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古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讲理纲要
记要点
1.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农业的产生使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人类的居住条件是由村落到集镇再到城市的过程。2.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3.出于交换的需要,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CONTENTS目录010205融通教材/全面落实基础主题探究/深化历史解释课时跟踪检测0304对“标”训练/发掘真题价值大题增分/强化审答规范融通教材/全面落实基础01(一)古代农业经济产生【选择性必修2·P2—5】1.采集和渔猎(1)时间:远古时期。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2)特点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工具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______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迁徙2.农耕和畜牧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_______和畜牧出现表现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______和中美洲,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农业出现的意义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出现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的人。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耕东亚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食物生产: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②社会生活: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古代希腊______和小麦从西亚传入,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古代罗马以_____生产为主,土地国有古代美洲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_______。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大麦谷物马铃薯(二)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择性必修2·P19—23】1.农业工具耕作工具石制工具、青铜农具和铁制农具。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______技术;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灌溉工具制造陶器,汲水灌溉。东汉末期的翻车,唐代的筒车冶铁2.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纺织工具古代中国的骨针、陶纺轮、提花机、纺织机,古代西方的纺车陶瓷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冶炼工具土炉、锤、锉、坩埚、范等3.劳作方式的发展农业家庭式劳作①中国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②古希腊罗马,___________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农业庄园式劳作①特点:集中劳作,生产力低下。②形式: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西欧的庄园、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_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一家一户坞堡(三)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择性必修2·P36-40】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________的产生,出现了交换。私有制(2)概况①古希腊罗马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贸易,阿拉伯从事______贸易。②丝绸之路成为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3)作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介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货币便利了商品_______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信贷古埃及出现受法律保护的借贷合约,古希腊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__的雏形契约_______和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契约交换汇票古埃及(四)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选择性必修2·P56—62】1.村落产生_____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影响为人们的_____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农业定居2.集镇原因随着社会__________的发展而兴起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生产力3.城市(1)特征: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_________的中心场所。(2)发展古希腊城市布局已反映出行政、______、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______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宗教祭祀防御道路4.世界各地的民居(1)特点:体现了居住地的_____________,反映了当地的_______________与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2)代表两河流域土坯建造,木材作栋梁。由______、前室、主室构成古埃及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______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________、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印第安人圆锥形的帐篷前庭庭院混凝土信贷与契约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概|念|阐|释|拓展教材——丰富历史的理解和储备|史|学|研|究|1.中西方食物生产的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乳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摘编自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数智赋能:课前主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随机性抽查2.古代西方城市的特点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一个城市共同体,聚落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具有下列特征:防御设施;市场;自己的法庭和部分的自己的法律;团体的性格;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摘编自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主题探究/深化历史解释02
史料探究主题(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从农业革命的影响看材料一
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原始的历法,即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探究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一场革命性变革。提示: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定居和聚落的形成,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原始音乐的发展;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阶级和国家。2.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看材料二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四幅图中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提示:图1: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图2: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图3: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图4: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
史论形成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深远影响(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3)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4)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这就使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2.古代的劳作方式及特点劳作方式管理劳动者、产品地位或作用农业家庭男尊女卑的家长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建社会的基本劳作方式和国家赋税的主体;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农业庄园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奴隶或农奴或佃农劳动一般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是国家割据的隐患续表官营作坊政府官僚管理匠户,后雇募专技工人;皇帝或官府专用;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本人或雇佣专业技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以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江南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家庭农户的副业父子或师徒传承;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作为农耕经济的辅助,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史料探究主题(二)古代世界的村落、集镇与居住环境1.从古埃及民居看材料一
