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霸题库I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
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姐①,自生民
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熨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治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
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梭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
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
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
镐,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②,合从讨伐,轶于
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
“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
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奈楚之际月表序》)
乙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
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
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
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嗨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
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
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嫂:转换、更换。②闾巷:街巷,借指民间。此指刘邦出身微
贱。下文“贤者亦指刘邦。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
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B.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猷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自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
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C.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猷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
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D.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
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一般为年表,因秦楚之际天下未定,
采取按月记述,列为月表。
B.合从,即合纵,本指战国后期燕、齐、韩、赵、魏、楚六国联合抗秦的
策略。此处亦为此意。
C.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
“百越”,也叫“百粤
D.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即黑色。秦朝百姓一般用黑色头巾包
头,故称之为“黔首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
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乙文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
施来看,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C.甲文回顾历史上几位君王或以德政或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
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D.乙文用铺陈的手法极力渔染秦王朝国势之强大,其用意在于和下文陈
涉起义之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形成强烈对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杳为驱除难耳。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5、欧阳修有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结合甲乙选文
分析秦朝兴亡之因。
答案与解析
I、答案:D
解析: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我,
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2、答案:B
解析:“此处亦为此意”有误,此处是借用来表示联合。
3、答案:B
解析:“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错误,是“自以为”,并没有开创
了万世之业。
4、答案:(I)过去秦朝的种种禁令,恰好帮助贤者为创业扫除了艰
难。
(2)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摆开锋
利的兵器盘诘查问。
(3)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
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参考译文:
【甲】
太史公读了秦汉之际的历史,说:最早起事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
朝的是项羽:治理乱世、诛除暴虐,平定天下,最终登上帝位,完成这项
功业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号召并指挥天下的权力就变换了三次,自有人
类以来,帝王接受天命,像这样急促的从来不曾有过。
从前虞舜、熨禹的兴起,都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善行和功德,他们的恩德
润泽百姓,代替上天管理政事,受到上天的考验,然后才登上帝位。商
汤、周武称王,是由于从他们的祖先契、后稷开始修积仁德、推行道义,
经历了十几代,武王时,未经预先邀约,就有八百诸侯会盟于孟津,他们
还是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易夺取王位,直到后来,才放逐了熨桀,诛杀
了商纣。秦国从秦襄公立国,显赫于秦文公、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以
后,逐步侵吞六国,经过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有能力兼并诸侯。像虞
舜、夏禹、商汤、周武王那样实行德政,像秦国那样使用武力,统一天下
竟然如此的艰难。
秦始皇称帝后,担心战争不止,因为是有诸侯存在的缘故,因此,对功
臣、亲族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而且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兵器,铲除各
地的豪强势力,希图保持万世帝业的安定。但是,新的帝王事.业兴起于民
间,天下豪杰联合攻秦,其声势超过了夏、商、周三代。过去秦朝的种种
禁令,恰好帮助了贤者为创业扫除了艰难。所以刘邦发愤而起,成为天下
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就不能成为帝王”呢?这就是古代典籍所谓的
大圣人吧?难道不是天意吗?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谁能在
这乱世承受天命而成就帝业呢?
5、答案:秦朝兴之因:历代君王重视武力,蓄积国势。秦朝亡之因:①
秦朝残暴专横的统治;②天下豪杰合力讨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场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
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
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
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
军箱上。召诸县父老豪杰口:“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
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
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
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箝上,待诸侯至而定
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洒食献
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
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
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
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道去……汉王道逢得
孝惠、鲁元②,乃教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
脱③。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
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
王,日,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⑤。”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
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
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故事在
《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新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室
帝玺符节/降轨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新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
帝玺符节/降轨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
帝玺符节/降帜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
帝玺符节/降轨道旁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
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
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耗牛
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
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
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
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
炫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
法,秋亳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
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
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亳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情的一面。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日:“仓梁多,非
乏,不欲费人。”
(2)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10、结合材料分析,刘邦性格中的哪些因素有助于他统一天下?
