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血液化验单中的RBC表示红细胞,它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脊椎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运送氧气的媒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可以提高机体中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中相关基因开始表达D.蛙的红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答案】B〖祥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详析】A、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因为人红细胞只有细胞膜这一层膜结构,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以提高机体中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腾出更多空间容纳血红蛋白携带氧气,B正确;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基因,与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关基因在红细胞未成熟前就已经表达,C错误;D、蛙的红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但有遗传物质的复制,D错误。故选B。2.植物在逆境下会产生过量的H2O2对细胞造成损伤。研究发现,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P发生磷酸化后,可获得向胞外运输H2O2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过蛋白P的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蛋白P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磷酸化后蛋白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蛋白P磷酸化水平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有关【答案】A〖祥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的扩散,叫协助扩散,该方式不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详析】A、水通过蛋白P(水通道蛋白)的运输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蛋白P位于细胞膜上,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通过囊泡运输至细胞膜上,B正确;C、磷酸化后蛋白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具有了向胞外运输H2O2的能力,C正确;D、植物在逆境下会产生过量的H2O2对细胞造成损伤,而蛋白P磷酸化可向胞外运输H2O2的,故蛋白P磷酸化水平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有关,D正确。故选A。(创新题)3.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为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研究过程中患者体内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锌(μmol/L)铁(μmol/L)钙(mmol/L)镁(mmol/L)铜(μmo/L)实验组70.58±1.537.38±1.201.68±0.171.65±0.1721.77±3.97对照组78.61±0.907.75±0.951.72±0.171.48±0.2020.04±5.29A.表中检测的5种元素均为微量元素B.实验组不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对照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C.表中结果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D.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Ca2+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抽搐【答案】C〖祥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析】A、钙、镁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B、据题干信息“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可知,实验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B错误;C、对患者进行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后,据表中数据可知,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是Ca2+的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D错误。故选C。(新情境题)4.有科学家提出肿瘤治疗的新思路,即利用近红外光激活分子手提钻(MJH)的振动模式时,会产生协调一致的整体分子振动,诱导细胞膜穿孔。具体步骤如图所示:MJH结合到脂双层后,通过激活分子振动,使与MJH紧密接触的磷脂区域产生孔洞,剩余的磷脂分子会重新组织,填补空位,但孔洞持续产生,直至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JH结合到脂双层内部的部分应具有亲水性B.磷脂分子填补空位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MJH诱导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使用此治疗方法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应避免太大面积的近红外光照射【答案】A〖祥解〗1、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析】A、MJH结合到脂双层内的部分在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因此MJH结合到脂双层内的部分具有疏水性,A错误;B、磷脂分子填补空位的过程说明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MJH结合到脂双层后,使与MJH紧密接触的磷脂区域产生孔洞,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因此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D、使用此治疗方法时,应使肿瘤细胞死亡同时保证不伤害正常细胞,即用近红外光照射患肿瘤小鼠的肿瘤细胞,D正确。故选A。5.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杂合二倍体中,等位基因有相同的概率遗传到下一代,而某类基因(又称“配子杀手”)可以改变这一比例关系,通过三种模型增加自身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中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配子杀手”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会逐渐升高B.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过程中的不对称分裂C.模型二中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应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模型三中的毒药必须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就开始合成【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中起作用。【详析】A、配子杀手可以让自身被传递给子代的概率增加,因此“配子杀手”的基因频率会不断升高,A正确;B、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那么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使配子杀手进入大的子细胞(卵细胞)而不进入小的子细胞(极体),B正确;C、如果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就必然被分配到同一个配子里,在配子致死时,配子杀手本身也就不可能被遗传给子代,不符合题目的“增加自身遗传给子代的概率”,C错误;D、模型三中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可能已经开始进行毒药的合成,如果是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后合成那么毒药就不会在所有配子中发挥作用了,D正确。故选C。6.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利用大肠杆菌发酵产生色氨酸的基因表达及调控情况如图1所示,大肠杆菌细胞内色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图2所示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R为调节基因;P为启动基因;O为操纵基因;结构基因(trpE、trpD、trpC、trpB、trpA)为与合成色氨酸有关的一系列酶的基因。A.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的生成都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B.操纵基因O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生成来影响色氨酸的产量C.由图可知,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多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合成的过程D.