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是:A.中国东部B.中国中部C.中国南部D.中国西部2.安阳市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3.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A.郑州B.洛阳C.开封D.安阳4.安阳市的主要河流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海河5.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于:A.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农业发达D.旅游资源丰富6.安阳市的历史文化遗址有:A.龙门石窟B.殷墟C.白马寺D.少林寺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A.工业为主B.农业为主C.服务业为主D.旅游业为主8.安阳市的主要农作物有: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9.河南省的人口特点是:A.人口密度大B.人口流动性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分布均匀1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A.公路B.铁路C.水运D.航空11.河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A.煤炭B.铁矿C.石油D.天然气12.安阳市的工业发展特点是:A.轻工业为主B.重工业为主C.高新技术产业为主D.传统产业为主13.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有:A.历史文化遗址B.自然风光C.主题公园D.温泉度假村14.安阳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是:A.文化旅游B.生态旅游C.休闲旅游D.商务旅游15.河南省的环保措施主要有:A.水污染治理B.大气污染治理C.固体废物处理D.生态保护16.安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什么?A.宜居城市B.旅游城市C.工业城市D.商业城市1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A.发展新型工业化B.发展现代农业C.发展服务业D.发展旅游业18.安阳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什么?A.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农业发达D.旅游资源丰富19.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A.人口密度大B.人口流动性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分布均匀2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什么?A.公路B.铁路C.水运D.航空21.河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是什么?A.煤炭B.铁矿C.石油D.天然气22.安阳市的工业发展特点是什么?A.轻工业为主B.重工业为主C.高新技术产业为主D.传统产业为主23.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是什么?A.历史文化遗址B.自然风光C.主题公园D.温泉度假村24.安阳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是什么?A.文化旅游B.生态旅游C.休闲旅游D.商务旅游25.河南省的环保措施主要有是什么?A.水污染治理B.大气污染治理C.固体废物处理D.生态保护26.安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什么?A.宜居城市B.旅游城市C.工业城市D.商业城市2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A.发展新型工业化B.发展现代农业C.发展服务业D.发展旅游业28.安阳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什么?A.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农业发达D.旅游资源丰富29.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A.人口密度大B.人口流动性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分布均匀3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什么?A.公路B.铁路C.水运D.航空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31.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32.安阳市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33.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34.安阳市的主要河流是________。35.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于________。36.安阳市的历史文化遗址有________。3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________。38.安阳市的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39.河南省的人口特点是________。4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__。41.河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________。42.安阳市的工业发展特点是________。43.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有________。44.安阳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是________。45.河南省的环保措施主要有________。46.安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________。4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________。48.安阳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__。49.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5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__。51.河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________。52.安阳市的工业发展特点是________。53.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有________。54.安阳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是________。55.河南省的环保措施主要有________。56.安阳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________。57.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________。58.安阳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__。59.河南省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60.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__。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60分)61.描述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及优势。62.简述安阳市的气候类型及特点。63.介绍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及主要城市。64.描述安阳市的主要河流及水资源状况。65.简述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战略。66.介绍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3题,60分)67.论述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8.分析安阳市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69.探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未来发展方向。总分:300分一、选择题答案:1.B2.A3.A4.A5.A6.B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二、填空题答案:31.郑州32.洛阳33.开封34.安阳35.商丘36.周口37.焦作38.濮阳39.许昌40.漯河41.三门峡42.鹤壁43.新乡44.南阳45.信阳46.商丘47.周口48.焦作49.濮阳50.许昌51.漯河52.三门峡53.鹤壁54.新乡55.南阳56.信阳57.商丘58.周口59.焦作60.濮阳三、简答题答案:61.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62.安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3.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郑州,其他主要城市有洛阳、开封、安阳等。64.安阳市的主要河流是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65.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66.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四、论述题答案:68.安阳市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对其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69.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地理位置及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众多,资源丰富。2.气候类型及特点:安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省会城市及主要城市: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郑州,其他主要城市有洛阳、开封、安阳等。4.主要河流及水资源:安阳市的主要河流是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5.经济发展特点及战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交通运输方式:安阳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各题型知识点详解及示例:1.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河南省和安阳市的基本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840-2025水套加热炉通用技术要求
- 河南省郑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英语 含解析
- 球馆火灾应急专项预案(3篇)
- 行政管理复习提纲试题与答案
- 银鸽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制定火灾应急处置预案(3篇)
- 法学概论考试中的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与试题与答案
- 运输车队火灾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IT行业的未来机遇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全局分析技巧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3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英语期末调研测试试题(PDF版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音频)
- CPK计算模板(双边)
- 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执行摘要(2017-中文版)【2022-雷泽佳译】
- 桐庐县2023年三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钢质防火门安装施工工艺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广西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Proworks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用户手册要点
-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 GB/T 23321-2009纺织品防水性水平喷射淋雨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