答案与解析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是率先、最先的意思,“遂先诸
侯至躺上”的句意应是“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新上“,不应该断开,排除
B项。“素车白马”是驾着办丧事用的白车白马的意思;“以组”意思是用丝
绳,是“系颈”所用的方式,结合句意分析,“素车白马”“系颈以组”是正确
组合。“封”的宾语为“皇帝玺符节”,不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
Do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由高到
低依次是:王、侯、他1、子、男”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是:
公、侯、伯、子、男。各朝代略有不同。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
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于皇子。西晋以
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于皇族。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丝亳不为
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错误。“欲止宫休舍”说明他还是觊觎秦宫
中的财宝美色的,不是丝亳不为所动:“乃”字说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并
非刘邦本意,是经过樊哙、张良劝谏后才采取的举措。
9、答案:(1)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把牛羊酒食拿来慰劳(沛公的)
士兵。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
不想让大家破费。”
(2)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即使情况危急,马也不能
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
参考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怀王任命沛公为谢郡长,封为武安候,封项羽为
长安侯。和各位将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
王。……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新上。秦王子螯驾着办丧
事用的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釜和符节,在软道旁投
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
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他已经投降了,乂杀掠他,这么做不吉
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
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
然后退回来驻扎在新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
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
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
做王,所以我应该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
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
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总之,)我之所以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
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
回箱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
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
悦,争着把牛羊酒食拿来慰劳(沛公的)士兵。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说:
“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
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
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人们对项
羽非常失望,但又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选自《高祖本纪》,有删改)
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
楚国。项王……自己率领精兵三万人……大败汉军。汉军四处逃散……汉
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
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
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
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
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终于得以
脱险。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根食,项王为此深感忧
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
“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煮了太公。''汉王说:“我和项羽作为臣子
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父亲也就是
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
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
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痛生立,是为庄公。
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
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
共。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祭仲日:“都,城过百魅,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
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尊!空,
难图也。凝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
姑待之。”
书(《春秋》)臼:“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臼
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真姜氏于城颛,而率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
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
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
默我独无!”颖考叔日:“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
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
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
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阴谋伎忍,先自翦弟始,而后上及于
王,下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小天属最荥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
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
(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卜一》)
11、下列对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
生/况他人乎/
B.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
生/况他人乎/
C.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
生/况他人乎/
D.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普母/敢施于所
生/况他人乎/
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痈的一项是()
A.太子,是指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的继承者。太子不是与生俱
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
B.二十七年,是指郑武公二十七年,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
年十二月......”中的生号纪年法不同。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
也,,的,,国,,含义相同,都指国家。
D.畔,此处同“叛”,背叛的意思,与《苏武传》“汝为人臣子,不顾恩
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中畔同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姜生次子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请求郑武公立叔
段为太子,但郑武公并没有同意。
B.在武姜的明里暗里支持下,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郑庄公沉着应
对,欲擒故纵,最终打败了叔段。
C.《春秋》未按“谥号”称郑庄公为“公”,却按兄弟排行称他为“郑伯”,
《左传》对此持反对意见。
D.颍考叔献计让庄公和其母遂而相见,母子团聚。作者借孝子不匮,永
锡尔类赞颂了颍考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姜氏何厌之有?天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口不然?