可通过改造R基因使阻遏蛋白不能生成或生成后的活性降低来提高色氨酸的产量【答案】A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色氨酸操纵子负责调控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培养基中有无色氨酸而定。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自动关闭,色氨酸缺少时,操纵子被打开。色氨酸在此过程中起到阻遏的作用,因为被称为辅阻遏分子。【详析】A、由图可知,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都是蛋白质,两者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过程产生mRNA,再翻译生成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A正确;B、阻遏蛋白和色氨酸与操纵基因O结合,可抑制RNA聚合酶与启动基因P结合,来抑制色氨酸合成酶的生成,从而影响色氨酸的产量,B错误;C、图中色氨酸合成酶为一系列的酶,因此并未体现多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质合成的过程,C错误;D、若通过改造R基因,使其不能合成阻遏蛋白或合成的阻遏蛋白的活性降低,可提高色氨酸的产量,D正确。故选AD。7.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有明银鱼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属。科学工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它们的线粒体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理错误的是()线粒体基因对比COⅡ基因Cytb基因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4126.57太湖新银鱼-有明银鱼14.8924.32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5916.95注:三个物种同一基因的基因序列长度相等;表中数据表示的是核苷酸序列差异百分比。A.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水域,自然条件下,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因存在着地理隔离而不会发生基因交流B.三个物种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三种银鱼中,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亲缘关系最近D.COⅡ基因和Cytb基因常通过基因重组传递给后代,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水域,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因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三种银鱼的两种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C、据表分析,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的差异率分别为13.41%、26.57%,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的差异率分别为13.59%、16.95%,故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C正确;D、COⅡ基因和Cytb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中,一般不会通过基因重组传递给后代,D错误。故选D。8.龙眼(2n=30)和荔枝(2n=30)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果树,均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据报道,广东科研团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龙眼与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SZ52)”(如图所示),其果实中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代会出现明显的偏母遗传(子代的某些性状偏向于母本的遗传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处理雌花”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形成染色体数为2n的雌配子B.SZ52与父本回交可减轻偏母遗传,达到更接近“一半荔枝一半龙眼”的效果C.取生长健壮的SZ52植株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细胞中最多可以观察到60条染色体D.新品种1和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中的所有基因都纯合【答案】D〖祥解〗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②交叉互换型。【详析】AD、图中“处理雌花”后,导致出现了染色体数为2n的雌配子,可能的原因有: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全部到达雌配子中,所以,若属于前者,则新品种1和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的基因是否纯合取决于龙眼是否纯合,若属于后者,则新品种1和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的所有基因都纯合,A正确,D错误;B、依据题干信息,“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代会出现明显的偏母遗传”,SZ52是龙眼和荔枝的杂交中,其与父本回交,父本中不含细胞质基因,故可减轻偏母遗传,从而达到更接近“一半荔枝一半龙眼”的效果,B正确;C、龙眼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0,荔枝的染色体数也为30,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产生的SZ52植株细胞中也含有30条染色体,取生长健壮的SZ52植株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若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60条染色体,C正确。故选D。9.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其中II-4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该家系情况可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如果IV-5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者均为杂合子C.只考虑该病,该家系中列出的患者个体基因型都相同D.可以判断未出生的IV-4个体为正常个体,性别不确定【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II-4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II-4不能生出患病儿子,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析】A、II-4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II-4不能生出患病儿子,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Ⅲ-6正常,则Ⅳ-5基因型为杂合子,正常男性为隐性纯合子,子代患者必为杂合子,B正确;C、只考虑该病,该家系中列出的患者个体基因型都相同,均为杂合子,C正确;D、Ⅲ-3为杂合子Aa,Ⅲ-4为aa,未出生的IV-4个体可为Aa患病,或aa正常,性别不确定,D错误。故选D。10.失温是指机体体温下降至35℃以下的生理状态,轻者出现口齿不清、肌肉不协调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对于马拉松等户外运动,突发极端天气带来的失温是非常凶险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失温的实质是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B.环境温度过低会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C.轻度失温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D.将保温毯贴身包裹在身体核心区域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答案】C〖祥解〗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详析】A、当机体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机体的体温会下降,从而使人体失温,A正确;B、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人体失温,体温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B正确;C、轻度失温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产热,C错误;D、将保温毯贴身包裹在身体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与外界低温的接触减少,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C。11.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存的神经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神经递质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C.