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页(共14页)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5年4月)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长沙模拟)毛泽东称他为“邦之模范”,其学生朱德称“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他就是蔡锷,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护国军神”,下列属于蔡锷将军功绩的是()A.抗击日寇侵略 B.拥护维新变法 C.组织护国军讨袁 D.推翻清王朝2.(2025•青山区模拟)某校于10月10日组织了一次实地探访的研学活动,其参观走访的路线如下:起义门→首义广场→彭刘杨路→紫阳公园烈士祠。该研学活动纪念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3.(2025•兰州一模)孙中山形容当时的清政府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则使其彻底倒塌,彻底倒塌指()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社会风俗变革 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4.(2025•伊川县一模)《申报》民国七年八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田赋增加使土地得不到休养,政府忙于征兵派款,索取田赋以致加深了天灾……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成功 B.中华民国建立 C.袁世凯称帝 D.北洋军阀混战5.(2025•石家庄模拟)有学者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背叛共和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但是,如果从民主发展的进程来说,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的那么惨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D.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6.(2025•南开区一模)历史学家陈旭麓评述道:“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评述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7.(2025•建湖县一模)“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短短16年时间里,频繁更换了14名国家元首。内阁变更37次,改组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任期最长的17个月,最短的仅两天。”其原因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军阀混战 D.北伐战争8.(2025•淄博一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一词在中国社会逐渐流行。1902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894年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1912年“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号。这些现象说明()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维新变法启迪思想 C.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9.(2025•深圳模拟)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容就义: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的绝笔信,表示要“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些事迹体现了()A.改良主义者彻底失败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 D.列强侵略不断加剧10.(2025•襄城县一模)“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种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辛亥革命后仿效美国建立起的共和政体荒唐可笑的原因具体是()A.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B.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 C.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 D.共和政体不能保证民主的实现11.(2025•清新区一模)1913年,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之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是因为()A.袁世凯废除了总统制,宣布称帝 B.袁世凯复辟帝制,出卖国家利益 C.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D.是革命派的意愿12.(2025•翁源县一模)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体现了()A.权力制衡 B.司法独立 C.言论自由 D.君主立宪13.(2025•河南一模)辛亥革命爆发前,很多人对革命党人的起义等活动并不理解,认为他们是“叛逆”“暴徒”;但在黄花岗起义后,“众多普通民众开始对革命党人另眼相看,不少人甚至暗中向革命党人表达敬意与支持”。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封建正统思想地位的动摇 C.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14.(2024秋•襄城县期末)中华民国元年是公历闰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农历壬子年(鼠年),无闰月,其中1月1日﹣2月17日为农历辛亥年(猪年);2月18日﹣12月:34日为农历壬子年(鼠年)。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A.1840年 B.1900年 C.1912年 D.1921年15.(2025•颍上县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南京临时政府还设立了实业部,并要求各省成立实业部。这可以说明()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发展16.(2024秋•梁山县期末)历史学者翦伯赞提出:“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全国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成为重大的威胁。”翦伯赞认为,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是()A.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各派军事力量强大 B.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 C.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 D.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7.(2025•武汉一模)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8.(2025•广西模拟)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据此推测,该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实践主题“历史巨变•辛亥革命”实践地点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江西南昌19.(2025•天门模拟)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主事,但他故意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全部为革命军所占,他才改变态度。此前军政府文件所署黎元洪之名,均为他人代签。由此可知()A.辛亥革命有突发性 B.革命党人意志薄弱 C.湖北清军力量强大 D.民国成立百废待兴20.(2024秋•濮阳期末)1911年10月21日,英国画报TheGraphic增刊报道“辛亥革命”,评论称满清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武昌起义爆发仅11天后的英国报刊上就已经预见到革命的走势,反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之一是()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世界影响力小 C.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21.(2024秋•濮阳期末)蔡元培曾说:“先生(宋教仁)百计联络,始以同盟会与其他三四政团相结合而组织为国民党,以为有此多数党为大本营,足以操纵袁氏……遂以此触袁氏之忌而先生死矣。”“宋教仁之死”从本质上反映了()A.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C.美国和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5年4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BADABCDC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AACDBCAAA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长沙模拟)毛泽东称他为“邦之模范”,其学生朱德称“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他就是蔡锷,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护国军神”,下列属于蔡锷将军功绩的是()A.抗击日寇侵略 B.拥护维新变法 C.组织护国军讨袁 D.