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_第1页
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_第2页
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_第3页
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_第4页
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赋能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创新与实践一、引言1.1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高职贯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来说,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中高职贯通教育是一种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打破了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了连贯、系统的学习路径。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学习,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和学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中高职贯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种教育模式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在中高职贯通英语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就无法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英语,更难以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无论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都离不开词汇的支撑。例如,在听力理解中,学生需要听懂单词的发音和含义才能理解听力内容;在口语表达中,学生需要运用恰当的词汇来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理解中,大量的生词会阻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写作和翻译中,丰富的词汇量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流畅。因此,加强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词汇的记忆和背诵,采用机械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的拼写、发音和词义,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感到厌烦和抵触,学习效果不佳。此外,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脱离语境教单词,将单词孤立地呈现给学生,没有将词汇与实际生活和语境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容易出现错误。同时,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往往任务给得多,方法教得少,只注重让学生记忆单词,而忽视了对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难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记忆效果也不理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并非单一的智力,而是由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八种智能组成。每个人都拥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学习风格,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朗诵等活动来学习词汇;对于身体-动觉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利用英文歌曲、韵律诗等形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词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优势,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解决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研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了解学生在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个体差异,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例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表现数据,分析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以便在词汇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词汇学习效果。二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的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设计出符合不同智能类型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如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开展英语词汇故事创作、词汇演讲比赛等活动;对于逻辑-数理智能突出的学生,引导他们通过词汇的构词规律、词汇记忆的逻辑推理等方式学习词汇;对于身体-动觉智能发达的学生,组织词汇角色扮演、词汇游戏等活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词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验证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验证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词汇运用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选取两个平行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另一个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词汇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通过词汇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词汇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验证多元智能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本研究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领域,丰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应用研究,为该理论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支持,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体系。同时,本研究也为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了中高职贯通英语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实践意义来讲,本研究对于中高职贯通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为中高职贯通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因材施教,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本研究的成果也可为中高职贯通英语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推动中高职贯通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中高职贯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全面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内涵特点,以及其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梳理中高职贯通教育的发展现状、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与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例如,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到多元智能理论在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的应用效果和实践经验,为研究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二是案例分析法。选取中高职贯通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观察教师如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以及教学活动对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和有效做法;对存在问题的案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例如,详细分析某个中高职贯通班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时,采用词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具体案例。三是实证研究法。