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上出现大量阳离子流出细胞【答案】C〖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析】A、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同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相反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会进入细胞内,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或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D、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出现K+外流或是Cl⁻内流都会使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故选C。12.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引发宫颈癌。下图为感染HPV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I-Ⅳ表示免疫细胞;L1蛋白为HPV表面抗原,E6蛋白和E7蛋白皆为HPV内部蛋白;p53蛋白和PRb蛋白分别由p53基因和pRb基因控制合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Ⅱ能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MHC分子复合体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B.细胞Ⅲ的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一种细胞Ⅳ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C.细胞Ⅳ产生的抗体可与HPV结合并抑制其增殖或对宫颈上皮细胞的黏附D.p53和pRb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抑制该两种基因的表达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HPV病毒入侵机体后,可侵入宫颈上皮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若被树突状细胞摄取,树突状细胞会把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进而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Ⅱ)与B细胞(Ⅲ),进而激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细胞Ⅳ为浆细胞。【详析】A、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MHC分子复合体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A正确;B、细胞Ⅲ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一种细胞Ⅳ(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B正确;C、细胞Ⅳ(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HPV结合并抑制其增殖或对宫颈上皮细胞的黏附,C正确;D、p53和pRb基因都属于抑癌基因,而不是原癌基因,抑制该两种基因的表达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D错误。故选D。13.为助力乡村振兴,某地推行“稻虾共作”模式,虾以杂草、碎叶及农田害虫为食,虾粪可以肥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有效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稻虾共作”模式能够减少稻田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稻虾共作”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出D.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虾与害虫属于第二营养级【答案】D〖祥解〗“稻虾共作”模式,通过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详析】A、“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得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虾以杂草、碎叶及农田害虫为食,虾粪可以肥田,从而可以减少稻田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C、“稻虾共作”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出,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C正确;D、虾以害虫为食,说明虾是第三营养级,虾以杂草为食,说明虾是第二营养级,因此虾是第二、三营养级,D错误。故选D。14.野外曾一度消失的中华穿山甲在衡阳、永州等地相继出现;5只美丽的彩鹦在郴州市区的农田中悠闲觅食;水松、银杉等珍贵濒危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山水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上信息体现了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B.对濒危物种可采取克隆的方法放归自然,可增加物种多样性C.在保护生物与环境同时,也关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这遵循自生原理D.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人类不可过度从土地索取更多资源【答案】D〖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析】A、生物多样性中不包含种群多样性,A错误;B、对濒危生物克隆繁殖并不能增加物种多样性,B错误;C、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在保护生物与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错误;D、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人类不可过度从土地索取更多资源,D正确。故选D。15.鸡胚蛋俗称“毛蛋”,是淮安特色小吃。下表为鸡胚蛋孵化过程中部分营养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胚龄(d)必需氨基酸胆固醇032.349.2533.647.5936.539.81440.1632.31938.1610.4A.鸡胚早期发育时所需要的物质均来自蛋黄和蛋清,不需要从外界吸收物质B.鸡胚发育要经历囊胚和原肠胚阶段,原肠胚开始细胞分化C.鸡胚蛋最佳食用时间为14天左右,与鸡蛋相比适合高血脂人群食用D.使用未受精的鸡蛋进行培养,也可能得到胚蛋【答案】C〖祥解〗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需要通过食物获取。【详析】A、在鸡胚的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蛋黄和蛋清,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A错误;B、鸡胚发育要经历囊胚和原肠胚阶段,囊胚阶段就已经存在细胞分化,B错误;C、据表可知,鸡胚蛋最佳食用时间为14天左右,其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胆固醇的相对含量较低,适合高血脂人群食用,C正确;D、鸡胚蛋是受精蛋,未受精的鸡蛋不能得到胚蛋,D错误。故选C。16.木质素是植物秸秆的成分之一。自然界中,木质素在真菌和细菌共同作用下被降解。研究人员在自然界中筛选出了能降解木质素的假单胞杆菌,并探究了木质素降解率和培养基中木质素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可从芦苇湿地获取菌样,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对假单胞杆菌计数B.假单胞杆菌能够吸收秸秆中的木质素,并利用木质素作为直接能源物质C.木质素的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假单胞杆菌的生长,从而导致木质素降解率下降D.农业上可通过联合使用假单胞杆菌与真菌来提升秸秆降解的效率【答案】B〖祥解〗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详析】A、芦苇属于秸秆植物,容易筛选出能降解木质素的假单胞杆菌,因此可从芦苇湿地获取菌样,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对假单胞杆菌计数,A正确;B、生物体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般是ATP,木质素不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C、由图可知,木质素的浓度过高时木质素降解率下降,可能是高浓度的木质素抑制了假单胞杆菌的生长,使其分解木质素的能力下降,C正确;D、木质素是植物秸秆的成分之一,自然界中,木质素在真菌和细菌共同作用下被降解,因此农业上可通过联合使用假单胞杆菌与真菌来提升秸秆降解的效率,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为探究城市夜间人工照明对植物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研究者以本地代表性杂草甲和乙为实验对象,研究有夜间人工光照(NL)和无夜间人工光照(CK)两种条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代谢参数的影响。实验一:探究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白天相关代谢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数据单位物种条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µmol·m-2s-1甲CK10.58*1080.1217.31NL12.311086.4816.89乙CK11.861454.3538.65NL10.92*1102.49*20.30*注:净光合速率是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光饱和点是指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继续升高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值;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值。