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1.1《有关光的思考》习题
一、填空。
1.通常我们把那些()的物体称为光源。()是最重要的光源。
2.按来源分,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前者如()等,后者如等,
后者如()等。按发光原理分,光源可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前者如()
等。
二、判断。
1.电灯是光源。()
2.未点燃的蜡烛也是光源。()
3.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4.电影屏幕是光源。()
5.驾驶员通过汽车后视镜能看见路况,所以汽车后视镜也是光源。()
6.如果没有光,我们就不能看见周围的物体。()
三、选择。
1.下面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光下反光的镜子B.萤火虫C.点燃的木棍
2.下面对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月亮看上去在发光,其实是反射太阳的光
B.没有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待一会儿,即使没有任何光,过一会儿眼睛适应了黑暗
之后,也可以看清房间里的一些物品
3.下面对光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发光,所以所有的星星都是光源
B.发光鱼自身能发光,所以它是光源
C.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到的
物体都是光源
参考答案
、
1.自身能发光太阳
2.太阳亮着的电灯萤火虫燃烧的蜡烛
1.x解析:只有通电的电灯才是光源。
2.x解析:未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x解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4.X解析:电影屏幕本身不会发光。
5.X解析:汽车后视缭本身不会发光。
6.
1.A
2.C
3.B
四、
VVxX
1.2《光是怎样传播的》习题
一、填空。
1.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的原理。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这可以用()来解释°
二、判断。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这是因为光只
能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2.因为太阳光向四面八方射出,所以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3.黑夜里,打开手电筒,灯光只照亮了前面的路,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4.参加文艺晚会时,舞台的灯光效果五彩斑澜,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彩色的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
5.当乌云快要完全遮住太阳时,会有光线从乌云边缘射出,说明太阳.光是向四
面八方射出的。()
二、选择。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O
A.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手电筒观察
B.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只要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即使三张卡
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发出的光也能在最后的纸屏上形成光施
C.光和声音的传播路线相同,都可以绕过障碍物
2.下面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o
A.一叶障目B.树下乘凉C.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洞的位置是()。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
4.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实验。
A.一次B.两次C.多次
5.下面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B.C.
6.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A.青蛙视力不好B.光沿直线传播C.天空只有井口大小
7.下面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o
A.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
B.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
C.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
四、实验探究。
1.下图是小科同学做“探索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过程。请你仔细观察图片,
回答相关问题。
.图1图2
⑴如图1,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第1张卡纸小孔射
进。可以看到屏(左侧大卡纸)上()出现光斑。(填“能”或“不能”)
⑵请在图1中画出光从手电筒到达屏上的路径。
⑶如图2,将三张卡纸中的第2张纸向右移动小段距离,让手电简的光射进小
孔。这时,在屏上()看到光斑。请在图2中画出光斑的位置。(填“能”
或“不能”)
⑷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光是沿()传播的。
2.下图是科学兴趣小组在用另一种方法研究光的传播路线的问题。
⑴男同学手持手电筒从弯曲的空心管的右侧照射,女同学()看到光从管
子的另一端出来,这说明光()沿着弯曲的路线传播。(填“能”或“不
能”)
⑵如果换作一根笔直的空心管,两位女同学()(填“能”或“不能”)
看到光从另端.出来。这说明光是沿着()传播的。
参考答案
、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
-、
1.V
2.x解析:光沿直线传播
3.V
4.x
5.7
三、
1.A
2.C
3.B
4.C
5.A
6.B
2.(1)不能不能(2)能直线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习题
一、填空。
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和
()等现象。
2.日食和月食是()、()、()三者之间的运动造成的,当这
三者止好处在()时就会发生。
二、判断。
1.光能穿过任何物体。()
2.光能透过透明物体仍然沿直线向前传播。()
3.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
4.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会部分或全部挡住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月
食。()
5.光不会拐弯,可能会被中间的厚板挡住。()
三、选择。
1.用激光笔照射时,下面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激光笔照射有烟雾的水槽时,会看见一条清晰的光柱
B.当激光笔照射没有烟雾的水槽时,会看见一条清晰的光路
C.用激光笔照射有烟雾的水槽时出现光柱,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的出现都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B.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C.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