选取中高职贯通院校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在实验班中实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词汇量测试、词汇运用能力测试、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例如,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词汇测试成绩,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的变化。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深入结合中高职贯通教育特点。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而是深入剖析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独特性,探索适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的词汇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针对中高职贯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全面剖析多元智能理论应用。本研究不仅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在词汇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应用,还深入探讨该理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多个维度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全面推广和应用该理论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实证依据。例如,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的调查分析,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2.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2.1.1理论的提出与发展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于测量人的智力高低。随后,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智商”概念,使得人们习惯于用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并推断成就大小。然而,这种单一的智力衡量方式逐渐受到质疑。1935年,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概念,虽未受关注,但开启了对智力多元性的思考。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著名哲学家戈尔曼主持,旨在研究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问题。在后续二十多年里,该项目投入巨大,众多科学家、教育家参与研究。正是在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重新考察了大量看似无关联的资料,包括神童、脑损伤病人、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全者、正常儿童与成人、不同领域专家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中个体的研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整理,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智力并非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组成,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只是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后的十多年间,加德纳不断发表文章,深化这一理论。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这两个“一体两面”的“个人能力”方面,他进一步指出:人际关系智能是了解别人的能力,包括别人的行事动机与方法,以及如何与别人合作;自我认识智能则是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并依据这一认知来解决人生问题。这些理论的深化,进一步丰富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使其更加完善。例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加德纳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的阐述,更好地引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它不仅在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还对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不能仅仅依据传统的智力测试来评价学生。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各个智能领域的发展和表现。2.1.2多元智能的八大范畴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可以分为八个范畴,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拥有较强语言智能的人,在语言表达上清晰流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语言中的细微差别。像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风格著称,其作品《老人与海》通过精准的语言描绘,将老人与大海的搏斗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语言智能。语言智能在记者、编辑、演说家、律师等职业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他们需要频繁地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观点表达和沟通交流。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科学家牛顿,他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逻辑推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出发,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推导出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他强大的逻辑数学智能。在侦探、工程师、数学家等职业中,逻辑数学智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依靠这种智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画家毕加索,他的画作常常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以独特的视角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物体的空间形态,其作品《格尔尼卡》通过扭曲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体现了他非凡的空间智能。建筑师、航海家等职业同样对空间智能有较高要求,建筑师需要在脑海中构建出建筑物的三维空间结构,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图纸;航海家则要凭借对空间方位的准确感知,在茫茫大海中确定航行方向。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他在篮球场上的出色表现离不开卓越的身体运动智能。他能够精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投篮、传球和防守动作,同时还能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等职业也高度依赖身体运动智能,舞蹈家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和艺术内涵;外科医生需要凭借精细的手部动作和身体协调性,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赛车手则要在高速行驶中迅速做出身体反应,控制赛车的行驶方向和速度。音乐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天才莫扎特,他自幼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能够轻松辨别和记忆复杂的音乐旋律,创作出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小夜曲》《安魂曲》等。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智能。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器制造者等职业都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智能,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世界。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他在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了出色的人际智能。他能够敏锐地洞察他人的需求和想法,善于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信任。在政治家、外交家、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等职业中,人际智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良好互动来实现工作目标,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内省智能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一生都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探索,通过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他的内省智能使他能够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哲学思考。