实验二:探究有无夜间光照对杂草甲和乙夜间相关代谢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注:胞间CO2浓度是指细胞间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杂草甲和乙在夜间微弱光照条件下仍可进行光合作用,这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来源于_____(填场所)。(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影响是_____。(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是_____。根据图中净光合速率的结果判断,NL条件下杂草甲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杂草乙的真正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4)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L条件下绿化植物丙(一种乔木)在夜间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正值(已知丙与甲、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差异不大),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①.夜间有无人工光照和植物的种类②.线粒体基质(2)对于杂草甲,夜间有光照(NL)时,其光饱和点略有增加,光补偿点略有降低;而对于杂草乙,夜间有光照时,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有所降低(3)①.对于杂草甲,夜间有光照时,其胞间CO2​浓度降低,气孔导度也降低;而对于杂草乙,夜间有光照时,其胞间CO2​浓度略有增加,气孔导度则降低②.大于③.在实验一中NL条件下杂草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杂草乙,实验二是探究有无夜间光照对杂草甲和乙夜间相关代谢参数,故无夜间人工光照(CK)表示的值可代表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而真正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4)植物丙在夜间能固定并利用大气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解析】(1)据题干信息和实验一、实验二分析状况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夜间有无人工光照和植物的种类。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我们知道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而夜间通常被认为是无光照的,但在此实验中,通过人工光照改变了这一条件。对于杂草甲和乙在夜间微弱光照条件下仍可进行的光合作用,其消耗的CO2​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基质中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以及细胞质基质中通过其他途径(如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CO2​。但考虑到夜间光合作用较弱,且主要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因此可以主要说来源于线粒体基质。(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有影响。相比无夜间人工光照(CK),对于杂草甲,夜间有光照(NL)时,其光饱和点略有增加,光补偿点略有降低;而对于杂草乙,夜间有光照时,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有所降低。这说明夜间光照对两种杂草的光合作用特性有不同的影响。(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的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也有影响。相比无夜间人工光照(CK),对于杂草甲,夜间有光照时,其胞间CO2​浓度降低,气孔导度也降低;而对于杂草乙,夜间有光照时,其胞间CO2​浓度略有增加,气孔导度则降低。这说明夜间光照对两种杂草的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原料的供应有不同的影响。根据图中净光合速率的结果判断,实验一是探究有无夜间人工光照对杂草甲和乙白天相关代谢参数,由表中的数据可获得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实验二是探究有无夜间光照对杂草甲和乙夜间相关代谢参数,故无夜间人工光照(CK)表示的值可代表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而真正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所以杂草甲的真正光合速率=12.31+0.6=12.91,杂草乙的真正光合速率=10.92+0.8=11.72,即NL条件下杂草甲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杂草乙的真正光合速率。(4)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L条件下绿化植物丙(一种乔木)在夜间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正值。已知丙与甲、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差异不大,因此其夜间净光合速率为正值的原因可能是植物丙在夜间能固定并利用大气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如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这种特殊的代谢途径使得植物丙能够在夜间也进行光合作用并积累有机物。18.神经肽Y(NPY)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体重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图1是外周NPY的作用机制示意图,棕色脂肪细胞中的脂肪更易分解产热,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交感神经中NE与____(填细胞器名称)合成的NPY同时释放,NPY与BAT前体细胞膜上的____结合并发挥作用。(2)为探究外周NPY对BAT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培养液10-10mol/mLNPY10-9mol/mLNPY10-8mol/mLNPY1μg/mL胰岛素①培养BAT前体细胞所需的气体环境是____。②从血糖调节角度分析,胰岛素可促进BAT前体细胞____。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分别测定了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3)低温胁迫下小鼠通过下丘脑间接促进____(填器官)的分泌活动,增强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科研人员发现小鼠会通过增加摄食来适应低温环境,且低温环境小鼠下丘脑NPY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推测中枢NPY的功能是_____。【答案】(1)①.核糖体②.NPYR1(2)①.95%空气和5%CO2②.摄取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③.NPY能促进BAT前体细胞增殖,在10-10mol/mL~10-8mol/mL浓度范围内,随NPY浓度增加,其促进BAT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但不如胰岛素的促进作用明显(3)①.甲状腺②.促进摄食〖祥解〗分析表格及图2:NPY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NPY浓度增加,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但不如胰岛素的促进作用明显。【解析】(1)由题意可知,神经肽Y(NPY)是肽类化合物,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NPY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要发挥作用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NPY与BAT前体细胞膜上的NPYR1结合并发挥作用。(2)①BAT前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所需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的CO2。②从血糖调节角度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浓度,据此可推测:胰岛素可促进BAT前体细胞摄取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③结合题表和图2可知,与第1组相比,第2~5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有所升高,且在NPY浓度为10-10°mol/mL~10-8mol/mL范围内,浓度越高,NPY对BAT前体细胞增殖的促进效果越明显,但均不如浓度为1μg/mL胰岛素的促进效果明显。(3)低温胁迫下,机体需要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由题干可知,低温环境小鼠下丘脑NPY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同时已知小鼠会通过增加摄食来适应低温环境,所以推测中枢NPY的功能是促进摄食(或增加摄食量)。19.茄子是自花传粉植株,其花的单生和簇生分别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已知R和r位于10号染色体上,在茄子种群中发现了一棵突变体植株,正常植株和突变体植株的相关染色体和基因如下图所示,不含R或r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植株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______,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互换的发生)区分某植株甲是正常植株还是突变体植株。