尼罗河沿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这就注定了在古埃及的民居中无法大量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所以泥土、芦苇等是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古埃及平民的民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木结构作为框架,用芦苇编制成墙和屋顶,上面涂泥土;另一种是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无论哪种建筑形式,其结构都是相当简单的,规模不大,建筑难度很小。——摘编自黄道旋《古埃及和古希腊民居之比较》探究1
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埃及民居的建筑特点。提示:建筑材料多为泥土和芦苇,木材应用较少;民居分为两种,结构简单,建筑难度小。2.从集镇出现的原因看材料二
生产力的发展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便于手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的农村聚落逐步发展成为集市……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商业成为与手工业和农业并列的独立经济部门,适应手工业生产相对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务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集镇。——据张虎林《农村经济学》探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集镇出现的原因。提示: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自身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史论形成1.世界各地民居的共性(1)重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处阳光地段,是全世界乡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2)世界各地人类的房屋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3)世界的乡土民居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秩序,表现出建筑群体组合中渐进的层次,向心的朝内院的家族组合体,堂屋是家庭生活的核心。2.古代城市(集镇)的历史价值(1)促进工商业发展,易于实现资源的集中。(2)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增强了安全防御。(3)城市庇护了各种非农业人士,推动技术传播。(4)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5)为人们参与社会与国家治理提供了舞台。对“标”训练/发掘真题价值03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标要求题组
生产工具、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农业生产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以下关于世界古代农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亚地区的恒河流域的居民培植出了粟
B.长江、黄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C.中美洲地区培植出了马铃薯和甘薯
D.西亚地区是小麦、大麦、玉米的原产地√价值发掘1.热点链接: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是当今的社会热点,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1题隐性介入时代热点创设情境命题,考查世界古代农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虽然简单,但却经典。2.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的一份纸草文献上书写:“男奴隶西姆,从善良的织布匠哈甫家逃走了……西姆身高5英尺2英寸,红脸,茶色眼珠……如果谁能把他带回哈甫的店铺来,赏一个金币。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哈甫总是应诸君的要求织出最好的布匹来。”对此最为合理的推断是(
)A.古埃及具有商业契约精神 B.古巴比伦黄金流通范围广C.古希腊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罗马帝国奴隶制走向崩溃√3.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铁器,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米坦尼的大部分领土,并和埃及争夺叙利亚。之后,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大国,一度占领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A.铁器生产决定了军事实力 B.文明传播导致了战争频发C.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 D.对外征服促进了经济交流√价值发掘数智赋能:真题分类汇编,2025各地市高考题持续跟进推送2.灵活运用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试题立意,在新高考中随处可见。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3题中赫梯人、亚述人因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而迅速发展壮大,并进行对外扩张,反映出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大题增分/强化审答规范04(2025·南京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不动产和动产的买卖和租赁、银钱和大麦的借贷活动从公元前两千余年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开始出现。新亚述时期的银钱借贷活动各要素更加完备,增加了抵押品规定,担保人也首次被写入了契约,由担保人和债务人共同对借贷负责。新亚述时期还出现了更精确的月利率和多种多样的利息,私人借贷活动日益盛行起来。——摘编自李海峰《新亚述时期银钱借贷活动探析》材料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贷粟”已颇常见。战国时期既包括实物借贷;也包括金钱借贷,并以金钱借贷为主。放贷者(债权人)有贵族、官僚、商贾、地主,还有国家政府。如果因债务问题发生纠纷,官府则依据“傅别”(借贷契约)断案。官府还有追债的职能,百姓欠官府债未还,则令该官府啬夫和主管其事的吏代为偿还。——摘编自田侃《先秦时期信用思想探析:国家治理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借贷活动的基本特征。(6分)(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在信贷活动中的重要功能。(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借贷活动对古代文明的影响。(6分)
审答指导一、审题要“准”二、析题要“透”1.第(1)问,据材料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活动“从公元前两千余年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开始出现”得出,起步较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一“新亚述时期的银钱借贷活动各要素更加完备,增加了抵押品规定”得出,要素完备;据材料一“担保人也首次被写入了契约,由担保人和债务人共同对借贷负责”得出,注重规范;据材料一“新亚述时期还出现了更精确的月利率和多种多样的利息”得出,计算精确;据材料一“担保人也首次被写入了契约”得出,注重契约;据材料一“私人借贷活动日益盛行起来”得出,私人借贷盛行。2.第(2)问,据材料二句号分层,然后概括即可。3.第(3)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来分析即可。三、答题要“范”(1)特征:起步较早(历史悠久);要素完备;注重规范;计算精确;注重契约;私人借贷盛行。(6分)(2)功能:放贷;裁定;追债;偿还。(4分)(3)影响:扩大了政府职能;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便利了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展了商业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6分)数智赋能:随堂阅读,提升史学素养课时跟踪检测05(说明:标
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助力老师讲评)一、选择题1.距今约6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人们按性别、年龄进行简单协作,生产和生活资料实行共同占有、平均分配。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业与畜牧业完成分离 B.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C.该地区生产资料非常贫乏 D.小麦大豆的产量不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地区居民共同劳作、平均分配产品,这主要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的,故选B项;耕作业与畜牧业分工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材料内容为产品平均分配,并无私有制,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地区农业已经产生,剩余产品有一定程度增长,“非常贫乏”说法夸大,排除C项;产量不高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排除D项。2.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的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其中出土了古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两河流域(
)A.产生世界最早的农业B.人们出现定居的生活C.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D.处于文明的起源时代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耶遗址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这可印证当地先民已过上定居生活,故选B项;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几个不同的地区,这些地区几乎同时独立地发展了农业,且没有对比,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排除C项,文明出现的三大要素是金属、文字和城市,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3.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磨坊是印第安人磨面的地方,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而该地也可以召开村民大会,从而使得磨坊又与“权力”联系起来,据此可知,印第安人的食物生产对其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选C项。4.(2025·漳州开学考)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由“从灌溉、耕耘到收获”“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可知,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古巴比伦重视农业,而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历书只是其载体,且材料也与楔形文字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将苏美尔人的农业与其他地方农业的产生时间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C项;材料并未将古代巴比伦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D项。5.(2025·濮阳检测)古代两河流域人工水道的开掘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当时其主要作用是泄洪和灌溉田地。当地人不断改进人工灌溉技术,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用火烧砖垒砌水渠并使用沥青充当粘合剂。材料所述做法(
