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胚泡着床的部位以及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分别是(()A.卵巢、输卵管和脐带B.阴道、子宫和脐动脉C.卵巢、子宫和脐静脉D.输卵管、子宫和胎盘2.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身高突增是一个显著特征B.出现明显的男女第二性征C.有不正常的异性依恋心理D.属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3.下列属于人们对细菌进行合理利用的是()A.酿制甜酒 B.制作酸奶 C.提取青霉素 D.培植蘑菇4.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汗液 C.排出粪便 D.排出尿液5.在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后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6.ABO血型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的科学家()A.哈维 B.林奈 C.兰德斯坦纳 D.达尔文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C.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单反射8.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9.视觉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大脑皮层 B.视网膜脉络膜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瞳孔视网膜10.饭后的一段时间许多营养物质被吸收,这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A.增多,随后血糖下降B.减少,血糖随后上升C.增多,血糖随后上升D.减少,随后血糖下降11.下面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人是从外星球来的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C.上帝创造了人D.女娲创造了人12.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B.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C.红细胞的功能只有携带、运输氧D.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1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14.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②部分包含的血液成分是()A.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 D.白细胞和血小板15.近几年,泸州市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赴西昌普格县等地支教。西昌普格县属于高原地区,老师们进入西昌普格县的一段时间,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A. B. C. D.16.人体内的哪类物质不提供能量()A.脂肪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17.下列关于“OTC”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处方药B.处方药C.中药D.西药18.下列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器官是()A.鼻 B.咽 C.喉 D.肺19.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神经将声音信息传给:()A.耳郭 B.外耳道C.半规管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20.呼吸系统中的哪个结构特点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21.为保证身体健康,在每日的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比左右()A.30%40%30%B.30%50%20%C.40%30%30%D.50%30%20%22.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A.动脉和神经B.静脉和动脉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23.以下关于吸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吸毒使人奔放、热情B.吸毒使人的免疫力下降C.吸毒摧残生命、破坏家庭、危害社会D.海洛因、大麻、吗啡、冰毒、摇头丸等都是当前流行较为广泛的毒品24.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D.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25.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黑猩猩 B.大猩猩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26.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听觉中枢27.饭后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不久就恢复正常,这主要是由于()的调节作用A.生长激素 B.肾上腺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2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29.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②会厌软骨③声带④鼻黏膜分泌黏液⑤气管内表面的纤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⑤30.流感是冬季常发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体质较弱的小孩和老人、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易感人群.A.④③①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31.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有利于保护声带C.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D.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32.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能正确表示血流速度关系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②>③>①33.在呼吸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下列各项组合正确的是()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缩小④肺扩大⑤肺内气压下降⑥肺内气压上升⑦呼气⑧吸气A.①③⑥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②④⑤⑦34.吸气时,人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胸廓缩小B.膈肌舒张C.肋间肌收缩D.肺容积缩小35.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3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小王休假了,带着父母乘飞机去旅游。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飞机发动时,发动机的声波引起[]_____振动,其振动通过[]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2)小王的爸爸第一次做飞机,飞机启动时他感觉耳鸣耳痛,小王让他张嘴,这样使[]_____张开,使[]_____内外的保持平衡,耳痛消失。37.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填空:(1)体循环开始于______,结束于______。(填代号)(2)肺循环开始于______,结束于______。(填代号)(3)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______。38.摄食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对于大熊猫这种单一依靠竹子的动物来说,研究摄食行为有助于把握其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2014年3月15日-10月20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对26只大熊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择食率、摄食速率、辨别食物时间的差异,以期了解大熊猫摄食行为特征,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做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择食率摄食速率(千克/分钟)辨别时间(秒)老年(16岁以上)51.0%0.0556.8成年(5-15.5岁)74.8%0.1523.2亚成年(1.5-4.5岁)41.6%0.0724.5幼体(0-1岁)15.0%0.00610.3注:择食率=(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剩余竹(笋)的重量)/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1)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_______,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_行为,由_________决定;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______行为。(3)研究对每个年龄段的雌、雄个体的择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择食率在_______年龄段出现了雌雄个体差异最大,研究推测,成年雄性个体在繁殖和领域行为方面需要更多的能量支出,所以对成年雄性个体的饲养过程中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资料分析:2018年7月,泰国13名游客在游览一处大型洞穴时,突遇洪水淹没洞口受困。他们喝洞壁流下的水维持生存,并谈论家乡美食互相安慰鼓励,等了10天才被救援人员发现并获得食物。最后,在救援人员帮助下,他们使用氧气罐潜水通过水淹路段而获救,令所有关注者感动甚至落泪。经检查,遇险者们的体重平均减轻了2公斤,其余情况良好。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吃到食物而分泌唾液属于_____反射;谈论食物而分泌唾液属于_____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2)遇险者急需补充体力,因此除了清洁的水,最急需的营养物质是_____。遇险者体重减轻,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_____消耗很多。(3)潜水时呼吸很重要。当膈肌_____时,肺部吸气,此时外界的_____进入血液,并最终到达全身各处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4)人感动落泪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调节的影响。40.知识应用,解决问题(一)预习思考,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酸而是美国化学家RASmith1872年最先提出的,是大气污染的表现。酸而被称作“空中死神”.