一个亭子,你就走到亭子里去歇气。那儿有一条石凳子,
倒在地上的,你要取的那封信嘛,就在那个凳子底下藏着。
5.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表达“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
(1)在商店的广告里:O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o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o
(4)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o
微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
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
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出自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
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九鼎象征天下九州,是极为重
要的器物,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话分量很重时,常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用鼎烹饪食
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
沸”“鼎鼎大名”等成语。
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
舍:锚铢必较”“千钧一发''中的“锚铢”“钧”都是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为一辎,一
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三十斤为一钧;“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
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如“虎人羊群”“暴虎冯河”“羊质虎皮”“龙行虎步”“初生牛
犊不怕虎”“兔死狗烹”“龟毛兔角”“猫鼠同眠”等O
有些成语还涉及音乐领域。如“胶柱鼓瑟”中的“瑟”是古代的弦乐器,“柱”是瑟上
用以调节音调的枕木;“有板有眼”中的“板”“眼”原指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
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广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本分别指战国时
代楚国的高雅的歌曲和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
有的成语还涉及地理知识。如粤地气候湿热,极少下雪,蜀地多山多云雾,于是
就有“粤犬吠雪”“蜀犬吠日”等成语,寓少见多怪的意思。
有的成语与宗教文化有关。如“一尘不染”,佛家称色、声、香、味、触、法为
六尘,修行的人不为六尘所污,称为“一尘不染”,喻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五体
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中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六神无
主”,彩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六神”即道教所谓主宰人体的心、肝、肺、肾、
脾、胆六脏的神灵。
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礼法、战争等方面。如“发政施
仁”“三从四德”“鸣金收兵”等。
中国成语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语里面,有不少是与
服饰有关的。请以“成语中的服饰文化”为主要内容,写一篇语言札记,20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国街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先秦《诗经•无衣》)
普通中国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友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给我们
对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
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
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
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1990—2014年的《人民日报》语料中检索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仅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总字母词
词种数(8000多个)的3%左右。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词条(66条)约占收录总词种数的
27%O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
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不仅体现出国家对经
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词汇系统在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中,字母词彬式
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
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年和
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这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又如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2012—2014年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
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与空气质量的话题成为社会热点,使字母词APEC、
PM2.5使用频次呈现出陡峰突起之势。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
等,虽然25年里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经历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
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氐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
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低频的原因有:第一,其汉译词使用占优势,如AI(人
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在非大
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
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词种数并不多,词次覆盖
率却可以很大,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使
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
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之所以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
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
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
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
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
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
又不违理》2012年9月2B)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字母词已超过200条,这表明字母词在实际
生活中适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
超、QQ等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
当等现象。近日见到一则标题为“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
卡”的新闻报道。为何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接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玄乎
成“IQ”?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
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
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
品说明书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经常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字母词不仅让
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用,就难免会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端《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06期)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而且对词
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分别强调了字母词使用情况、字母词进入词典的合法性、
滥用字母词的负面影响但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的。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外两则材料侧重
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从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切入,然后分析相关情况,并得出结
论:词典收录字母词不违法,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对象,看重样本
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外两则材
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了调查的科学性;另外两则材
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展开,体现了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外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
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更具说服力。
3.(*)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
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
油”“俯卧撑”乃至“被xx”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
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
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而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的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
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喻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
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深水区以来,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
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形成的
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
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
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
