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工作总结_第1页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_第2页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_第3页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_第4页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篇一」

一、20xx年的物理高考的得与失。

20xx年高考物理试题明显难于去年。根据阅卷老师反馈情况,谈谈考生所犯

错误。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如实验题中,有的考生把“扫描范

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写成“哀变”、“衰减”;

“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

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

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

2而说成是“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写成“a=3m/s”;洛伦兹力

“f=qvB”

2写成“F二BIL"、“F=BLV”;“向心力F=mv/R”写成“向心力

F=mv2/R2”;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R二mv/qB”写成“R二qB/mv”;“定律”与

“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

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物理第25题共

22分,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

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而据高考阅卷老师说,这13分能

够得全分的考生几乎没有。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

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

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

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

面?都不是。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

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

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直白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高考物理第24题需要应用等

比数列的知识求解,在求最后的结果中,利用对数的方法求碰撞次数比较困难,该

题又巧妙地应用特殊值法求解。得到通项公式和临界条件之后,求出经过3次碰撞

符合题设要求。

二、把握近年来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

方法。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

(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

内综合

3.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

分析)运动和力、能量观点

(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这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4.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

理的考查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

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而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

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较高。

7.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8.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三、20xx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

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复习资料辅助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

果。

2.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3.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

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

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4.把握好复习的难度与进度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的难度和进度,复习过难,复习进度缓

慢;复习过于简单,达不到高考要求。

5.落实双基,夯实基础

6.研究高考试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一一找共性。

(2)近期试题重点研究一一找趋势

(3)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一一找变化。

(4)不同题型试题分类研究一一找差别。

(5)各省试题集中研究一一找新意、找动态

7.重视物理实验(实验专题史习)

(1)独立完成实验

(2)实验设计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

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三、光学中的物理学史

1、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

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

播的某种波。

2、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光

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3、1818年,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4、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

上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

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6、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

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

上的衍射图案。

7、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应

用: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

8、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化学作用、荧

光效应。应用:杀菌、消毒、黑光灯灭害虫。

9、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射线

(伦琴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

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

四、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了验证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做了著

名的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核式结构学说。

3、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

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

杂的内部结构即原子核也是可分的。之后居里夫人于1898年7月发现放射性元素

针(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Ra)o

5、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

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6、1932年查德威克:在a粒子轰击镀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

核的组成。

7、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反映方程。

可见,正电子是由磷30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30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

放射性同位素丁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

8、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元电荷的电量,即著名的“密立根油

滴实验”o

9、1971年国际计置大会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

(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

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o

五、相对论

1、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

①迈克逊一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时提出电磁波的发射

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3、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

运动物体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

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

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o

六、热学中的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

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

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

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七、常见光现象

光的折射:观察水中物体变浅,门上猫眼,蜃景,炎热夏天马路上的“水面”

光的色散:雨后彩虹,三棱镜

光的全反射:光纤通讯,晶莹水珠,夺目水晶,玻璃中的明亮裂痕。

光的干涉:七彩肥皂泡,增透膜,表面平直检测,马路积水的油膜,全息照

相。

光的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透过狭缝看到H光灯的彩色条纹,剃须刀旁

边的模糊影子光的偏振:立体电影,照相机镜头的偏振滤光片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篇三」

一.试题简析:

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14题,总分110分。分必

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选择题8道,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8

分,占总分的43.6%。主观题4题,共47分,占总分的42.7%,其中实验题2

题,15分,占总分的13.6%;计算题2题,32分,占总分的29.1%。选考题1

题:选择题1小道,计算题1小道,共计15分,占总分的13.6%。

试卷题型、内容及分值如下表:(题号后括号内数字为分值)模块必修1内容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总分619

(6)14(6)24(13)19136668621(6)22(7)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必修2

机械能与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选修3-1电场强度电势能电路磁场复

合场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

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20(6)15(6)16(6)23(8)18(6)17(6)25(19)25533(5)33(10)

10534(5)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光电效应、波

粒二象性34(10)1035(10)10535(5)

二、试题特点:

试题内容符合《20xx年全国新课程标准实验版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立意

新颖,图像题所占比重加大;加强了对数学在物理学中应用的考察,尤其是函数的

实际应用。从出题人的意图来看,意在降低难度,突出物理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求新求变,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建立模型和分析应用。

总体来看,试卷主要体现五个特点。1、覆盖面全、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中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占分比重较大。如必考部分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匀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即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的内容)约占了32分,电路、电

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内容约占了51分;选考部分虽占分较小,但总体还是侧重

于主干知识的考查。

因为题量只有8道选择2道实验2道计算题,内容却需要覆盖必修1、2,选

修3-1、3-2,因此题目显示出高度的综合性,像14题综合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物

理学史,16题电场力做功、电容器等等。

2、试题体现能力立意,信息新颖

试题贯彻了“以知》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试题中的情景创设、

文字表述等方面注重贴近生活实际,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

并为学生所熟悉的,但却不乏新颖.如第21题在舰载飞机的信息背景下,考查速度

时间图像、功能关系、动力学基本问题等;第17题在一个导线在导体框架上运动

的背景下,考查电磁感应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等基本问题:第20题天体问

题以神舟9号飞船运行为背景,考查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知识。

3、实验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同时渗透探究能力的考查

实验试题注重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学中典型实验仪器光电门的使

用、实验误差的分析;电学实验中根据电路图作实物连线图,多用电表的读数问

题,这些都肯定了教学和学习中对夯实实验基本功的要求。

另外实验试题能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过程和方法的重视,考查实验探究

能力:在本次试卷中通过一个用实验数据描点、连线、确定函数规律的过程,体现

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发现物理规律这一新课程新教材的重要理念。

4、试卷难度适中,难点向后偏移

试题难度整体适中,起点较低,层次分明,梯度明显。从主要考查1个考点的

简单题目(第14.15题),到考查了多个考点的复杂题目(第25题);较复杂的题目

如第24、25题又搭建了台阶,让考生易于入手,且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加大难度,

