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八年级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面对别离,王勃襟怀豁达,“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境界开阔,格调高昂;面对盛世,孟浩然毛遂自荐,“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两句以舟为喻,表白心迹;面对美景,柳宗元却感凄清,“___,___"(《小石潭记》)两句流露贬谪生活中的孤凄悲凉。

(2)不少作品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式微》中“___,___”表现了劳役者身披露水仍在劳作的艰辛及对统治者的愤懑;《桃花源记》中“___,___"展现出桃花源里村落间道路纵横交错、处处可闻鸡鸣狗叫声的祥和景象。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shù”,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乙]这一篇(指《离骚》)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bì着,播弄着。而顷襄王又不能觉悟,以致国土日削,国势日危。他自己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简直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端万绪的,没人可以诉说。终于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便是这样写成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忠shù()

蒙bì()

国土日削(

)

忠而被谤(

)

(2)请在对应横线上填写出自《论语》的成语。(4分)

“隅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

“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语:

(3)《论语》和《离骚》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甲][乙]两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介绍。请比较两段内容在介绍经典著作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3.复兴学校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13分)

(1)请你为本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

(2)请你为本主题设计几个环保宣传活动。(2分)

活动一:环保文艺演出;

活动二: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

活动四:环保知识讲座(或竞赛)等。

(3)中国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下面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请你参考图一中的文字介绍“碳中和”。(3分)

碳达峰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

图一____________图二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4页)

(4)下面是某同学所写倡议书中几段话,请你帮他修改。(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甲]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国家积极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倡议内容略)

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同学们,充满绿色的未来,需要大家用一点一滴节约的手法去描绘。[乙]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复兴学校

2025年4月15日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②请你将[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2分)

③“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诗意乡村谢茹

①“快看,妥妥的‘牧牛图’!”同行的小姑娘指着稻田的尽头,欢快地叫着。

②顺手指望去,草坡上两只黄褐色的小牛犊轻甩尾巴悠闲吃草,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正在逗着牛儿,时而喂几根草,时而揪下牛尾巴,好生开心的样子。不远处的稻田里,一个庄稼汉,头戴草帽,身着白色圆领衫,卷着高高的裤管,正在田里施肥,手扬处,撒出的肥料融进了雾里。

③沿村道继续前行,主宰这里的是扯天铺地的绿:道旁是葱绿的香樟,墙角是嫩绿的柔草,院坝里栽植的是黄绿的果蔬,石板路缝隙里挤出的是毛绿的青苔,呀,连老宅瓦缝里也往外冒着油油的酽绿。

④能瓦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一条静静的小河绕村而过。河,叫牛吼河。南宋地理方志《舆地

纪胜》里有载:“赣江自黄公滩而下,江流平澹,经此石则复险悍可畏,滩声如群牛之吼,因名。"

⑤不过,我去这天,没有听见“牛吼”。雨后初晴,河水清澈静澄如同白练。通往河边,是一块葳葳蕤蕤的林地。林间,青草、野花匝地,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草地、野花上,画出一个个图影,而漫上草地的河水轻摇着小草,图影便动了起来。河水缓流的静,与草滩图影的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奇幻的所在。

⑧站在河畔,呼吸着清甜的空气,沐浴着暮春的阳光,旅途的劳顿烟消云散。脚旁的铜钱草、星星蒿、蒲公英……林林总总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簇拥着你,争先恐后讲述着春天的故事。鸟儿也不甘寂寞,在身旁的枝条上跳过来跳过去,左瞅瞅右望望,似乎想和你对话攀谈。

⑦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在尽情绽放,每一处风景都尽显和谐美好。

⑧在河边歇足了脚,且朝村子中央走去。没想到,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走下来,竟用去了半天的时光,因为每一户人家,都是那样地有内容。瞧这一户,没有院墙,院子由绿绿的藤萝、木香围就,星星点点的黄白色小花点缀其间,给人“满架蔷薇一院香"的雅致和清凉之感。再看那一户,一院子的柚子树团拱着青砖白瓦的房啥,密密麻麻的柚子压得树枝弯弯下坠。雨后的水珠还挂在柚子上,如同给柚子镶了晶莹的水钻。

⑧“唧唧咕咕,唧唧咕咕”,一群体态娇小、浑身丝状绒白色羽毛的乌鸡正在柚子树下觅食。这种鸡,在当地有1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本草纲目》里还有记载呢。我们饶有兴致地拿着手机对着鸡群拍照录像。“喔喔喔,喔喔喔”,一只顶着火红冠子、翘着五颜六色尾巴的大公鸡,急吼吼冲了过来,朝我们示威。这个“男子汉”是在守护家里的妻儿老小,霸气地宣示着它对这片领地的主权。

