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讲精练(新高考通用)语言文字运用34赏析表达效果、图文转换(词语运用、人称代词、标点符号、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特征)回顾高考.明确考情知识导图·考点梳理01考点一:赏析表达效果1、赏析词语、2、赏析标点符号、3、赏析句式(重点)4、赏析修辞手法02考点二:图文转换(一)图表类转换1、表格类、2、柱状图类、3、曲线图类、4、饼状图类(二)图片解读类1.流程图类、2徽标类、3漫画类、4图片类、5词云图类回顾高考.明确考情年份卷别体裁选材考点2024新课标Ⅰ卷说明文
正确运用修辞和仿写句子(主观题,4分)正确使用词语(主观题,3分)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观题,4分)、补写语句(主观题,4分)、语义的理解(主观题,3分)新课标Ⅱ卷散文
变换句式(主观题,4分)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观题,5分)说明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观题,6分)词语的语境义的用法(客观题,3分)补写语句(主观题,4分)2023新课标Ⅰ卷说明文超强记忆力补写语句(主观题,4分),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观题,6分)小说《骆驼祥子》(节选)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语义的理解(主观题,3分),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主观题,4分),语义的理解(主观题,3分)新课标Ⅱ卷散文腾冲皮影戏正确使用词语(主观题,2分),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观题,5分)说明文使用耳机要适度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客观题,3分),补写语句(主观题,6分),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观题,4分)命题规律1.选文特点:选文类型丰富,有文学经典、社会热点材料,也有与科技发展、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相关的语段。2.题型特点:题型富于变化。一般随文命制两道题到三道题,2024新课标1卷、2023年全国甲卷出现了一拖五的新形式。主观题与客观题题型不固定,近年来主观题越来越多。2023年两套新课标卷中也只有一道客观题。备考策略1.关注基本的读写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归根到底是对语言基本素养的考查,所以平时要特别注重对词语辨析、语言表达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训练。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和训练,就能在考试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2.加强基本考点的训练。对于常见的考点,掌握必备知识,并通过训练,形成基本的答题能力。特别是常考题型,要注重规范训练,提升应对能力。如仿写题,其要求是形式上句子结构要一致,内容上要根据情境,围绕核心话题展开仿写,注意上下文的连贯。3.注意在情境中思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所选语段是一个完整的语境,题目也是因文设题。因此,一定要从语段的整体情境去思考答题。4.提升新题型的应变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新题型的试验田,命题者常常会在此题中创设新题型,如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中,在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同时,还考了修辞手法的构成;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成语的运用。这些都是考查形式的创新。平时,要注意新题型的训练,这样才能提升解答新题型的能力。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一:赏析表达效果考点解读考点解读1.考查频率很高。2021-2024年都考查了此考点。2.题型多变,考查角度也不确定。大多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赏析词语、标点符号、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等的表达效果。多为主观题,分值较高。复习任务1.了解某些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内涵或表达效果、标点符号的作用、句式特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等,有的放矢,掌握解题的方法。2.强化训练,与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挂钩,分类归纳各种试题。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一:词语运用词语类型表达效果动词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的情感。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名词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多个意象叠加,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其他还可分析文章中的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使文章的概括力更强,使文章的语言节奏和谐而富有韵味。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二:人称代词人称表达效果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第三人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相对自由灵活。作用解说标明停顿人们说话需要换气,于是有了停顿;言语本身的结构和意义单位有长有短,也表现为停顿。其中,句末点号停顿长度大于句内点号。标明语气口语句子的各种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助词表达,新式标点符号让书面白话变成鲜活的语言。标明结构层次标点符号标明不同结构的不同组合层次和一定的逻辑关系,使段落篇章一目了然。标明语言
单位标明语言单位的性质、作用及相互关系。角度三:标点符号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四:句式特点句式类型表达效果长短句①长句使语言结构严谨,表意细腻。②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活泼自然,富有节奏感。③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整散句①整句使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②散句表意灵活自然,可根据语境灵活运用。③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句能给人语气强烈的感觉,引人思考。双重
