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笫二册讲义
微专题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一、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分析
1.第一营养级减少,将连锁性地引发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
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可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可简单记为“如果天
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在复杂食物网中,分析中间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时,应遵循以下原
则:
(1)从天敌和食物两个角度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为主。若中间环节一样多,则以天敌的影响
为主。
(2)生产者往往数量较多且相对稳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
量的增加或减少。
(3)当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捕食其他食物而维
持其数量短期内基本不变。
(4)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时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某种原因导致其营养级降低,则处于最
高营养级的生物的数量最终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mIJ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m21如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
类为食的触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缶a和伟b间的种间竞争将会减弱
B.±著鱼在与妒鱼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最急升后再锐减
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规律
类型一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2)在食物网中则有
•选最短食物链
•按最高传递效
率(2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
•按最低传递效
率(1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
■按最低传递效
率(10%)计算
•选最短食物链
•按最高传递效
率(20%)计算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例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猫头鹰
A.100kgB.44.5kg
C.25kgD.15kg
类型二能量传递效率有关的“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
则D获得的能量为MXa%Xb%X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显,且各途径获得
的能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m41(2023•天津高二期末)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
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3来自食草鱼类,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
食他类。那么能量传递效率按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增重6kg共需海洋植物()
A.310kgB.240kgC.180kgD.150kg
类型三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
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
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
量)X100%.
【例5】如图为某农场的年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103kj/(m2,a)]。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
落。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18.75%B.16.67%
C.12.50%D.11.11%
I跟踪训练
1.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处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
反映短期内种群数显变化趋势的是()
绿避「水蚤一花就一号他
白解/
A.绿藻上升B.白鲤下降
C.水蚤下降D.都上升
2.(2023•北京海淀高二期内)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
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
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牛荔枝螺27
石繁石械
藤壶贻贝小鱼
浮游植物
A.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
B.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的种类是海星和荔枝螺
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械数量增加
D.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藤壶成为优势种,石鳖、石械数量减少
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牛•物关系。E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X10',kJ,B生物
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lEXlhkJ,则理论上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
A.4.2X107kJB.2.0X108kj
C.1.0X108kJD.2.32X108kJ
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A:B=
2:1,其他条件不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
C.1.273倍D.0.575倍
5.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
庚增加1kJ的能量,消耗丙多少能量()
甲一►丙一―"己、
A.550kJB.500kJ
C.400kJD.100kJ
6.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兔一>猫头鹰n一!
植物——►鼠।——►蛇
(1)在加图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要增加20&体重.最多消耗植物a,最少消耗植
物go
(2)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
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go
(3)假如植物有2/5被兔所食,有3/5被鼠所食;鼠有2/3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1/3被蛇捕食
后流入猫头鹰体内。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g(精确到
个位数)。
7.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图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
103kJm-2a"1)o请回答下列问题:
[补偻翅人]
太
阳
光
40.5
热能热能热能热能热能
(1)由图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为kj.ir7a-',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营养
级(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mNar,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生长、发育和
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口皿^TL
(3)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保留3
位有效数字)。
本章知识网络
基本原理实例发展前景
全球气候变化
■人均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
生
态资源利用增多臭钝层破坏
足土地荒漠化
迹粮食需求增加
改
能源需求增多环境污染
变
.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
方法
遗传(基因)多样性间接价值
物种多样性皿_(保护生$多样性直接价值
生态系统多样性措I施潜在价值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加强管理
第4章人与环境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描述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2.概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教材梳理
1.生态足迹
(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
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和的土地及
________的面积。
(2)内容:生态足迹包括建设用地、、林地、渔业用地、耕地、草地等。
⑶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______o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可能不同。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I)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人口持续增长.20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迅猛增长。
同时,由于人类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
的利用能力提高,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地球早已进入状态。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世界人口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增长,全球的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判断正误】
(1)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过快,不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
度()
(3)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4)耕地表示用来种植粮食所需的农田面积()
r核心探讨
任务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2.根据教材“思考・讨论”的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
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r核心归纳」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学「[生态足迹需求增加)一造
生态足
人口增长
乱4生态足迹供给增加卜」"最迹增大
2.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
常见状况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盈余续发展
生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赤字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r典题应用
i.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B.人口增长越慢,人均生态足迹就越小,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小
C.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增长,这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梳理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原因
(1)全球气候变化: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2)水资源短缺:人口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⑶臭氧层破坏:等化合物的使用,造成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
洞”。
(4)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c
(6)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污染、污染和土壤污染。
2.特点:o
3.影响:对生物圈的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
【判断正误】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2)水体宫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盖融化()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核心探讨
任务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请结合教材图4-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
系呢?
(2)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
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r核心归纳」
比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项目危害防治措施
瀛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大量植树造林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也会对陆地植物造
瀛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
酸雨成伤害;破坏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结构;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臭氧层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烧的排放
破坏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减产
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称为赤瀛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进
水体污染
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入水体
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大量营造
沙尘暴遮天蔽日,破坏力极强
荒漠化防护林;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r典题应用
3.(2023・陕西咸阳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臭氧层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大气CO?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C.限制SO2和氟氯燃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杓.效措施
D.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常见的环境污染
4.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
系统将受到更严重的威肋,。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C.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网络构建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见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可持续发展
L环境污染
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阐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3.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教材梳理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
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a.地球上的、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b.生态系统的、、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包括的价值和的价值。实用意义的价
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
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
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
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
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判断正误】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
值()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农业害虫没有任何价值()
r核心探讨
任务一: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请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池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
(2)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有哪些利用价值?为什么说任何一个灭绝的
物种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因,是令我们永远遗憾的呢?
