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5)七下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大地拔高培优试卷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5八上·宁波期末)如图一是植物根尖模式图,图二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④区域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图一中的②区域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C.当施肥过多时,图一中的①区域细胞吸水增多D.将新鲜萝卜条置于浓盐水中,细胞将处于图二中的C状态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宁波慈城古镇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其“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C.部分韧皮部部 D.部分木质部3.(2024八下·杭州期末)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哪一个实验在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A. B.C. D.4.(2024八上·余姚竞赛)人们生病时,常常打针输液以治疗疾病。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也常给植物“打针”,给植物“输液”的主要成分有()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和无机盐C.水和维生素 D.有机物和维生素5.(2023八上·宁波期末)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如图为植物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最活跃部位的细胞是()A. B.C. D.6.(2024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根部,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钾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颜色更鲜艳7.(2024八上·宁波期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分数相关,下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8.(2024八下·义乌期末)“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A.微生物 B.矿物质颗粒 C.空气 D.腐殖质9.(2024八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是为了说明()A.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B.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D.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10.(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图是教材中4个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A. B.C. D.11.刘明明同学为了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下列盆中装沙、无机盐和水实验设计最恰当的是()A.盆中装沙无机盐 B.盆中装沙和水C.盆中只装沙 D.盆中装沙和水12.(2024八下·越城月考)果农用养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为什么结的果实反而更大()A.促使激素更多地运送到果实,刺激果实生长B.刺激树干产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实的生长C.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D.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更多地运送到果实中,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13.(2024八下·余杭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土壤成分研究时,将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如图)。待土壤冷却后发现质量明显减轻,你认为加热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主要成分是()A.水分 B.空气 C.有机物 D.矿物质14.(2024八下·长兴期末)小周利用小区花园中的一些土壤做了如下所示实验,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用量筒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只需计算出注入水的体积就可计算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B.实验中将试管斜向上放置也可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可溶性无机盐D.取一定质量潮湿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若观察到土壤质量减少,则说明土壤中含有机物15.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16.某同学将两株健壮程度相近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试管中,标记为甲、乙,甲中加入一定量浓盐水,乙中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幼苗的长势及根毛细胞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表示甲试管中玉米的根毛细胞B.甲试管中玉米会出现萎蔫现象C.乙试管中玉米根部细胞能够吸水D.甲试管中玉米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17.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生长性状日温28∘C红光远红光茎长度60.298.1茎节数20.5节21节茎长度夜温15
17
26日温
930755229
23
60
50
35
7
43
38
35A.茎的伸长生长与光及温度有关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C.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18.如图所示土壤,它的()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19.育才中学201班的刘燕同学,利用下列操作测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①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刚好盛满容器。②用量筒向金属容器内加水,直至水面与容器口相平为止,记录体积,加水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加水后剩余水的体积为V2。③将容器中的土壤倒出,洗涤金属容器。④用量筒向容器内注水到液面与容器口相平,把容器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水的体积为V3。⑤计算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刘燕同学计算的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式子正确的是()A.V1+VC.V1−V20.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B.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21.(2024七上·柯桥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序号)。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____(填字母编号)。A.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改变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全凭突发奇想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4)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小明按照科学书上的步骤,自制地球仪,他先在乒乓球的中间用笔画了一个圈,如图所示。则小明是想用该圆圈表示。
22.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不同。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在漏斗A中放适量的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的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min后,观察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漏斗。23.活动:三种土壤种植植物。控制变量:土壤种类不同。其余条件相同:①取3只同样大小的花盆;②分别种2~3株植物;③浇等量的水一次;④放在窗台,能接受阳光而不被雨淋。实验现象: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实验结论:。24.(2024七上·杭州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村在丙村的方向。(2)图中画了甲河的四条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条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25.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填图中字母)。(2)将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生长一两个月,如图乙。图中能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的,理由是。26.央视新闻报道:“首批试种的海水稻喜获丰收,亩产量突破600公斤。”海水稻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不需施肥、喷洒农药,只要吸收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海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稻谷脱去谷壳后,米粒呈胭脂红色,称之为海红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硒的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红米中的无机盐“硒”主要通过根尖的尖的吸收。(2)海红米吃起来(填“是”或“不是”)咸的。(3)根据资料写出点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意义:。27.(2023七上·临海月考)“山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1)图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部位是。(2)小柯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地比较容易。(3)若图中虚线处发生泥石流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则合理的逃生路线为(填序号)。28.(2023八下·义乌期中)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名称直径(毫米)砂粒2.0~0.02粉砂粒0.02~0.002黏粒<0.002(1)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2)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29.为了测定土壤成分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表:空气水粉砂粒砂粒黏粒有机物25%25%14%16%15%5%(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2)该土壤的通气性(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填“有利”或“不利”)。30.(2023八上·宁海期末)如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含氮的无机盐28101200含磷的无机盐130250含钾的无机盐680960(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填“A”或“B”);(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31.