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强烈。倒装句强调倒装部分。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五: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要考虑该语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根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角度例: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从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是否协调一致的角度进行赏析。技法点拨1、赏析词语某些词语往往具有特殊的语境内涵或表达效果,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就是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的作用。从人称代词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人称代词的特点和作用。1、
下面的文段中有两个重叠形式“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了一重山坡,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了凤姐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只是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道:“你们奶奶就是这么急脚鬼似的。”
[答案]①用词准确生动:“翩翩”描绘出枝头红叶轻盈飞舞的样子,富有动态美;“慌慌张张”描写了婆子们举止的慌乱,突出人物内心的焦急。②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心情,而且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解析】借助语感: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借助语法: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枝头红叶的轻盈飞舞以及婆子们内心的焦急,而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借助语体:红楼梦》中大量使用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质朴自然、平实无华,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2.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答案]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解析】第三人称代词“他”,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与说话者关系不确定,有距离感。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祖父,在体现作者对祖父的尊重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祖父”一词反复出现,让人感到作者的心心念念,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技法点拨2、赏析标点符号(1)要明确功用:明确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正确地分析其作用(2)要揣摩语气:不能只看某一分句,要揣摩整个句子的语气。(3)要分析结构:厘清单句、复句以及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4)要紧扣语境:标点在特定语境下有变通,语境不同作用也不同。(5)要理解句意: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6)要注意区别: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易混淆,需细心区别。(7)要综合分析:正确理解句意,结合句意、语气和作者情感分析。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
[答案]第①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第②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②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两处画横线的部分中任选一处分析逗号的表现力。第一步:把握大意:第①处,“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描述祥子在狂风中拉车的状态,“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第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被狂风迎面吹时的反应。第二步:分析作用:第①处,叙述时如果中间不做停顿或仅用顿号做停顿便会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感,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第②处,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第三步:验证答案:从语境、词义等方面验证,确定答案没有漏掉要点。2、标点符号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需要了解“魏晋文章”,而且需要了解“托尼学说”。正是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比较文学显示出了其特别的意义。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甚至跨越学科,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限乃至“牢笼”,不仅增加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它本身也成为理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先决条件。
[答案]①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牢笼”在这里指的是语言、文化的禁锢,比喻修辞使表述更加生动形象。②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牢笼”的语义比“局限”更深。
【解析】“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限乃至‘牢笼’”,这里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牢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语言、文化的禁锢比喻为牢笼,使表述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牢笼”的语义比“局限”更深,更具有束缚性质。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地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儿在天空飞翔的姿态,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方法的能力。“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丈量”一词将鸟儿赋予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鸟儿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四个句号,按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应该都用分号。请结合文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处理。
[答案]