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

5、注重能力考查,特别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中沿袭了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图象命题比例较大。8道选择题

中3个题目图象进行立意,既有常规图象、又有新颖创新图象;实验题中要求运用

图象法探究物理规律;计算题尤其在笫24题中,运算能力、几何能力的运用

要求较高,从而为实现试卷的区分度提供了重要依托。

6、均衡选考,全面贯彻课改理念

选考模块中,每模块均设置两小题试题,难度适中。第1小题均是就一个知识

点进行集中考查;第2小题集中在每个模块中的.重点内容考查,题目典型,突出

基本分析能力。

三、反思:

1、认真研究新课标、新课程版考试大纲,提高复习针对性

新课标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考纲则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与教学在内容上的

范围是一致的,考试命题将尊重课程标准、遵循考试大纲,但考试与教学乂有所不

同,教学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考试则是检验学习的结果,

更多的依据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

都有明确要求,备考复习中不能随意扩大缩小复习范围。

在复习中可以给学生押题但是一定要复习全面,例如x-t图像已经有5年以上

没考了,但是如果就此得出结论x-t图像不重要只复习VT图像,这次考试就要跌

跟头的。

2.紧扣课本,夯实双基

结合新课程,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关注新课标教材的“新”新材料、新

内容、新方法。分析20xx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发现,相当部分试

题直接源于课本,或从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如第16.17.22.23等题。这有助

于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克服目前中学物理

教学中“重知识记忆,轻方法指导”、“重解题结论,轻思维过程”、“重机械训I

练,轻理解应用”等现象。

3.突出学科特点,强化三种能力培养(1)解戾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及高考实践显示,不少学生一旦遇到与生活、社会、现代科学技

术联系的、问题情景新颖的题目,虽然解决问题需要的逻辑推理或数学演绎技能并

不难,但往往难以下手;而对逻辑推理或数学演绎技能要求较高的“模式化”的题

目,学生则容易解决,形成易题不易、难题不难的现象。这实际就是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太差的表现。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会在新情境

和新材料中提取物理信息,能将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画出图示或图像,构建物

理情境,回归物理模型。其关键在于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定律

数量是有限的,而题目的数量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这要求学生在物理定律和题目的

类型之间建立桥梁,即建立物理模型,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建立模型与

所学内容联系挂钩。

(2)实验能力

一要独立认真完成“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二要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

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设计简单的实验,挖掘拓展创新的空间;三

要在教学中创设实验情景,挖掘实验内涵,突出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四要建立等效

思想,分类进行实验研究,如电学实验中大多可以归结为测电阻。

(3)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要学会用几何图形分析、表达物理问题,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学

习;二要学会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正确理解物理图象的物理意义,如

坐标轴、截距、斜率及坐标系中点、线、面意义;三要学会建立物理图象与物理情

景、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物理高考工作总结「篇四」

20xx年高考我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有720人参加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

数84人,三本上线人数人256人,各科评价都位列前茅。下面我就备考过程中物

理科的做法做一总结,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研究高考大纲,把握高考精神

考纲是高考的依据,也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要指导,我校历来都极重视对考纲

的研究。在20xx年的8月份,也就是在高三尚未开学的假期中,我们物理组的全

体老师已经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活动的首项内容就是研究高

考大纲,在物理备课组长的带领下,认真细致地学习了上一年的学习大纲,将高考

的能力要求、知识要求等逐项逐点进行分解,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较准

地把握了高考对能力、知识的要求,为后期高三的物理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很

多老师已经从事了多年高三物理的教学,但他们也仍坚持从新、从零开始学习考

纲。

我们不但集中学习研究考纲,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坚持做到每节课都按考纲的要

求进行备课,组织教学内容,每节课的教案中都有关于考纲要求的内容,讲课时将

考试要求安排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水平,使

学生清醒地认识高考的要求,不盲目地学习。通过对高考考纲的学习,减少了教学

中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二、精做高考试题,贴近高考

实战

按学校的要求,我校在暑假的校本培训时,全体高三的教师和全体的青年教师

必须做当年全国的高考试题,在高三开学前,学校已经把20xx年全国高考的试题

集发给了任课老师,我们物理组从多套试题中选出了8套,要求各位老师在两周内

做完并上交检查。通过做题,使老师们准确地把握高考的重点、难点,也感悟了试

题的难易程度,而且对来年高考物理的命题趋向也有了预测。一举多得,由于坚持

做高考题,老师们都能将历年的高考题应用到教学中,无形中提高了课题效率。

三、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集体备课是我校物理组长期坚持开展的一

项工作,每周二上午是物理组教研活动时间,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有一项常规内

容,那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明确了以下的目的:

1.解决上周遗留的问题;

2.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3.本周各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4.

本周各节课中选用的例题、课堂练习题;5.编制一周或一个单元的测试题。

在此基础上,由主备课人拿出备课的教案,供全组老师参考或讨论研究。通过

集体备课,集中了全组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形成的教案质量很高,内容全面,重难

点明确、突出,避免了教师单兵作战时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曲线运动、带电粒

子的运动、实验专题都是全组经反复讨论集体备出教案)

四、抓学生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刚才讲的都是老师们怎样做的,真正要提高考学质量,还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

与练上,在教学工作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夯实基础,在高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