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真模拟基础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38分)情境一:在期末复习阶段,班里准备进行一次“基础知识大抽查”,请你积极参与,相信你最棒。1.请用“√”划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衣襟(jīnjìn)浑浊(zuózhuó)纯熟(chúncún)山涧(jiànjiànɡ)惊慌(fuānɡhuānɡ)吞没(méimò)1.(3分)jīnzhuóchúnjiànhuānɡm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衣襟的“襟”读jīn:指古代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浑浊的“浊”读zhuó: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纯熟的“纯”读chún:熟练;精通。山涧的“涧”读jiàn:指山间的水沟。惊慌的“慌”读huāng:害怕慌张。吞没的“没”读mò:意思是将他人或公共的财物据为己有。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写词语。(4分)队员们站在山间tiàowànɡ(),惊喜地看到,在长满táixiǎn()的xuányá()上,xiōnɡyǒnɡpénɡpài()的江水一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一阵阵激流páishāndǎohǎi()般奔流而去,势不可当。这壮观的jǐnɡxiànɡ(),是大自然kānɡkǎi()地赠予pāndēnɡ()者的礼物。2.(4分)眺望苔藓悬崖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景象慷慨攀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词语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望、藓、悬、崖、澎、湃、慷、慨、攀、登”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3.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词语的填空。(6分)()然大物()夺天工余音()梁画龙点()()雀无声()钉截铁震耳()聋囫囵吞()以上词语中,互为反义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的词语是________。3.(6分)庞巧绕睛鸦斩欲枣震耳欲聋鸦雀无声庞然大物【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余音绕梁: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结合词义,可知,互为反义词的词语是:震耳欲聋——鸦雀无声;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的词语是:庞然大物。4.下列对说明方法的判断错误的是()。(3分)A.地球又像是一个巨人,地壳是他的皮肤。(打比方)B.云能预示天气。比如,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举例子)C.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况进行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列数字、作比较)D.在那里,一年中的每一天,白天像黑夜都一样长。(打比方)4.(3分)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说明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解答时注意辨析。A.句中把“地球”比作“巨人”,把“地壳”比作巨人的“皮肤”,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本项判断正确B.由句中的“比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本项判断正确。C.由句中的“9至18岁”“35岁”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相比得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项判断正确。D.句中“白天和黑夜都一样长”,把“白天”和“黑夜”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不是“打比方”。本项判断错误。故选:D。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竹节人》和《我的战友邱少云》都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为题目的。()(2)《少年闰土》一文塑造了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3)《草原》一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间的友爱团结。()(4)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草书著称。人们常说“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5.(4分)(1)×(2)√(3)√(4)×【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1)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以致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本文是以作者喜欢的事物作为题目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本文是以人物作为题目的。本题叙述错误。(2)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本题叙述正确。(3)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草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记叙了自己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文章思路严谨,结构精妙,主旨鲜明,文字优美,意蕴隽永,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歌颂了民族团结的情谊。本题叙述正确。(4)题考查文学常识。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会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本题叙述错误。6.背诵与传统文化积累。(8分)(1)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蛙声阵阵的夏夜美景。(2)毛泽东《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红军喜悦的心情。(3)朱熹《春日》中饱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牧《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8分)(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1)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蛙声阵阵的夏夜美景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宋代朱熹的《春日》,原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饱含哲理的诗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7.按要求写句子。(10分)(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7.(10分)(1)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魏源是湖南省隆回县人。(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4)虽然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但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5)他仔细地盯着书中的内容,细细地品读着,有时开心地笑着,有时眉头紧皱好像要哭的样子,有时又深深地叹气,令人捉摸不透。【解析】本题考查写句子。(1)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做题时,把说话内容中的“我”改为“他”,再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前、后引号即可。即: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句式杂糅,去掉“的籍贯”或“人”,即: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或魏源是湖南省隆回县人。(3)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读句子,句子为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改写反问句时,把双重否定词“不能不”改为“怎能不”,句尾加反问词,句尾句号改为问号,改后为: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4)本题考查合并句子。读所给句子,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太阳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虽然远,但是关系却很密切,因此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合并后句子为:虽然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但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观察所给例句,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同学们入迷时的样子,仿照例句,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如:他静静的看着这本书,窗外的吵闹声,杨树上的鸟叫声,屋外电视传出的嬉笑声,都无法引起他的分神。二、综合性学习。(5分)情境二:在期末复习之际,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书法艺术展。同学们欣赏书法作品后,议论纷纷。1.请结合你的自身体验判断下面两位同学学书法的感受,你觉得谁说得好,在后面打“√”。(1)宁宁:汉字书写要工整规范,没必要追求什么艺术。()(2)安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练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坚持下苦功练习才行。()2.假如你的同桌认为现在大部分时候都可以打印文字了,学习书法没有用,你怎么用学书法的益处反驳他呢?(3分)1.(2分)(2)√2.