(2023八下·温州期末)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选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用用相关字母表示)32.(2022八下·金东期末)小科利用绿豆幼苗探究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将株健康绿豆幼苗的根漫泡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进行观察。(1)如图1所示为取绿豆幼苗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要吸水,红墨水的浓度应该其中细胞液的浓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进步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豆幼苗的茎,如图2所示,茎乙中被染红的结构是。再观察绿豆幼苗的叶时,发现叶脉也被染红。3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三个花盆中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4.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名称直径(毫米)砂粒2.0~0.02粉砂粒0.02~0.002黏粒<0.002(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填“好”或“差”)。(2)“桃蛋”(如图所示)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3)根据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35.(2025七上·钱塘期末)为了探究月季生长的环境条件,小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满同样的土壤后,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将健壮、无虫害的同种月季,修剪相同数量的叶片,相同长度的枝条,分别种在三个花盆中。③三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每隔两天观察、记录月季枝条的长度。分析实验,请回答:花盆组别培养条件枝条长度甲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乙5℃,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丙20℃,光照充足,不浇水
(1)在观察记录过程中,除放大镜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2)该实验甲、乙两组探究的问题是。(3)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4)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长高2cm,而乙组月季几乎没有生长,丙组的发黄枯萎,由此可得出实验的结论为:。36.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如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含氮的无机盐28102000含磷的无机盐130250含钾的无机盐790960为了进一步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等量的小石子(不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装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对其中10株每天只浇自来水(Ⅰ组),另外10株每天除了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含氮的无机盐(Ⅱ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Ⅰ组番茄细弱矮小、叶片颜色发黄,Ⅱ组番茄粗壮高大、叶片颜色鲜绿。(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叶用蔬菜比茎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无机盐,而茎用蔬菜比叶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的无机盐。(2)表中,A培养液中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3)该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实验变量是,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且适宜。(4)实验中,如果每组只选用一株番茄幼苗,这样设计科学吗?为什么?。(5)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37.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38.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三个花盆中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同一种植物?目的是。(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9.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少哪种元素诱发了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A,在培养缸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选择上的要求是。(2)步骤②中培养缸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制:。(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4)如出现实验现象,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一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图二中,B吸水、C失水。
【解答】A.图一中,④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故A错误;
B.图一中,②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故B错误;
C.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故C错误;
D.将新鲜萝卜条置于浓盐水中,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细胞失水,将处于图二中的C失水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
【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也就会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答案为:D。3.【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无机盐、水分、有机物、空气和微生物等。
【解答】A、往相同规格的土块和铁块中加水,可以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选项错误;B、将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试管口附近的试管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选项错误;C、把充分干燥的若干克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燃烧,并冒白烟,并闻到烧焦味,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选项正确;D、土壤浸出液有可溶于水中的物质,蒸发皿中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盐,该装置可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A【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植物需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给植物注射的是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A。5.【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根尖自外向里主要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冠四部分;根毛区,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伸长区,促进细胞伸长;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生长;根冠,对根起保护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解答】A.根毛区,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符合题意;
B.伸长区,促进细胞伸长;
C.根冠,对根起保护作用;
D.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生长;
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不符合题意;
B、氮肥能促使枝叶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适量氮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不符合题意;
C、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符合题意;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细胞失水,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解答】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由图可知,植物细胞正处于吸水状态,所以,③植物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根毛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土壤的固相占50%,水分占20~30%;空气占20~30%。
【解答】“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气,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水分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
(3)根尖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
(4)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解答】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上图减掉根尖,下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上图幼苗萎蔫,下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什么成分,土壤中含有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活的有机体、水分和空气。
【解答】A是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水分进入土壤缝隙,将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挤出来,形成气泡;
B.是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通过加热,可以看到土壤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质量减少,因为有机物可以燃烧;
C.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通过加热土壤,可以看到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D.是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无机盐可以溶解在水中,取土壤浸出液加热.水机盐,无机盐可以溶解在水中,取土壤浸出液加热,水分蒸发后,无机盐就会残留下来。
