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咕算。(课本第35页的内容,及第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发
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
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35页主题图。
教师:你知道这是叶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
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
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巴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6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c个
看台,大约有48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io。。人,n
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
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
成功的,喜悦。
4、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课件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
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算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板书:12X6X28或72X28
(3)估算算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壬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X30=2100
(4)小结°
估算时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儿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L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X|k|B|1.c|0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
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
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
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
2、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说明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
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师:上次已经去巨人的花园游览过了,景色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漂亮、欢乐)
二、新课导入师:等巨人回来后,这美丽的乐园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布置学生自读(3—-10段),找找巨人斥责小孩的三句话。请你们仔细
读一读、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神态和动作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三句话)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
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以巨人的三次行为为中心,辐射全文,展开教学)
三、学习第三至六刍然段
(-)指名学生演读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一句话,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
动作。
师:孩子们被吓坏了,四处逃散,巨人却在花园周围一(生答:砌起围墙)
师:竖起一块----
(生答:“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师:与此同时墙内墙外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
变化,小组朗读第六自然段。
(二)说一说墙内墙外的不同(课件出示)师:谁能告诉巨人“今年的春天为
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四、学习第七自然段师:是
啊!可自私的巨人却仍然不明白春天迟迟不肯光顾他的花园的原因。他等啊,盼
啊,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却又看到令他厌恶的孩子们,于是他又大发雷霆。
(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二句话)
(三)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学牛表演迷,师:巨人的脾气更大
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才盼来了春天。巨人盼来的春天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这洋溢着春意的花园却在孩子们纷纷逃窜后,再次被冰雪覆盖。请同学们
读一读并想一想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师: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
—(生答:小男孩)师:他再次大声叱责一(课件出示巨人叱贡孩子的第三句
话)师:请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面对愤怒至极的.巨人,小男孩没有逃跑,他勇敢地留了下来,并用自己
不寻常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变化。
(生速读第八至十句然段)师:请同学们思考,小男孩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用直线标出小男孩的举动,用曲线标出巨人的变化。
(生边读边勾画,师巡视指导;生读完后汇报)
(-)小男孩第一次不寻常的举动师:他用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巨人,仿佛在说
什么?
(生自由回答)师:巨人的心里感到一(生答:火辣辣的)师:你们在什么
时候有过这种火辣辣的感受?巨人感觉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二)小男孩第二次不寻常的举动师:这时,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
么?心情如何?请同学们找到后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师:巨人为什么这
样说?你们明白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唤同春天的是)师:唤问春天的又是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讨
论。
(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巨人说的话)
(三)小男孩第三次不寻常的举动师:巨人为什么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
(师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想象这感人的画面)
五、以读代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此时,巨人和孩子们都感到无比的幸福,我
们也为故事的结局感到高兴。让我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读故事的结局。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交流发言)(板书: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六、布置作业把课文里最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在作业本里。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会认7个字,积累词、句,能正确运用。能大方地在同学之间表演、交流。认
识班上同学的名字,通过这种途径,扩大识字范围。
教学重点
1.发现识字方法规律,总结中识字。
2.会认7个字。
3.积累词、句,能正确运用。
4.能大方地在同学之间表演、交流。
5.认识班上同学的名字,通过这种途径,扩大识字范围。
6.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眼力”,看谁能得到“智力眼”的称
号。
出事本组生字。
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汇报。
5.用带有拼音的生字,口头组词。
二、我会认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些字
3.再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读成语,借助拼音认读。
2.同桌对读,再指名读。
3.用其中的一词造句。
二、我会写
1.自由拼读。
2.连起来读整句话。
3.按田字格要求写正确。
三、读一读,找一找
1.自由读文,找找有几段。
2.再读文,说说每段的意思。
3.有感情读文,背诵课文。
展示台我会唱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唱歌比赛。
2.评出优秀小组。
识字擂台
1.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
2.介绍自己的名字互相认一认。
3.认识小伙伴的名字并记住它。
第三课时
春天到了,我们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春天在哪里"你们在哪里找到它
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一、小组交流,你找到春天了吗?
