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感染管制措施_第1页
机构感染管制措施_第2页
机构感染管制措施_第3页
机构感染管制措施_第4页
机构感染管制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感染管制措施感染管制目的预防与减少感染发生

降低

医疗

成本

花费

供安全的医疗质量提供机构工作人员与住

民、家属、访客,

安全

的医疗工作环境2•

独立的环境(人口聚集且空间有限)•

较多团体活动•

住民自我照顾能力有限,多重疾病且侵入性管路留置•

住民住院原因以感染居多机构特性3机构人员组成访客、家属工作人员住民4为何会发生感染5感染三要素易感宿主感染源

传播途径6传播方式7机构常见感染肺炎/

结核多重抗药性菌种泌尿道感染肠胃炎皮肤病如何避免感染9武功秘籍10

确实做好个案管理以预防群聚之可能监测、预防接种、防护措施、感染管制措施介入,皆为预防传染病个案及群聚疫情•传染病筛检:新入住、过去感染过、体弱、高风险者、外出外医

返回者

。•身体检查:新入住及新进人员体检

及定期体检(例如:胸xxX光.肠胃道

检查)

。•

疫苗接种:鼓励流感疫苗接种。•

警觉行为:脸潮红.苍白.倦怠.

食欲降低.咳嗽.搔抓.频上厕所.裤

子臀xx泛黄.躺床

…等等。疑似感染者立即预警处理:高规格单独

密切观察,尽早确诊治疗。隔离防护措施:确实按照疾病别,落实

防护措施。通报感染管制:发现感染者,立即通报

,共同处理及追踪。接触者检查密切接触者每日每班主动确实筛检,

发现潜藏隐匿个案。个案预防个案处理隔离要素基本重点手xx卫生隔离防护装备住民安置13目的为预防感染性疾病在住民、工作人员、访客

家属之间的传播隔离定义、目的为避免致病原由感染的住民或带有感染原的

人传播给其他人而实施的措施定义14隔离措施之基本原则•依住民感染(或疑似)疾病决定采行隔离方式。•医疗工作人员/家属及/访客亦应采取之防护措施及遵守。15•

标准防护措施(Standard

Precaution)•

接触传染防护措施(Contact

Precaution)•

飞沫传染防护措施(Droplet

Precaution)•

空气传染防护措施(Airborne

Precaution)隔离措施种类16•

目的:•

减少己确定或怀疑之感染源在机构内传播的危险性。•适用对象:•所有住民。•

内容:•

包涵全面性血液体液防护措施,即若预期会接触到住民血液、体液、皮肤、黏膜时,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标准防护措施17飞

沫空

气最重要且最常见之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两种:•

直接接触传染致病原经由身体接触(皮肤对皮肤的接触)

直接自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是机构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染住民身上的致病原附于机构内的无生命物体(如医疗器材

、环境、水),再经由接触传播给另一位住民。接触传染防护措施-120•需采取接触传染防护措施的住民最好安置于单人病室。•当单人病室不敷使用时,可评估不同的住民安置措施分别可能对应的风险(例如:集中安置(cohorting),维持与

当前的室友一同安置)

。•多人病室中,床与床之间建议间隔大于3英呎或1公尺

,以减少感染/移生住民与一般住民间不经意共同使用物品的机会。接触传染防护措施-221接触防护措施22•

目的:•

用于降低病原体经由飞沫传播的危险。此类的感染大都经由受

到感染的住民口鼻腔黏膜或呼吸道具有传染力的分泌物所致。•飞沫微粒直径>5μm,其来源可以经由:咳嗽、打喷嚏

、交谈、或是实施呼吸道侵入性医疗措施,如:抽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照护过程當中產生。飞沫传染防护措施-123•

适用病症:•

百日咳(B.

pertussis)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

、鼻病毒(rhinovirus)

、脑膜炎双球菌(N.

meningitidis)

