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诗词曲鉴赏-两年(2021)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1页
专题19诗词曲鉴赏-两年(2021)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2页
专题19诗词曲鉴赏-两年(2021)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3页
专题19诗词曲鉴赏-两年(2021)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4页
专题19诗词曲鉴赏-两年(2021)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诗词曲鉴赏(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新疆乌鲁木齐·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送别(唐)王雄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注释: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1.解释词意:君()

不得意()2.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地点。4.全诗没有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反而是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答案】1.

不得志

2.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

3.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4.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解析】1.考查了解释词语。饮君酒:劝你喝酒。“君”是“你”的意思。君言不得意:你说因为生活不得志。不得意:不得志。2.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下马饮酒,问君何所之”意思是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何所之”就是去哪里的意思。这是作者开头以问话引起下文。3.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意思是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这句诗写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和归隐地点是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所以“不得志”,才选择了隐居生活。4.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是得知友人归隐的原因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没有尽头的。这句诗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世人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热爱。2.(2022·新疆乌鲁木齐·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山房春事(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梁园:汉景帝梁孝王的官苑,这里指富贵之家。极目:放眼远望。1.梁园中景色荒凉,你是从一二句中的“鸦”“______”“家”读出来的。这两句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庭院中的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诗人用满树的花_______梁园的萧条。4.这是一首怀古诗,你还知道其他怀古诗吗?请写两句。【答案】1.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2.

老树

开着昔日的鲜花

反衬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解析】5.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梁园中景色荒凉,我是从一二句中的“鸦”“萧”“家”读出来的。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这两句大意是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荒凉景象。6.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意思是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只有庭院中的老树还开着昔日的鲜花,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用满树的花反衬梁园的萧条。7.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怀古诗句还有: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2022·新疆乌鲁木齐·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释:旅次:旅行途中临时在某地住宿。朔方:泛指北方。并州:城市名,太原旧称。咸阳:地名,位于陕西省。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中“忆”的意思是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的故乡在____________,他离开故乡已有________(时间),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体会到的。3.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你还积累过类似的诗句吗?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思念

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2.

咸阳

十年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3.思念家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及诗句意思。结合注释完成。舍:居住。并州:即今太原一带。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咸阳:陕西咸阳是作者故乡。“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意思是: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忆”的意思思念。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首诗意思是: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结合诗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可知诗人的故乡在咸阳,他离开故乡已有十年。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默写。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根据诗句的内衣可知本句本句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示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4.(2022·新疆乌鲁木齐·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池州翠微亭(宋)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1.诗的首句从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度过了紧张的岁月,“______________”说明时间长;第二句写游山,“______________”点明时令;“________________”表明此行的目的。2.与末句呼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山水的依恋。3.形象地写出征战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经年

寻芳

上翠微

2.马蹄催趁月明归

3.经年尘土满征衣

4.

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经年”的意思是:常年。说明时间长;“寻芳”的意思:游春看花。点明了时令是春天;“上翠微”的意思是:到翠微亭。表明此行的目的。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马蹄催趁月明归”的意思是: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与之对应的是诗句是:特特寻芳上翠微。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经年尘土满征衣”的意思是: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写出了征战之苦。4.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这首诗通过游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诗句中最能体现情感的诗句是: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点睛】参考译文: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5.(2021·河北保定·小升初真题)古诗文阅读。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请你在诗中“____”处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作者刚烈、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不随波逐流、高风亮节的品格。

3.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3.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面在写竹子,其实是写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精神。6.(2021·湖北宜昌·小升初真题)古诗文阅读,完成小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十五夜”指的是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D.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3.读着这首诗,你还想起了哪些与明月、思乡有关的诗句,请写一句:【答案】1.中秋

赏月

2.C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分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十五夜”是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也就是中秋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赏月的习俗。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C项理解错误。“今夜月明人尽望”意为: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而不是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3.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与明月、思乡有关的诗句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7.(2021·四川内江·小升初真题)阅读两首诗歌,完成练习。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这两首诗歌赞美的对象都是____________,它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两句中看出。2.我们喜欢予花以人的品性,兰花具有下面哪种品性(