在心理学家、教师、作家等职业中,内省智能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能力。例如,教师通过内省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表现为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矿物、天文等现象的敏感和兴趣。生物学家达尔文,他通过长期对自然界生物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进化论。他对不同物种的形态、习性、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收集了大量的证据,从而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自然观察智能在天文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物体的观察和研究,探索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2.2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现状2.2.1教学方法与模式分析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机械记忆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反复读写单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单词的拼写、发音和词义。例如,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会让学生抄写单词几十遍,或者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表。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单词,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单词的表面形式,对单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理解并不深入,很容易遗忘。而且,这种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脱离语境教单词也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往往只是孤立地呈现单词的释义和例句,没有将单词与实际生活和语境相结合。例如,在讲解“environment”这个单词时,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它的意思是“环境”,然后给出几个例句,如“Weshouldprotecttheenvironment.”(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错误。当学生遇到“thesocialenvironment”(社会环境)或“thebusinessenvironment”(商业环境)这样的表达时,可能就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任务布置多但方法指导少也是当前词汇教学的一大弊端。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让学生完成记忆单词的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教师可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单词背诵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住一定数量的单词,但却没有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记忆单词,如何运用单词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等。这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记忆效果也不理想。2.2.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通过对中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词汇基础薄弱的问题。以某中高职贯通院校的学生为例,在入学时进行的英语词汇水平测试中,能够正确拼写和理解常用1000个英语单词的学生不足30%,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在500-800个之间,远远低于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使得学生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面临很大的困难,难以理解英语课文,无法进行有效的口语和写作表达。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也普遍缺乏。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词汇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和理解,这也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例如,一些学生表示在背诵单词时,总是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记,这让他们感到很沮丧,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词汇学习方法上也存在不当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他们不懂得如何通过构词法、语境、联想等方法来记忆单词,也不善于对所学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和复习巩固。在学习“happy”这个单词时,学生可能只是单纯地记住了它的拼写和意思,而不知道它的派生词“happiness”(幸福)、“happily”(快乐地),以及与它相关的短语“behappywith”(对……满意)等。这导致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提高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2.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早,且成果丰富。在理论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如JaneHill在其研究中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教学视角,使教师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通过对学生不同智能类型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实践研究领域,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例如,DavidNunan通过对多所学校的英语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词汇教学方面,研究者们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其中。他们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词汇学习活动,如词汇游戏、词汇故事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词汇。比如,利用逻辑-数理智能设计词汇的构词规律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解词汇的构成来记忆单词;运用身体-动觉智能开展词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身体动作的参与中加深对词汇的印象。这些研究成果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对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理论探讨方面,学者们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对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王初明在其研究中强调,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契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研究方面,许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一些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语言智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词汇教学方面,部分研究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例如,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利用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开展词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逻辑-数理智能,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率。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中高职贯通教育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普通英语教学或其他教育阶段,缺乏针对中高职贯通教育特点的深入研究。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更倾向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词汇教学研究中,虽然提出了一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但缺乏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如何根据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构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同时,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也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衡量教学改革的成效。