二、组内交流春天的图画。
三、贴画
安排六个板面贴上小朋友的画。
四、评画
1.组内评,看谁讲的最好。2.全版评,评出最好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
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
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
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
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
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2.组织学生讨论:
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它改写成或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
们采用前一种.)
3.练一练
订正时提问:
(1)计算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2)计算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教师明确:我们要有目的地把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使第一个一位数
与被乘数相乘时得整十.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注意检查:这题是否按原题直接依次计算,比较简便.
2.同学们乘汽车去参观博物馆.每辆汽车坐45人,用3辆汽车送了2次才把
所有的同学送走.去参观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3.商店运回1500千克水果糖,每10千克装一袋,每10袋装一箱,可以装多
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简算方法吗?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X2X522X6X515X2X3
25X5X213X5X835X4X5
11X5X426X4X525X4X6
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5X1635X1422X2524X15
25X1218X1545X1455X12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讨论会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多种乘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2.通过挑选较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口述简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题目
计算16X25有多少种简便算法?哪种方法更好?
讨论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2.每组选派代表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口述简算过程.教师同时记录.
3.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评价,选出比较简单的一(儿)种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六」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
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
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
述。
教学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情景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猜想验证
四、全课小结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
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
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1忠芯坎蝗范厂窒蟆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
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
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
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
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
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
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霾蝗范仁
2忠芯咳范厂窒
(1)展示盒子里的球一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
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
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一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
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
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
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
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境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
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
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
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
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i种,在玩
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
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用玩游戏的方法探求新知。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8页例三,课堂活动
第广3题,练习二十五第2、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
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埋、归纳以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
学生猜想、列举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活动
四、全课小结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举例说一说在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吗?
2.学生举例后在黑板上记下一些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帖鼻子、摸
奖、转转盘、青蛙跳、谟彩色粉笔
3.请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这些不确定的现象。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是不唯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
果的事件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事件。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
所有可能的结果。
(板书课题:可能性)
1.研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事件。
教师:在抛硬币游戏中,我们知道抛一枚硬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有几种可能出
现的结果?
学生得出有两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游
戏,并实际做一做。
2.出示第128页例3o
学生先猜三(1)班和三(2)班足球赛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师:这个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请同学们根据猜想再讨论归纳出可能出现
的几种结果?
学生列举以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师板书:第一种结果:可能三(1)班赢,三(2)班输;
第二种结果:可能三(2)班赢,三(1)班输;
第三种结果:可能三(1)班和三(2)班打成平局。
一共有3种结果。
3.请学生在小组内举例或设计可能出现两种以上结果的游戏。
1.教科书第128129页课堂活动中的第03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
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师:上节课已经用语言描述过,这节课要归纳出一共有儿种可能的结果。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
象叫做“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同学们?
1.教科书第130页第3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
果。
2.教科书第130页的思考题。
谈话引入课题。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七」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16《常见的岩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露在地表,
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
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1、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搜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
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
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
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
1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
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
盖着O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
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
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
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
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地介绍花岗岩
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
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
准确地介绍。
活动四:采集并制祚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意念。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束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
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嗖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4、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制
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一清理一判断一装盒一贴标签。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
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只、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
确、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板书设计】
16、常见的岩石
岩石的分布
观察、认识岩石
描述岩石
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八」
第八节相交与垂直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1、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体会垂直
画一画
(1)让学生用尺子在纸上画相交的两条直线。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
(2)你能画出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吗?独立思考、现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认史垂直
1、作品展示,验证直角。
2、认识垂直和垂足。(读一读)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
足,下图A0垂直于0B,0是垂足
记作AO_LOB或OA_OB(还可以怎么记?)