会发生日食
3.关于光的传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o
A.照射到透明物体时,光可以继续传播
B.照射到半透明物体时,部分光能继续传播
C.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只有极少部分光能继续传播,所以看不清不透明物体
后面的事物
4.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o
A.地一日一月B.S一地一月C.日一月一地
四、实验探究。
在研究了光是沿直线传播之后,小科好奇地想:光是否能一直沿着直线传播
下去呢?于是他找来手电简、玻璃片、A4纸、厚纸板和一个塑料杯,在黑喑的
屋里用手电筒分别照射玻璃片、A4纸和厚纸板,并观察每种情况下能否看清它
们前面的塑料杯。
(1)当手电筒照射玻璃片时,小易发现能看清玻璃片前面的塑料杯,这个实验说
明光能()透明物体。
⑵当手电筒照射A4纸时,他发现看不清A4纸前面的塑料杯,但能知道前方有
物体存在,这个实验说明光能()比较薄的物体。
⑶当手电筒照射厚纸板时,他发现完全看不见厚纸板前面的塑料杯,这个实验
说明光()不透明物体,小科猜想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阻挡了
光的传播,也就是光的传播路径被()了。
参考答案
1.通过部分通过不通过
2.太阳地球月亮一条直线
二、
1.X解析: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2.V
3.V
4.X解析:月球挡住太阳的光,发生的是日食。
5.V
三、
1.B
2.C
3.C
4.B
四、
⑴通过
⑵部分通过
⑶不通过中断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习题
一、填空。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
()。
2.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填“会”或“不会”)
二、判断。
1.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就不会发生
折射现象。()
5.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6.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人,会觉得岸上的人变高了。()
7.从鱼缸的棱角上看时,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
三、选择。
1.从侧面看,鱼缸里的鱼比实际的大,这属于光的()现象。
A.折射B.照射c.反光r-
2,下面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笠4)
A.司机从后视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7金界“
B.水很深,看上去却很浅C.手影游戏
3.关于光的折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o
A.光在传播时,当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传播方向也就会发生变化
B.光在同种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都不会发生
改变
C.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总是要发生折射的
4.我们将筷子斜插入水中,其中表示正确的是()o
小科拿出一根又长又直的吸管想喝饮料,不小心吸管掉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了,小科刚想拿起来,突然发现吸管“折”了,他很惊讶,拿出吸管发现它并没
有“折”,反复多次实验都是同样的现象,而当他把吸管竖直插入水中时,发
现这时吸管是直的。
(1)吸管在水杯里看上去“折”了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了。
⑵当吸管竖直插入水杯时,没有出现“折”的现象,说明此时光的传播方向
<)o
⑶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
发生改变,也就是会发生光的();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
光的折射,会继续沿()传播。
⑷请分别画出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和斜射入水中发生的变化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
1.折射
2.不会
1.J
2.X解析: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才会发生改变,垂直射
入时传播方向不变。
3.V
4.X解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5.V
6.V
7.V
三、
1.A
2.B
3.B
4.A
四、
1.5《认识棱镜》习题
一、填空。
1.三棱镜是由截面呈()的透明材料做出的光学仪器。
2.白光通过()时,光发生了(),出现了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依
次是、()、()、()、()、()、()、()。
二、判断。
1.只要有光束通过三棱镜,就能看到七色光。()
2.几种颜色的光叠加后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光。()
3.雨过天晴,空气中微小的水滴使我们可以看到彩虹,这和三棱镜的道理是一样
的。()
4.制作彩色轮时,各种颜色所占的扇形可以任意大小。()
5.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6.大多数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蓝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7.三棱镜对光有偏折、色散的作用。()
三、选择。
1.太阳光是()。
A单色光B.三色光C.七色光
2.光的三基色是指()o
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
3.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A.红光B.蓝光C.白光
4.下面关于色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B通过三校镜时、各种色光的偏转角相同
C.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变成七色光
5.快速旋转彩色轮,会看到盘面变成()。
A绿色B白色C.红色
四、实验探究。
课余时间,小科和同学们拿着三棱镜和白纸来到操场上。在阳光下,他们不
停地调整三棱镜的角度、直到地面的白纸上出现七色光谱。
1.白纸上出现的七色光谱说明阳光是()。(填“单色光〃或“复合光”)
2.白纸上之所以能出现七色光谱是因为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并且
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同,从而光被分解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
3.下面现象与该实验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①马路上洒水车经过时,空中的水滴有时会是彩色的
②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
③背对阳光向空中喷水雾可以制造人工彩虹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参考答案
、
1.三角形
2.三棱镜折射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
1.X
2.V
3.J
4.X解析:各种颜色所占的扇形大小应相等,
5.X解析: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6.J
7.J
三、
1.C
2.B
3.C
4.B
5.B
四、
1.复合光
2.折射
3.C