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与使用,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则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
社会信息,因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义了
“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
介入态度。在网络逐渐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
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和它的接受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而被
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枸”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
通民众当然无法与这些所谓的“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XX”——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
并不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
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
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
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
激情的存在证明,尽管社会上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
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
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记忆。
(有删改)
4.(*?)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xx”之类的“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具有娱乐性无必然联系。
D.一则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有可能成为“热词”。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
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使人感
受到网民关注社会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
偏见而受到影响。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
达的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控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
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所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
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
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表人流行新词语试析
刘峰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
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
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
考移民”“宅男”等。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
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意思,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师”“XX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
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XX族(蚁族、裸婚族、啃老族),XX控(微博
控、网购控),等等。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为一个构词模式。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
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新词语数量较少。从表达
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
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
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
(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德喻产生的“旧词新义”;“粉丝”是
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
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
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被称为“词语模”。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
产的新词语膨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
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
新词,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
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几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
流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太”“达人”等皆来自日语,词
语模“XX控”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汉语词的构
造、表义特点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
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
心理。例如,当“剩男”“剩女”得到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现具有某
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XX男(女)”这一形式来表达。人们对新异的词语
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具有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
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
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杂性的独特体现。一方面,
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
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类词语
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
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
也需要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7日,有删改)
7.(*?)下列有关“表人流行新词语的特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指在汉语中由表人的语素构成的,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
类人的新词语,如“老王”“小张”等。
B.表人流行新词语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社
会对指称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具有信息浓缩化特点。
C.从语音特征角度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以分为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和以“单个词
语”的形式出现两类。
D.表人流行新词语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这是它们能
够流行的原因。
8.(十)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借用外来词是人们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的首要选
择。
B.“草根”和“炮灰”这种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表人流行新词语,更能刺激人们对词义
的联想和想象。
C.人们为了追求语言交际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利用现有词语模完全创新生产出大
量表人新词语。
D.表人流行新词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在记录
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意义。
9.(好)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人流行新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前大众语文生活中一种鲜活
的、引人关注的语言现象。
B.吸收外来词有利于丰富汉语词汇,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体现汉语强大的包容性,
但在吸收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C.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及发展不受语言内部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因素的制约以
及社会力量的理性引导。
D.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为了追逐新潮时尚,又会在模仿的
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5分)
请说普通话
尚纯江
老同志,请说普通话。
山水老汉从儿子居住的小区出来溜达了一会儿,就记不住回家的路了。云问交
警他儿子的家在哪儿,路咋走。可是,他费了老鼻子劲儿,说出来的话,人家一句也没
听懂。交警说,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可他哪会说普通话啊!
他又去问路边下棋的几个老头儿,几个老头儿听了他说的话,一个劲儿地摇头,
说,听不懂,请你说普通话。
可是,他真的不会说普通话。
前天,儿子把他从老家接过来。一来让他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二来他老了,一
人在家,儿子不放心。三番两次去接,他都不应。这不,儿子费了好些口舌才把他接
到市里。
然而,山水老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待上一天就觉得闷得
慌,浑身没劲儿,烦躁。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待急了,出去走走,散散心。
说完,儿子就去上班了。儿子原先在这个城市打工,后来出息了,当了经理,忙得
脚不着地,连陪他说话的工夫都没有。儿媳妇倒是下班就回家,但她是温州人,说话
叽里呱啦的,他一句也听不懂。儿媳妇就给他说普通话。可是,他听得懂她说的话,
她却听不懂他说的话。
走走就走走。
山水下了楼,出了小区的门,到街上逛。逛着逛着,七拐八拐的,一会儿就送了
路。按说,他当过兵,出过远门,说啥也不会迷路。可是,现在的城市,街道好像都差不
多:都是高高的楼房,都是宽宽的街道,到处车挨车人挤入。一会儿,车开得呼呼的,好
像赛跑;一会儿,都停在那里等红灯,好像迈不动步。
山水悠悠逛逛,像到集上赶集,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哪像在家里,哪里有棵草,哪
里有道坎,他心里一清二楚,闭着眼也能摸回家。
迷了路?问啊,鼻子下边有张嘴。山水就去问路。可是,他讲的是家乡掉了渣儿
的土话,人家一句也听不懂。
这时他才明白,村中那些打工的年轻人为啥都讲普通话了。那时,他还跟人家
讲,当初自己因为说普通话,被退了亲,被退了伍,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可现在,人家硬
要自己说普通话,自己却把普通话忘得一干二净。
问了半天,他也没问出回小区的路。没办法,他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车很
快找了过来,把他送回家。坐在沙发上,山水说,不在这儿住了。在这里,人家讲的是
本地话,他听不懂;他讲的是家乡话,人家也听不懂。在这里,说话要说普通话,他不
会。
儿子想说,大,你不会学吗?我小时候听人家说你会普通话。
但是,儿子没有说。他知道,那是他大心上的一道伤疤。
那年,他大当兵回家探亲。老队长榔头看到一个人,穿着一身绿军装,背着一个
绿挎包,站在山水家门口东张西望,知道是山水回来探亲了,就问,是山水啊?啥时候
坐车回来的?