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解答】为了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增加的另一组对照组,和原设计只存在没有无机盐的区别,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通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根尖成熟区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负责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植物各部分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2、有机物运输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依赖充足的有机物供应。当树干韧皮部受轻伤,筛管部分受损,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受阻,更多有机物会被运输到果实,为果实生长提供更多养分,促进果实更大生长。【解答】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形成层是植物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层分裂旺盛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果农用斧的钝头在树干上敲打,使树干韧皮部受轻伤,阻断部分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有机物更多地输送到果实中。故答案为:C。13.【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里的成分有(水)、(空气)、(沙和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
【解答】A.土壤是充分干燥过的,A不符合题意;
B.土壤平铺在细密的铁丝网上,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加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符合题意;
D.矿物质加热不会分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4.【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A.用量筒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需要计算出注入水的体积和立体土壤的总体积才可计算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A错误;
B.实验中将试管斜向上放置也可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不能因为水分倒流回试管会引起试管劈破裂,B错误;
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可溶性无机盐,C正确;
D.取一定质量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若观察到土壤质量减少,则说明土壤中含有机物,不然水分对本实验有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16.【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解答】A.①表示根毛细胞吸水,②表示根毛细胞失水,所以题图中①表示乙试管中玉米的根毛细胞,②表示甲试管中玉米的根毛细胞,A错误。
BD.甲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浓盐水,导致甲试管中玉米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甲试管中玉米会出现萎蔫现象,B、D正确。
C.乙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玉米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乙试管中玉米根部细胞能够吸水,C正确。
故答案为:A。17.【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茎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A、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土壤等,由表格可知,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60.2cm,远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98.1cm,由此可见,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有关;不论夜温还是日温,不同的温度,茎的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因此,茎的伸长生长还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B、日温在30℃,23℃,7℃,夜温7℃时,茎长度分别是75cm,60cm,43cm,可见茎的生长与夜温和日温都有关,符合题意;
C、在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这是因为日温30℃比日温23℃时光合作用要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温17℃比夜温26℃时分解的有机物要少,故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不符合题意;
D、在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茎的伸长长度最大(75cm),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8.【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中的固体部分(矿物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9.【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疏松,里面有空气。根据土壤空气体积分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土壤的体积×100%,进行计算。
【解答】土壤中加水的体积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故为V1-V2,土壤的体积为V3;所以土壤空气体积分数为:(V1-V2)/V3×100%。
故答案为:C。20.【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往往好多因素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解答】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A正确;B.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B正确;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是错误,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是失水而死亡,C错误;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C21.【答案】(1)③①②④(2)D(3)C;D(4)赤道【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解析】【分析】(1)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盖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照片等。
(2)最能科学证明地球的球体的是卫星照片。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也是越来越科学。
【解答】(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初是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是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从而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然后是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是现代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所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③①②④。
(2)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错误。
B、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是天圆地方说,故错误。
C、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麦哲伦环球航行,故错误。
D、从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球体,说明该照片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故正确。
故答案为:D。
(3)A、地球是客观存在的,其形状不可能随着人类的认识而改变,故错误。
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演化的,而不是全凭突发奇想,故错误。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从直观到客观,逐渐科学,故正确。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利于科学,与科技发展有关,故正确。
故答案为:CD。22.【答案】脱脂棉花;砂粒【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与土壤颗粒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砂粒较大,颗粒
间的空隙较大,渗水能力较强;黏粒较小,颗粒间的空隙较小,渗水能力较弱;粉砂粒的渗水能力在两者之间。
【解答】①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会感觉到砂粒较粗,而黏粒细滑。
②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适量的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的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
结果观察发现,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A漏斗。
③结论:土壤具有渗水能力,并且土壤颗粒越大,渗水能力越强;土壤颗粒越小,渗水能力越弱。23.【答案】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壤土类;壤土类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控制变量以及其余条件相同:选用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目的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其好处在于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所以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24.【答案】(1)东北(2)b,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1)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乙村在丙村的东北方向。
(2)图中画出了甲河流的四条支流(α、b、c、d)中b是错的,因为b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acd三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山谷部位有河流。25.【答案】(1)B(2)自上而下;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而下端没有【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图中A是韧皮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沿着叶脉、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B是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是沿着木质部的导管运输自下而上的;C是髓,在最中央,储存着营养。
【解答】(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会拉动红墨水分沿木质部导管自下而上运输,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茎内的主要结构B木质部的导管被染成了红色。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枝瘤形成的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继续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B;(2)自上而下;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而下端没有。26.【答案】(1)根毛(2)不是(3)“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合理即可)【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1)海红米中的无机盐“硒”主要通过根尖的尖的根毛吸收的;