1.6《光的反射现象》习题
一、填空。
1.光是沿()传播的,如果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
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2.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的两侧,入射角()
反射角。
二、判断。
1.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2.周围的物体把光线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
3.反射光不沿直线传播。()
4.反射光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5.只有镜子才能反射光,黑板不能反射光。()
6.科学家计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三、选择。
1.教室内用来放映影片的屏幕,表面是白色的,这是为了()o
A.避免反射B.加强反射C.美观
2.下面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为()o
A.手影游戏B.台灯的灯罩C.医生的额镜
3.下面有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形影不离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
4.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和写字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A.直射B,反射C.折射
5.有一种玩具叫万花筒,它是利用了光的()制成的。
A.折射B.反射C.直线传播
6.可以用()把走廊上的阳光引到教室里的黑板上。
A.一张纸B.一面镜子C.一块透明玻璃
7.我们能利用镜子清楚地看到自己,这种现象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给行人造成不便和危害,所以建高楼时尽
量少用玻璃幕墙
B.汽车后视镜能让驾驶员看到车后侧更广阔的空间,这是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原理
C.教室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教室里更明亮
四、实验探究。
为了研究光的反射,小易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图1图2图3
⑴在图1中让手电筒的光照亮书。请在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这个过程利用
了手电筒光的性质是()o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⑵在图2中,不改变手电筒和书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上?
①我们可以借助()
②请在图中画出手电筒光照到书的传播路线。
③这个过程利用了手电筒光的性质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⑶如图3,不改变手电筒和书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到阴影里的玩具?
①我们可以借助()c
A.一面镜子B.两面镜子C.可以直接照射到
②在这个过程中,光进行了()o
A.只有直线传播B.直线传播和1次反射C.直线传播和2次反射
参考答案
1.直线反射
2.法线等于
1.V
2.V
3.x解析: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4.V
5.x解析: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6.V
三、
1.B
2.A
3.C
4.B
5.B
6.B
7.B
8.B
四、
(1)A(2)①镜了②
⑶①B②C
1.7《制作一个潜望镜》习题
一、填空。
1.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原理制成的。
2.潜望镜的两面镜子可以让光转次弯。
二、判断。
L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只要平行放置即可,角度没有要求。()
2.潜望镜是由一面平面镜和一个凸透镜构成的。()
3.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利用潜望镇观察海面
上的情况。()
三、选择。
1.制作一个潜望镜最少需要()面镜子。
A.—B.两C.四
2.潜望镜里的镜子都是()。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
3.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A.直射B.反射C.折射
4.用一段碗口粗的不透明塑料管和两面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这两个镜片
()o
A.安装在管的两端,与管斜成45度,且镜面相对
B.安装在管的中部,两镜片相连,夹角成90度
C.贴在管的两端管口上,镜面向外,管中部开窗口
四、实验探究。
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科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科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个镜片的镜面应()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
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个镜片应与镜筒呈()度角放置。
A30B.45C.90
3.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碰到镜面会()的原理,请将光的传播路线图画出来。
4.生活中()的现象也和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A.排队时小明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
B.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
C.雨后天空中会出现彩虹
参考答案
1.光的传播路线
2.两
二、
1.x
2.x
3.V
三、
1.B
2.A
3.B
4.A
四、
1.A
2.B
3.反射
4.B
4幺
2.1《地球的表面》习题
一、填空。
1.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主要有()、()、()、()、
(),其中我国的陆地地形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o
2.地形图是用()和()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地图。
二、判断。
1.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2.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3.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固定不变的。()
4.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口,猜测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
三、选择。
1.西藏的主要地形是()o
A.丘陵B.高原C.盆地
2.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我国的地形是东高西低
3.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其中蓝色表示()O
A.丘陵B.平原C.海洋
4.我国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美丽富饶,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这里的地形属