及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等。•

接近住民1公尺距离时,配戴外科口罩、面罩或护目镜。•

住民若离开病室要配戴外科口罩。•

维持床距大于1公尺。•

大都因口鼻腔黏膜或呼吸道,密切接触到具有传染力的分泌物所致,通常在一段距离后(一般是3英呎或1公尺)即不具感染力,因此避免飞沫传播并不

需要特殊的空调处理

。飞沫传染防护措施-224飞沫防护措施25•

目的:•

为避免病原菌藉由≦5μm微粒(可能漂浮空气中),经由空气长期

距离(1公尺以上)广泛的传播,故需采取适当之防护措施。•

重要性:•

最难中断的传染途径。•

适用病症:•

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推测SARS、

MERSCoV…等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经由呼吸道传染的感染症。空气传染防护措施-126•

负压隔离室:需有两道独立的房门,并维持房门紧闭(对有需要负

压隔离室的住民,应尽快转医院处置)

。•

一般长照机构并未设置负压隔离室,但需有单一病室及独立空调

或通风良好。•

只有必要的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病室。•

工作人员进出时要确实关紧房门。•

进入病房前配戴N95口罩。•

住民分泌物喷溅:手套、

一般隔离衣。•

住民戴外科口罩。•

避免/限制访客。空气传染防护措施-227空气防护措施28个人防护装备鞋套发帽护目镜/面罩29\•

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的选用导

入风险概念

,强调依照住民情况与接触情形而定,不以工作性

质如照服员或社工师来区分等级。•需要时オ穿着个人防护装备。•

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原则-1**不能替代基本衞生措施(如:洗手)**30•个人防护装备系为用于保护医疗工作人员避免曝露或接

触潜在性感染物质的穿戴装备。•工作人员应依据所提供的服务工作内容与住民特性,并

视身体可能暴露范围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卸除并丢弃个防护装备后应立即执行手xx卫生。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原则-231防疫物资管理种类项

目备注防

药品病媒防治用药xx环境保护xx许可

输入、制造;若环境卫

生需标示有『环境用药』字样消毒剂、杀菌剂xx成制字号/xx药制字号个人防护装备医用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面罩、手套*、隔離衣*、防护衣*

围裙*卫xx(xx)医器输

字号或医器制号防疫物资种类目的机构应依本身所提供的照护服务评估个人防护装备之需求,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且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以减少不必要之伤害

防疫物资~个人防护装备(PPE)

种类:口罩、护目镜/面罩、手套、隔

离衣、防护衣、围裙1.

合格标示/效期2.

适当储存量3.

存放及管理个人防护装备脸xx保护(护目镜,面罩)隔离衣手套u平常时:机构基本使用量(常备品)如范例1l医用口罩、手套、隔离衣l口罩数:

可依工作人员数(上班人数)订基本使用量l手套、隔离衣:依照护住民数订基本使用量u有疫情:

当有疑似感染事件或发生传染病时,且需足够

转送服务对象或工作人员至医院之使用量,

需求量:至

少1周~数周为原则。l参考疾管xx「长期照护机构防护装备储备量估算表」如范例2适当储存量

长照机构基本使用量

范例1

职称上班人数数量医用口罩护理师5(3班)10护佐/照服员10(3班)20其他(看诊医

师,心理师,清

洁,

厨工

…)510每日使用量40隔离衣及手套l住民使用,可依住民数2~3成l隔离衣:数量约14~21件,每

周约98~147件l手套:每周约2~3盒

(100支/盒)u长照机构工作人员数39位,住民70人,设每周使用基本量每4小时更换,每周约280~300片

【6盒

(50片/盒)】【参考范例情境-流感】u3名服务对象出现流感症状

.经送医后确认感染A型流感

.返回机构集中照

.3名服务对象有1位放置气切管、1位放置鼻胃管

.经治疗5天后康复。u需要那些参数??