实验方案:______。结果预测:若______,则植株甲是正常植株;若______,则植株甲是突变体植株。(2)现茄子种群中出现一棵表型为花单生的杂合三体植株(10号常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该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花型基因是否在10号染色体上,将该个体与多棵花簇生茄子植株(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①若后代花单生与花簇生的比值为5:1,则该花型基因______(填“在”或“不在”)10号染色体上;②若后代花单生与花簇生的比值为1:1,则该花型基因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在10号染色体上。【答案】(1)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②.实验方案:让植株甲自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③.结果预测:子代植株花单生:花簇生=3:1④.子代植株花单生:花簇生=4:1(2)①.在②.不一定〖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析】(1)由图可知,突变体植株中1号染色体与10号染色体部分片段发生互换,因此,突变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正常植株中R与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突变体植株中R与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要区分植株甲是正常植株还是突变体植株,可让植株甲自交,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若植株甲是正常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RR:Rr:rr=1:2:1,故子代植株花单生:花簇生=3:1。若植株甲是突变体植株,植株甲产生的雌雄配子以及比例为R0:Rr:0r:00=1:1:1:1(0表示不含R或r基因),不含R或r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故植株甲自交产生的子代中花单生:花簇生=(1/4×1+1/4×1+1/4×2/4+1/4×2/4):(1/4×1/4+1/4×1/4+1/4×1/4)=12/16:3/16=4:1。(2)如果控制花型的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则花单生杂合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r或Rrr。若该花单生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r,则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RR:r:Rr:R=1:1:2:2,将该个体与多棵花簇生茄子植株(rr)个体杂交,后代花单生(R-)与花簇生(rr)的比值为5:1;若该花单生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r,则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R:rr:Rr:r=1:1:2:2,将该个体与多棵花簇生茄子植株(rr)个体杂交,后代花单生(R-)与花簇生(rr)的比值为1:1。如果控制花型的基因不在10号染色体上,则花单生的杂合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该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R:r=1:1,将该个体与多棵花簇生茄子植株(rr)个体杂交,后代花单生(Rr)与花簇生(rr)的比值为。综上分析,若后代花单生与花簇生的比值为5:1,则该花型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若后代花单生与花簇生的比值为1:1.则该花型基因不一定在10号染色体上。20.土壤中存在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它们的关系十分复杂。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生态小组调查了不同放牧程度下,土壤食物网中所包含的生物类群数量和食物链的数量,结果如表所示。放牧会增加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其原因是____。放牧程度细菌真菌植物寄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杂食—捕食性线虫食物链数量禁牧25110238704轻度放牧3318453625中度放牧3618534605重度放牧38017625604(2)线虫可以细菌为食,真菌可产生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富含尿素的土壤中能检测出较多的菌丝陷阱,研究者推测尿素可诱导菌丝陷阱的形成。为研究尿素诱导菌丝陷阱形成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尿素及其分解产物氨分别处理野生型真菌和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检测菌丝陷阱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结合上述信息,推测_____,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3)线虫产生蛔甙作为___信号以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行为。尿素氨真菌可感应该信号,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信息传递可以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土壤中细菌的精氨酸酶(可催化尿素产生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综合上述信息,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线虫之间的关系,解释线虫数量相对稳定的机制____。【答案】(1)①.生物群落(或群落)②.放牧会导致更多的残枝败叶和粪便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利用,细菌数目增多,从而使食细菌线虫数目增多(2)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3)①.化学②.调节种间关系(4)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表达的精氨酸酶量增加,催化合成更多的尿素,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且线虫分泌蛔甙增加,两者共同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反馈调节线虫数量,故线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祥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个体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方面: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与生态系统方面: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解析】(1)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或群落)。由于放牧会导致更多的残枝败叶和粪便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利用,细菌数目增多,从而使食细菌线虫数目增多,因此放牧会增加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数量。(2)分析题图可知,利用尿素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无菌丝陷阱的产生,用氨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有菌丝陷阱产生,说明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3)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线虫产生的蛔甙是化学信号,真菌可感应该信号,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分析题意可知,土壤中细菌的精氨酸酶(可催化尿素产生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表达的精氨酸酶量增加,催化合成更多的尿素,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且线虫分泌蛔甙增加,两者共同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反馈调节线虫数量,故线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21.我国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的杀虫基因GFMBt导入棉花获得抗虫棉。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NptⅡ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且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箭头表示基因表达的起点和终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Nos.P、2E35SP、35SP都属于基因表达载体中的____,作用是____。(2)图1中的Ω序列是在翻译水平上增强蛋白质表达的调控元件。为合成Ω序列,研究人员设计了两条互为引物又互为模板的核苷酸单链(图2)。两条单链退火后在____酶的作用下延伸,得到长度为____个碱基对的双链DNA片段。