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初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初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初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初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初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kāngkǎi,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xiāosǎ__________kāngkǎi__________悄然不惊(.)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3.跳水姑娘吕伟夺魁,为祖国赢得了金牌,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美丽。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新华社北京2022年5月10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共青团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1)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10月12日下午到学校报告厅宣讲,你该怎么说?5.名著阅读1)为了纪念《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6周年,班级进行模拟采访,你参与其中。采访对象采访问题采访记录斯诺:我很想弄清楚一些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①________?斯诺: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让我印埃德加·斯诺象深刻的事,比如“喂,给我们拿点么事让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冷水来”,还有“不让彭德怀进门”这些事。照耀中国》?斯诺:②________2)拼搏"不仅能够改变个人命运,更能为广大人民谋幸福。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的采访,请你在这五人中任选一人,讲述一段经历,体现他的拼搏精神,60字左右。6.用课文原句填空。(1)___________,天山共色。(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___________。(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②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7.后两句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那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郦道元湘水又北迳““”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注释】①迳:同“经”。②竦杰:高耸突出。③罗含:人名。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__________.(3)非清霁素朝_____________(4)故罗含云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2.13.分)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些果子为什么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②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味。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还有特殊的“炼金术”。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不朽,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千年不腐。14.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15.请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的表达效果。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17.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锁不住的目光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③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④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年迈的她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⑪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⑫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⑬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18.请从“母亲”的角度概括主要写了哪几件事。1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描写方法的角度)20.请分析题目中“锁”字妙处。2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分,其中含书写5分)22相聚,有年味文化,有热闹出行,有好看的电影,还有好吃的美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这份___________”为题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600答案与解析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kāngkǎi,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xiāosǎ__________kāngkǎi__________悄然不惊(.)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3.跳水姑娘吕伟夺魁,为祖国赢得了金牌,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美丽。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B3.①.②.③.qiǎo.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潇洒(xiāo慷慨(kāngkǎi悄然不惊(qiǎoránbùjīng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A.目不暇接:眼睛来不及看。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结合前段跳水复杂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吕伟的动作复杂多变,所以此处用“眼花缭乱”更合适;。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式仿写。符合“青春是……,她……”的句式即可。注意喻体和后面的动词的一致性。示例:青春是一只鸟,她翱翔在人生的万里长空;青春是一盏灯,她照亮着我们迷茫的心灵。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新华社北京2022年5月10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共青团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1)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10月12日下午到学校报告厅宣讲,你该怎么说?【答案】()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210月12日下午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宣讲活动,想请您前来为师生宣讲,请问您有时间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一般概括为: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什么事+怎么样。100周年大会1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的内容。故可概括为: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并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说明邀请的目的、举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最后询问对方有没有时间参加。表达时要注意措辞,让对方感受到敬意尊重。本题是学校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举办的宣讲活动,所以在邀请表达时要明确活动主题;说明举行活动的事件和地点;受邀请的人是市宣讲团专家,在表达中要体现出来,措辞礼貌,“我们真诚邀请来我们学校,给师生做一次宣讲报告”;用语委婉,可以说“请问您有时间吗”。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校准备于10月12日下午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宣讲活动,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真诚邀请您前来我们学校,给师生做一次宣讲报告,请问您有时间吗?5.名著阅读1)为了纪念《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6周年,班级进行模拟采访,你参与其中。采访对象采访问题采访记录斯诺:我很想弄清楚一些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①________?斯诺: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让我印埃德加·斯诺象深刻的事,比如“喂,给我们拿点么事让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冷水来”,还有“不让彭德怀进门”这些事。照耀中国》?斯诺:②________2)拼搏"不仅能够改变个人命运,更能为广大人民谋幸福。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的采访,请你在这五人中任选一人,讲述一段经历,体现他的拼搏精神,60字左右。【答案】1).②.您这样做的强大动力是什么?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2)周恩来:周恩来出生于官僚家庭,有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时期所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转到革命事业中。他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参加了学生运动,并被捕入狱,帮助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北伐期间,组织了南昌起义,后来去苏区担任了红军的副主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把握。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的人物形象。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的革命精神。①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完成了这部著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支撑他这样做的强大动力是:抗战时期,当时“红色中国”有很大谜团,作为记者,就应该报道新闻真相,而要把纪实文学著作撰写好,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深入红区看一看,多问询,想一想,如实的记录。不仅照耀着西北,未来必将照耀着全中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按照题干要求从所给五人之中任选一人,结合原文内容、从其人物形象、生平事迹上分析答题即可。示例一:毛泽东出生在富农家庭,少年时博览群书,又受到“激进派”影响,渐渐有了反抗意识,开始忧国忧民。投考湖南师范学校后,他认识了一批有志青年,进一步投入民主革命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示例二:彭德怀出生在富农家庭,17岁时湖南大饥荒,他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家抢粮食。后来当兵升任军官。他特别爱读书,后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信念而工作。示例三:贺龙起先效忠国民党,后来国民党进行“农民大屠杀”,他在愤怒中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他在哥老会中地位很高,口才很好,说服了很多人加入了共产党并追随自己。战争年代,他率领官兵对外打日本,对内打国民党。示例四:徐海东出生于赤贫家庭。因为穷,他上学时被地主儿子欺负,不肯再上学。后来做了窑工,参加了国民党,又加入共产党。他组织窑工和农民建立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这是后来红四方面军的核心。6.用课文原句填空。(1)___________,天山共色。(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___________。(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风烟俱净.互相轩邈③..直视无碍④.沉鳞竞跃.经纶世务者.虽乘奔御风⑦.不以疾也.游鱼细石【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俱、轩邈、鳞、御、碍”等字容易写错。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②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7.