①句号停顿时间长,语气舒缓,与文本表现的大自然的宁静美好、秩序井然相一致。②一句一画面,使文字具有镜头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一般来说,分号停顿的时间比句号停顿的时间短。所以作者在这里运用句号,就使得读者阅读时停顿时间长,相应的语气也就变得舒缓了。而舒缓语气一般用来表示轻松惬意的场景或感情。花开烂漫、蝴蝶飞舞、清风吹拂,这景象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美好、秩序井然,适合用舒缓语气来表达。此外,四句话分别以“花”“英”“树”“风”为主语,分别展现了春天的不同景象。而作者在这里用句号隔开,相对较长的间隔使得语句产生了较强的画面感,一幅幅图画的罗列铺展,也使得文字如电影镜头一般具有很强的镜头感,也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技法点拨3、赏析句式(重点)赏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式变换前后表达效果的不同。一般与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在一起考查。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答案]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解析】第一步:明要求:本题要求赏析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与改句进行比较。第二步:细分析: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不管干什么,都一起行动的事。分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第三步:赏效果:①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出份子”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画线句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画线句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②从修辞角度分析,画线句连用四个“……,一起……”的句式,属于排比修辞。“一起”出现四次,属于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画线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2、(2025·贵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傍晚,天空本来晴朗着,可是突然,一团连着一团的乌云从西南方向飞涌而出,它们气势宏大,像一支无坚不催的铁甲部队,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荫云压顶,天色黯淡,它们却还嫌兵力不够,继续增兵。天黑起来,一看,就是大暴雨要来了。果然,我刚把窗子关上,雷声轰隆隆响起,闪电在云层中游鱼似的穿梭,暴雨已经来了。它们把玻璃窗打得噼啪噼啪响,像是放暴竹。我站在窗前,看了一眼楼下的农家小院,发现鹅和鸭子都已回棚了,小黑狗也带着屡战屡败的狼狈回窝了。只有白狗,站在窗棂下,仿佛一位屡败屡战的勇士随时准备出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为“一团连着一团的乌云在西南方向出现,它们气势宏大,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①原句用“飞涌而出”,赋予乌云以生命力和动感,突出乌云的密集和迅猛;改句用“出现”,缺乏形象感。②原文运用比喻,将飞涌而出的乌云比作无坚不摧的铁甲部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不可阻挡的气势和力量;改句没有将乌云的气势和力量具象化,虽然精炼但略显平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①原句中,“乌云从西南方向飞涌而出”中“飞涌而出”是一种动态描写,赋予了乌云以生命力和动感,突出乌云的密集和迅猛;而改句只用“出现”,缺乏形象感。②原句中,“它们气势宏大,像一支无坚不催的铁甲部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涌而出的乌云比作无坚不摧的铁甲部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不可阻挡的气势和力量;改句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而不能将乌云的气势和力量具象化,虽然精炼但略显平淡。3、(2025·四川·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_______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一股透明的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_______。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是你经验中的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_______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_______地强烈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和强烈的宁静”,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句用了两次“极度”,形成两个短句,句式工整,有节奏感,读起来更有气势(或“更有冲击感”);②原句强调夏日里独在河边时,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语段画线句中,作者连用两个“极度……的”,分别指出“热烈”与“宁静”氛围的特点,而不是直接用“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和强烈的宁静”这一相对简短的语句。这样的表达,在句式上,产生了两个结构基本相似的短句,语句句式工整,有节奏感,让读者读起来更有气势,更具艺术表现力。②在内容上,作者以两个“极度”进行强调,充分说明“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也就是夏日里独在河边时,人们能够拥有比以往更敏锐的自然感知力。所以原句的表达更具备强调效果。而改句,使用相对平淡的陈述句进行表达,略显平淡,缺乏了感知自然时的欣喜和雀跃。4、(2025·浙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江河纵横,支流纷烦的水网勾勒出江南独特的美食版图。热衷尝鲜的江南人,定是少不了那一口的河中鲜。江南河鲜,是大自然的回报与奖赏,连接着寻常人家的生活和诗意。鱼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宴席上的主打菜肴,总是少不了一尾尾鲜鱼。沿水而居的江南人,可以说打小就能对河鱼分得细致明白,常见如青、草、鲢、鳙之类,稀少如鲥、鲩、鲈、鳜、鳝、鳊、舒、鳢、鲇……江南人吃鱼的最高境界是船宴。约上三五好友,登船摆宴,捞上几尾鲜鱼,或是清蒸白灼,尝一个原汁原味;或是暴炒焖煮,一品江南的精工细作。江南河鲜,流传于文人墨客的笔端,诉说着人们的梦饶魂牵。早在先秦,各类河鲜就已【甲】“活跃”于《诗经》中。细腻的文人们往往最能道出河鲜的妙处。在唐代诗人唐彦谦心中,虾有着万般生趣,他特致函江南的朋友,索要河虾。高邮作者汪曾祺则爱吃呛虾,回乡期间餐餐有呛虾。“舟中亦有饶风味,买得河鲜侑晚樽”。春季江南,迷人的何尝只有河鲜之【乙】“鲜味”?正是一年春好处,一起在江南尝鲜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沿水而居的江南人可以说打小就对各种河鱼分得细致明白”,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呈现了江南河鱼种类之多,生动地展现江南人对河鱼的熟悉程度;②原句使用了列举的方式,增加了画面感;③“江南人”后增加逗号,节奏舒缓,和前后文的文风一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常见如青、草、鲢、鳙之类,稀少如鲥、鲩、鲈……”通过列举常见和稀少的各种河鱼名称,不仅呈现出江南河鱼种类丰富多样,还侧面反映出江南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水乡环境,对河鱼的种类了如指掌,这种具体的列举比直接说“各种河鱼”更能生动地展现江南人对河鱼的熟悉程度。