(3)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假阳性,可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进行区分,其原理是____。(4)进一步用PCR验证导入愈伤组织细胞的T-DNA中是否含GFMBt基因,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①为阳性对照,②为阴性对照,③为待测愈伤组织。结论为____。③中出现2个条带的可能原因是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启动子②.作为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2)①.耐高温的DNA聚合②.91(3)①.卡那霉素及物质K②.未导入表达载体的愈伤组织因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应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假阳性的愈伤组织虽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表达Gus基因,愈伤组织周围为无色;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愈伤组织,含有卡那霉素基因,能够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且能表达Gus基因,Gus基因的表达产物会使培养基中的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愈伤组织周围为蓝色(4)①.待测愈伤组织中的T-DNA中含有GFMBt基因②.引物设计不合理;退火温度设置不当;DNA聚合酶质量不佳〖祥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目的基因的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析】(1)图1中的Nos.P、2E35SP、35SP都属于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2)PCR扩增时,每次循环包括变性、复性(退火)、延伸三步。延伸是指当温度上升到72℃左右时,溶液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的过程。据题述信息可知,两条DNA链有部分片段互补,观察其碱基序列可知,第2条链从3'端开始的16个碱基(即3'-GTTGTTTGTTGTAATG)与第1条链3'端开始至→5'端的16个碱基互补,第1条链剩余57-16=41个碱基,第2条链剩余50-16=34个碱基,延伸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与两条链的3'端结合,利用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该DNA分子中含有碱基对的数目为41+16+34=91对。(3)由题干信息和图1可知,基因表达载体含有NptⅡ和Gus基因,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棉花细胞应既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又能使培养基中的无色物质K呈蓝色。因此若要实现实验目的,可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卡那霉素和物质K,观察愈伤组织的表现:若愈伤组织无法生存,说明其未导入基因表达载体(未导入表达载体的愈伤组织因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若愈伤组织能生存,但其周围呈无色而非蓝色,说明这些是假阳性的愈伤组织(假阳性的愈伤组织虽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表达Gus基因,愈伤组织周围为无色);若愈伤组织既能生存,又能使周围呈蓝色,说明其含有NptⅡ和Gus基因,即成功导入了基因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愈伤组织,含有卡那霉素基因,能够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且能表达Gus基因,Gus基因的表达产物会使培养基中的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愈伤组织周围为蓝色)。(4)经过电泳图谱比较,③待测愈伤组织中有一条条带与①阳性对照相同,说明待测愈伤组织中的T-DNA中含有GFMBt基因。③中出现2个条带的可能原因是引物设计不合理、退火温度设置不当、DNA聚合酶质量不佳等等,导致出现了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血液化验单中的RBC表示红细胞,它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脊椎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运送氧气的媒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可以提高机体中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中相关基因开始表达D.蛙的红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答案】B〖祥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详析】A、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因为人红细胞只有细胞膜这一层膜结构,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以提高机体中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腾出更多空间容纳血红蛋白携带氧气,B正确;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基因,与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关基因在红细胞未成熟前就已经表达,C错误;D、蛙的红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但有遗传物质的复制,D错误。故选B。2.植物在逆境下会产生过量的H2O2对细胞造成损伤。研究发现,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P发生磷酸化后,可获得向胞外运输H2O2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过蛋白P的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蛋白P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磷酸化后蛋白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蛋白P磷酸化水平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有关【答案】A〖祥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的扩散,叫协助扩散,该方式不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详析】A、水通过蛋白P(水通道蛋白)的运输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蛋白P位于细胞膜上,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通过囊泡运输至细胞膜上,B正确;C、磷酸化后蛋白P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具有了向胞外运输H2O2的能力,C正确;D、植物在逆境下会产生过量的H2O2对细胞造成损伤,而蛋白P磷酸化可向胞外运输H2O2的,故蛋白P磷酸化水平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有关,D正确。故选A。(创新题)3.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为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研究过程中患者体内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锌(μmol/L)铁(μmol/L)钙(mmol/L)镁(mmol/L)铜(μmo/L)实验组70.58±1.537.38±1.201.68±0.171.65±0.1721.77±3.97对照组78.61±0.907.75±0.951.72±0.171.48±0.2020.04±5.29A.表中检测的5种元素均为微量元素B.实验组不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对照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C.表中结果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D.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Ca2+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抽搐【答案】C〖祥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析】A、钙、镁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B、据题干信息“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可知,实验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B错误;C、对患者进行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后,据表中数据可知,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是Ca2+的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D错误。故选C。(新情境题)4.有科学家提出肿瘤治疗的新思路,即利用近红外光激活分子手提钻(MJH)的振动模式时,会产生协调一致的整体分子振动,诱导细胞膜穿孔。具体步骤如图所示:MJH结合到脂双层后,通过激活分子振动,使与MJH紧密接触的磷脂区域产生孔洞,剩余的磷脂分子会重新组织,填补空位,但孔洞持续产生,直至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JH结合到脂双层内部的部分应具有亲水性B.