哎呀呀,你是榔头叔叔吗?我是昨晚上回来的。叔叔,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
山水向生产队长榔头敬了个礼。
啥?你是“坐碗上”回来的?不是坐车啊?你妈妈是谁?是你娘?那我去叫你娘
去。你娘在红芋地里出红芋呢。
切!榔头队长听着山水说的普通话,嘴都撇到裤腰上了。
一会儿,山水娘回来了。他娘干活时,脸上受了点儿伤,涂着红药水,横一道竖一
道的。
娘望着穿绿军装的山水,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要知道,那时候当兵,是很光荣
的。有人找不到媳妇,只要军装一上身,说媒的立马就踢破门槛。
娘说,山水,啥时候回来的?
山水望着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娘说,你是谁呀?
娘说,傻孩子,我是娘啊,你连娘都不认识了?
山水紧紧握住了娘的手说,哎呀呀,你看看,你看看,我以为是隔壁的大娘呢,原来
是我的妈妈哟。
此后,有人说他是“一年亲,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典型,上
报至4了部队。本来,山水已被部队当作入党提干的对象,因此事提干泡了汤,提前退
了伍。山水的未婚妻也退了婚。他娘提着礼到处找媒人说媒,但人家一听说是他,
扭头就走。
从此,山水就拉了寡汉。如果不是捡了一个孩儿做儿子,把他抚养成人,山水现
在可能仍是孤家寡人。
一连几天,儿子看他大山水整天躲在屋里,呆呆的,不言不语,像丢了魂,就说,大,
是不是住不惯啊,那咱就回老家。
啥?回家?那中啊!
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在家里,他就不用说普通话了。种地、种菜,
和一般大小的老年人拉拉呱儿,喂喂猪、养养鸡、遛遛狗,多好!
(有删改)
10.(如和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山水在城里迷路的故事,表现了已跟不上时代节奏的
山水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
B.儿子想让山水来城里享享福,但事与愿违,不会说普通话的山水在城里生活得很
不开心,他更喜欢家乡不用说普通话的生活。
C.小说通过记叙出门转悠的山水迷路,由于不会说普通话,问路没人听得懂,所以连
儿子的家门都找不到这一事件,表达了对山水已落伍的惋惜之情。
D.山水儿子这一形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正是通过
这一人物来推动情节顺利发展的。
11.(#?)文中的山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
12.(十)小说写山水年轻时因说普通话而被退伍退婚的情节,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丰富词语积累
1.答案
林话传曳天衣无61
海言故事期三暮四
历史故事三顽茅庐,近上谈兵
不耽下问、任重道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空中楼阁、集思广益.逃之天夭、蜉上添花.中流砥柱、可歌可泣、百感交集、痛改前非、战无不
文人作几
胜、孤芳白贯、居心叵测、循规曦、也铁不成钢、口欺欺人、语重心长、水深火热
外来文化耍人非非
主谓关系春风得意、一帆风WL逃之夭夭.出入非非、天衣无缝、百愚交集,孤芳自赏、居心巨测
并列大不任■道近、WHWE3.集忠广益、可JR可及、俵戕苗足、自欺欺人、语■心长、水深火热
动宾关系三国亲庐、不耻下问.痛改前非
・正关系庭上谈兵、空中楼阁、的上添花、中通砥柱
朴充关系故无不胜、恨铁不成蜴
2.答案(示例)舍生忘死、贪生怕死、醉生梦死、前倨后恭、天南地北、出生入
死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所写的成语之中,一定要有字互为反义词,这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1)吹毛求疵(2)一曝十寒(3)开诚布公(4)针锋相对(5)贪得无厌
(6)因小失大(7)捉襟见肘(8)弄巧成拙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和俗语关系的理解。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
俗语多为口语,文字上保持着口语的特点。要特别注意把握成语和俗语在意义上的
关联。如本题中的俗语“针尖儿对麦芒儿”,就要把握住其关键字“针”和“对”,据此可
知其对应的成语是“针锋相对”。
4.答案(示例)(1)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②百川归海——大势所趋。③
鸭子掀门帘——全靠一张嘴。④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⑤麦田里种棉花一
——举两得。
(2)①凑鸡毛——壮胆(装惮)子。②豆芽炒虾米一两不值(直)。③外甥打灯笼一
—照旧(舅)。④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⑤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解析本题考查对歇后语的积累。仔细推敲题干中所说歇后语类型的特点,再搜集
相关歇后语,分类作答即可。