(3)课本中的三个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
r核心归纳」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分子水平:DNA产
-
的多样性生
生
等
物
遗传多样性细胞水平:兼位
多
(基因多样性)体的多样性基
样
因
性个体水平:表型
的决定本质的多样性
三
个T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层
次I形成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H是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转录
遗传(基因)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
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厨]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
作用的结果。
I典题应用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
性的相关描述,与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
选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层次
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物种多样性
B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
C江苏省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多样性
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遗传多样性
2.下列属「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教材梳理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丧失和
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_______________以及国家公园等。
②意义:对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的保护。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等。
③意义:为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其他措施
①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进行保护等。
②利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的保护。
③处理好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
«就是最好的保护。
【判断正误】
(1)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人工栽培或养殖()
(3)为美化城市环境,可大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4)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核心探讨
任务二:外来物种入侵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被称为
“侵入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的,使生物多样性,引发生态危
机,原因是其占据本地物种,与本地生物争夺。
(2)由于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缺少的控制,能力特别强,短时间内
种群呈________增长。
r核心归纳」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
撩夺式
开发利用
2.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点提醒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月。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
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入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
地保护。
|典题应用
3.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K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
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外来物种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外来物种入侵能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网络构建
■(遗传(联四)多样性]
(立接价值
(■[物种多样性)
[间接价值生
■[生态系统多样为
[潜在价值物
约
一■[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样
"保
野生物种生性
丧失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在环境破坏一
主要措■(加强教行和法治管理)
(掠夺式利用)原因施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
互关系
第3节生态工程
[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建设,2.概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
说出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的主要内容。3.通过分析和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
些实例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材梳理
I.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I)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
或改善,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
综合工艺过程。
⑵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经济效益和的同步发展。
⑶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效益、
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为基础,遵循着等生态
学基本原理。
⑴自生
①含义: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我优化、、自我更新和维
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②要求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
b.维持系统的自生,需要划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以及它们形
成关系的条件。
(2)循环
①含义: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
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较高。
②意义: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
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的产生。
(3)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如果
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
①要求
a.遵从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
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b.考虑复合系统的影响力。
②意义: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开发建设与之间的关系,保
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判断正误】
(1)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仅需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2)在建设生态农业时,沼气池建立是遵循循环原理()
(3)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有了生态工程,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核心探讨
任务一: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回答问题:
(1)请分析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①蚕沙、蔗叶进入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为原理。
②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为原理。
③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为原理。
④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为
________原理。
(2)尝试写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
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F核心归纳」
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归纳
原理理论基础意义实例
自组织、自我优化、
自生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
自我调节、自我更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原理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和维持
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
循环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
“无废弃物农业”
原理(物质循环)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
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协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西北地区不适于种植乔木
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
原理环境的协调与适应类的杨树
破坏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自然
整体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
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
原理复合系统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关系问题
2.把握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
(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一循环原理C
(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一自生原理。
(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一协调原理。
(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一整体原理。
典题应用
1.(2023•山西大同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贝!
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2.某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四位工程师依次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甲: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芍虑自然生念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
影响力。
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需要考虑环
境容纳量。
丙: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构建复合群落,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
合理布设。
T:通过系统设计,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以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
废物的产生。
请问甲、乙、丙、丁四位工程师的理念分别体现了什么原理?()
A.整体、协调、自生、循环
B.整体、自生、协调、循环
C.循环、协调、自生、整体
D.循环、自生、协调、整体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教材梳理
I.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I)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①问题:突出矛盾是。
②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③实例: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工程。
(2)湿地牛.态恢复工程
①问题:由于人们对湿地进行排水和围垦,已经破坏了地球上80%的湿地资源,从而导致
恶化、下降、生物降低、迁飞鸟类绝
迹等。
②对策
a.采用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b.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等机制
恢复其生态功能。
③案例:厦门赏雪湖生态恢复工程。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①问题:矿藏开采后会造成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的破坏;
还可能产生严重的污染。
②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
键在于,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群落的重建。
③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休闲装的设计与老年市场需求考核试卷
- 社区多元文化理解与应用考核试卷
- 民事代理与律师谈判技巧考核试卷
- 船舶改装船舶防污染措施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业的全球化与地区特色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茶饮料市场细分与个性化定制考核试卷
- 财务管理成本模型构建与应用
- 购物中心家电品牌专卖店特许经营合同
- 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委托管理与市场推广合同
- 智能玻璃生产线质量检测设备租赁及智能优化服务合同
- 健康风险评估知识试题及答案
- 车险代理合同
- 2024年盐城工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全球农业经济的试题及答案
-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措施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疫情防控消毒培训课件
- GB/T 45355-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 公司统计管理制度
- 阑尾炎知识宣教
- 治具设计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