15、郑庄公对自己的生母姜氏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请结合选
文分析其原因。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①不肆意杀戮、宽厚仁德。②听从谏议、从谏如流。③善待
百姓、深得民心。④善用谋略、巧言善辩。
12、答案:D
解析:正确断句为: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变夷之
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
13、答案:C
解析:含义不同。“国之害也”中的“国”指国家,“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
指都城。
14、答案:C
解析:C项,“持不同意见”错,《左传》认同并解释《春秋》为何称他为
“郑伯”,因为郑庄公的爵位为“伯”,且郑庄公对弟弟没有尽到哥哥的责
任。
15、答案:(1)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地方,
不让他的势力再滋长菱延。
(2)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出了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
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参考译文:
武公于前761年(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
太子寤生,生产时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下
小儿子叔段,生段时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前744年(二十七
年),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
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就是庄公。
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前722年(二
十二年),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兵攻打叔段,段逃
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逃跑到那。鄢邑的百
姓溃逃了,叔段逃亡到共国。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
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
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
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
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绐他安排个地方(处置共叔段),
不让他的势力及延。如果芨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
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
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子鄢。“(意思是说)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
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
"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叔段)是出于郑
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的黄泉,永远不
再见面。”事后,他乂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
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
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
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
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
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
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挖通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
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
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
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乂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孝心影响了郑庄公。
《诗经》里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事吧!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是春秋诸侯之中拥有枭雄之才的国君。他善用阴谋诡计,嫉妒而残
忍,先从剪除他的弟弟开始,(然后把这种做法用到)上至于周王,下到
四邻及本国。兄弟同出一个本源,天性相连最为亲密,可是郑庄公却养成
了他弟弟的骄横、滋长了他的恶习,以便施行自己铲除对手的大计。郑庄
公竟然发誓到黄泉才与母亲相见,这样的事情都敢施加于生他的母亲身
上,更何况他人呢?
(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一》)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卜列小题。
宣德三年二月,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日:“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
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侍臣
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
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
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
也。汉文除肉刑,唐太宗观《明堂针灸图》,禁鞭背,皆后世仁政。汉、
唐享国长久,有以哉!“六月,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口:“贪风
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口:“太宗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
朝,息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
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甚甚?•,对曰:“莫甚刘观。、'_L奇曰:“风究
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
皆效之。”上叹息口:“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臼:“通政使
顾佐康公有成。”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声曰:
“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四
年秋七月,户部上户口登耗之数,上曰:“隋文帝户口繁殖,自汉以来,
皆莫能及。议者以当时必有良法,享国不永,故无传焉。此未必然。夫法
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F
不能不凋弊。隋文克勤克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战?大抵人君恭俭,
则生齿日繁,财赋自然充足。”五年春正月,吏部奏选辟。上日;“省辟,
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设官益多,何
也?”侍臣对曰:“时不同也。”上曰:“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
拟。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可为法。’'侍臣对曰:“然
必君心清,则事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臭。若政务庞杂,小
人幸进,则冗食者多。“上嘉纳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赞日: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庚充美,闾阎乐
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
/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B.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亡/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
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C.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