「长期照护机构防护装备储备量估算表」

(范例2)l各职别人员每日工作人次l每人次接触病人次数l每人次接触单一病人次数l每次使用防护装备数量l工作天数}相乘后加总u放置环境(离地、离墙、不接触

天花板)且储放于通风场所。l通风场所增加空调设施,勿放在

户外u物资管理-专人(每月)l列表:品项、数量、到期日l先进先出(先买先用的概念)l效期、合格证明存放及管理存放及管理-建议u放置地点如置货架、栈板上u

使用置物箱

.禁止纸箱入库u

每日监测温溼度(温度≦

35℃、湿度≦80%)X污衣被服处理u

污染之衣物布类需适当清洗及消毒,以防范使用者发生感

染机会。u

输送人员于污衣运送过程应谨慎小心,避免本身及公共空间环境之污染。u

有效处理降低人力及成本耗用。污衣被服处理之重要性

1.照护住民时应着工作服;工作服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2.衣物及布单的

「干净(已清洗处理)」

需与「使用过」明确分开置

放和传送

。3.住民衣服若有脏污应随时更换,处理使用过的衣物及布单应尽量

避免抖动

,以免污染。4.不可使用更换下来的衣物及布单代替拖把或抹布,擦拭地面或桌

面。污衣被服处理要点干净衣物布单专用车运送时加盖-减少过程中曝触染污污衣被服置放专用有盖收集桶错误正确1.清洗方式:(1).

高温:水温≥71℃至少清洗25分钟(2).低温:水温≤70℃并用合适浓度洗剂清洗(3).

疥疮住民使用过衣物及布单,要与其他人衣物及布单分开处

理,并须用60℃以上热水清洗和高热干燥。2.清洗时添加浓度50-150ppm漂白水(5~6%原液漂白水),或高

温烘干整烫等方式,有助于增加衣物及布单清洗消毒效益。污衣被服清洗要点漂白水污衣被服之收运要点u运送人员须穿着隔离衣、手套,并佩戴口罩执行业务。u装载污衣被服之收集袋达

8

分满,应打包且袋口扎紧再行运送。u专用运送车输送,减少环境周遭碰触。u结束后,脱除防护装备并执行手xx卫生。废弃物分类管理u避免废弃物病原菌于机构内、外造成传播。u落实机构生物医疗废弃物分类与前处理,让废弃物处置更具效

益性。u提供住民与工作人员、访客、家属,安全医疗环境及维护机构

院区整洁。废弃物分类重要性认识医疗废弃物u医疗院所产生的各种废弃

物,俗称「医疗废弃物」u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仍属废弃物清理法指定

的事业,须遵守「事业

废弃物管理规定」(*为住宿式长期照护机构及护理之家)医疗机构近5年废弃物平均产量,约12万公吨/年,其中生物医疗废弃物(有害)约为3万公吨/年(占25%)有害事业废弃物生物医疗废弃物医院废弃物2020/6/15xx环境保护xx医疗废弃物倡导网25%医疗废弃物管制架构感染管制卫生机关及医疗机构产出分类贮存清除机构内

机构外废弃物清理(环保机关)最终

处置中间

处理√

事业废弃物(医疗机构产出)有害事业废弃物一般事业废弃物u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护理之家仍属废弃物清理法指定的事业

,必须遵守事业废弃物管理规定。环保xx废弃物清理法规第二条一般废弃物52

由事业所产生具有毒性

、危险性,其浓度或数

量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或

污染环境之废弃物有害事业废弃物事业所产生有害事业废弃物以外之废弃物u可燃性/

回收u不可燃/

回收一般事业废弃物类别说

明可

燃1.果皮、便当盒、竹筷、塑料袋、保利龙、一般尿布、皮制品、布类..等2.纸盒、纸箱、报纸、包装纸...等

(回收)不

燃1.厨肴、菜屑...等(回收)2.塑胶空瓶、宝特瓶罐、铁铝罐、废玻璃(点滴瓶、AMP、VIAL)

(回收)3.干净点滴袋(回收)1.废硅酸钙板、砖瓷、沙土、建材等(回收)2.废干电池(回收)3.日光灯管、荧光灯、蓄电池、机油等

(回收)一般事业废弃物(含回收)54

有害事业废弃物~生物医疗废弃物u环保法规分3大类:1.基因毒性废弃物2.废尖锐器具3.感染性废弃物医疗机构、长照机构、医事

检验所、医学实验室、

..