于()o
A.山地B.丘陵C.平原
5.下面不是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的为()o
A.水B.太阳C.风
四、连线。
盆地低平而宽广
山地四周是高山,中间很低平
丘陵峰斑高耸,地势较局
高原海拔不局,山顶浑圆
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参考答案
1.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2.符号颜色
-、
1.X
2.x
3.x
4.V
5.V
三、
1.B
2.C
3.C
4.C
5.B
四、
盆地/低平而宽广
山地7四周是高山,申间很低平
丘陵峰峦高耸,地势较高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2.2《地球的结构》习题
一、判断。
1.我们看到的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2.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3.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并且这种运动都是比较猛烈的。()
5.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个完整的块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
6.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两层,地壳和地核。()
7.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
8.砂岩属于沉积岩。()
9.地球的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10.页岩变质会形成板岩。()
二、选择。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o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下面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板岩
3.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通常红色的橡皮泥代
表()。
A.地壳B.地幔C.地核
4.下面关于地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最直观结果是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玄武岩和大理岩都属于变质岩,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之一
5.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类,分别是()。
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页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6.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或进入岩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石是()o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三、填图。
参4-^*考■+/苔亲r-?-n
、
1.V
2.x解析: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3.V
4.x解析地壳的运动有时比较猛烈,比如火山喷发和地震;有时也比较缓慢,
比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5.V
6.x解析: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7.V
8.x解析:砂岩是流水挟带着碎石、泥沙,把它们带到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形
成的。
9.V解析:地球的中心是地核,从地幔到地核,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10.v解析:页岩在一定的环境下会发生变质,变成板岩。
二、
1.A
2.B
3.C
4.C
5.C
6.A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习题
一、填空。
1.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下会发生(),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
释放出巨大的(),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
2.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级地震,地震使地
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3.2008年5月12S,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级地震。地震使山
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
二、判断。
1.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导致的。()
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3.模拟实验中,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
4.地震有时候会产生湖泊。()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待在房间里,不要随便走动。()
6.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或彼此分离。()
三、选择。
L模拟实验中,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0
A.板块B.岩层C.地壳
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发生时,下面做法不合适的是()。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B.地震发生时,若所在建筑物有电梯,则快速乘电梯逃生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3.下面属于地震危害的是()。
①山体滑坡②房屋倒塌,道路损毁③形成堰塞湖④地面隆起或出现裂
缝、塌陷⑤使河流移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以上都是
4.()是地震的高发地区。
A陆地的城市中B.沙漠和荒野中C.板块边缘
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o
A地壳的运动B.地下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
四、实验探究。
学习了地壳的运动后,小科自己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叠纸平放在桌子上,
然后用手按在纸两侧,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
⑴该实验中,小科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模拟的是()o
(2)纸的中间部分会()o
⑶从这个现象可以推测,岩层受到挤压的时候会(),当岩层受到的
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发生断裂、错动,从而发生()o
⑷该实验可以说明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五、简答题。
说一说地震对地表的影响。
✓t-f-i
参-4-X考-+管A/r案
、
1.褶皱(或弯曲)能量地震
2.7.8
3.8
二、
1.V
2.V
3.V
4.V
5.x
6.