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1基于语言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1.1词汇故事编写与讲述鼓励学生编写词汇故事是一种极具成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可先设定一个主题,如“我的梦想之旅”“校园生活趣事”等,让学生围绕主题挑选所学的词汇进行故事创作。例如,在学习了“adventure(冒险)”“destination(目的地)”“accommodation(住宿)”“souvenir(纪念品)”等词汇后,教师布置以“我的梦想之旅”为主题的词汇故事编写任务。学生可能会创作这样的故事:“Ihavealwaysdreamedofanadventuretoafar-awaydestination.Lastsummer,Ifinallymadeitcometrue.Iwenttoabeautifulisland.WhenIarrivedthere,Ifoundacozyaccommodationbythebeach.Duringmystay,Iexploredtheisland,metinterestingpeople,andboughtsomespecialsouvenirs.”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思考每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还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词汇融入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中,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词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提问和交流。在分享会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清晰、流畅地讲述故事,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的故事中学习到不同的词汇运用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对于故事讲述流畅、词汇运用恰当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如“你的故事非常精彩,词汇用得恰到好处,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对于存在语法错误或词汇使用不当的学生,教师可以委婉地指出问题,如“这个地方如果用另一个词汇来表达,可能会更准确,你可以再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反馈,学生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故事,提高语言水平。3.1.2词汇辩论与演讲活动组织词汇辩论和演讲活动也是基于语言智能的有效教学策略,能够锻炼学生运用词汇进行逻辑表达和观点阐述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Shouldstudentsbeallowedtousemobilephonesinschool?(学生应该被允许在学校使用手机吗?)”“IsitbettertostudyabroadorinChina?(出国留学好还是在中国学习好?)”等,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词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如使用“convenient(方便的)”“distracting(分心的)”“broadenone'shorizons(拓宽视野)”“culturalshock(文化冲击)”等词汇。例如,正方可能会说:“Usingmobilephonesinschoolisveryconvenient.Wecanusethemtolookupinformation,communicatewithteachersandclassmates,anditcanalsohelpuslearnmoreefficiently.”反方则可能回应:“However,mobilephonesareoftendistracting.Theycantakeourattentionawayfromstudying,andmanystudentswastealotoftimeongamesandsocialmedia.”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活动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教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准备演讲内容。例如,以“我的职业规划”为主题,学生在演讲中需要运用“career(职业)”“ambition(抱负)”“qualification(资格)”“opportunity(机会)”等词汇来阐述自己的职业目标、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准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精心组织语言,运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注意演讲的技巧,如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在演讲时,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作为评委,从词汇运用、内容丰富度、演讲技巧等方面对演讲者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点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3.2基于逻辑数学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2.1词汇分类与归纳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分类是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分类,学生能够将零散的词汇系统化,构建起清晰的词汇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词性对词汇进行分类,将单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名词为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还能按照单复数形式进行分类。比如,在学习了一系列动物词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dog(狗)”“cat(猫)”“elephant(大象)”等可数名词归为一类,将“water(水)”“milk(牛奶)”“rice(大米)”等不可数名词归为另一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词性词汇的特点和用法,在造句和写作时能够准确运用。按主题对词汇进行分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生活实际,设定不同的主题,如“食物”“职业”“交通工具”“颜色”等,让学生将相关词汇归类。在学习“食物”主题时,学生可以将“apple(苹果)”“banana(香蕉)”“bread(面包)”“noodle(面条)”等词汇归为这一主题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词汇与具体的主题情境联系起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当学生遇到与某个主题相关的话题时,能够迅速联想到该主题下的相关词汇,提高语言运用的流畅性。例如,在进行“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口语表达时,学生就可以从“食物”主题的词汇库中选取合适的词汇,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词汇分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词汇思维导图。以“旅游”主题为例,学生可以以“travel(旅游)”为中心词,然后从交通方式、住宿、景点、活动等方面展开分支。在交通方式分支下,写上“plane(飞机)”“train(火车)”“bus(公共汽车)”“car(汽车)”等词汇;在住宿分支下,列出“hotel(酒店)”“motel(汽车旅馆)”“hostel(旅社)”等;在景点分支下,填写“scenicspot(景点)”“historicalsite(历史遗迹)”“beach(海滩)”等;在活动分支下,写上“sightseeing(观光)”“shopping(购物)”“swimming(游泳)”等。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词汇网络,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3.2.2词汇记忆的逻辑推理利用构词法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是基于逻辑数学智能的有效策略。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主要包括派生法、合成法和转化法。派生法是通过在词根的基础上添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比如,在“happy(高兴的)”这个词根前加上前缀“un-”,就变成了“unhappy(不高兴的)”;在“care(关心)”这个词根后加上后缀“-ful”,就构成了“careful(小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前缀和后缀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通过理解构词规律来记忆单词。例如,“-tion”这个后缀通常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名词化,如“education(教育)”是由“educate(教育)”加上“-tion”构成的;“-er”或“-or”后缀常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teacher(教师)”是由“teach(教)”加上“-er”构成的,“actor(演员)”是由“act(表演)”加上“-or”构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快速记忆大量的单词。