,于医疗、医事检验、

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2020/6/15xx环境保护xx医疗废弃物倡导网废尖锐器具指对人体会造成刺伤或切割伤之废弃物品,包括注射针头、与针头

相连之注射筒及输液导管、

剃刀、

针灸针、手术缝合针、手术刀、

载玻片、盖玻片或破裂之玻璃器皿等感染性废弃物1(四)受污染动物尸体、

残肢及垫料(三)血液废弃物(五)手术或验尸废弃物(六)实验室废弃物(九)受血液及体液污

染废弃物(一)废弃微生物培养物

、菌株及相关生物制品(七)透析废弃物(二)病理废弃物(八)隔离废弃

物类别说明(八)隔离废弃物收容患传染病病人隔离病房所产出之废弃物。(九)受血液及体

液污染废弃物其他医疗行为所产生与病人血液、体液、引流液或排泄物

接触之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蛇型管、氧气鼻导管、抽痰管、导尿管、引流管等,沾有可流动人体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髓液、滑液、胸膜液、腹膜液、心包液或

羊水且可能导致滴溅之废弃物。但不含止血棉球、使用过

个人卫生用品、沾有不可流动或不可吸收人体分泌物的纱

布、包扎物、尿布、面纸及厕所卫生纸等。感染性废弃物2u

主要成分特性分类贮存u

贮存地点、容器、设施应保持清洁完整,不得有废弃物

飞扬、逸散、渗出、污染地面或散发恶臭情事u

贮存容器、设施应与存放之废弃物具有兼容性u

贮存地点、容器及设施应有明显中文标示废弃物名称u

应有防止地面水、雨水及地下水流入、渗透之设备或设

一般事业废弃物~贮存与标示

一般事业废弃物~贮存与标示

一般事业废弃物贮存容器示意图一般事业废弃物贮存设施示意图u废尖锐器具:

应与其他废弃物分类贮存,并以不易穿透坚固容

器密封盛装,

贮存一年为限。u感染性废弃物

:应与其他废弃物分类贮存l热处理

法处理,应防漏、不易破红色塑料袋或红色可

燃容器密封盛装l灭菌法处理,应防漏、不易破黄色塑料袋或黄色容器

密封贮存

生物医疗废弃物~贮存与标示1

生物医疗废弃物~贮存与标示2

生物医疗废弃物~贮存与标示3

产出机构:0>5℃

贮存者,

一日为限;

@<5℃~0℃冷藏者,

七日为限因<0℃冷冻者,

三十日为限处理机构:

>5℃不得贮存;于<5℃

~0℃冷藏者,以七日为限;

<0℃冷冻者,以三十日为限。清除机构:不得贮存;但有特殊情形而须转运者,经地方主管機關同意後,得于<5℃冷藏或冷

冻,七日为限

生物医疗废弃物~贮存与标示4

防疫不二法门TOCC调查对象、方式家属、访客住民工作人员职业史请问你的工

作是什么?请问最近有

出国或其他

地区旅游吗?请问最近有

接触过生病

的人吗?请问最近家

属朋友同事

有谁也有类

似症状?群聚史CO旅游史T接触史C范例-访客纪录单资料来源:卫生福利xx疾病管制xx为及早发现疑似或确诊相关传染病个案,避免工作人员因接触感染访客、住民而染病或需要居家隔离,进而影响工作人力之调度,甚至冲击照顾服务量能紧缩,应落实及掌握机构工作人员TOCC现况,必要时配合时事疫情或人员休假后进行TOCC询问,并备有纪录。因应疫情询问范例TOCC调查重要性近期接触、