推翻清王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蔡锷将军的历史功绩,重点掌握护国战争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C项正确;蔡锷没有参加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排除A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与“再造共和第一人”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蔡锷将军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2.(2025•青山区模拟)某校于10月10日组织了一次实地探访的研学活动,其参观走访的路线如下:起义门→首义广场→彭刘杨路→紫阳公园烈士祠。该研学活动纪念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0月10日”“起义门→首义广场→彭刘杨路→紫阳公园烈士祠”可知,与此相关的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武昌起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3.(2025•兰州一模)孙中山形容当时的清政府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则使其彻底倒塌,彻底倒塌指()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社会风俗变革 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彻底倒塌”需体现对清政府统治根基的瓦解,结合辛亥革命的功绩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直接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核心,符合“彻底倒塌”的政治层面含义,A正确;社会风俗变革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一,但与清政府统治结构的崩塌无直接关联,排除B;辛亥革命未彻底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且与清政府“倒塌”的核心关联不足,排除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经济影响,并非导致清政府统治终结的直接因素,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5•伊川县一模)《申报》民国七年八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田赋增加使土地得不到休养,政府忙于征兵派款,索取田赋以致加深了天灾……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成功 B.中华民国建立 C.袁世凯称帝 D.北洋军阀混战【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A。B.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排除B。C.袁世凯称帝在1915年,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民国七年是1918年,此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田赋增加使土地得不到休养,政府忙于征兵派款,索取田赋以致加深了天灾”反映的是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2025•石家庄模拟)有学者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背叛共和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但是,如果从民主发展的进程来说,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的那么惨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D.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材料“如果从民主发展的进程来说,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的那么惨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做法很快也失败了,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A项正确。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C.袁世凯逝世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排除C。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2025•南开区一模)历史学家陈旭麓评述道:“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评述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解答】由材料二中的“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判断是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分析能力,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影响。7.(2025•建湖县一模)“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短短16年时间里,频繁更换了14名国家元首。内阁变更37次,改组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任期最长的17个月,最短的仅两天。”其原因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军阀混战 D.北伐战争【分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解答】由材料“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短短16年时间里,频繁更换了14名国家元首。内阁变更37次,改组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任期最长的17个月,最短的仅两天”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间政治不稳,这主要是由于军阀混战导致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军阀混战之中,各派军阀争权夺利,致使政局动荡,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与北洋政府统治时间政治动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表现。8.(2025•淄博一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一词在中国社会逐渐流行。1902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894年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1912年“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号。这些现象说明()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维新变法启迪思想 C.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华民国”国号,均围绕“民族”展开,均反映近代中国对民族认同、民族独立的追求,体现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正确;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体现于辛亥革命后对民主共和的实践,无法涵盖“中华民族”概念等内容,不全面,排除A;维新变法启迪思想,但题目还涉及革命派(兴中会)的活动,超出维新范畴,排除B;革命浪潮蓬勃发展仅对应兴中会等革命活动,无法解释“中华民族”概念的思想内涵,不全面,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5•深圳模拟)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容就义: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的绝笔信,表示要“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些事迹体现了()A.改良主义者彻底失败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 D.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革命志士的奋斗,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分析题干:秋瑾起义失败后从容就义、林觉民起义前写下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绝笔信,均展现了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精神,C正确;秋瑾、林觉民属于革命派,并非改良主义者,排除A;题干未体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妥协性、脱离群众等局限性,而是强调奉献牺牲,排除B;题干未涉及列强侵略相关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革命志士的奋斗,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25•襄城县一模)“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种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辛亥革命后仿效美国建立起的共和政体荒唐可笑的原因具体是()A.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B.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 C.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 D.