)A.出淤泥而不染 B.空谷幽放,香雅怡情 C.迎风斗霜,清幽隐逸3.下面事件中的人物,具有梅花一样品质的是(

)A.负荆请罪的廉颇 B.英勇就义的李大钊 C.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答案】1.梅花

不畏严寒

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2.B

3.B【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从题目中就很明确写作对象是“梅花”。从两首诗中找出都有写到的“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都写出梅花不怕严寒。2.本题考查平时的学习积累。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它色淡香清,常生于幽僻之处,空谷幽香、与世无争,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花。迎风斗霜,清幽隐逸的是梅花。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负荆请罪的廉颇表现的品质是知错就改。英勇就义的李大钊表现的品质是奋不顾身、英勇战斗、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表现的品质是为人民服务。8.(2021·湖南娄底·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题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诗中补充诗句。这两句采用_____________的写法,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朗读这首诗,我会想到“一花独放不是春,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绍翁

作者游园未遇到助人,不能进去欣赏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拟人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时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百花齐放春满园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分析】1.考查对常识的积累与识记。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游园不值:作者游园未遇到助人,不能进去欣赏。2.考查对诗文的积累与识记。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从而告诉我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时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3.考查对诗文的积累与识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思是: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的《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9.(2021·河北石家庄·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填空。(1)“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_____________”点明了当时的时间。(2)词中“子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答案】1.蕲水清泉寺

杜鹃鸟

2.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3.B【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阅读词作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意思是: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1)根据词作的意思可知,“蕲水清泉寺”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暮”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2)“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中“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指的是杜鹃鸟。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意思的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词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A选项说法正确。“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词句写出了词人由西流的溪水,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及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选项中“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说法错误。“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词句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10.(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理解。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2.“排”的意思是(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

王安石

2.C

3.干净

香雅

清幽

高洁

护田

送青

4.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富有情趣,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分析】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和所学著作的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排”的意思是推。“闼”的意思是小门。故“排闼”的意思是推开门。所以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1)抓住关键词“净无苔”“花木成畦”“自栽”可以看出,“净无苔”说明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诗人亲自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据此可以概括出居住环境的干净、香雅、清幽,侧面烘托出主人的高洁。(2)诗歌后两句中,“护”和“排”实际是用以描写人物动作,因此“护田”和“送青”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学生注意“一水”和“两山”是相对的,诗人赋予了“山水”人的特点,因此后两句运用来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可从阅读效果以及植物和景色的特点方面作答。从阅读效果来看,“一水”对“两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且“护田”“送青”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无情为有情。从景色特点来看,这样写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11.(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理解。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看中庭④栀子花。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季。A.春

B.夏

C.秋

D.冬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答案】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B

A

3.√

×

4.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穿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妇姑互相招呼着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题目的了解。雨过山村》是由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雨过山村”意思是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这首诗意思是: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1)“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2)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1)题目叙述正确。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2)题目叙述正确。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3)题目叙述错误。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4.本题考查古诗意思的理解。这首诗意思是: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12.(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理解。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诗人,因此他被称为________。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4.诗句“________________”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答案】1.

浪漫主义

诗仙

2.怀疑好像

古朗月行

静夜思

3.

白玉盘

瑶台镜4.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通过学过的课文与积累的知识可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2.本题考查了学生字词解释与古诗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又疑瑶台镜”诗句意思是: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疑”是“怀疑”的意思。诗句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疑是地上霜”诗句意思是: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疑”是“好像”的意思。诗句出自李白的《静夜思》。3.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诗中具体内容作答。通过朗读全诗,从诗句“呼作白玉盘”与“又疑瑶台镜”可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可在诗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通过朗读本诗可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借助古代神话说,写出了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13.(2020·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诗歌鉴赏。田园四时杂兴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释】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均蝶。1.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___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节特征的景物,如“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满晴波”“花落尽”。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高诗运用对比,将“人家花落尽”与“菜畦蝶来多”相比,尽管春花落尽,且看那蝴蝶轻轻飞舞。描绘出落花之后,生机犹存的美好景象。14.(2020·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从形式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押韵________,韵脚有________。2.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一二句所描述的画面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曾经学过或者背诵过不少杨万里写的诗吧,试着默写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