据某市区1998年环境状况公报载,市区酸而频率为41.3%,比上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降水的年平均pH为4.87,种水酸性污染较严重,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材料二:①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而使植物叶面道到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导数面瓜大面积绝产,损失捧查。②酸雨使植物阳离子从叶面析出,使钙、镁、铁等离子迅速从土壤中损失,土壤营养状况降低,还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①铝对生物来说是有害元素,在土城中以氧化铝形式存在,PH:时几乎不溶解。当PH为4.6时,铝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转化成硫酸铝,造成树木死亡。四川某林场,华山松死亡率达96%,就是酸而使土壤中硫酸铝浓度增高,危及华山松。材料三:水是一切的生命之源。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个蔚蓝而美丽的置球,才使人类、动植物得以生存。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水资源的污染加重。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二)设问解疑(1)酸雨危害极大,与酸雨形成有关的主要气体是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氟利昂(2)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物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答:有毒物质沿着_____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下列措施是_____。①少用媒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卤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4)酸雨一般是指pH小于_____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5)问: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你做过哪些有益的工作?请举一例。答:_____。
参考答案1、D【解析】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详解】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形成后即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慢慢植入子宫内膜,叫着床,即怀孕。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胎盘是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胚泡着床的部位以及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分别是输卵管、子宫和胎盘。【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C【解析】
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详解】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征,A正确;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作第一性征。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间还出现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作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变粗等;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乳腺发育,声调较高等,B正确;
进入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错误;
青春期属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点睛】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知识,发酵时有的是用细菌,有的用真菌,据此作答。【详解】A、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属于真菌,不符合题意。B、制酸奶用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符合题意。C、青霉发酵能提取青霉素,青霉属于真菌,不符合题意。D、蘑菇属于真菌,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详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排泄排出体外的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排遗排出去的是食物残渣。5、C【解析】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据此解答。【详解】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故C符合题意。【点睛】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6、C【解析】
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因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详解】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分为A、B、AB、O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C符合题意;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D不符合题意。【点睛】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7、C【解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结构必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上皮组织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它们的特点就是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结构特点就是细胞核大;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突起多而长,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A正确;
B.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B正确;
C.由于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以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就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了大脑。所以是先缩手再感到烫,C错误;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由脑干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反射,D正确。
故选:C。【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8、D【解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详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D正确。【点睛】血液流经肾时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9、A【解析】
眼球的结构如图:
【详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故选:A【点睛】图像的形成最终的落点在视网膜上,而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处于大脑皮层上。10、A【解析】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因为饭后,胰腺吸收到了营养物质,分泌的胰岛素先使逐渐增加;健康的成年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的吸收慢慢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因而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的中的葡萄糖会逐渐被分解、利用和转化,因而血糖浓度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11、B【解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许多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B。【点睛】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2、D【解析】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详解】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A错误;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B错误。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C错误;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D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13、C【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详解】①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②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③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④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但不提供能量。
⑤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但不提供能量。
⑥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提供能量。故C符合题意。【点睛】关键点: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14、D【解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即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点睛: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我们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称为血细胞。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会分为三层,即: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15、C【解析】
红细胞是运输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低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根据图中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结合红细胞的功能进行解答。【详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在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适应后趋于稳定。可见C正确。
