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14)
姓名:班级:考号:
一、文言文阅读(共15题)
1.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
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呈?'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更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j日产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
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
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
②晏子避席对曰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叶徒相似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其实味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算人反取病焉。
(4)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EI答。
(5)文中的晏子、楚王二人都有值得打定的地方。请任选一人,略作评析。
2.读《付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高《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口曝竹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代的,我们还读过他的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口麻书画曝:
②府拿大笑拊掌:
③今力掉尾而斗乃:
④尾珞入两股间搐: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文中的""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3.专项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的意思)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①,堆雪作人形,旦张,口开,肢体臃肿②,趺坐③如
僧。fflg,口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注释】①偕(xie)来:都来,一起来。②臃(y6ng)肿:肥大而笨拙,不灵活。③趺(回)坐;盘腿
而坐。
(1)请把文中描绘雪人形象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目张:②有顷:
(3)我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
A.雪后,孩子们打雪仗的场景
B.雪后,孩子们堆雪人的场景
4.课内阅读。
夸父与口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次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口逐走
②弃其杖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U逐走,入U。
②未至,道渴而死。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5.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婆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电戒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注意文中加点词;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的和现在意思差不多,如文中“唯”的意思是,而有的与
现在意思就不同,如文中“走”指的就是,"尝”的意思是。
(2)“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o由此看出王戎
的特点。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
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眼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
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
不负骨,誓不归矣。”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烦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
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徒只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
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
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
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
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
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
C寒^失度,饥饱无时寒烘!:极其寒冷
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横步履:行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7.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一)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则,不肯让人者。一U,父留客饮,遣①子入城市②肉。子取回肉,将出城门,值③一人对
面而来,各不相让,遂④挺立良久⑤。父寻至⑥见之⑦,谓⑧子曰:"汝姑⑨持肉I可陪客饭,待
我与他⑩对立⑪在此!”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
【注释】①遣:派。②市;买。③值;适逢,恰好碰上。④遂:于是。⑤良久:很久。⑥至;到。⑦
之:指他儿子与人相对而站、互不相让的情景。⑧谓:对……说。⑨先:暂且。⑩待我与他:等我跟
他。⑪对立:对站,可以理解为互相僵持。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完成练习。
有一对父子,两人的个性都非常刚烈,与人交往从来不肯礼让。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让儿子
o儿子买肉返回出城门时,恰好碰见,他们都不想给对方让路,于是僵持着站了很
久。父亲,对儿子说:“你,让我在这里跟他对站下去!”
(2)你觉得这篇文言小短文“好笑”在哪里?
8.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贝J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理(yuyu)抽为汝多知乎(shushu)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及:②沧沧凉凉:
③探汤:④决:
⑤孰:⑥汝: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不然。""犹人眼中有瞳
子②,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注】①尝:曾经。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下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尝月下戏①戏弄②演戏③玩耍
②王然①不错②不是这样的③不像
(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明亮呢?"
徐孺子答道:"
(3)和杨氏之子一样,徐播子也显示出了超越同龄小孩的智慈,那么他的I可答巧妙在哪里呢?请写出你
的理解。
10.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B.故C.埋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幽事件发生。
©炎帝的小女儿叫女黄。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U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生。
(2)故事的主人公是o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o(引用原文
的话)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婿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11.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1)给下面下划线的字注音。
足跌退水中众置弃去
(2)解释下面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磨________
②众置弃去
③光技石击瓮破之
(3)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用"正确""错误"表示。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学有所感,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镇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课外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E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
(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理睬
8.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同。
①兔走触迷株:
②因程其耒而守株释:
③妻复得兔翼: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比何遮不为福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14.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LI口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U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孔子东游",看见两小儿在争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2)划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比作了、o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与“及其日中如搓汤"中的"探"一样的是()
A.我们抓住了敌人的密探。
B.在考试中拿第一太容易了,简直如提囊取物一般。
C.暑假里,妈妈特地带我去北京探望外婆。
(4)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孔子不能决也”。
(5)读了短文,你觉得两小儿和孔子各有什么品质?
15万文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遂迁居市旁,孟子乂
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④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
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③贾人:商人。④学官:学含。⑤揖让进退:
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含近慕舍:_
②遂居焉居:—
③遂迁居市旁迁:一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处: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慕问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1)①绑着;②座位;③偷窃;④只,仅仅
(2)其/实味/不同。
(3)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4)本质好的事物,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会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质变。
(5)示例:晏子博学多才,能言会辩,敢犯龙颜,维护了国家尊严。楚王知错就改,作为一国之君勇于认
错。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枳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境。①更二缚一人诣王: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缚:绑着。②晏子避席对n:晏子离开
座位回答说。席:座位。③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窃:偷窃。④叶徒相似:(橘和枳)
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徒:只,仅仅。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句意,是否正确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句中停顿,单从
字ffiLL不易掌握,必须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其实味不同: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该
句子朗读停顿划分:其/实味/不同。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熙:同"嬉",开玩笑。病,古义:辱。今义:疾病。”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也指环境对人的影响.
(5)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善丁外交,维护白己匡家的尊严,聪明机智。不辱使命,楚王:白作聪明,仗势欺人,傲
慢无礼,想侮辱齐国,大度,知错能改。高傲自大.
