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答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Ⅰ卷和第Ⅱ卷都解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两栖(xī)桕树(jiù)行辈(hánɡ)星火燎原(liáo)

B.砂砾(lì)枯燥(zào)翩然(piān)草长莺飞(chǎnɡ)

C.神龛(kān)瞳仁(tónɡ)喧嚷(rǎnɡ)戛然而止(jiá)

糜子(mí)凋零(diāo)沟壑(hè)大彻大悟(ch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递开放。

B.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C.最惹眼的是讫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D.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蔼时,春天就来到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B.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如期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这套衣服并非粗制滥造,而是用橡胶制成的,几乎天衣无缝,可以承受强大的压力是一套又柔软又坚固的甲胄。

D.他在这里活跃了几个月,深受大家喜爱,但突然间,他又踪影全无,销声匿迹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合理使用空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是减污降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C.数字技术应用于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和高效管理。

D.加强劳动教育要深刻理解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避免坐在教室里讲劳动的现象不再出现。

5.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谓描写,就是画。

②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有诗三百零五首。

③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

④所以,在这些诗里,叙述的成分多,描写的成分少,也就是说,说得多,画得少。

⑤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

⑥察其内容,或诉苦,或娱乐,或求爱,或敬神,都有其实际用途,没有什么“为艺术而艺术”的。

A.⑤①③②⑥④B.②⑥⑤①③④C.⑤①③②④⑥D.②⑥④①③⑤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始入雁山观石梁记

李孝光①

①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②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②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屦。冬日妍燠③,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立石,髡④然如浮屠氏⑤,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⑥者,客冁然⑦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梁。

③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子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著霜正红,始见谓是踯躅花⑧,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至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⑨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卷一)

【注释】①李孝光,字季和,号五峰,元代文学家,温州乐清人。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②率:都。③妍燠:暖和。④髡[kūn]:古代男子剃去头发的刑罚。⑤浮屠氏:即佛陀,也指和尚。⑥自襆[fú]被:自带行李被卧。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⑧踯躅花:杜鹃花。⑨瓴:瓦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陈叔夏复来___复:再,又

上如大梯,倚屋檐端

上:上边

中可容千人___容:容纳

灯下相顾___顾:看

7.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梁

B.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梁

C.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梁

D.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三、(18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始见谓是踯躅花,绝可爱。

(2)殆非世间金石音。

9.文人们常寄情山水,请结合文本简析作者所寄之情。(2分)

10.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不第后赋菊①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①黄巢(820年~884年):唐朝曹州(山东省菏泽)人,世为盐商。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巢为农民军领袖,攻陷洛阳、长安,发动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史称为黄巢之乱。不第:科举考试未中。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

B.“我花”指菊花,“杀"在本诗中是凋谢的意思。

C.黄金甲实指菊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香”、“黄金"等词可以看出长安城遍布菊花。

(2)诗中“冲”“尽"二字运用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11.默写。(8分)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___(《诗经蒹葭》)

(3)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面对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渔人来到桃花源,看到平坦广阔,整齐井然景象的句子:“_,___。"

四、(7分)

12.班级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为了让大家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宣传委员特意找了一些资料。

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表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减排量(千克)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5

随手关灯4.7

夏季每台空调在26°C基础上调高1°C21

少用50个塑料袋5

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216

手洗衣物108

每月少开一天车98

相关链接: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作为普通的居民,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了良好的节能生活习惯。

(1)请根据以上表格和链接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2点)(2分)

(2)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3)阅读名著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五是“转注”,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做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节选自《经典常谈》)

①这段文字选自的《经典常谈》。该书共13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1分)

②结合选段内容,观察下面的文字,“火"属于___,“众”属于___(造字法)(2分)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20题。

(一)(12分)

漓江情韵

从维熙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它们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让我想起《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他的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长了一只永远“路不平"的跛脚。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桨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⑦他的笑声从高空跌落了下来,瞬间变得肃穆无声,历经了片刻的等待,他才对我说起他的故事: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⑧“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⑨我沉默了。此时,一艘豪华的游轮,从江心疾驶而过。昨天我就是乘这样的游轮,远行阳朔的。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人残志不残……"

⑩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删改)

13.下面对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写了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B.鹦鹉口中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写出了漓江的情韵。作者着力描写这只会背唐诗的鹦鹉,意在设置悬念,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

C.看到摇桨人的跛脚,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我期待着见到一位风趣文雅的“妙人”,看到现实如此,顿感失望。

D.“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看到这只鹦鹉这么快就学会了招揽客人的技巧,能多挣钱,摇桨人感到非常满意。

14.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5.请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3分)

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16.文章开篇的“绝美"与结尾处的“美丽”遥相呼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漓江之美在哪里。(4分)

(二)(9分)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微生物在高渗高糖溶液中的细胞会失水,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维持生命活动而无法生存,最后脱水而死。

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有删改)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B.本文以考古发现导入主题,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⑦自然段中提到的内容,与题目无关,应该略去不写。

D.蜂蜜虽然有千年不腐的特点,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

18.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

19.请概括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每条原因不超过20个字)(4分)

六、(40分)

20.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C(A.两栖—qī;B.草长莺飞—zhǎnɡ;D.糜子—méi)

2.B(A.次递开放—第;C.讫立—屹;D.雾蔼—霭)

3.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题干中指衣服没有缝隙,可见不符合题意)

4.B(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随着"或“使”;C.语序不当,应将“广泛"调到“应用于”前面,并将“广泛"后的“的”删去;D.否定不当,删去“不"。)

5.A

二、(4分,每小题2分)

6.B[上:向上(看)]7.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三、(18分)

8.(划线处为给分点,语意连贯,语气一致,意思相近均可得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刚看见时,以为是杜鹃花,十分可爱。

(2)几乎不像尘世间敲击金石的声音。

9.从“叶着霜正红,绝可爱”“客主俱醉"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一行人在冬日爬山、赏景、喝酒、宿在寺庙,尽情的享受山水之乐,/表现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感情。(2分)

10.(共4分)

(1)D(“香"、“黄金”看不出遍布菊花,而应该是“透"、“满城”等词体现)(2分)

(2)“冲"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尽”字,则状摹出菊花开遍整个长安城的瑰丽景象;表达了诗人战斗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2分)

11.(8分)

(1)亲山亲水有亲人

(2)所谓伊人

(3)涵虚混太清___(4)无为在歧路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字、别字、错位等,则该小题不得分)

四、(7分)

12.(1)【示例】①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少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②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2分)

(2)【示例一】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示例二】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2分)

①朱自清(1分)②象形;会意(2分)

五、(21分)

(一)(12分)

13.D(根据第②段和第⑦段可知,摇船人买下这只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是感觉两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他教鹦鹉这两句话,也并非是为了多挣钱,而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能够不再只是靠低保过日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不是物质上能够衡量的)(2分)

14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