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_第1页
DB34T 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_第2页
DB34T 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_第3页
DB34T 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_第4页
DB34T 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DB34/T4959—2024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规范Guidelinesonmanagementofpedia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esthesiaandsedation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15制度建设与管理 26基本要求与管理 26.1医院资质要求 26.2人员要求 26.3设施设备要求 36.4设备设施管理 36.5药品配置与管理 37儿科核磁麻醉镇静前评估与知情同意 37.1儿科核磁麻醉镇静前评估 37.2制定麻醉镇静计划 47.3知情同意 48儿科核磁麻醉镇静前准备 48.1药物准备 48.2设备准备 48.3患者准备 48.4禁食水准备 49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的实施、监护与记录 59.1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的实施 59.2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的监护与记录 510儿科核磁麻醉镇静后管理 510.1苏醒期监护与记录 510.2回病房/离院标准 510.3麻醉镇静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511儿科核磁麻醉镇静文书管理 612优化流程管理 612.1非麻醉医师实施的轻、中度镇静 612.2麻醉医师实施的麻醉镇静 613安全保障体系管理 613.1信息、消防等安保体系 613.2加强急抢救物资的配备 6 8 9 1GB/T31458-2015医院安全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减少或消除患者因各种治疗引起的疼痛吸及心血管系统受抑制程度不同,将镇静分为轻度、中度24.1基于规范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检查过程的合规性、安全性。4.2基于检查前评估与配合检查所需的意识水平分级,优化方案制定,提升核磁检查的成功率,提升4.3建立包括但不限于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管理的制度建设、实施的基本要求、麻醉镇静前准备、麻醉6.2.1.1本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备案,具备1年以上儿科临床工作经验且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及急救技6.2.1.2深度镇静及全身麻醉,因存在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抑制的风险,应由具备主治(或以上)职称6.2.1.3轻、中度镇静不限于麻醉医师实施,亦可由具备医疗机构内相关镇静用药处方权的医师下医6.2.1.4相应核磁检查操作由1名经过医疗机构授权并具备上岗合格证的影像学医师(或技师)负责。6.2.1.5由能够独立使用监护设备、熟悉常规监测指标的人员负责护理。6.2.2.1实施轻、中度镇静,除1名实施操作的影像科医生(或技师)及配合护士外,还应至少配备16.2.2.2实施深度镇静及全身麻醉,每个MRI操作单元应配备麻醉专业医护人员至少2名。保证麻醉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与正进行深度镇静/麻醉的操作间数比例≥1:1;确保每操作间都有1名麻醉专业医3床位比≥1:2。6.3.2基础监护设备:准备效果的经皮脉氧仪监测患儿的心率和SpO₂。6.3.6急救设施:应配备急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负压吸引装置、急救车(或工具包)、除颤仪等。急救车(或工具包)内应包含急救药物、心肺复苏抢救设备及适合不工具包)物品种类和数量要足够保证将患者安全转移。6.4.1应设专人负责麻醉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报修和消毒。6.4.2实施麻醉/镇静前应常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等设备,确保处于6.4.3特殊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检查,推荐配备设备日志,记录设备状配备不同给药方式(口服、灌肠、静脉、吸入、经鼻等)的麻醉镇静药物及急救药物。包括但不限于:丙泊酚、咪达唑仑、七氟烷、右美托咪定、肾上腺素、阿托品、6.5.2.1药品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6.5.2.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应严格落实《麻醉药品和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7.1.1.1非麻醉医师实施的镇静:由开具镇静药物处方47.1.1.2麻醉医师实施的麻醉镇静:由麻醉门诊医师进行评估。