1.AB
2.B
3.C
4.C
5.A
四、
1.岩层受到挤压
2.隆起或凸起
3.形成褶皱地震
4.地壳运动
五、
1.地震会形成地表断裂、地面隆起、山体滑坡、堰塞湖等地形。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I.叙尔特塞火山位于冰岛南部,是在1963年至1967年间由形成的。
2.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保护我们
的眼睛。
3.科学课上我们曾经用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等来做模拟实验。这个实验中用
来模拟地球内部岩浆的是_________o
4.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但是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够提高土
壤肥力,火山地热也可以成为一种清洁的,被人们利用,来发电或取暖。
5.由于地球表面地壳的运动形成了,而是由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形成
的,它们对于人类都带来了巨大的。
6.落在火山周I韦I的能提高土壤肥力。
二、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能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火山喷发B.河流侵蚀C.风的作用
2.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下列
哪种地形符合该描述?()。
A.峡谷B.沙洲C.天池
3.形成长白山天池的主要原因是()。
A.水(降水)的作用B.火山喷发C.人类活动
4.有关火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是地壳的运动造成的
B.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后成为沉积岩
C.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夹严重的灾难,但也有好处
D.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
5.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
A.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
B.地壳较厚而坚固C.地壳任意的地方
6.在“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型是为了()。
A.模拟太阳的长期照射
B.让地壳深处保持高温状态
C.将盒中的食物迅速烧熟
7.地球的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下图所示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
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板块碰撞D.流水作用
三、判断题
I.火山爆发会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充满泡沫的火山岩的小山。()
2.浮石表面有很多小孔,所以它是一种变质岩。()
3.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等,只会给地球带来危害。()
4.地壳的运动只会以地震、火山等剧烈的方式表现。()
5.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如长白山天池就是由于地震形成的。()
6.东北地区曾经有火山喷发,所以留下了肥沃的黑土地。()
四、简答题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灾难?
五、实验题
小华和小科一起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请你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实验器材的名称。
2.除上面的三种器材外,小华还需要准备番茄酱、土豆泥、不锈钢小罐子、毛巾、和点燃图
2器材用的等器材。
3.实验中他们先用土豆泥放入小罐子堆成形状,并在顶部挖了一个小洞。再把番茄
酱(适当稀释)倒入小洞,用薄薄土豆泥封住洞口。把罐子放在图1器材上后,点燃图2
器材移到罐子卜加热。
4.加热一段时间,看到现象说明实验成功。
六、综合题
龙龙和华华来到了美丽的地质博物馆,在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地质板块模型、岩石和矿物标本、
化石展览。
I.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地球探秘展厅,龙龙观察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
从外到内依次分为()三个部分。
A.地壳、地核、地幔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
2.在博物馆的矿物展厅,华华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他发现,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三
大类,分别是()。
A.沉积岩、玄武岩、变质岩B.沉枳岩、岩浆岩、砂岩C.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3.他们来到了城市与地质环境厅,了解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全。关于
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移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4.龙龙看到了火山展区,他回家做了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材
料或实验现象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岩浆
酒精灯加热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坑火山运动
稀释的番茄酱火山口
5.地质展厅里还有很多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伴随的地质环境改变,雨水对土地和山丘有侵
蚀作用,甚至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龙龙想要了解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的侵
蚀影响,下列有四个装置,他应该选择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写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②③④
6.华华选择了实验装置①和③,她想研究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
1.火山
2.护目镜
3.火山喷发番茄酱
4.灾难能源
5.地震火山喷发灾难
6.火山灰
、
1.A
2.C
3.B
4.B
5.A
6.B
7.B
三、
i.弋
2.x
3.x
4.x
5.x
6.x
四、
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五、
I.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2.火柴
3.小山
4.番茄酱从土豆泥小山中喷出来
六、
I.B
6.土地坡度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叫
2.5《风的作用》习题
一、填空。
1.风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貌,它分为两大类:()型
地貌和()型地貌。
2.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都属于()型地貌,沙漠属于()型地