故答案为:(1)①绑着、②座位、③偷窃、④只,仅仅
(2)其/实味/不同。
(3)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4)本质好的事物,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会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质变。
(5)示例:晏子博学多才,能言会辩,敢犯龙颜,维护了国家尊严。楚王:知错就改,作为一国之君勇于认
错。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学生对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荒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
进行概括.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符要来,我想筹
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
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可答说:’犯了偷
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
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I可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
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问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
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
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
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2.【答案】(1)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
(2)晒:拍手:却;抽缩
(3)我们做事要联系客观实际,不能迷信权威;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h
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
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
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本题考查概括
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1、宋2、苏弑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竹4、题西林壁(2)①晒②拍手③却④
抽缩(3)1、我们做事要联系客观实际,不能迷信权威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
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逋句
顺即可。
3.【答案】(1)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2)眼睛睁着。;不久。
(3)B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
能找到答案。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⑴目张,口开,肢体腌肿,跌坐如僧。
(2)①眼睛睁着。②不久。
(3)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答案】(1)赛跑,追赶。;他的,指夸父的。
(2)①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就渴死了。
③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3)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
种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谈自己的感想,I回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赛跑,追赶。;他的,指夸父的。
(2)①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②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就渴死了。③他遗弃
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3)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
种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垂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健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答案】(1)只有;跑;曾经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子树长在道边,李子成熟时,还有很多李子挂在树上,说明这个李
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没有人吃。;善于思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
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①解答时要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再按要求
找到答案。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
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只有、跑、曾经(2)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子树长在道边,李子成熟时,
还有很多李子挂在树上,说明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没有人吃。2、善于思考
【点评】(1)做好这一类题,最重要的是积累。读书要注意字词,关注古今差异,一词多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等。解释要注重.书上的解释,要精确。解释要注重一字一句,有时候知道句子的解释,却不
知道字的解释,这是不行的。(2)①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②本题考查评价分
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
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6.【答案】(1)C
(2)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忐清醒,用药治疗,马上就可以痊愈。|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
路到天亮。
(3)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定,一诺千金。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A、B、D正确:
C:寒^失度,饥饱无时: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寒烦:时冷时热。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
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
品质。
故答案为:(1)C
(2)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马上就可以痊愈。|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
路到天亮。
(3)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定,一诺千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健词语的意思必须要早.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7.【答案】(1)入城买肉。;一个人迎面走来。;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
情景。;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
(2)这篇文言小短文"好笑"。由父子与人对立的故事,让人明白这样的性刚与人与己与事,均有害而无
益.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
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
章主旨,洞悉文章讲述的做人道理.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
可。
故答案为:(1)1、入城买肉。2、一个人迎面走来。3、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
到这种情景。4、暂旦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
(2)这篇文言小短文“好笑”。由父子与人对立的故事,让人明白这样的性刚与人与己与事,均有害而无
益..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
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答案】(1)yU;shU
(2)①到,到了。;②寒凉。;③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④判断。;⑤谁。;©
你。
(3)不能。这说明孔子治学严谨,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
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
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
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
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l)yu>shU(2)①到,到了。②寒凉。③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④判断。
⑤谯。⑥你。(3)不能。这说明孔子治学严谨,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
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期,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答案】(1)③;②
(2)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眼中有睡仁,没有它,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3)徐儒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盲目苟同,而是用眼睛来打比方,形象、巧妙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①尝月下戏:曾经在月光下玩
耍。戏:玩耍。②不然:不是这样的。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
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向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
好。然:这样。犹:像。瞳子:瞳仁。
(3)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不然。”“犹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从这句
话可以看出徐播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随便地同意,而是抱慎重态度,用眼睛来打比方,形象、巧妙地
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1)③②
(2)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眼中有瞳仁,没有它,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3)徐孺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盲事苟同,而是用眼睛来打比方,形象、巧妙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
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10.【答案】(1)A:D;B;C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B
(5)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时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境。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
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
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考查对古代神话成语的理解,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实际。
(5)解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①A;②D:③B;④C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B
(5)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1•【答案】(1)mb;j位
(2)庭院;都;拿
(3)正确;错误;正确:错误
(4)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准确识记字者,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
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mo.jie
(2)庭院、都、拿
(3)正确;错误;正确;错误
(4)错误;正确
【点评】(1)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
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2.【答案】(1)D
(2)C
(3)B
(4)D
(5)B
【解析】【分析】(1)、(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陈太丘与友期行”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预先
约定好一起出行。"期”的意思是约定,“元方入门不顾”意思是元方走问门里去了,连头都不I川一下。"顾”的
意思回头看。
(3)本即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讳.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君与家君期口中,口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意思是你和我父亲约定时间是中午,中午了你不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
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故划分为:君与家/君期/U中,U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后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
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D;(2)C;(3)B;(4)D;(5)B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j。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13.【答案】(1)树桩子;放下;希望;种田用的农具
(2)(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他反而被整个宋国的人所耻笑。
(3)A
(4)①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②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
柄。
(5)要劳动才有收获。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
(2)、(4)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健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字是:被。而身为宋国笑意思是: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A“为”字是:被。B介
词,"替"C为:是D为: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
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树桩子②放下③希望④种田用的农具(2)(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他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定向测试试题(含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必考点解析试卷
- 2025年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综合练习试题(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基于有效活动促进思维生长-《面积的含义》教学实践与反思
- 2025年建筑工地降尘喷淋系统合同协议
- 2025年建筑废料回收协议合同
- 正大公司内部沟通管理研究
- 租房退房收合同(标准版)
- 2025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招聘专职安全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4石家庄市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考英语必背688个高频词汇清单
- XX医院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反馈表
- 2023年广东清远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管理中心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单元教学设计
- 《书籍设计》第三章-书籍的开本与装订
- 【基于PLC的抢答器控制系统设计8800字(论文)】
- 液压油缸计算器
- 护理质量督导记录
- 三丁基氯化锡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