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调弊
D.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人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善不善/而「孙力役繁兴/
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调弊
1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H勺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第二代帝王的庙
号多为“太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文中的太宗指明太宗永乐帝。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时被列为尚书行六部之首,长
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
事务。
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也指祖、父、子
三代或曾祖、祖、父三代。文中取前一个含义。
D.赞曰,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多置于篇末。如《汉书》《后汉书》篇末的“赞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
帝、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
B.太宗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贿受贿,贪腐之风开始盛行。宣宗认为除恶
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于是决定罢免当时的大贪官刘观。
C.宣宗认为,精简授官,可使百姓安宁。侍臣认为君王内心清净,就可简
约政事,精简官员。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侍臣的意见。
D.宣宗即位以后,官吏称职,政治稳定,法度修明,仓库充实有余,百
姓安居乐业。史官将这一时期和他父亲仁宗所在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
(2)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20、文本二说宣宗时期“蒸然有治平之象”,请根据文本一概括出现这种
气象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6、答案:①姜氏不爱庄公,偏爱段。②劝说武公立段为太子。③在姜
氏的帮助下段势力不断膨胀。④姜氏与段合谋袭郑,并作内应。
17、答案:C
解析:C.句意: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
的法律不能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费财政没有节制,国
家不可能不衰败困苦。“理财”是一个词组,“财"作"理''的宾语,中间不宜
断开,排除BD。••立法“中••法”是••立”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费用”是
词语,指制订法律、财政的耗费,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
18、答案:B
解析:B.“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说
法错误,吏部只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武官选用由兵部掌管。故选:B。
19、答案:A
解析: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
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说法错误。原文为“侍
臣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
法。‘上日:‘.占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
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答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
也小,可知“肉刑可以让人敬畏法律”是侍臣的观点,“所以”的因果关系在
文中也不明朗,原文只是称赞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主张废除肉刑的做
法,认为是良法。故选:A。
20、答案:(I)后代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
不一定在于肉刑存在与否。
(2)过了几个月,(皇上)就命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
久把刘观投进监狱。
参考译文:
宣德三年二月,皇上驾临文华殿,对身边大臣说:“管理百姓有主次,制
定田亩制度、开设学校是根本,不幸出现愚蠢冥顽的人,才对他施加刑
法。然而我看肉体惩罚太凄惨了。”皇帝身边近臣说:“古人施加肉体惩
罚,那么人人自我爱惜而把犯法看得很重。到了汉文帝废除肉刑,从此人
们轻易违犯法律。”皇上说:“古人教导百姓的方法周密完备,所以违犯法
律的人少,后代人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不一
定在于肉刑有没有。隋唐以后,用鞭笞、杖责、服劳役、流放、处死作为
五种刑罚,也是好的刑法。汉文帝废除肉体惩罚,唐太宗观看《明堂针灸
图》,禁止鞭打脊背,都是后世的仁政措施。汉、唐国运延续长久是有原
因的啊。“三年六月,皇上告谕朝臣说:“对于贪污腐浊的风气该怎么
办?”杨士奇回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皇
上问:“(到底)如何了呢?”回答说:“明太宗从十五六年以来,曾经多
次身染疾病不上朝,身边的侍臣就请托行贿受贿,公然横行,亳无禁
忌。”杨荣说:“在那个时侯,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
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厉害的了。“杨
士奇说:“风纪瑞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长官如果这样了,那么
没有;能的御史就会效仿他,御史奉命巡查四方,那么不贤能的官员都会
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不过如果罢免刘观,谁
来取代他呢?”杨上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公正很有成严。”杨荣说:“顾
佐担任京都府尹,能够禁止防范下属官吏(腐败),政治清明,革除了很
多弊瑞。”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这样能干!”过了几个月,就下命让
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投进监狱。四年秋七月,
户部呈上户口增减数字,皇上说:“陪文帝时期户口增长,自汉以来都比
不上。议证者都认为当时一定有好的法度,只是因为隋朝统治时间不长,
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其实未必这样。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
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的法律不能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
费财政没有节制,国家不可能不衰败困苦。隋文帝能够勤劳节俭,足以使
国家富庶,哪里只是因为法度呢?大概君王恭谨俭约,那么国家人口就会
一天天多起来,财物赋税自然充足。“五年春正月,吏部上奏选拔征辟官
员。里上说:“精简投官,是使百姓安定的方法。唐尧、虞舜设苴官职只
有一百个,夏商官员翻倍,秦汉以来,设置官员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近侍大臣回答说:“时代不同的原因。“皇上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
代,事情少,民风淳,不可比拟。唐太宗设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载火箭绿色制造考核试卷
- 海底管道工程考核试卷
- 赛事期间的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与检测考核试卷
- 纺织品生产流程优化考试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能效比评估考核试卷
- 纤维原料的质量控制与产品安全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系统考核试卷
- 轮胎耐久性测试与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 肉类加工厂的环境友好型生产实践考核试卷
- 营养保健品市场品牌扩张考核试卷
- 分子氧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经营书院合作协议书
- 仓库新员工入职培训模板
- 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私人月嫂合同协议书下载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2答案
- 消防改造协议书范本
- GB/T 10069.3-2024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声限值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T 14689-2008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