貌。
3.()流动形成风,()作用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4.我们可以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
5.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这个过程就像
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
6.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作用形成的,
7.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11)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和(),风力越强,它所
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
⑵风对岩石具有()作用。当风中携带沙子时,会增强侵蚀的效果。
⑶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如石头、草丛时,风携带的沙子就会降落并()
下来。
⑷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的,需要日积月
累的过程。
二、判断。
1.坚硬的岩石也会被风蚀,但是这种变化是剧烈而且迅速的。()
2.风蚀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的作用。()
3.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
4.用砂纸打磨岩石时,打磨方向是随意的。()
5.戈壁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的搬运作用。()
6.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7.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
8.风和火山、地震一样,也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们都属于内部因
素。()
三、选择。
1.沙漠中有许多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石蘑菇”,如
右图所示。它是由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风
B.流水
C.海浪
2.风蚀拱门的形成是由于风的()作用,沙漠的形成是由于风的()作
用。
A磨蚀B.搬运C.堆积
3.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砂纸代表的是()。
A.风B.被风卷起来的沙了C.岩石
4.在模拟实验中用砂纸打磨岩石后,再次观察岩石,发现岩石()。
A.有很明显的磨痕B.没有磨痕C.有轻微的磨痕
5.地球表面的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属于外部因素的是()o
①地震②动植物③火山喷发④雨水⑤冰川⑥风⑦河流
A.CT3W)B.C.(WWZ)
四、简答题
请你说说风是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的?试举三例。
参考答案
X
1.风成风蚀堆积
2.风蚀堆积
3.空气风的
4.砂纸
5.碰撞光滑
6.风的
7.(1)黏土细沙大(2)侵蚀(3)沉积(4)缓慢
1.X
2.V
3.V
4.x
5.V
6.x
7.V
8.x
三、
1.A
2.A
3.C
4.B
5.C
6.C
四、
[答案不唯一)卷跑土壤、吹起沙子磨损岩石表面、吹干土地形成裂缝。
2.6《水的作用》习题
一、填空。
1.降雨具有()的作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
(),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
2.河流对地表具有()、()作用。
3.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水流速度(),河流下游水流速
度()。
二、判断。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堆满了细沙。()
3.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4.河水有很强的搬运能力,能把上游的沙石搬到下游。()
5.降雨能造成地表的水土流失,所以降雨越少越好。()
6.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7.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以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8.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形成是由于河水对凹岸不断侵蚀,而
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
9.河流能搬走细沙和小石子,搬不走大石块。()
10.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这
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三、选择。
1.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造成的。
A.风力的作用B.岩石的风化C.雨水的侵蚀
2.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颗粒小B.颗粒大C.不确定颗粒大的还是
颗粒小
3.长江三角洲是由于()形成的。
A.土壤流失B.土壤沉积C.海水冲刷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沙砾B.沙C.黏土
5.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o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热带雨林
6.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中,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
沙子的目的是()o
A.看上去漂亮B.便于观察现象C.没有特殊用处,也可
以不撒
7.下面关于水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对地表具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B.水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的,这一点与风的作用相同
C.水和风、地震、火山喷发一样都能改变地形地貌,都属于外部
因素
8.在河流的()容易发生侵蚀,在河流的()容易发生沉
积。
A.上游B.中游C.下游
四、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材料:一侧带有孔的长方形塑料盒、塑料杯、掺有少量沙石的
土壤、水、铁架台、大饮料瓶、桶、锥子、小棍、小铲子。
实验步骤:
⑴在塑料盒的一侧用土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用小铲子
稍微拍紧。注意空出塑料盒的g不要装土。
⑵在斜坡上用小棍挖一条宽和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
⑶用铁架台搭建一个放塑料杯的支架,在塑料杯底部侧面用锥子
扎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
⑷用大饮料瓶装满水,缓缓地向塑料杯内倒水,保持杯内的水始
终是满的,并将出水孔对准“河道”。
⑸将桶放在塑料盒的出水口下,接住流出来的水。
实验现象:
(1)“河流”形成后,中上游“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了。
⑵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平缓的地方,出现了()现象。