列举众多河鱼名称,让读者仿佛看到江南水乡河鱼丰富的画面,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不同种类河鱼的模样,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文字的画面感,而修改后的句子则较为平淡,缺乏这种画面感。原句在“江南人”后增加了逗号,使句子的节奏变得舒缓。这种节奏与前后文描写江南水乡生活、美食等内容的文风一致,给人一种悠然闲适的感觉,与文章整体营造的氛围相契合。而修改后的句子没有这个逗号,节奏相对紧凑,破坏了原有的舒缓文风。技法点拨4、赏析修辞手法根据表达效果的不同,九种修辞手法可以分为“生动形象类”和“增强语气类”。生动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增强语气类: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一些修辞手法可能兼有上述两种表达效果。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目的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等等。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领会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解析】第一步:明手法:题干已经明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要求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二步:细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结构:“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两句的意思是相关的,都有关传统民间艺术,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动词“描绘”对应“传播”,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工整。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第三步:赏效果:用对偶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是在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2、(2025·青海海东·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大脑神经元的电压波动是过山车,那么,就在其从低谷攀升至高峰的那一刻,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增强。在这一时间窗口,大脑皮层仿佛也很“兴奋”,被激活到了最佳状态,能使被回顾的暂时记忆更有效地转移到长期记忆中。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将“大脑神经元的电压波动”比作“过山车”,形象化展现神经元活动的强度与变化,增强画面感,便于理解抽象科学概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比喻。构成:将“大脑神经元的电压波动”比作“过山车”,本体与喻体均体现剧烈起伏的动态特征。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脑神经元电压波动的特点以及大脑皮层在特定时刻的状态,形象化展现神经元活动的强度与变化,增强画面感,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便于读者理解。3、(2025·湖南郴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后来是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
a
”;悲的是不得归,
b
;妄的是不敢归,被江南迷住的诗人甚至还吓别人“
c
”。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由于谋生、灾难、做官、放逐、当兵、亡国而离乡的,即使空肠也要回家。上文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请从构成与表达效果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构成:用“开始是⋯⋯逐渐是⋯⋯后来是⋯⋯再后来是⋯⋯”的句式,以时间为线索使四个分句构成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的排比句。②表达效果:四个句子以时间线索为轴,通过四组意象的层递式铺陈,展现了游子乡愁从感官记忆到精神皈依的过程,深化了思乡的情感。这种结构强化了情感的累积效果,增强了咏叹抒怀的意味,使思乡的主题更具有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构成:从“开始是……逐渐是……后来是……再后来是……”可以看出,句子结构相似,都以“是”为谓语,形成间隔反复、排比修辞;语意上层层递进,描述了离家之人对家乡的情感变化。表达效果:四个句子按照时间顺序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分别从“浓甘薯香”“薄人情味”“激情”“拥抱祖乡的意识”等不同角度,描述了离家之人从对家乡具体事物的怀念到形成强烈的归乡意识的过程,展现了游子乡愁从感官记忆到精神皈依的过程,深化了思乡的情感。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语势,生动且清晰地展现了离家者情感从浅到深的累积效果,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游子对家乡那份日益浓厚、难以割舍的深情,增强了咏叹抒怀的意味,使思乡的主题更具有感染力。考点二:图文转换考点解读考点解读1.综合性强。会结合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进行考查,也会与写作题、信息类文本阅读理解题融合在一起考查。2.命题紧扣时代脉搏,选材贴近社会生活,侧重考查考生对漫画、徽标的隐含信息的领悟和对数据规律性的把握,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复习任务1.了解题型特点,并结合题型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分析图中重要信息,根据构图要素理解图的寓意。2.提升对图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以及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流程图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或表,然后设置一到两个题目,题目内容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一)图表类转换1、表格类1、阅读下表,完成题目。
“中学生喜欢观看话剧吗”网络调查统计表(1)分析上表,就中学生对“观看话剧”的态度及其观看频率得出两条结论。