⑩“来来来,进屋喝口水。"一位阿婆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

阿婆一身当地妇女打扮,白底小碎花衬衣,灰色布裤下着一双平口黑布鞋。一头灰白相间的短发梳得齐齐整整,用黑色发夹别在耳后,很是干练清爽。阿婆告诉我们,她已满75岁了。

“你们家真漂亮、真干净!”我们由衷夸赞道。“是啊是啊,城里有的,这里一样也不缺。"阿婆满脸知足。看到阿婆,不由想起小时候带养我的巧婆婆。

那时候,母亲在九江国棉二厂当纺织工,三班倒。我刚断奶就被送到了家附近的冯家村,让巧婆婆一直带到上小学。巧婆婆很疼我,鸡下的蛋主要是卖钱的,但隔三岔五弄几个给我打牙祭;鼎罐煮饭先把米汤沥出来让我喝,说为了增加我的营养。夏日夜晚,躺在院子的竹床上,我看着满天繁星,一边享受着巧婆婆的蒲扇凉风,一边听她哼着民谣、讲着故事,直到香香甜甜地睡去。只可惜,我的巧婆婆没有眼前这位阿婆那么幸运,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日子……

告别阿婆,我们来到村里的小广场。边上一座凉亭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亭子四角高挑,檐角上翘,好似展翅飞翔的大雁。亭里,有石桌石凳,几位老者正守着一壶春茶聊天。老人们都颇有些年纪了,脸上满是岁月的风霜,神态却是那样的安详。

见有客来,邀我们亭里喝茶。坐在亭里,远眺可见“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田园风光,静坐能享“雨里鸡鸣一两家"的乡村野趣,小口呷着老人们递上的清茗,顿觉浑身通泰。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4页)

“轻煮时光慢煮茶。”真羡慕这些老人们啊!((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同行的小姑娘的欢叫声开篇,能起到统领全篇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中“连老宅瓦缝里也往外冒着油油的酽绿”,一个“冒”字表现了扯天铺地的绿之浓、厚,富有动态美。

C.第⑨段中“唧唧咕咕"喔喔喔”是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小乌鸡的恼怒急躁和大公鸡的悠闲自在,画面活泼生动。

D.文章多处引用了文献资料、古诗,富有文采和诗意,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5.本文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农村风光,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你心仪的图景取个合适的名字。(4分)

→河水草滩图→②

→公鸡护犊图→阿婆邀客图→老人品茶图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林间,青草、野花匝地,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草地、野花上,画出一个个图影,而漫上草地的河水轻摇着小草,图影便动了起来。

(2)老人们都颇有些年纪了,脸上满是岁月的风霜,神态却是那样的安详。

7.文章详细地写了带养“我"的巧婆婆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8.标题《诗意乡村》中的“诗意”,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5分)([二](17分))

材料一:

立春:春节与节气的纽带宋英杰

①先后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和“春节”,二者之间的纽带和交集是什么是立春。

②春节与立春,都代表着开端。春节是历法意义上的“岁始”,立春是季节意义上的“岁始”,主题都是迎春,前者以人文节日的方式浪漫地迎春,后者以自然节气的方式现实地迎春。

③立春与春节互为均值,这也是古人将立春定义为“正月节"的缘由。春节的公历日期是不固定的,可以早到大寒、晚到雨水,但均值是立春。立春的农历日期也是不固定的,可以早到腊月十五前后、晚到正月十五前后,均值恰是春节。春节和立春在日期上的重合率大约是三十年一遇,所以有“百年难遇岁朝春”之说。

四正因为两者日期上的差异,就有了“春脖子"的长短之说。“春脖子”是指过完春节后的备耕时间,谚语说“春脖子短,农活往前赶"。怎样衡量“春脖子”的长短古人根据春节与立春的前后关系总结出规律:立春在春节前五天以上“春脖子"短,反之“春脖子”长。今年立春在大年初六,与春节正好相差五天,所以“春脖子"不长不短。

⑤二十四节气,不是“一次成型”的,是先有“二至二分”,它们所界定的是昼夜长短均齐的天文特征;然后有“四立”,它们所界定的是四季的起承转合。“四立"的诞生,提供了与其他文明古国不一样的季节划分“中国方案”。在“四立"中,最热的不是立夏而是立秋,最冷的不是立冬而是立春,所以有“立春不是春”之说。