合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合成一个新单词。例如,“blackboard(黑板)”是由“black(黑色的)”和“board(木板)”合成的;“bookstore(书店)”是由“book(书)”和“store(商店)”合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合成词的构成,理解其含义与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学习“lighthouse(灯塔)”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它是由“light(光)”和“house(房子)”组成的,形象地理解为发光的房子,即灯塔,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单词。转化法是指一个单词在词形不变的情况下,词性发生变化。比如,“water”既可以作名词表示“水”,也可以作动词表示“浇水”;“book”作名词时是“书”的意思,作动词时则表示“预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词汇的转化用法,帮助学生拓展词汇的记忆和运用。在讲解“empty”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它既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空的”,如“anemptybottle(一个空瓶子)”,也可以作动词表示“使……变空”,如“Emptythebox.(把盒子清空。)”,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单词的不同词性和用法。除了构词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词汇间的逻辑关系来记忆词汇。比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所学单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通过对比记忆加深对词汇的理解。“big(大的)”的同义词有“large”“huge”“enormous”等,反义词是“small(小的)”。学生在记忆这些词汇时,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词汇记忆组块。同时,了解词汇的上下义词关系也有助于学生扩展词汇量。“fruit(水果)”是“apple(苹果)”“banana(香蕉)”“orange(橙子)”等的上义词,“apple”“banana”“orange”等是“fruit”的下义词。学生在学习“fruit”这个单词时,可以联想到它的下义词,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3.3基于空间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3.1词汇思维导图绘制引导学生绘制词汇思维导图,是一种充分利用学生空间智能的有效词汇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之间的关系,提高记忆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和绘制方法。以“动物”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中心主题“animals”,然后从这个中心主题出发,引出不同的分支,如“mammals(哺乳动物)”“birds(鸟类)”“reptiles(爬行动物)”“amphibians(两栖动物)”等。在每个分支上,再进一步列举出属于该类别的具体动物词汇,如在“mammals”分支下,写上“dog(狗)”“cat(猫)”“elephant(大象)”“panda(熊猫)”等;在“birds”分支下,写上“sparrow(麻雀)”“pigeon(鸽子)”“eagle(鹰)”“parrot(鹦鹉)”等。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主题,如“职业”“食物”“交通工具”等,绘制词汇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图形来区分不同的分支和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学生在绘制“职业”主题的思维导图时,可以用红色线条表示“教师”相关的分支,在这个分支上,不仅可以写上“teacher(教师)”“professor(教授)”“tutor(家教)”等词汇,还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教师上课的场景,如黑板、粉笔等;用蓝色线条表示“医生”相关的分支,在这个分支上,写上“doctor(医生)”“surgeon(外科医生)”“dentist(牙医)”等词汇,并配上听诊器、手术刀等图形。这样,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抽象的词汇与具体的图形和空间结构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讲解各个分支的内容和词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理解,还能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中学习到不同的词汇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的绘制水平和词汇学习效果。3.3.2词汇视觉联想记忆词汇视觉联想记忆策略是借助学生的空间智能,通过将词汇与具体的图像、场景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视觉联想。比如,在教授“desert(沙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展示沙漠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沙漠中广阔的沙丘、炽热的太阳、稀少的植被等景象,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视觉信息与“desert”这个单词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构建这样的画面:在炎热的沙漠中,沙丘连绵起伏,太阳高悬天空,没有一丝绿色的植被,只有干燥的沙子。通过这样的视觉联想,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desert”这个单词的含义,同时也能记住这个单词的拼写和发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视觉联想。对于一些抽象的词汇,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图像。“freedom(自由)”这个单词比较抽象,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蓝天白云下,微风拂面,没有任何束缚。这样,学生就将“freedom”这个单词与草原上奔跑的画面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联想。在学习“happiness(幸福)”这个单词时,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和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充满了温馨和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词汇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记忆。为了巩固学生的视觉联想记忆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比如,给出一些单词,让学生画出与之对应的图像;或者展示一些图像,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视觉联想,互相学习和启发。在学习“ocean(海洋)”这个单词时,一个学生可能会想象出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有一艘帆船;另一个学生可能会想象出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和珊瑚。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丰富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3.4基于身体运动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4.1词汇动作表演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演词汇含义,是激发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增强词汇学习趣味性和记忆效果的有效策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明显动作特征的词汇,如“run(跑)”“jump(跳)”“swim(游泳)”“climb(爬)”“dance(跳舞)”等,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词汇。例如,在教授“run”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示范跑步的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同时大声说出“run”这个单词。学生在模仿动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单词所表达的含义,还能通过身体的运动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派出一名代表,教师给出一个词汇,代表要通过肢体动作表演出这个词汇的含义,让小组其他成员猜出单词。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比如,教师给出“fly(飞)”这个单词,小组代表可以模仿鸟儿扇动翅膀的动作,小组其他成员通过观察动作,猜出“fly”这个单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词汇学习中,还能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小组竞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4.2词汇游戏活动设计设计词汇游戏活动是基于身体运动智能的另一种有效词汇教学策略。词汇接力赛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先给出一个单词,如“apple(苹果)”,第一个学生要迅速说出以“e”开头的单词,如“elephant(大象)”,然后第二个学生接着说出以“t”开头的单词,如“tiger(老虎)”,依次类推。