情况喜欢不喜欢经常看时间紧很少看不喜欢剧情很少看票价太高很少看人数926303091比例5%14%16%16%49%【解析】从对“观看话剧”的态度来看,表中“不喜欢”的比例很高,表明“中学生不喜欢观看话剧的较多”;从观看频率角度看,“经常看”话剧的只占5%,“不喜欢剧情很少看”占比也很高,这表明中学生观看话剧的频率很低[答案](示例)中学生不喜欢观看话剧的较多;中学生观看话剧的频率很低。[答案]①票价为中学生打折,让中学生看得起话剧;②让话剧的内容适合中学生胃口,吸引中学生走进话剧剧场。【解析】针对表中“票价太高很少看”占比高的情况,要使中学生走进话剧剧场,票价应为中学生打折,让中学生看得起话剧;针对表中“不喜欢剧情很少看”占比高的情况,要使中学生走进话剧剧场,就要让话剧的内容适合中学生胃口,吸引中学生主动走进话剧剧场。(2)请依据调查结果,就“如何让中学生走进剧场看话剧”的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2、(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②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存在温差,我们的身体时刻在产热也在散热。如果散热太快,产热速度跟不上,我们就会感到很冷。因此保暖的本质,就是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热导率比较低的材料,羽绒、羊毛、棉等都是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材料。【甲】对于一件衣服而言,除了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乙】我们穿的衣服,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纤维间可以存储空气,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储存空气。那是不是层数越多,衣服里存的空气就越多,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强了呢?热导率(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传递热量速度的指标。请根据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参照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一条概括性结论,不超过35个字。
不同材料的热导率材料类型热导率铁80.2水0.599棉0.071羊毛0.055羽绒0.048静止空气0.026[答案]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保温效果就越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图文转换的能力。从第二段的内容来看,保暖的本质是减少散热,最好的方法是往身上包裹一些热导率比较低的材料,如羽绒、羊毛、棉等;从表格中所给的材料、数字来看,由铁到静止空气,热导率越来越低,散热也会越来越慢。综合这些内容,可概括为:材料的热导率越低,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保温效果就越好。(一)图表类转换2、柱状图类1、下面是某研究院关于《平凡的世界》阅读调查的部分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完成题目。(1)根据图表概括出两条规律性结论。(每条不超过20字,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答案】①大部分人认为该书对人生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②阅读者的文化层次普遍较高。【解析】由表一可以看出:从对人生的启迪意义看,70%左右的人认为此书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启发,认为“有一些”“一般般”“无所谓”的都在20%以下。由此可概括出,大部分人认为该书对人生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由表二可以看出:阅读者的文化层次,高中毕业的接近45%,本科毕业的约35%,初中及以下的约15%,研究生及以上的约10%。由此可概括出,阅读者的文化层次普遍较高。(2)请结合你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感悟,阐释作品中某个人物对你的人生的启迪意义。要求:观点鲜明,符合原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答案】孙少安的非凡经历给我的人生启示: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平庸。他犹如一棵普通却坚韧的松树,屹立在贫穷荒凉的黄土高原。他家境贫寒,命运坎坷。但他有他的意志,有他的抱负,有他的责任。他通过健壮的体魄和机敏的心智使家庭和全村父老摆脱世代的贫困,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解析】题目要求结合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感悟,阐释作品中某个人物对你的人生的启迪意义,关键点在于阐释对你的人生的启迪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观点鲜明,符合原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80字。组织答案时,可先写出具体的人物名字,然后点出人物给自己的启迪,注意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来记叙、描写人物的性格、经历等,可运用整齐的句式来安排段落,如写孙少平,他是向命运抗争的典范,可突出他在艰难贫寒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不屈不挠的坚毅品质。2、阅读文段中的图表,概括图表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5个字。2025年中国网民睡眠问题原因【答案】2025年影响国民睡眠健康的因素很多,生活与工作压力是导致中国国民睡眠问题的主因,情绪因素、健康问题、年龄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睡眠健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图表主要信息的能力。这个题把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综合在了一起,要先读懂图表,再进行概括。图标题目是“2025年中国国民睡眠问题原因”,观察图表,整体看2025年影响国民睡眠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占前两位的是生活和工作压力;下面依次有情绪因素、健康问题、年龄等若干因素。据此整合概括出:2025年影响国民睡眠健康的因素很多,生活与工作压力是导致中国国民睡眠问题的主因,情绪因素、健康问题、年龄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睡眠健康。(一)图表类转换3、曲线图类1、下图是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请结合上文信息,简要概括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四条建议,每条不超过8个字。【答案】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相对滞后,减排难度大。建议:①植树造林;②节能减排;③回收利用资源;④能源结构转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拟写建议的能力。由图表可知,美国的碳排放量达峰在1977年,欧盟的碳排放量达峰在2001年,日本的碳排放量达峰在2007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峰在2025年以后,据此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相对滞后,减排难度大”的特点。题干要求“对此提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四条建议,每条不超过8个字”,根据碳排放量的问题,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回收利用资源、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等方面提出建议即可。2、下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概括学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答案】①总体不断提高;②中间有起伏;③增幅渐小(增速渐慢或增速前快后慢)。【解析】本图表的主体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横坐标为“练习天数”,纵坐标为“练习成绩得分”。本图表数据的变化主要有三个,一是开始几天的显著提升,但几天后增速渐缓;二是中间起伏不定;三是总体上看,成绩在不断提升。(一)图表类转换4、饼状图类1、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后完成题目。