磷脂分子填补空位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MJH诱导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使用此治疗方法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应避免太大面积的近红外光照射【答案】A〖祥解〗1、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析】A、MJH结合到脂双层内的部分在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因此MJH结合到脂双层内的部分具有疏水性,A错误;B、磷脂分子填补空位的过程说明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MJH结合到脂双层后,使与MJH紧密接触的磷脂区域产生孔洞,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因此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D、使用此治疗方法时,应使肿瘤细胞死亡同时保证不伤害正常细胞,即用近红外光照射患肿瘤小鼠的肿瘤细胞,D正确。故选A。5.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杂合二倍体中,等位基因有相同的概率遗传到下一代,而某类基因(又称“配子杀手”)可以改变这一比例关系,通过三种模型增加自身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中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配子杀手”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会逐渐升高B.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过程中的不对称分裂C.模型二中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应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模型三中的毒药必须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就开始合成【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模型二为杀手-目标模型,配子杀手表达产物会杀伤带有目标基因的配子;模型三为毒药与解药模型,配子杀手产生毒药和解药两种产物,毒药在所有配子中均发挥作用,解药在携带配子杀手的配子中起作用。【详析】A、配子杀手可以让自身被传递给子代的概率增加,因此“配子杀手”的基因频率会不断升高,A正确;B、配子杀手是某类基因,模型一通过影响染色体的分配,使配子杀手进入卵细胞,而不进入极体,那么模型一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使配子杀手进入大的子细胞(卵细胞)而不进入小的子细胞(极体),B正确;C、如果配子杀手和目标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就必然被分配到同一个配子里,在配子致死时,配子杀手本身也就不可能被遗传给子代,不符合题目的“增加自身遗传给子代的概率”,C错误;D、模型三中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可能已经开始进行毒药的合成,如果是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后合成那么毒药就不会在所有配子中发挥作用了,D正确。故选C。6.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利用大肠杆菌发酵产生色氨酸的基因表达及调控情况如图1所示,大肠杆菌细胞内色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图2所示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R为调节基因;P为启动基因;O为操纵基因;结构基因(trpE、trpD、trpC、trpB、trpA)为与合成色氨酸有关的一系列酶的基因。A.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的生成都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B.操纵基因O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生成来影响色氨酸的产量C.由图可知,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多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合成的过程D.可通过改造R基因使阻遏蛋白不能生成或生成后的活性降低来提高色氨酸的产量【答案】A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色氨酸操纵子负责调控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培养基中有无色氨酸而定。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自动关闭,色氨酸缺少时,操纵子被打开。色氨酸在此过程中起到阻遏的作用,因为被称为辅阻遏分子。【详析】A、由图可知,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都是蛋白质,两者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过程产生mRNA,再翻译生成阻遏蛋白和色氨酸合成酶,A正确;B、阻遏蛋白和色氨酸与操纵基因O结合,可抑制RNA聚合酶与启动基因P结合,来抑制色氨酸合成酶的生成,从而影响色氨酸的产量,B错误;C、图中色氨酸合成酶为一系列的酶,因此并未体现多个基因控制一种蛋白质合成的过程,C错误;D、若通过改造R基因,使其不能合成阻遏蛋白或合成的阻遏蛋白的活性降低,可提高色氨酸的产量,D正确。故选AD。7.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有明银鱼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属。科学工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它们的线粒体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理错误的是()线粒体基因对比COⅡ基因Cytb基因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4126.57太湖新银鱼-有明银鱼14.8924.32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13.5916.95注:三个物种同一基因的基因序列长度相等;表中数据表示的是核苷酸序列差异百分比。A.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水域,自然条件下,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因存在着地理隔离而不会发生基因交流B.三个物种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三种银鱼中,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亲缘关系最近D.COⅡ基因和Cytb基因常通过基因重组传递给后代,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水域,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因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三种银鱼的两种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C、据表分析,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的差异率分别为13.41%、26.57%,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COⅡ基因和Cytb基因的差异率分别为13.59%、16.95%,故有明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C正确;D、COⅡ基因和Cytb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中,一般不会通过基因重组传递给后代,D错误。故选D。8.龙眼(2n=30)和荔枝(2n=30)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果树,均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据报道,广东科研团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龙眼与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SZ52)”(如图所示),其果实中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代会出现明显的偏母遗传(子代的某些性状偏向于母本的遗传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处理雌花”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形成染色体数为2n的雌配子B.SZ52与父本回交可减轻偏母遗传,达到更接近“一半荔枝一半龙眼”的效果C.取生长健壮的SZ52植株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细胞中最多可以观察到60条染色体D.新品种1和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中的所有基因都纯合【答案】D〖祥解〗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②交叉互换型。【详析】AD、图中“处理雌花”后,导致出现了染色体数为2n的雌配子,可能的原因有: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全部到达雌配子中,所以,若属于前者,则新品种1和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的基因是否纯合取决于龙眼是否纯合,若属于后者,则新品种1和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2的基因组成明显不同,新品种1的所有基因都纯合,A正确,D错误;B、依据题干信息,“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代会出现明显的偏母遗传”,SZ52是龙眼和荔枝的杂交中,其与父本回交,父本中不含细胞质基因,故可减轻偏母遗传,从而达到更接近“一半荔枝一半龙眼”的效果,B正确;C、龙眼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0,荔枝的染色体数也为30,龙眼和荔枝杂交后产生的SZ52植株细胞中也含有30条染色体,取生长健壮的SZ52植株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若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60条染色体,C正确。