患者需提前至麻醉门诊接受初次评估,明确无麻醉镇静禁忌后预约具体麻醉镇静时间;在检查当天,负责麻醉镇静的麻醉医师应再次评估,确认可以实施麻醉镇静。7.1.2.1评估主要基于但不限于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评估内容可参考附录B。7.1.2.2重点关注是否增加麻醉镇静的风险,明确有无麻醉镇静禁忌。7.1.2.3麻醉门诊评估结果以纸质或电子版记录存档。7.2制定麻醉镇静计划基于评估结果,结合检查部位、检查时间制定相应的麻醉镇静方案及相应的风险预案,优化用药方7.3知情同意应向患儿及其监护人(或监护人的被委托人)告知麻醉镇静方案、相关风险、并发症、检查前后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并签署麻醉镇静知情同意书。8儿科核磁麻醉镇静前准备8.1药物准备8.1.1按拟定麻醉镇静方案,准备所需药物。8.1.2预备急救药品,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素、阿托品、糖皮质激素、常用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8.2设备准备8.2.1确保氧源和备用氧气安全稳定,备好吸氧装置、面罩。8.2.2预先将麻醉准备间、MRI操作间、PACU(或留观室)的相关仪器设备开机检测,处于备用状态。8.2.3准备应急抢救的相关耗材与物品,如吸痰管、负压吸引装置、喉镜,处于备用状态。8.2.4准备好静脉开放及输液、快速输液装置,处于备用状态。8.3患者准备重视并理解患者及监护人的焦虑及恐惧心理,检查前充分沟通,尽可能取得患者及监护人的理解配检查前尽可能改善生理状态,排除检查禁忌。如对并存的基础疾病,予以专科治疗;治疗伴随的急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8.4禁食水准备8.4.1非麻醉医师实施的轻、中度镇静不限制禁食水时间。8.4.2拟行深度镇静/麻醉,禁食水时间见附录C。58.4.3避免长时间禁食,因为小儿尤其婴幼儿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脱水、代谢紊乱、易激惹、疲劳和8.4.4在没有禁食的情况下,进行紧急核磁检查麻醉镇静的决定,应基于病情的紧急性和麻醉镇静风9.1.2药物的初始剂量由麻醉医生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后确定;维持剂量应根9.1.3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合理复合用药。不建议同时复合3种以上药物。9.2.1麻醉镇静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电图(ECG)等。9.2.3行气管插管/喉罩麻醉的患儿推荐增加麻醉深度、麻醉气9.2.4预估检查时间≥30m9.2.5完成麻醉镇静记录单记录,体现用药时间、剂量及相关监护数据。完成核磁检查后,患者转PACU(或留观室),由专职医护人员继续监护和观察,监护生命体征及门诊患儿Steward评分≥4分,继续院内观察1小时后饮清饮料(<5ml/kg),观察无反流误吸等风险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继续观察1小时,无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方可离院。注意保暖;观察患者面色、呼吸,保持气道6患儿麻醉镇静结束后24小时内常规电话随访,必要时检查结束临床医师评按预约时间镇静、检查MRI检查结束临床医师评按预约时间镇静、检查MRI室预约具体检查时间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麻醉医生苏醒评估后离院返病房MRI室预约具麻醉医生苏醒评估后离院返病房MRI室预约具13.2.1加强急救车(或工具包)的配备7急救车(或工具包)应包含适合各年龄段小儿尺寸的设备(口咽/鼻咽通气道,复苏囊,喉罩或其他声门上装置,喉镜,气管导管,血压袖带,静脉导管等)及各种抢救药物。13.3.1.1参与儿科核磁麻醉镇静的医护团队除接受过本专业规范的培训外;还应接受过儿科基本生13.3.1.2应确保团队成员中有人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人能13.3.1.4应确保具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的个人或急救小组随时可达现场。13.3.1.5应确保团队成员掌握在操作间内如何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如电话、紧急按钮)。13.3.2.3放射科医生:负责操作MRI仪器,胸13.3.3.3避免强磁场内的突然运动,会导14.1常见与严重并发症处理方案见附录F。15.3定期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89 手术麻醉史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有/无) :():,:(),ECG(是/否)胸片/CT(是/否)血常规(是极低危误吸风险﹣极低低危误吸风险﹣轻微误吸风险﹣中度重新定位气道→托下颌→面罩通气→寻求帮助→置入口/鼻咽通气道→置入声门上通气装置(LMA正压通气→加深麻醉→寻求帮助→给予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其中任一环节患儿喉面罩通气→重新定位气道→托下颌→寻求帮助→置入口/鼻咽通气道→置入声门上通气装置(LMAF.7.2稳定循环:快速输注电解质溶液,及时静脉注射小剂量肾上腺素,可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