5.答案(1)多描述自己可怜、糟糕的境遇,表达自嘲和无奈的情绪。
(2)多描述身边的事物令人不满意的状态,表达抱怨和嫌弃的情绪。
解析第一组中,“冷成狗”是说自己饱受寒冷之苦,“骂成狗”是说自己受到严厉的责
备,“忙成狗”是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这三个词语都是在说自己可怜、糟糕的境遇,
表达了说话人对自己的遭遇的无奈和自嘲。第二组中,“卡成狗'是对网速极慢表示
强烈不满,“渣成狗”是对相机像素太低的抱怨,“烂成狗”是对单位管理不当、人事安
排不合理的控诉,这三个词语都是在表达对身边某些事物的现状的不满,充满了抱
怨、嫌弃之意。
6.答案(示例1)这类新解讽刺的都是丑恶的社会现象,语言幽默,具有强烈的现实
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示例2)这种现象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不规范的解释也会给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
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考生需要
根据所给材料谈对题干中提到的“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既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
但要联系现实简要说明理由。作答时,语言要通顺,思路要清晰,注意字数限制。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答案(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中产生
的吧!
(2)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2.答案(1)用五年作为期限,一定恢复它,使它保全。
(2)约我到桑林中。
(3)所以圣人不期望遵循古老的办法,不效法恒久不变的常规。
3.答案(1)杀掉嫡子,册立庶子。
(2)我正好在稷下作客。
(3)政治适宜的时候,君臣在治理国家上彼此忘记互不干扰,鱼在水里彼此忘记对方
的存在,兽在山林中彼此忘记对方的存在,人在世上彼此忘记对方的存在,所以说这
就是自然啊。
4.答案(1)前面的车倒了,后面的车可以引以为戒。
(2)赵括代替廉颇领兵出征。三十多天后,赵军果然战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全军覆
没。
5.答案(1)于是重新整治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2)虽然修行自己的品行:但没有超过一般人。
6.答案(示例)(1)河:古代专指黄河;现指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大水道。
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
(2)色:古义指面部表情,气色;今义泛指颜色。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7.答案(示例)(1)金:古义泛指金属;今义一般指黄金。
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金:金属造的城。汤:灌满滚水的护城
河)。
(2)丈夫:古义泛指男子;今义专指女性的配偶。
巾帼丈夫:有男子气概的女子。
8.答案(示例)(1)兵:古义指兵器;今义指士兵。
短兵相接:双方用刀剑等短兵器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转服务方案设计研究报告
- 农村社区环境整治与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 公文写作实例解析试题及答案
- 公文写作与处理考试考点总结
- 2025年农业机械租赁合同模板
-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5年装饰设计合同示范文本
- 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电子产品销售合同模板
- 2025内江师范学院劳动合同工合同签订审批表
- 蜜蜂的传粉过程
- 公招资格复审个人委托书
- 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
- 双护筒旋挖钻孔施工工法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题05 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
- 山西灵石红杏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新建煤矸石综合治理及土地复垦项目环评报告
- 睡莲花卉欣赏与养护
- 出生证明英语翻译模板
- 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 游泳运动比赛宣传PPT模板
- IATF16949内外部审核资料清单按条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