AA0
0BB
3、动手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读一读,写好记作什么,同桌互相检查,
全班交流。
三、折一折
1、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同桌合作完成,思考如何验证互相垂直。
四、说一说
1、你能说一说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五、练一练
1、你说我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六、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先自学,再尝试画一画,指名板演。
步骤:(1)画一条直线
(2)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
(3)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4)标出一个直角
2、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再讨论。
步骤:(1)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叠
(2)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一点重合,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
条直线。
(3)标出一个直角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垂线;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七、小实验
体会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九」
1、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
作用。
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
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
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
用“
【教学难点】
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
遥远的天空中。
举行着一场飞行赛。
猜猜,谁的耐力最强?
茂密的雨林里。
举行着一场音乐会。
猜猜,谁的歌喉最美?
广阔的草原上。
举行着一场运动会。
猜猜,谁的速度最大?
2、自己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音乐会中谁的歌
喉最美?草原的运动会上,谁的速度最大?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动物王国中的情景,三个小节分别描述了飞
行的动物、昆虫、草原上的动物三大类。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物
分类。
4、板书课题:
1、给动物分类。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
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
有哪些?它们分别住在哪个区?
预设:
食肉动物区一一老虎、狮子、熊、狼。
灵长类区一一猩猩、猴子等。
食草动物区一一斑马、长颈鹿、大象等。
海洋动物区一一企鹅、海豹等。
珍禽区一一鹦鹉、孔雀、老鹰等。
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动
物分成了各种类别,很明显,动物园是按照动物的类型给动物分类的。同学们,你
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
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
中分别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预设:
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为三大类。
天上飞的一一大雁。
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
地上跑的一一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
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
鸟类一一大雁、孔雀。
昆虫类一一蚂蚁、蜗牛。
鱼类一一小丑鱼。
兽类一一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4、教师引导:如果是生物学家来给这些动物划分的话,他会根据这些动物是
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
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一一大雁、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无脊椎动物一一蚂蚊、蜗牛。
活动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
1、教师引导:脊椎动物都有脊椎,我们人类也属于脊椎动物。那么脊椎有哪
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相互摸一摸我们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预设: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
脊椎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来的。
脊椎是弯曲的。
3、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脊椎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脊椎
的特点。
引导: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起来以后,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
脊椎的作用。
活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1、教师引导: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动手做一个颈椎的模型来
研究吧。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
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
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
制作步骤:
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制作脊椎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的制作情况,
并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脊椎模型。
5、教师引导:同学们,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
操作方法:
第1步: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看看会有什么
现象发生。
第2步: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6、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脊椎的作用。
7、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当我们把脊椎模型立
在桌面上,用手指将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脊椎模型就顺着于•指的方向向一侧
倾斜。当我们将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的时候,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
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在脊椎运动结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复原状。这说明,脊椎有前屈
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能力。
活动四: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1、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脊椎的特点,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
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五幅插图,了解这五幅插图中的动物,然后用笔把
这些动物的脊椎描画出来。
学生动手寻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将脊椎描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刚刚,同学们把书本上5种动物的脊椎都描画了出来,下面,
我们再来看几种动物,请大家也把这些动物的颈椎描画出来。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用彩
色笔把它们描画出来。
4、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而无脊椎动物是没有脊椎的,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
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它是否属于脊椎动物。
5、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的
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它们是否有脊椎,然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这9种动物分别是:
蚊子、蜗牛、水母、河蚌、青蛙、小鸟、猴子、鲨鱼、蚯蚓。
脊椎动物一一背蛙、小鸟、猴子、鲨鱼。
无脊椎动物一一蜗牛、蚊子、水母、河蚌、蚯蚓。
活动五:我国的动物资源。
1、教师介绍: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
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拥有哪些野生动物吗?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野生动物。其
实,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J如大
家熟悉的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3、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七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图中的动
物。
4、对于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而其他三种
动物,有的同学不太熟悉,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介绍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鹘三种动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三种动物的有关
知识。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
行。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通常夜间
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直到
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
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翅展115〜130毫米。体、翅黑色,翅
面散生黄色鳞片。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
不扇动。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
朱鹃,.占称朱鹭、红朱鹭,朱鹘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
有长的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露,呈鲜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
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
物,兼食昆虫;
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
荡;
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
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
5、同学们,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请同学们
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判断一下。
脊椎动物一一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鸭、扬子鳄。
无脊椎动物一一鹦鹉螺、宽尾凤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脊椎动物,了解了脊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按
照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且认识了一些脊椎动物。课
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板书设计】
1、给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
给动物分类
无脊椎动物
摸脊椎
做脊椎模型
脊椎的特点及作用
我国的动物资源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
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2.比较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了解
它们不同的特征。
3.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4.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了解这些物体运动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
【教学重点】
1.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认识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适
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物体运动的轨迹
1.同学们都有乘电梯的经历,我们乘着电梯从楼上来到楼下,这就是我们运动
的路径。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几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课本17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
并且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4.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这两幅图中,咖
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它们运动的轨迹分别是什么?