(3分)我不认同你的想法,因为书法是国粹,伟大的书法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恬静稳重的性格,益处是很多的。【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第1题,①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是线条的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每个字的神韵,更是文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精气神,书法要有艺术美。故该项说法错误。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法需要勤学苦练,并非短时间就能写好。故该项说法正确。第2题,结合书法的益处反驳同桌的观点即可。如: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可以培养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堂堂正正做人。这都是书法带给我们的宝贵收获。三、阅读理解。(27分)情境三:在期末“爱阅读,爱分享”活动中,有同学分享了他阅读的两篇文章,请你完成相关练习。(一)课内阅读。(11分)只有一个地球(节选)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选文第①自然段运用比喻和_____的修辞方法,说明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_____,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___________之情。(3分)2.选文第②自然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多选)(2分)A.作比较B.举例子C.打比方D.列数字3.选文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4.从③④自然段内容可以看出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3分)1.(3分)拟人和蔼可亲热爱【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与思想感情。由文中“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知,把“地球”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地球既美丽又和蔼可亲,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2.(2分)AD【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由文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明地球的半径是6400千米的星球。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由文中“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可知,用“宇宙”和“地球”做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地球与宇宙比是那么的渺小。故本题选AD。3.(3分)不能,“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估计,说明地球的半径6400千米是个估计值,并不确定,“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说明文的语言都是十分严谨准确的。要先回答能不能去掉,再结合词语的意思,去掉以后句子的整体意思,做出对比,来体现出准确和严谨性。不可以去掉。“约”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地球的半径为6400千米,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3分)①不加节制地开采;②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文中“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是:不加节制地开采以及滥用化学品。(二)课外阅读。(16分)鲁迅爱书的故事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②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亲戚那里看了不少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本书。一听到这个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拿过来,看了起来。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⑤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右边的括号里。(2分)(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2.用“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本文的一个过渡句。(2分)3.文章围绕“鲁迅爱书”写了哪些事呢?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4分)(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4.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2分)5.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3分)6.结合生活实际,你从鲁迅爱书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3分)1.(2分)(1)梦寐以求(2)井井有条【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从第②自然段句子“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可知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指的是“梦寐以求”;从第⑥自然段句子“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可知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指的是“井井有条”。2.(2分)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解析】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阅读文段,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鲁迅和书之间的故事,中心句为“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读文章内容,从第四自然段句子“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可知前半句总结了上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下半句写了本段的内容,因此是过渡句。3.(4分)爱读书爱抄书爱护书爱买书【解析】本题考查加小标题。阅读第②自然段,可知文段写的是鲁迅喜欢读书的故事,因此可以概括为“爱读书”,阅读第③自然段,抓关键词“他就自己攒钱买书。”“攒起来买书看。”可以概括为“爱买书”,阅读④自然段,抓关键词“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可以概括为“爱抄书”;阅读第⑤自然段,抓关键词“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可以概括为“爱惜书”。4.(2分)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第④自然段句子“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可知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从第五自然段句子“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第六自然段句子“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可知鲁迅的书“历久弥新”。5.(3分)鲁迅一生清贫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而他的这些书,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文段内容,从第⑥自然段句子“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可知鲁迅一生清贫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而他的这些藏书,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是一种可以使人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6.(3分)要想精神富有,就要多读书。【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说说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我学到了要多读书,读好书,珍惜书、爱惜书。四、写作。(30分)情境四: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彬彬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发现在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年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 大班绘画活动《美丽的衣服》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模版
- 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 工程造价管理团队年度工作总结
- 食管类癌的临床护理
- 影城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银行总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小组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巴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生物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期中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仓库7s管理制度培训
- 复式交分道岔检查课件
- 2025-2030中国斯特林制冷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冷库安全培训
- 2024-2025北师版七下数学-第五章 图形的轴对称-章末复习【课件】
- 物业管理答辩5分钟
-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