⑥立春时节,气候意义上春天的“领地"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约7.3%,还只是云南和岭南等地的“特产”。为什么立春被视为“春始"这涉及古今季节划分逻辑的差异。现代的春,看的是气温数值;古代的春,看的是天气趋势。立春,不是已暖,而是向暖。各地气温的具体“点位”各不相同,但气温走出低谷、迎来趋势性回暖的拐点却是一致的。所谓“否极泰来”,正是对这类转机的生动诠释。

⑦二十四节气要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是平民化的知识体系。例如,什么是冬水始冰。什么是春冰始融。这样的标准,简洁直观。如果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创制的简明气候历,那么七十二候便是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广义物候历。这使得中国人的时间是有画面感、情节性的生态时间——什么时候桃花开了,什么时候燕子来了,什么时候青蛙叫了,什么时候桐叶落了,时间节律和段落被赋予鲜活而亲切的感性色彩。例如,立春三候“鱼陟负冰”,既写实又写意,是一则很有情趣的物候标识。

⑧当然,物候历是高度地域性的,不可能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答案但它为我们制订本地物候历提供了经典范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年2月3日,有删改)

材料二:

立春节气海报(成朝晖)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4页)

材料三:

立春之瓶花,过去民间多以剪彩绢花迎春。如今温室技术先进,交通便利,南方花木冲寒傲放,点缀时节,诸品不难罗致,可谓东风自此无闲暇,万里乾坤处处花。

古代亦有温室技术,南宋立春时节已有烘开的反季节花材,称之为“唐花”,是利用热汤提高室内温度,一夜就能催放花木。到明清时期,技术更为精湛,牡丹、梅花、山茶、水仙、兰花、绯桃、探春、郁李、迎春等皆能上市供应,“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了。

不管是选择南方的梅花山茶,还是选择温室技术烘开的桃花玉兰,瓶花的插制皆要以有画意为审美标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要让所选择的花材凑在一处,仿佛是从瓶子中生长出来的一般。一瓶之内,诸般花材凑簇相生,各具意态,虽有人造,宛若天成,这才是中国瓶花的独特魅力所在。

(徐文治《瓶中花开春入户来》,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以人文节日的方式迎春,体现了中国式浪漫;立春以自然节气的方式迎春,表明气候意义上的春天真正到来。

B.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季节划分上提供了与其他文明古国不一样的“中国方案"。

C.气候变迁会导致节气的气候时间和物候时间产生显著偏移,所以在传承节气的过程中,不能刻舟求剑,需要与时俱进。

D.瓶花的插制要以有画意为审美标准,一瓶之内各具意态又宛若天成,这是中国瓶花的独特魅力所在。

10.材料一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4分)

11.请简要介绍材料二中的立春海报设计的理念。(5分)

12.依据材料,阐述立春相关知识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5分)

[三](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又翌日①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②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⑩。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⑥刈翳⑥,梯危缒滑⑧,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⑦,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⑧,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白居易《三游洞序》,有删改)

[注释]①翌日:明天,第二天。②棹:船桨,这里代指船。③垂幢:下垂的旗帜。④芟芜:割倒杂草。⑤刈翳:清除障碍。⑥梯危缒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⑦仰睇俯察:上下察看。⑧磷磷:同“潾潾”,水清澈的样子。凿凿:石鲜明的样子。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心乐之___乐:___(2)往来翕忽翕忽:

(3)遂相与维舟岩下相与:_________(4)俄而峡山昏黑俄而: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2)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16.[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的描写角度和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大雁的联合观念与生俱来,现代社会也呼唤我们每个人团结协作。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合作。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提高效率;合作可以共赢,可以更有成就感。

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恕蔽xuēbàng

(2)举一反三择善而从

(3)甲段侧重介绍《论语》的内容价值(展现孔子人格及做人做学问的准则);乙段侧重讲述《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的处境及创作缘由)。

3.(1)示例: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

(2)示例:环保主题班会环保志愿活动

(3)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4)①将“响应国家积极的号召”改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②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③在“复兴学校”下方加上“倡议人:XXX"(或直接写“倡议人:复兴学校”)。

4.C

5.①田间牧牛图②藤萝木香院图(或“柚子压枝图")

6.(1)景物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阳光洒在草地"河水轻摇小草”等画面,生动展现林间草滩的动态美与奇幻感,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意境,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2)外貌与神态描写,“满脸岁月风霜"体现老人经历沧桑,“神态安详”凸显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二者对比突出乡村生活的惬意舒适。

7.①通过巧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