5.请大家比较课本第17页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看一看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有
什么区别?
预设:第一、二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第三、四两幅图中物体运动
的轨迹是曲线。
6.我们把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把物体运动轨迹为曲
线的运动,称为仙线运动。
7.在我们身边,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预设:
公交车运动是直线运动。
车轮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拉动公交车的窗户是直线运动。
司机的方向盘是曲线运动。
活动二: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运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大家见过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呢?
2.出示课本第1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
预设:
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3.除了书上列举到的物体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
哪些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
集装箱的运动是平移。
气球的运动是上升运动。
钟表指针的运动是旋转。
钟摆的运动是摆动。
活动三: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不同形式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些,下面我们选择合适的物品,
来做一做这些形式的运动。
2.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形式的运动。
3.活动指导:
出示课本19页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了解这三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活动材料:毛线、电池、凤尾夹、橡皮筋、风车等。
4.学生分小组活动,从这些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分别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
动形式,并且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体会这三种形式的运动的特点。
5.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本小组选用恰当的材料所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预设: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让它摆动,就做出了摆动的运动形
式。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物,就做出了旋转的运动形
式。
将电池放在桌面上,可以做出滚动的运动形式。
用风车做出旋转的运动形式。
6.教师引导:物体运动的形式除了摆动、滚动和旋转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
形式,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这些运动形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
试一试。
活动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几种运动形式。
出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直升机的飞行包含哪些运动
形式?
预设:
直升机本身是向前前进的,这是一种前进的运动形式。
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直在旋转,这是一种旋转的运动形式。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物体的运动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出示课本19页下面的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中包含哪
些运动形式?
预设:
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
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
上下运动。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请大家来举
举例子。
预设:
走路包含前进、摆动两种运动形式。
高速运动的足球包括平移、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行走的公交车有旋转、前进等运动形式。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把
物体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物体的运动有前进、后退、
摆动等一些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中往往包含几种运动形式。
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过程】
6.不同的运动
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让物体按照一定形式运动
物体的复合运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看到题目:巨人的花园,就会让学生产生很好的求知欲,由此引
导学生步步深入,到达知识的殿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理解冷酷和自私所带来的后果。
2、会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字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领悟和感受冷酷和自私所造成的后果。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字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花园”,一提到花园,同学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景象,会跳
出怎样美丽的词语呢?
2、今天,我们要走进英国童话作家王尔德撰写的,被称为“完美之作”的童
话一一《巨人的花园》里去看看!(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巨人的花园跟我们平时所见
的花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2、反馈字词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投影出示(课后生字带词)
指名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注意“渲、拆”的读音。
2)理解词意:“隆冬、喧闹、冷酷”等。
3、指名分节读课文,简单说说巨人的花园和我们常见的花园有什么相似与不
同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实施的法律风险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简单建筑概念分析课件
-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常见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专业的趋势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具应用试题及答案
- 膀胱结石术后健康教育
- 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教育
- 经济师考试常考题型试题及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护理
- 三废环保管理培训
- 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 舞台搭建安全验收评估报告
-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
- JTT817-2011 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红外图像处理
- 管线接头施工方案
- 矿井通风与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低压电工考证培训教程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