后两句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那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7.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8.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两句的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泥融”“沙暖”与前文中“迟日”呼应,这两个词写出了春天到来,天气回暖、万物复苏的景象,“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飞”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睡”写出了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是对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是春意融融的体现;这两句以工笔细描动态的飞燕和静睡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去理解作者情感。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郦道元湘水又北迳““”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注释】①迳:同“经”。②竦杰:高耸突出。③罗含:人名。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__________.(3)非清霁素朝_____________(4)故罗含云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2.13.【答案】9.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0..顺流而下②.快..说(1)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2)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绢。12.为竦杰”等都是正面描写山高;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乙文中“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都是侧面描写山高。13.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的特点。【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练。“望之”写远远望去,“若幅练”是比喻,“在山矣”是补充。故断为:望之/若幅练/在山矣;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沿:顺流而下。2)句意:也没有这么快。疾:快。3)句意: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霁:天晴。4)句意:所以罗含说。云:说。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则:就;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2)之:助词,无实义;若:像;练:白绢。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根据(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可知,正面描写了山高。根据“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可知,本句从侧面衬托了山高。根据(二)“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芙容峰最高峻,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等句子可知,正面描写了山高。根据“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可知,本句从侧面衬托了山高。据此分析,两文描写山高都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13题详解】本题考查“渔歌”的作用。(一)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分析,引渔歌为证。写渔歌也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二)结合“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航程中,有九次面山,九次背山)”分析,引用渔歌“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具体表现“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一)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二)湘水又北流,经衡山县东。山在西南,共有三座高峰:一座叫紫盖,一座叫石困,一座名芙容。芙容峰最高峻,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所以罗含说:“遥望衡曲有如阵云,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衡山东南两面濒水,倒映于湘江中;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航程中,有九次面山,九次背山。所以渔歌说:“风帆随着湘水转,眺望衡山有九面。”山上有飞瀑下泻,与下面的青林相映,直向山麓倾泻而下,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绢。分)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些果子为什么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②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味。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还有特殊的“炼金术”。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不朽,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千年不腐。14.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15.请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的表达效果。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17.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14.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15.“大多数”指大部分,说明大部分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语言准确、严密。16.17.以考古发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蜂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可抓住相关段落的中心句来整理、概括。细读文章可知第②-⑦段,介绍蜂蜜能杀死细菌而长时间不变质的原因。根据第③-④段“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蜂蜜也非常酸”“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可概括出第一大原因:蜂蜜的酸度足以杀死病原菌;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使蜂蜜中的水分非常少”,可概括出第二大原因:蜜蜂有着特殊的“炼金术”;根据第⑦段“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可概括出第三大原因:蜜蜂胃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与花蜜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可杀死细菌。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示例:“大多数”表示范围,意思是大部分,不代表全部,在文中的意思是:大部分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7.2~7.4之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第④段中“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如果没有这个词,则表意发生了变化,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内容来看,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闪米特人、古埃及人以及中国利用蜂蜜治病的事例,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以此来说明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首段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第①段中“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子为什么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以考古发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蜂蜜,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锁不住的目光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③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④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年迈的她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⑪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⑫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⑬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18.请从“母亲”的角度概括主要写了哪几件事。1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描写方法的角度)20.请分析题目中“锁”字的妙处。2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答案】18.儿子找到后生气又担心。④母亲在阳台看儿子远离的背影。19.【A】示例:比喻,把母亲比作一棵半枯的藤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精神上的萎靡,表现了母亲离开故乡后的孤独和忧郁。【B】示例:神态和语言描写,“生气““大声”“凶”写出“我”因为母亲外出走远而生气、担心,连用四个问句,责备的语气更显示出寻找母亲的急切和对母亲的担忧之情。20.①“锁”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我”将行动不便的母亲锁在屋里。二是指母亲每天目送着我离去。②点明文章主旨。既表达了“我”想尽力照顾母亲,又表达了母亲对“我”的依赖和牵挂。③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1.【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抓住人物“母亲”,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其行动。根据第③段“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第④段“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可概括为,母亲摔伤后,儿子不放心,接母亲到学校一起住;根据第④段“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开心”可概括为,母亲下楼和附近的老婆婆聊得很开心;根据第⑤段“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可概括为,母亲走出了校门,儿子找到她后生气又担心;根据第⑫段“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侯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可概括为,母亲每日在阳台看儿子上班远离的背影。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赏析。根据题干应分别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两个角度进行作答。(1)“像一棵半枯的藤蔓”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半枯的藤蔓。联系句中的“半枯”“憔悴”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随岁月流逝而变得衰老和憔悴。联系人物情感可知,“我”看着母亲如此苍老,如此憔悴,想到母亲年轻时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心疼与时间流逝的伤感。(2)“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是运用了神态描写,“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是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因找不到母亲的焦急和担忧母亲出危险的样子。语言描写连续的问句,强调了“我”内心的担忧和焦急。20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理解。锁本意是指锁住,关住的动作。结合第①段“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第④段“她是摔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