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训练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

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

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

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惹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一

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

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

盖世,时不利兮雎不逝③。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

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效重()()2.项王则夜起()

3.目为诗曰()4.要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自勿I,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

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对项王的

________________之情。

I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口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

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日:“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

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

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

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

7,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

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巧待()

二.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三.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语意深长.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

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成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

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

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阿赵威后()2.不然()3.有无岁()

二、翻译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2

吴起守信

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

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寻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值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译文:.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贾人食言

有贾人渡河而覆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

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我而登陆,则予十金。渔者日:

“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

能获几何?而今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默然而退。池日,贾人渡河又覆其舟,

渔者在焉。或日:“何以不救?”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贾人没。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贾•人•渡河而覆其舟()2、向•许百金()

3、有渔者以舟往救之()4、一日捕鱼能获四()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置,时为放风筝之戏,迫落于将

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

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

3

“一字能之,一白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国幅而命

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珍,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此,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日:“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

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神格:神态与气质。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管其不

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

••

学通其经。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怪:②禁:③笞:④遂:

2、翻译。①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②樵薪执苦,数十年间,学通其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文言文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

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Q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

6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

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di)尽,乡邻给衣

物,目.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字词

①竟年:②遗:③殆尽:④憾:

2、翻译:①.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竞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刘氏善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农妇与鹫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鹫也。妇旗;之,

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

4

似谢。月余,有瞥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

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鹫之报也。

1、词语解释①熟视:②就:③颔:④市:—

2、翻译:①.临去,频频颔之,似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鹫之报也:

3、《农妇与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少年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

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

者决之,必能治阿矣!”N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康以赈贫穷,阿县大

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

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字词:

①既而:②白首:③决:④私兵:

2、翻译①.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②.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除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义士赵良

赵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

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

痛不欲生。义士怒不可遏G,控制),径自诣(yi)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

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chon)目(瞪

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禽兽耳!”未及恶少出佥1,义士之白刃己入其胸,

立仆。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jing,警告)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1、解释字词:

①垢:②索:③仆:④疾:

2、翻译:①.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

②.汝非人也,但禽兽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3个以上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

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

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

乃悟。

5

1、解释字词:

①县:②薄:③徙:④志:

2、翻译:①.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②.汝何以不识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识自家”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己。一日,叟携酒至乙

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

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颦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

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春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

“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

暮,已至半山矣。

1、字词解释。①妻子:—②绝:—③且:—④然:—

2、翻译:①.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②.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酒徒遇啬鬼

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吝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

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

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旦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堪屈尊。”嗜酒者日:

“但启户就好。”故人日:“奈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

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

口呆。

1、字词解释。①启户:②诣:③谅:④毕:

2、翻译。①.敝寓甚陋,不堪屈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逮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

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

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章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

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

6

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小动。童卜视之,气已绝矣。(选

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字词解释。①去:—②故:—③顾:—④趋:—

2、翻译。①.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②.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佐治遇蛙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

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

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

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

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

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讯即吐实,

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1、字词解释。①焉:—②哀之:―③市:—④异之:―

2、翻译。①.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

②.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

3、从《张佐治遇蛙》你得到什么启示?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

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己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

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

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i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

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

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7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3.自有说乎()4.敬受向()5.心益个()

二、翻译。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稽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

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1、字词解释。①会:—②逸:—③活:—④由是:—

2、翻译。①.无稼稿何以活人,请出之

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人间词话》二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

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避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8

参考答案:

《穿井得人》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

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

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

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四面楚歌》译文: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

越的军队困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

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

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雅,常常猗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

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应运不济啊,乌睢马也不能奔

驰了.乌雅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

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

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箱王

《赵襄子饮酒》译文:赵襄予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

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

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

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要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

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

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

呢?三、对比

《赵威后问齐使》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言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

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向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

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

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1.问候2.这样3.如果二、略。

《吴起守信》译文: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等我

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

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

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

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9

《贾人食言》翻译:有一个商人过河的时候船翻了,他抓住水中漂浮的水草.大声喊救命.附

近打渔的渔夫听见后划船过来救他,还没划到商人面前,商人说:“我是有钱的人,如果救了我,

我给你一百两银子.可以救我吗?”渔夫听了后把他救上来并送到岸上.商人却给渔夫十两银

子.渔夫说:“你答应给我一百两现在却给我十两.这行么?"商人听后脸上都是怒容.说:“像

你打渔,捕鱼捕•天才能赚几个钱.现在你•下子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声不吭

的走了.又一天,商人渡河船又翻。渔夫就在落水的商人旁边.有的人问:为什么不救他?”

渔夫说:‘这是那个说给钱而给不够的人.”于是将船停在那里观看,没一会,商人沉下去了。

三、寓意是:诚实与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欺诈与背信是卑劣的行为。

《神童庄有恭》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0(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

旁边,有•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宜接进入要求归还。

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

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

读书了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以

为他在吹牛,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面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

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

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承官樵薪苦学》译文:承宫,是垠邪姑帚人,小的时候父荥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

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

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

问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

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

就精通了这本经书。3、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

《刘氏善举》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

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

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

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

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

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

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1、竞年:终年,一年到头。2、遗:赠送。3、殆尽:几乎全部烧光。尽:没有。

4、憾:怨恨;抱怨。

3、《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

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

己的道理。

《农妇与鳌》翻译: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隐隐约约(不经意间)听到

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呻吟声),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

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

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好像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

1()

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

群。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

参考答案、3、A有付出就有回报!B只要我们有善心,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心中

有爱,快乐无处不在!C人为善终有善报,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D要有

博爱的心去不•待事物,不要去追求回报。

《少年治县》全文翻译: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

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

人。”齐君说:怎么看得出?”追赶的人说:“同车的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

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

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

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

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义士赵良》翻译: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

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看起来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

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

寻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

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

出剑来,赵良的向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另•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恶

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3、疾恶如仇蓬头垢面痛不欲生怒不可遏虎视眈眈为非作歹

《不识自家》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

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

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

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

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不识自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相信教条,墨守陈规。要灵活多变,善

于变通,而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

《二翁登泰山》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

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决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

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

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

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

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

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