如果某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符合要求的单词,小组就会被淘汰。这个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在快速思考和回答中巩固词汇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迅速调动大脑中的词汇储备,同时快速做出身体反应,说出单词。例如,当学生听到前一个同学说出“book(书)”时,要立刻思考以“k”开头的单词,并迅速说出,如“kite(风筝)”。除了词汇接力赛,教师还可以设计词汇模仿秀游戏。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写有单词的卡片,这些单词可以是动物、职业、动作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张卡片。小组成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模仿卡片上的单词,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猜出单词。比如,抽到“policeman(警察)”这个单词,小组成员可以模仿警察指挥交通的动作,或者做出巡逻的姿势。这个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词汇。同时,通过观察其他小组的模仿,学生也能加深对不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模仿和猜测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5基于音乐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5.1英文歌曲学词汇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巧妙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极具创意且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精心挑选合适的英文歌曲。比如,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舒缓、歌词简单易懂的歌曲,像经典的《BigBigWorld》,其歌词简单重复,旋律优美,学生容易学唱。歌曲中的“big”“world”“heart”“mistake”等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词汇,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这些词汇的发音和基本含义。又如《LemonTree》,歌曲的节奏轻快,歌词充满生活气息,包含“lemon”“tree”“wonder”“crazy”等词汇,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歌词富有内涵、难度稍大的歌曲,如《YesterdayOnceMore》。这首歌的歌词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语法结构,像“memory”“recall”“lyric”“melody”等词汇,以及“Everysha-la-laeverywo-wostillshines”这样的经典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扩充词汇量,还能提升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词汇。之后,可以逐句教唱歌曲,在教唱过程中,详细讲解歌词中重点词汇的含义、用法和发音。比如在教唱《MyHeartWillGoOn》时,教师可以讲解“eternal”(永恒的)这个词汇,通过例句“Thisisaneternaltruth.”(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词汇的搭配,如“goon”(继续)这个短语,在歌曲中表达了爱情的延续,同时让学生思考“goon”在其他语境中的用法,如“goonwithyourwork”(继续你的工作)。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词汇学习活动。例如,开展歌词填空练习,教师将歌曲的歌词打印出来,去掉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后,根据记忆和对歌曲的理解,填写缺失的词汇。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又能加深学生对歌曲和词汇的印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改编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歌曲版本。在改编《LetItGo》时,学生可以将其中描述冰雪的词汇替换成与校园生活相关的词汇,如将“snow”(雪)换成“book”(书),“ice”(冰)换成“test”(测试),创作出新的歌词“Letitgo,letitgo,Can'tholditbackanymore,Mybooksarehere,mytestsarenear,I'mnotgonnacare”。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词汇,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3.5.2词汇节奏记忆法词汇节奏记忆法是将词汇与节奏相结合,利用音乐智能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词汇,如“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t”(猫)、“dog”(狗)等,将这些词汇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朗读。比如,采用“XX|XXX|”的节奏,将“apple”读成“apple”,“banana”读成“banana”,“cat”读成“cat”,“dog”读成“dog”。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跟随节奏模仿朗读,感受词汇的节奏韵律。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沙锤等,为词汇朗读配上节奏。在朗读“sun”(太阳)、“moon”(月亮)这两个词汇时,用木鱼敲出“XX|”的节奏,学生随着节奏朗读“sunmoon”,这样能够使词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造词汇节奏。对于一些较长的词汇,如“television”(电视)、“refrigerator”(冰箱)等,学生可以根据词汇的音节划分,创造出适合的节奏。“television”可以按照“television”的音节划分,创造出“XXXX|XXX|”的节奏,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更加轻松地记住词汇的发音和拼写。除了单个词汇,教师还可以将词汇组成短语或句子,让学生按照节奏朗读。“playbasketball”(打篮球)这个短语,可以采用“XXX|XXX|”的节奏,读成“playbasketball”;“Iliketoeatapples”(我喜欢吃苹果)这句话,可以读成“Ilike|toeat|apples”。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记忆词汇,还能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为了巩固学生的词汇节奏记忆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节奏练习活动。例如,教师给出节奏,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汇;或者教师说出词汇,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节奏朗读出来。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节奏准确朗读出更多的词汇或句子,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6基于人际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6.1小组合作学习词汇在中高职贯通英语词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词汇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人际智能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和特点,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例如,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与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组员进行词汇的口语表达练习,而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大家进行词汇的分类归纳和记忆策略的探讨。组织词汇互测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词汇学习资料,包括单词卡片、词汇练习题等,分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轮流担任测试者和被测试者,测试者可以通过展示单词卡片让被测试者说出单词的词义、拼写和发音,或者给出汉语意思让被测试者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在词汇互测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自己所学的词汇知识,还能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一次词汇互测中,当一名学生对“hesitate(犹豫)”这个单词的发音不太确定时,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及时给予帮助,通过查阅词典或互相讨论,共同确定正确的发音,加深对这个单词的记忆。小组讨论词汇用法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汇,让小组学生围绕这些词汇展开讨论,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搭配和词性变化等。在讨论“lookforwardto(期待)”这个短语时,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例句,如“Iamlookingforwardtomeetingyou.(我期待着与你见面。)”,并讨论其中“to”是介词,后面要接名词或动名词形式。