(2)因为海水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出,所以海红米吃起来不是咸的;
(3)推广“海水稻”的意义:“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故答案为:(1)根毛;(2)不是;(3)“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既增加种植面积,又能够节约淡水资源(或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或“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27.【答案】(1)山脊(2)甲(3)②【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泥石流发生时,应向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
【解答】(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名称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从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原因在于甲线路等高线稀疏、坡缓。
(3)在山区,躲避泥石流的正确路线是沿着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相垂直的山坡上跑。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②路线。28.【答案】(1)砂粒(2)壤土类【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根据不同土壤的类型和适用的环境分析
【解答】(1)“桃蛋”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是沙土类土壤的特点,因此该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沙粒
(2)壤土类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所以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沙粒(2)壤土类29.【答案】(1)壤土类土壤(2)较好;较好;有利【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解答】(1)该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2)该土壤的通气性较好,透水性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故答案为:(1)壤土类土壤(2)较好;较好;有利30.【答案】(1)A(2)导管【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氮元素主要促进叶片的生长;磷元素主要促进开花结果;钾元素促进茎的茁壮成长;茎中的导管主要起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茎中的筛管主要起运输有机物的作用;【解答】(1)氮元素主要促进叶片的生长;磷元素主要促进开花结果;钾元素促进茎的茁壮成长;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A;
(2)茎中的导管主要起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茎中的筛管主要起运输有机物的作用;所以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导管;
故答案为:(1)A(2)导管31.【答案】(1)A(2)(V2-V1)/a3【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
(1)根据红土的性质进行解答;
(2)先计算出其中空气的体积,再计算出空气的体积分数。【解答】
(1)从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所以红土属于粘性土壤,加水后可以搓成长条,故A正确;
(2)在红土中,空气的体积为:V2−V1,正方体红土块的体积为:a3,所以红土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V32.【答案】(1)小于(2)导管【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及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解答】(1)该部位要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红墨水的浓度应该小于其中细胞液的浓度。(2)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在导管,故茎乙中被染红的结构是导管。33.【答案】(1)控制植物种类相同,以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2)使植物继续旺盛生长,同时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3)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4)壤土类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解答】(1)该实验中土壤的类型是变量,因此其他所有的量要都一样,这样才能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出现;故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是为了控制植物种类相同,以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光照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够正常的生长,如果没有光照植物将无法生长;
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使植物继续旺盛生长,同时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光照、养分、水等各方面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壤土类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都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4)通过对比实验中三种土壤类型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发现,壤土类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34.【答案】(1)好(2)砂粒(3)壤土类土壤【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植物生长。【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好。
(2)含有较多的砂粒的土壤,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排水透气性能好。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大部分植物生长。35.【答案】(1)刻度尺(2)温度对月季生长的影响(3)每组实验只选用了一株月季(4)月季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而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甲乙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选择尽量多的样本,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将甲乙对照,甲丙对照,从而确定月季生长需要的条件。【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月季枝条的长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需用到刻度尺和温度计。(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甲、乙两组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高低不同,因此可以探究温度这一环境因素对月季生长的作用。(3)每组实验只选用了一株月季,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代表性。(4)甲组和乙对照可知,低温环境对月季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甲组和丙组对照可知,缺乏水分会导致月季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实验的结论为:月季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1)实验中需要测量月季枝条的长度,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尺子或卷尺)来进行精确的长度测量;在观察记录月季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环境的温度,因此需用到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2)该实验甲、乙两组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月季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甲组(20℃,适宜温度)和乙组(5℃,低温)的月季生长情况,可以探究温度这一环境因素对月季生长的作用。(3)每组实验只选用了一株月季,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代表性。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该每组选用多株月季进行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甲组的月季长高2cm,说明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下,月季能够正常生长;乙组月季几乎没有生长,表明低温环境对月季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丙组的月季发黄枯萎,说明缺乏水分会导致月季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实验的结论为:月季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36.【答案】(1)钾(2)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3)无机盐的种类;相同(4)不科学,因为数量少,实验的偶然性大,容易造成误差(5)番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根尖是植物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场所;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氮磷钾肥是一种包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复合肥料,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作用如下:氮:促进叶子生长,形成蛋白质和叶绿素,有利于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磷: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提高抗逆性和产量。钾: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品质,帮助植物吸收和平衡其他元素,调节水和空气流通,制造和储藏淀粉、糖、油脂和蛋白质,增强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
【解答】(1)根据题表可知,A培养液中含氮的无机盐比B培养液的多,含磷、钾的无机盐比B培养液的少。
(2)题表中,A培养液中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3)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侵权和解协议书
- 压铸产品加工协议书
- 劳动仲裁社保协议书
- 工厂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力分析
- 在线教育平台的性能监控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 在线教育行业的未来趋势预测及战略建议
- 勘察私人合伙协议书
- 合作安全生产协议书
- 工程法规2025年考试常见试题及答案
- 基于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创新实践案例研究
- 2023年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真题
- 戊酸二氟可龙乳膏-临床用药解读
- 2024年临期食品创新创业计划书
- 2023钢膜结构停车棚施工合同协议书
- 电力行业安全检查表(文档-)(正式版)
-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构建
- 乔木栽植施工方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