)A.首创了水渠的粘合技术B.巩固了权贵的社会地位C.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D.捍卫了平民的根本利益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水渠的改进,特别是使用火烧砖和沥青作为建筑材料,显著提高了水渠的耐用性和灌溉效率,这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这是“首创”的粘合技术,排除A项;水渠的改进主要关联到灌溉技术和农业生产,与权贵的社会地位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足以直接推断出水渠的改进直接捍卫了平民的根本利益,排除D项。6.中国传统农具,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结构简单轻巧,一般不要求高速运动,消耗在移动或转动农具本身的动力也较少。中国传统农具的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是金属资源匮乏的国家C.农业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D.中国古代力学研究领先世界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结构简单,但是设计精巧,这主要是适应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传统农具广泛运用竹、木、石等材料,原因是节省劳力的消耗,并非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力学研究领先世界,排除D项。7.在西亚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头盔、斧子、标枪等,铜块已成为具有倾向货币交易职能的交换媒介。这可以佐证(
)A.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B.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C.乌尔第一王朝促进了青铜技术外传D.铜铸币成为当时的流通主币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物品,而且铜块已成为交换媒介,这说明当时铜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可以佐证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因此不能得出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青铜技术的外传,C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铜块成为交换媒介,但没有涉及铜铸币,D项错误。8.在古亚述长途贸易交易中记录了一种神秘的“来自天上的金属”,有学者认为是铁或陨铁;有文献提到,在敬献给女神的珠宝中,有这种金属制成的耳环和杯子;20世纪土耳其考古队在卡尼什城发掘出了两枚制作精美的黄金与铁合制的发簪。这些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铁主要用于制作生活器皿B.亚述冶铁技术产生并发展C.亚述制造的铁器质地优良D.铁器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可知,亚述时期已经存在铁制品,并且铁制品的制作工艺相对成熟,体现了亚述冶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故选B项;“主要用于”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铁与黄金合制的发簪精美,但不足以证明所有亚述制造的铁器都质地优良,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铁器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无法判断铁器是否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9.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的形成得益于商业的发展,反映了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故选A项;材料所述为商业契约,而非法律,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发展情况,不能断定其“领先世界”,排除C项;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有限,“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10.(2025·白银、靖远月考)古埃及商业合同通常使用莎草纸或石碑等媒介,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商品买卖、借贷、租赁和劳动合同等,合同中详细描述了交易的对象、数量、质量、价格以及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这体现出古埃及商业交易(
)A.遵循法制 B.依赖道德C.不重形式 D.追求公平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在商业经营中签订商业合同,合同详细规定交易内容,以便约束交易双方遵守交易规则,体现出交易过程中追求公平,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埃及法律要求在商业经营中签订商业合同,故未体现其遵循法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通过签订合同这一外在形式来约束交易双方,依赖道德强调交易双方的自觉性与外在约束相悖,排除B项;古埃及的商业合同以莎草纸或石碑为媒介,合同内容详细,表明古埃及注重签署合同这一形式,排除C项。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C.商品交换趋于规范D.区域经济文化联系频繁11.图1、图2分别为四川商代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璧(度量衡用具)、铜贝串。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璧作为度量衡用具,铜贝串作为货币,它们的出现表明当时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交易更加有序,C项正确;仅从石璧和铜贝串难以直接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森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当地的经济活动情况,关于区域间经济文化联系频繁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D项。12.公元前110年,西汉设立了隶属于大司农的机构——平准,当京城某种商品过分涨价时,政府就以平价向市场抛售,促使商品价格下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过低,政府就大量买进,促使商品价格回升。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立(
)A.着眼于提高商人地位B.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C.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D.促进了私营工商业发展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平准机构的设立以及诸措施的实行,有利于平抑物价和稳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了经济秩序,C项正确;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并没有提高商人地位,排除A项;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与以农为本无关,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2025·青岛检测)因为交通便利、人员聚集带来商机而自发形成的桥市,成为宋代城市、乡村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桥市商业业态多样,展现出独特的活力。这一现象表明(
)A.工商食官格局的突破 B.市镇专业分工的深化C.坊市分区制彻底废弛 D.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场所大量增加,桥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交通便利和人员聚集带来了商机,桥市商业业态多样,展现出独特的活力,这体现了宋代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D项正确;工商食官格局的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市镇专业分工的深化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彻底废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4.古埃及建筑历史悠久,有许多陵墓和神庙等仪式性建筑,它受到美索不达米亚建筑风格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希腊、波斯和罗马建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古埃及建筑(
)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互鉴D.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67891011122341314151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建筑受到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并且对其他地区的建筑产生了影响,说明古埃及建筑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互鉴,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而非一体化,排除D项。1567891011122341314151615.古罗马有万神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创新周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光纤广播施工方案(3篇)
- 路基验槽施工方案(3篇)
- 江苏eps墙体施工方案(3篇)
- 英语口译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制考题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辛亥革命历史题目及答案
- 家有小白800字7篇
- 有关我喜欢的的动物作文高一的(9篇)
- 《俗世奇人》整本书导读课件
- 餐饮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 传统白酒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5年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所属事业单位引进人才(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BMS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承接战略贴近业务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到应用
- 2025年广元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