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汇的用法,拓宽词汇学习的视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巡视各个小组,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深入性。3.6.2词汇交流分享会开展词汇交流分享会是基于人际智能的又一有效词汇教学策略。在词汇交流分享会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际智能,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独特的词汇学习经验和技巧。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擅长利用构词法记忆词汇,他们可以在分享会上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和后缀来记忆单词。在讲解“unforgettable(难忘的)”这个单词时,学生可以指出“forget”是词根,表示“忘记”,“un-”是前缀,表示否定,“-able”是后缀,表示“可……的”,这样通过构词法分析,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的拼写和含义。有的学生则善于利用语境记忆词汇,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英语文章、观看英语电影或电视剧时,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记忆单词。比如,在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时,学生从台词“You'regoingtogetoutofhere.You'regoingtogoonandyou'regoingtomakelotsofbabiesandyou'regoingtowatchthemgrowandyou'regoingtodieanold,anoldlady,warminyourbed.Nothere.Notthisnight.Notlikethis.(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中,深刻理解了“warm(温暖的)”“die(死亡)”“grow(成长)”等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情感表达。除了分享学习经验和技巧,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自己在记忆单词时容易遗忘,通过不断复习和制作单词卡片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将单词写在卡片的一面,释义和例句写在另一面,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如在课间、乘车时等。有的学生则可能分享自己在运用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如词汇量不足、词汇搭配不当等,以及如何通过阅读、背诵范文等方式来积累词汇和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在分享会上,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人际智能。为了使词汇交流分享会更加有序和高效,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分享规则和流程。例如,规定每个学生的分享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要求学生在分享时尽量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分享内容更加生动、易懂。教师在分享会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强调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3.7基于内省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7.1学习日志与反思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日志是培养学生内省智能,提升词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记录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的新单词、学习方法、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例如,学生在学习日志中记录:“今天学习了‘hesitate(犹豫)’这个单词,一开始总是记不住它的拼写和发音。后来我采用了构词法记忆,分析它是由‘hesit(坐)’和‘-ate’后缀构成,联想到犹豫不决时就像坐在那里拿不定主意,这样就容易记住了。但在运用这个单词造句时,还是有些不太确定它的用法,明天要向老师请教。”通过这样的记录,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发现自己在词汇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日志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日志,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学习经历,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学习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分享会上对学生的学习日志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日志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单词记忆困难问题,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记忆单词。3.7.2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基于学生的内省智能,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词汇学习计划,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能力测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对于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词汇学习的量和难度;对于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词汇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英语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制定具体的词汇学习计划。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在学习目标方面,学生可以设定每周或每月要掌握的词汇量,如“本周要学会50个新单词”;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自己的兴趣选择词汇,如选择与职业相关的词汇进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制作单词卡片,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来记忆单词;喜欢听觉学习的学生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等,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词汇。在时间安排上,学生要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词汇学习和复习。例如,学生可以每天安排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专门用于词汇学习,包括背诵单词、做词汇练习题、阅读英语文章等。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给予指导和反馈。对于执行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继续保持;对于遇到困难或执行不力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其更加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3.8基于自然观察智能的词汇教学策略3.8.1生活中的词汇发现在基于自然观察智能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语标识和广告,鼓励他们从中发现并学习词汇。生活中,英语标识和广告无处不在,如商场里的“Exit(出口)”“Entrance(入口)”标识,餐厅里的“Menu(菜单)”,街道上的“TrafficLight(红绿灯)”等。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这些英语标识和广告,并记录下其中的词汇。学生在逛街时,看到商店门口的“Sale(大减价)”标识,就可以将这个单词记录下来,同时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回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词汇,并讲解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词汇量,还能将词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寻找上面的英语标识和说明。很多日常用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包装、药品说明书等,都带有英语标识和说明。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可以留意手机上的“Power(电源)”“Volume(音量)”“Settings(设置)”等英语标识;在食用进口食品时,观察食品包装上的“Ingredients(成分)”“ExpiryDate(保质期)”等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物品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从中学到的词汇。在分享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能拓宽词汇学习的渠道,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一名学生带来了一瓶进口洗发水,向同学们介绍瓶身上的“Shampoo(洗发水)”“Conditioner(护发素)”“Moisturizing(保湿)”等词汇,并分享了自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方法,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学习到相关词汇知识。