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课件【知识精研】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页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课件【知识精研】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页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课件【知识精研】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页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课件【知识精研】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页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课件【知识精研】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松打虎看打老虎的不同待遇,反映出什么发生了变化?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现代:武松打死老虎,需要负法律责任武松与老虎的关系变化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武松打虎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5.2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定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ν索取>ν再生ν排放>ν自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环境能量废弃物物质(2)人地关系: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随时间尺度变化(采集—狩猎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阅读课本P127至128,完成下列表格低下且发展缓慢对环境的影响有限采集合狩猎为主适应、崇拜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中国古代图腾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随时间尺度变化(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阅读课本P127至128,完成下列表格有了很大提高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提出来的。他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道理,即农作物的种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宜。春秋初期的管仲在《管子·立政篇》提出:“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在《管子·侈靡篇》写道:“辨于地利而民可富。”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些论述都表达了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阅读我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①地理环境决定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②人定胜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③天人相关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制天命而用之④因地制宜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拓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随时间尺度变化(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阅读课本P127至128,完成下列表格征服自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矛盾迅速激化,“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随时间尺度变化(工业革命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随时间尺度变化(信息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

现代通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阅读课本P127至128,完成下列表格达到较高的水平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课堂小结时期采集渔猎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水平低下,发展缓慢灌溉和耕作技术发展空前提高继续提高主要问题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自然界开始向人类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既崇拜又依赖,人地关系处于原始平衡状态基本和谐征服环境,主宰自然,人地关系全面激化

追求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人类中心论人地协调观惧怕老虎打老虎是英雄打老虎负法律责任野生动物园人虎共存课堂小结活动

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边陲,该河流的艾尔瓦大坝、格兰斯峡谷大坝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7年。大坝建成后,为当地伐木场、造纸厂及居民区等提供了生产生活必需的电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坝建成前,艾尔瓦河盛产鲑鱼。鲑鱼栖息于太平洋,在繁殖期会溯河而上,进入艾尔瓦河产卵。但是,这两座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大坝的发电功能减弱,同时,也为了恢复艾尔瓦河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美国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随之艾尔瓦河重塑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在艾尔瓦河河口,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同时,当地鲑鱼的数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①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②库区泥沙淤积,库容减小,库区下游和河口含沙量少,改变河口生态环境,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③该地区纳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从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索取转变到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观念;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活动(1)分析各发展阶段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采集一狩猎社会,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人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极其微弱,环境未因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环境问题。

农业社会,人类仍受自然的制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已表现出征服能力,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工业社会,人类跃居到人地关系的主导地位,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从局部扩散到整个地球。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开始建立全新的人地关系。信息社会,由于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发,产业活动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环境问题逐步缓解。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控制、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活动(2)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经济的发展应该基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注意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活动人口激增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和推进环境问题不断严重和凸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无法根本解决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环境问题本质——发展问题人地关系的本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往往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发展观念人地关系自然环境承载力(生态角度)社会角度人类自然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劳动、技术资源与环境生活废弃物经济物质产品、资金生产废弃物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不能只顾短期利益、"杀鸡取卵"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放弃不减慢不倒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基础条件目的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2.内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3.原则:(1)公平性原则(强调共享权利)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强调适度利用)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强调共担义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说出下列做法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2016年9月21日,已有60个国家批准以应对气候变暖挑战的《巴黎协定》。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鱼、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课堂练习1.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订了三种方案。根据表格信息,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答案:C方案更加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由:1.方案C的侵蚀量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所以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最小;虽然3~8年内总收入最低,但和其他方案差距并不大,长远上其总收入远远超过其他方案。活动乙山村的自然环境与甲山村差不多。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优质葡萄。中草药和葡萄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2.甲山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待黑山羊长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中,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活动乙山村

因为乙山村的方案积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草药和葡萄的种植既发展了经济,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里依然是青山绿水,因此也实现了村里脱贫的社会效益。乙山村的自然环境与甲山村差不多。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优质葡萄。中草药和葡萄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2.甲山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待黑山羊长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角度,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活动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当当要注重生态效益,也应当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三个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结果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