出入群聚场所

及参加集会活动等情形,

含括至医疗院所就医、

口密集场所(

如学校)、

室内活动(

如家庭聚会

频繁接触外国人场所

(

如机场)、

公众集会(如宗

教活动

)高风险职业含括医院工作者

、交通运输业(

如出租车司

机)、旅游业(

如导游)、

旅馆业(

如房务接待)、频

繁接触国外旅客之人员(

等近一个月内群聚史,

如同住

家人为具风险个案被追踪者

(如居家隔离、

居家检疫

,家屬或親友有發燒或呼吸

道症状等14日内旅游史,含括自身、亲友及家属等国外旅游

情形注:依据疾管xx公告新兴传染病流

行期进行调整。接触史(Contact

history)旅游史(Travel

history)职业史(Occupation)是否群聚(Cluster)•

应订有机构内工作人员(含流动工作人员)健康监测计划。•

落实工作人员每日体温量测及健康状况监测。•

工作人员若有发烧(耳温超过38℃

)、呼吸道症状、肠胃道症状

、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征兆

,应主动向单位主管或负责

人员报告,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及就医。就医时:•

必须采取适当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

务必告知医师您的旅游史、职业别、接触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提供

医师及时诊断通报。•

将监测结果纳入单位主管每日交班事项,充分了解权管人员之健

康情形,且视国内外疫情及实务所需,适时强化员工健康监测机

制,以利及时采取员工体温或健康状况异常之处理措施。健康监测计划-1•订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的照护工作人员的请假规则及人力备援规划,且工作人员都能知悉,遵循办理。•工作人员若有发烧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安排休假或限制从

事照护或准备饮食服务,

直至未使用解热剂(如acetaminophen等退烧药)且不再发烧24小时后,才可恢

复工作。•订定机构内工作人员因病休假或受暴露时的处理措施,例如:流感、肺结核、疥疮、肠胃炎、尖锐物品扎伤或血液体液暴触事件处理流程等,并应公布机构内人员周知,遵循办理;有

传染之虞者应安排休假或限制从事照护或准备饮食服务,至医师诊断无传染他人之虞。健康监测计划-2 机构因应流感疫情防疫作为现况及工作人员体温监测推动情形查检表-1资料来源:卫生福利xx疾病管制xx-机构因应流感疫情防疫作为现况及工作人员体温监测推动情形查检表(12月30日修订) 机构因应流感疫情防疫作为现况及工作人员体温监测推动情形查检表-2资料来源:卫生福利xx疾病管制xx-机构因应流感疫情防疫作为现况及工作人员体温监测推动情形查检表(12月30日修订)>37.5度>37度耳温>38度额温如何有效监测体温量温仪器应每次使用后以酒精进行擦拭。资料来源:卫生福利xx食品药物管理xx上班前先进行体温量测,并记录。若监测体温时发现发烧时•应进行体温登录。•安排休假,调派其他

人员支援。•并请他戴上外科口罩

就医,落实咳嗽呼吸

道礼节及手xx卫生。范例-1情境:某机构人员上班过程中,突然感觉到忽冷忽热,经自行量

耳温发现已经发烧38.4度,此时他应该要如何?范例-2若遇到夜间或假日时也是要及时通知单位主管,让主管可实时了解现况,

进行妥善调派,必要时增加环境清消。戴上口罩休假就医调派人力支援通报单位主管持续观察有无

其他症状直至退烧或无感染之虞方可上班通报关怀员工员工主管范例-3A

:生病的人建议协助安排休假,让他好好休养,直至退烧或无传

染力之虞才可上班,避免传染给他人。Q:

一定要休假吗?看诊后吃药后就可上班吗?如何有效监测异常症状-1流鼻水肠胃炎皮肤病发烧倦怠咳嗽吐如何有效监测异常症状-2主动观察主动关怀范例-1工作人员皮肤出现红疹、有搔痒情形,建议工作人员应暂停上班,

至医疗机构诊治

,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或其他人员曝触追踪

。结痂型疥疮-皮肤会过度角质化,皮肤中含大量虫体及虫卵肚脐周围指间疥疮范例-2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