⑶在“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
现象比较明显。
实验结论: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作用,还有()作用。
参考答案
X
1.侵蚀水土流失
2.侵蚀沉积
3.快慢
二、
1.V
2.7
3.x
4.V
5.x
6.V
7.V
8.V
9.x
10.V
三、
1.C
2.B
3.B
4.C
5.B
6.B
7.C
8.AC
四、
实验现象:(1)变大(2)沉积(3)快侵蚀
实验结论:侵蚀沉积
2.7《总结我们的认识》习题
一、填空。
1.地面的岩石和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
现象叫作()o
2.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和
()o
二、判断。
1.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2.在同一地区,有无植物覆盖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小。()
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戒少对土地的侵蚀。()
5.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改变通是猛烈的,而来自地
球内部的力量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恰好与之相反。()
6.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7.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
关。()
8.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
()
9.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三、选择。
1.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A.净化空气B.美观C.减小雨水的侵蚀
2.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o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
3.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侵蚀最严重的是()o
A.茂密的森林B.荒凉的山坡C.绿绿的草地
4.在做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
件是()o
A.土地坡度、降雨高度、降雨量B.土地坡度和降雨量
C.土地坡度和降雨高度
5.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
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6.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o
A.不会造成水土流失B.会冲走更少的土壤C.会冲走更多的
土壤
7.台风引发山洪暴发造成周边村庄被洪水围困,以下措施中不能
减少这些灾害发生的是()o
A.开山挖矿B.疏通河道C.植树造林
8.小科为了研究“土地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
康
A.B.C.
四、连线。
将下面地形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连线0
弯曲的岩层
风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内部因素
水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外部因素
地震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五、实验探究。
某个实验小组想研究小山丘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
决定做对比实脸。他们先找来了喷水壶,灌了200毫升的水,再
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再倒入土壤,做成3种土
壤样本,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
⑴要达到实验目的,,他们可以选择()做对比试验。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
(2)在这个实验中,喷水壶代表(九
⑶材料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品的下面
接雨水了。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雨水”变()(土真“清澈”
或“浑浊〃)了,而且()(填“甲”乙〃或“丙”)盆中的“雨
水”更浑浊,泥沙含量多。
⑷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o
参考答案
X
1.侵蚀
2.地震火山喷发风水
二、
1.V
2.x
3.V
4.V
5.x
6.V
7.x
8.V
9.V
三、
1.C
2.A
3.B
4.A
5.A
6.C
7.A
8.A
四、
弯曲的岩层
风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内部因素
水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蟒
火山喷发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外部因素
地震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五、
⑴B
(2)雨水
(3)浑浊甲
(4)有植物覆盖能减轻雨水的侵蚀
3.1《时间在流逝》习题
一、填空。
1.古人计时的工具有()、)等。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会慢慢发生变化。
3.人们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是(
二、判断。
1.日春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在古代,日唇和圭表都是利用太阳计时的天文仪器,所以在阴
天和夜晚通常无法使用。()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智能化系统运维与数据安全保障协议
- 图录资料补充及维护服务协议
- 全渠道加盟商合作共赢协议
- 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安装与定期检修合同
- 智能家居系统研发、生产、安装及培训合同
- 直播带货渠道补充服务合同
- 影视后期制作与技术支持与维护合同
- 销售管理人员分析
- 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 剖腹产产期护理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社会(开卷)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 【MOOC】英语口语进阶-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家政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实施方案
- 【MOOC】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网店推广模拟习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必修上下册课内文言知识梳理课件
- 医疗新闻宣传授课
- 湖南省十四校2025届高考数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 经济师考试旅游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