3.8.2自然主题词汇学习结合自然主题开展词汇学习活动,是激发学生自然观察智能,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相关的主题,如“动物”“植物”“季节”“天气”等,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词汇。在学习“动物”主题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学习动物的英文名称,如“elephant(大象)”“panda(熊猫)”“kangaroo(袋鼠)”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如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动物的英文名称,还能了解到动物的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内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公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学习与自然相关的词汇。在校园里,学生可以观察到各种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如“tree(树)”“flower(花)”“grass(草)”“rose(玫瑰)”“lily(百合)”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学习相关的词汇,如“soil(土壤)”“sunlight(阳光)”“water(水)”等。在公园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天气和季节变化,学习“sunny(晴朗的)”“cloudy(多云的)”“rainy(下雨的)”“winter(冬天)”“spring(春天)”“summer(夏天)”“autumn(秋天)”等词汇。通过实地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春天,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园中观察花朵的盛开,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如“Therearemanybeautifulflowersbloominginspring.Thetulipsareredandyellow,andthecherryblossomsarepink.(春天有许多美丽的花朵盛开。郁金香有红色和黄色的,樱花是粉色的。)”,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四、案例分析4.1案例选取与介绍本研究选取了[中高职贯通学校名称]的两个班级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这两个班级均为[专业名称]专业,学生人数相近,且在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水平经测试无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实验班学生共[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该班学生性格较为活泼,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英语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词汇学习上,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不注重单词的用法和语境,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错。不过,该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善于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词汇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对照班学生共[X]人,男生[X]人,女生[X]人。该班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较为认真,但学习方法相对传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和课后的单词背诵,缺乏主动探索和运用词汇的意识。例如,在完成英语写作作业时,学生往往只能运用一些简单、常见的词汇,词汇运用的丰富度和准确性不足。此外,该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主动。这所中高职贯通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等,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学校图书馆藏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各类英语教材、词典、英语读物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借阅。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机会,如邀请外教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案例分析4.2教学实践过程与方法4.2.1教学准备阶段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培训是关键环节。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多元智能理论培训,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课程。专家详细解读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八大智能范畴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让教师深入理解该理论。教师们共同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如何设计词汇写作和演讲活动;对于身体-动觉智能突出的学生,怎样开展词汇动作表演和游戏活动等。通过培训,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掌握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教学资源准备也不可或缺。教师收集和整理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于语言智能的教学活动,教师准备了大量的英语故事书、英语报纸和杂志,如《英语沙龙》《疯狂英语》等,还收集了各类英语演讲视频,像TED演讲中的精彩英语演讲片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针对逻辑-数理智能的教学,教师准备了词汇构词法分析资料、词汇分类图表以及逻辑推理练习题,帮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学习词汇。在基于空间智能的教学中,教师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思维导图模板,如精美的动物图片用于词汇教学,以及各种主题的思维导图示例,引导学生绘制词汇思维导图。为了支持基于身体-动觉智能的教学活动,教师准备了单词卡片、道具等,用于词汇动作表演和游戏活动。对于基于音乐智能的教学,教师收集了各种英文歌曲和节奏练习素材,涵盖了不同风格和难度的英文歌曲,如经典的《YesterdayOnceMore》《MyHeartWillGoOn》等。针对人际智能的教学,教师准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和评价量表,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基于内省智能的教学,教师准备了学习日志模板,引导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反思。在基于自然观察智能的教学中,教师收集了与自然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如动物、植物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植物的标本,帮助学生观察和学习自然主题的词汇。在学生分组方面,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采用多元化的分组方式,如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类型进行分组,将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分为一组,逻辑-数理智能突出的学生分为一组等,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学习和交流。也会采用混合分组的方式,将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会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较为安静的学生分在一组,以营造良好的小组氛围。同时,教师会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学习过程;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等。通过合理的分组和分工,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词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4.2.2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词汇教学活动。对于基于语言智能的教学,教师组织了词汇故事编写与讲述活动。在教授新词汇时,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一次难忘的旅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编写故事。学生们积极发挥想象力,将“destination(目的地)”“accommodation(住宿)”“scenery(风景)”“adventure(冒险)”等词汇融入到故事中。有的学生写道:“Lastsummer,Iwentonatriptoabeautifulisland.Thedestinationwasreallyamazing.Wefoundacozyaccommodationbythebe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