故选D。9.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其中II-4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该家系情况可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如果IV-5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者均为杂合子C.只考虑该病,该家系中列出的患者个体基因型都相同D.可以判断未出生的IV-4个体为正常个体,性别不确定【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II-4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II-4不能生出患病儿子,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析】A、II-4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不是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II-4不能生出患病儿子,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Ⅲ-6正常,则Ⅳ-5基因型为杂合子,正常男性为隐性纯合子,子代患者必为杂合子,B正确;C、只考虑该病,该家系中列出的患者个体基因型都相同,均为杂合子,C正确;D、Ⅲ-3为杂合子Aa,Ⅲ-4为aa,未出生的IV-4个体可为Aa患病,或aa正常,性别不确定,D错误。故选D。10.失温是指机体体温下降至35℃以下的生理状态,轻者出现口齿不清、肌肉不协调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对于马拉松等户外运动,突发极端天气带来的失温是非常凶险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失温的实质是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B.环境温度过低会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C.轻度失温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D.将保温毯贴身包裹在身体核心区域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答案】C〖祥解〗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详析】A、当机体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机体的体温会下降,从而使人体失温,A正确;B、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人体失温,体温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B正确;C、轻度失温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产热,C错误;D、将保温毯贴身包裹在身体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与外界低温的接触减少,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C。11.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存的神经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神经递质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C.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上出现大量阳离子流出细胞【答案】C〖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析】A、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同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相反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会进入细胞内,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或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D、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出现K+外流或是Cl⁻内流都会使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故选C。12.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引发宫颈癌。下图为感染HPV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I-Ⅳ表示免疫细胞;L1蛋白为HPV表面抗原,E6蛋白和E7蛋白皆为HPV内部蛋白;p53蛋白和PRb蛋白分别由p53基因和pRb基因控制合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Ⅱ能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MHC分子复合体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B.细胞Ⅲ的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一种细胞Ⅳ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C.细胞Ⅳ产生的抗体可与HPV结合并抑制其增殖或对宫颈上皮细胞的黏附D.p53和pRb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抑制该两种基因的表达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HPV病毒入侵机体后,可侵入宫颈上皮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若被树突状细胞摄取,树突状细胞会把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进而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Ⅱ)与B细胞(Ⅲ),进而激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细胞Ⅳ为浆细胞。【详析】A、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MHC分子复合体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A正确;B、细胞Ⅲ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一种细胞Ⅳ(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B正确;C、细胞Ⅳ(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HPV结合并抑制其增殖或对宫颈上皮细胞的黏附,C正确;D、p53和pRb基因都属于抑癌基因,而不是原癌基因,抑制该两种基因的表达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D错误。故选D。13.为助力乡村振兴,某地推行“稻虾共作”模式,虾以杂草、碎叶及农田害虫为食,虾粪可以肥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有效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稻虾共作”模式能够减少稻田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稻虾共作”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出D.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虾与害虫属于第二营养级【答案】D〖祥解〗“稻虾共作”模式,通过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详析】A、“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得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虾以杂草、碎叶及农田害虫为食,虾粪可以肥田,从而可以减少稻田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C、“稻虾共作”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出,从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C正确;D、虾以害虫为食,说明虾是第三营养级,虾以杂草为食,说明虾是第二营养级,因此虾是第二、三营养级,D错误。故选D。14.野外曾一度消失的中华穿山甲在衡阳、永州等地相继出现;5只美丽的彩鹦在郴州市区的农田中悠闲觅食;水松、银杉等珍贵濒危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山水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上信息体现了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B.对濒危物种可采取克隆的方法放归自然,可增加物种多样性C.在保护生物与环境同时,也关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这遵循自生原理D.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人类不可过度从土地索取更多资源【答案】D〖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