故选:C。【点睛】该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红细胞的功能。16、B【解析】
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能量的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详解】能量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动力,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能量的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17、B【解析】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18、B【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详解】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不属于消化道器官,A错误;咽是气体进入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B正确;喉不但是气体进入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但不属于消化道,C错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但不属于消化道,D错误。【点睛】掌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19、D【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如图: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神经将声音信息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故选:D【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20、C【解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ABD.肺泡壁很薄、毛细血管壁很薄、肺泡数量多,都是跟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C.气管比较长,跟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C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21、A【解析】
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据此解答。【详解】合理营养指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A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以及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22、C【解析】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详解】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的概念以及知道血管的分布特点。23、A【解析】
吸毒的危害极大,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拒绝毒品。【详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A错误;毒品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会损坏人体的各个系统,使人的免疫力下降,B正确;吸毒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C正确;毒品主要包括鸦片、大麻、海洛因、吗啡及其制品,如冰毒、摇头丸等,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熟记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坚决拒绝吸食毒品。24、C【解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正确;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25、D【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6、D【解析】
此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各部位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C【解析】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点睛: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28、A【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脊髓在椎管里面,上端与脑相连,两旁发出成对的脊神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灰质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白质是脑与脊髓联系的通道,故A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故B正确;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故C正确;神经元的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一层结缔组织膜,成为一条神经,故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9、C【解析】
(1)鼻: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此外,鼻是嗅觉器官,鼻腔上有成万上亿个嗅觉细胞。(2)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畅通,内表面分泌的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也是痰产生的部位。【详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④鼻黏膜、⑤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掌握呼吸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B【解析】流感就是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流感的人是流感病的传染源;流感患者喷出的飞沫中带有流感病毒,流感病人的飞沫就是传播途径;体质较弱的小孩和老人属于易感人群。31、C【解析】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32、C【解析】③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①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因此血液流速关系可表示为:③动脉>①静脉>②毛细血管,C正确。33、A【解析】
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详解】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肺。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呼气时呼吸肌的状态、胸腔容积和肺的状态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是基础题,要求理解并熟记。34、C【解析】试题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正好相反。考点:呼气和吸气。35、B【解析】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详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人溺水时,水进入了呼吸道,从而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36、②鼓膜③听小骨⑤耳蜗④咽鼓管②鼓膜【解析】
观图可知: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咽鼓管,⑤耳蜗,⑥听神经。【详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①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③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⑥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④咽鼓管,当飞机升空时,由于气压较低,使鼓室内的气压相对增大,鼓膜向外鼓出,人会感到耳痛或耳鸣。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④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点睛】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听觉中枢,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37、BCDA防止血液倒流【解析】
(1)观图可知: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d是上腔静脉、e是房室瓣、f是房室瓣、g是下腔静脉。(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详解】(1)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B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结束于右心房。(2)肺循环是D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A左心房,在肺循环里动脉里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肺循环的起点是D右心室,结束于A左心房。(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防止血液倒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38、增大(升高)减少(减小,缩短,更快)先天性遗传物质(遗传)学习成体投喂比雌性更多的竹笋【解析】
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详解】(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职能部门协作试题及答案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题
- 农村土地整治与综合开发合作合同
- 公司员工职务晋升证明(8篇)
-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解析及试题及答案
- 工程变更申报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理念探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考试的整体复习试题及答案
- 年度业务发展路径探讨计划
- 学校品牌建设与推广方案计划
- 砂石入股合同协议书
- 项目制员工合同协议
- 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事业单位招聘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合资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康复技术》课件-踝关节扭伤康复
- 2025年中国亮白防蛀固齿牙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上甘岭战役课件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名家班主任培训:AI赋能与德育创新
- 首汽约车合同协议
- 工程师评审代办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