(1)从汉字书写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不超过20字)【答案】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现状(能力)堪忧。【解析】图表中有两幅图:一幅是关于“平时手写机会”的调查,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很少有机会用手写字;一幅是关于“提笔忘字的经历”的调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在提笔写字时有忘字的经历,且有近一半的人好多字不会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合“汉字书写(2)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超过20字)【答案】社会多宣传,学校多引导,个人多重视。【解析】针对汉字书写令人担忧的现状,首先要寻找原因,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方面寻找原因。社会的原因有电脑使用多、书写机会少、人们对书写不重视等;学校的原因有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学生书写的严格要求、缺少专门的书写课程等;个人原因有对书写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等。针对上述原因,可分别提出建议,如:社会多宣传,形成书写氛围;学校多引导,开设书写课程,要求学生手写作业;个人多重视,增加手写机会。2、(2024·天津河北·二模)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1)以上图表是近期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做的一份问卷调查的结果。仔细阅读,可以得出两个结论:①
②
[答案]对于春天的民俗节日,受访者对清明节和二月二龙抬头最为了解。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的春季民俗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把握图一,受访者了解清明节的占68.5%,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占64.1%,是最高的两个,据此得出结论①。观察图二,89.8%的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的春季传统民俗活动,据此可得出结论②。(2)如何让春季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提一个建议。
[答案]多举办植树、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等群体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让春季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多举办适合在春季展开、参与的民俗性的群体活动,比如植树、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等。降低参与门槛,鼓励人们多参与。含义流程图以特定的图形符号(方框、圆圈、箭头、连线)加上说明的文字,表示某项工作或活动的程序,形象直观。分类分支结构型(树状图)、顺序结构型(箭线图)。答题要求流程图来自生活实践,可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理清说明层次和顺序是关键。(二)图片解读类1.流程图类含义流程图以特定的图形符号(方框、圆圈、箭头、连线)加上说明的文字,表示某项工作或活动的程序,形象直观。分类分支结构型(树状图)、顺序结构型(箭线图)。答题要求流程图来自生活实践,可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理清说明层次和顺序是关键。[答案]普洱茶可制成熟茶和生茶。鲜叶在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晾干的基础上,经过筛分、蒸压成型、包装,成为生茶;经过渥堆、筛分、存储、成型、包装,成为熟茶。【解析】作答本题,需要仔细观察流程图,特别关注箭头的走向,不要有遗漏。鲜叶在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晾干的基础上有两种走向,一是制作生茶,二是制作熟茶。分别说明生茶和熟茶的制作过程即可。
1、下面是“普洱茶”制作的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普洱茶工艺过程2、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答案]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图,在说明其构思时,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分享阅读”有分班级和小组两种形式,各组分享阅读主要包括“主题”“书目”“作业”等要素,班级分享阅读活动主要包括“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二)图片解读类2.徽标类含义徽标是用符号、文字等构成的能够代表某个集体或活动的象征性图案。它一般是为某一组织、部门、行业、活动而专门设计的,通过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部门、行业、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特色等。特点①构图简单:由简单的线条、图案、文字、数字等组成。②寓意丰富,主题鲜明。③有创意:要素一般以特殊方式,如变形、象征、双关等展示出来。构图要素①图形:关注图形的寓意、图形的分与合、图与文的结合。②文字或数字:有汉字、英文、阿拉伯数字等,多为变形。③颜色:虽然高考试卷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命题形式①探讨设计理念。②指出构图要素(外形)。③揭示要素寓意、文化意蕴。1、根据下面的图形,完成下面小题。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1).中国有很多海内外闻名的博物院,比如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院、广东博物院、甘肃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下面两幅图是其中两个博物院的徽标,请根据图片内容,将正确的名称填写到相应的图片序号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与决策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应试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生产部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行政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澡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科技监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考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热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的新挑战与机会试题及答案
- 我的教育故事
- 《有机化学:糖》课件
- 智慧果园系统构建与应用
- TJSHLW 001-2024 土壤修复管控工程全过程监管数据接入规范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检验检疫技术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
- 2024-2030年中国商用显示产业投资策略及发展规划建议研究研究报告
- (完整)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带音标)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