共和政体不能保证民主的实现【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根据材料“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种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全体民众还未建立起民主意识,共和政体在中国缺乏思想基础,因此原因是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B项正确;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共和政体在中国缺乏根基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共和政体有利于民主的实现,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1.(2025•清新区一模)1913年,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之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是因为()A.袁世凯废除了总统制,宣布称帝 B.袁世凯复辟帝制,出卖国家利益 C.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D.是革命派的意愿【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答】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成果被卖国复辟的袁世凯所窃取,所以二次革命所要完成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掌握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12.(2025•翁源县一模)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体现了()A.权力制衡 B.司法独立 C.言论自由 D.君主立宪【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共同行使统治权,以及国务员需要副署临时大总统的命令,这表明了不同机构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A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法院,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法院的独立性,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言论自由的内容,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的是临时大总统,而不是君主,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3.(2025•河南一模)辛亥革命爆发前,很多人对革命党人的起义等活动并不理解,认为他们是“叛逆”“暴徒”;但在黄花岗起义后,“众多普通民众开始对革命党人另眼相看,不少人甚至暗中向革命党人表达敬意与支持”。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封建正统思想地位的动摇 C.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前,很多人对革命党人的起义等活动并不理解,黄花岗起义后,很多人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这说明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A项正确;封建正统思想地位的动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4.(2024秋•襄城县期末)中华民国元年是公历闰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农历壬子年(鼠年),无闰月,其中1月1日﹣2月17日为农历辛亥年(猪年);2月18日﹣12月:34日为农历壬子年(鼠年)。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A.1840年 B.1900年 C.1912年 D.1921年【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所以中华民国元年是公元1912年,C正确,ABD选项的时间都不对,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025•颍上县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南京临时政府还设立了实业部,并要求各省成立实业部。这可以说明()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南京临时政府还设立了实业部,并要求各省成立实业部”可知,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材料鼓励发展实业,没有呈现工业发展的结果或状况,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发展。16.(2024秋•梁山县期末)历史学者翦伯赞提出:“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全国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成为重大的威胁。”翦伯赞认为,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是()A.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各派军事力量强大 B.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 C.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 D.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全国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成为重大的威胁。”可知,翦伯赞认为,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这是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B项正确;“各派军事力量强大”与“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不符,排除A项;“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在题干中未有提及,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题干中未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17.(2025•武汉一模)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18.(2025•广西模拟)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据此推测,该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实践主题“历史巨变•辛亥革命”实践地点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江西南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表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根据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辛亥革命、湖北新军楚望台军械库和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湖北的武昌,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C项符合题意;广州虎门是林则徐销烟的地方,排除A项;浙江嘉兴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排除B项;江西南昌是南昌起义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19.(2025•天门模拟)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主事,但他故意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全部为革命军所占,他才改变态度。此前军政府文件所署黎元洪之名,均为他人代签。由此可知()A.辛亥革命有突发性 B.革命党人意志薄弱 C.湖北清军力量强大 D.民国成立百废待兴【分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武昌起义后,均为他人代签”可知,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主事,但他起初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完全被革命军占领后才改变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评估标准解读试题及答案
- 理解软件设计师如何提高开发效率与团队合作能力试题及答案
- 深入探讨2025年VB考试挑战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软件项目开发中的敏捷实施方法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锅炉厚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铸铝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起毛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烟道改造居民同意协议书
- AI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安全设备检查记录表模板
- 2024年派出所所长个人工作总结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备考计划课件
- 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家庭急救学习培训课件
-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TSG-51-2023)宣贯解读课件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疾病演示课件
- 考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 革命英雄-江姐人物介绍
- 银行招牌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