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都市规划管理,保证都市规划日勺实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河北省都市规划条例》、《唐山市都
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都市总体规划》以及与都市规划有关日勺法规、
原则、规范,结合本市实际状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合用于《唐山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确定的
市区都市规划区中日勺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凡在此范围内新
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日勺建设,应按已同意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
经同意日勺详细规划日勺,按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
规定日勺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都市用地,按其重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
照《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E)
第六条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多种类
型的成片或零星日勺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如下
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一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
以低层住宅为主日勺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很好,
以多、中高、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
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四类居住用地,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七条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沟和设施日勺用地,不包括居住
用地中日勺公共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
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
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
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
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
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和幼托用地。
(七)文物古迹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
革命遗迹用地。
(A)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
场所、社会福利院等。
第八条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附属设施等用
地。
(一)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
的工业用地。
(二)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
的工业用地。
(三)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
的工业用地。
第九条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
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一般仓库用地:储存一般货品日勺一般仓库用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
库用地。
(三)堆场用地:露天寄存货品为主日勺仓库用地。
第十条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送、港口和机场等
都市对外交通运送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一)铁路用地:铁路站场和线路等用地。
(二)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和一、二、三级公路用地,长途客运站
等用地,不包括村镇公路用地。
(三)管道运送用地: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送用地。
(四)港口用地:海港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
用地。
(五)机场用地:指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
站区等用地。
第十一条道路广场用地,指市、区、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
车场等用地。
(一)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口用地,不包括居
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二)广场用地:公共活动广场用地,不包括单位内的广场用地。
(三)社会停车场库用地:公共使用的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不包
括其他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
第十二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市、区、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
施及其附属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一)供应设施用地: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
(二)交通设施用地: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和其他交通设施用
地。
(三)邮电设施用地:邮政、电信和等设施用地。
(四)环境卫生设施用地:雨、污水处理用地及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五)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
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用地。
(六)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第十三条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
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一)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的休憩设施日勺绿化用地,及
其范围内日勺水域。包括各类公园和街头绿地。
(二)生产防护绿地:提供苗木、草反和花卉的园林生产绿地及用
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带和绿地。
第十四条特殊用地,指特殊性质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
保安用地(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等,但不包括公安局用地)。
第十五条水域和其他用地,指除以上各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第十六条各类建设用地日勺划分和使用应遵照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
则,符合经同意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同意日勺详细规划,按本规定附表一《都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表》的规定执行。
凡附表一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
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变化经同意的规划用地性质和超过附表一规定范围日勺,应对规划
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同意后方可实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日勺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
密度和容积率)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建设用地范围日勺建筑在改造时不拆除的,纳入技术经济
指标计算。
第十九条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4万平方米日勺成片开发日勺地块必须
编制详细规划,经同意后实行,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第二十条建设用地面积不不小于或等于4万平方米日勺,其建筑容
积率控制指标在同意日勺详细规划中已确定日勺,应按同意日勺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同意的详细规划的,其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附表二的
规定执行。
凡在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当符合经同意日勺
详细规划。要遵照集约运用土地成片改造的原则,住宅建设以多、中高层
为主。
附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类别容量建筑密度(%)建筑容枳率
多层352.0
办公建筑
高层354.0
多层402.0
写字楼(商业公境)
高层353.5
多层•102.5
宾馆酒店
高层•104.0
多层502.5
商业建筑
高层454.0
医院建筑302.0
一般仓库多层451.2
居住区公园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005___________________
球"小区公园|W2.5|0.05
注:本表不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市级中心(市级副
中心)等都市尤其地区。
第二十一条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及市区内建筑密集地区或人
口密集地区,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根据详细状况经市规划部门核准后报
市人民政府同意,按同类控制指标合适调整。
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到达或超过规定值
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用地内原有建筑的建筑
容量控制指标虽未超过其规定值,但其扩建、加层对原有空间布局有不良
影响时亦不得建设。
建筑日勺维修改造工程,不得超过原有建筑平面轮廓线和高度线。否
则,应视为加层或扩建。
建筑扩建、加层改造,其建筑间距和退让应符合第四章日勺规定。
第二十二条对未列入《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科
研机构、体育场馆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同意的详细规划和有
关专业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应整合周围地块统一规划建设,开发建设用
地未到达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应与周围地块整合统一规划建
设。
(一)6层及6层如下住宅为6000平方米;
(二)7层及7层以上住宅为4000平方米;
(三)建筑高度不不小于或等于24米(不含市政配套公建)日勺公共
建筑为4000平方米。
(四)建筑高度不小于24米日勺公共建筑为5000平方米。
第二十四条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按下表的规定执行,表中建筑密
度、容积率为上限(执行中一般比极限指标下浮5-10%)绿地率为下限。
积4000-7000平方米7000-3000平方米13000-25000平方米25000-40000平方米
指标、\
FARD(%)Gt%)FARD(%)G(%)FARD(%)G(%)FARD(%)G(%)
3层如下133400.930430.829450.72948
4-6层1.828371.626401.427401.22642
7-18层2.825352.625372.425402.22440
19层以上3.523353.023372.723402.52240
FAR:容积率D(%):建筑密度G(%):绿地率
第二十五条建设用地未到达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状况
之一,且确定不阻碍都市规划实行日勺,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予核准建
设:
(一)邻接土地已完毕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状况,
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都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
整、合并时。
第二十六条工业建筑日勺控制指标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行业分类容积率
代码名称
13农副食品加工业20.8
14食品制造业20.8
15饮料制造业N0.8
16烟草加工业20.8
17纺织业20.6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N0.8
1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8
2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N0.6
21家俱制造业20.6
22造纸及纸制品业20.6
23印刷业、记录媒介口勺复制N0.6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8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4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6
27医药制造业20.6
28化学纤维制造业10.6
29橡胶制品业20.6
30塑料制品业20.8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N0.5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4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4
34金属制品业N0.5
35通用设备制造业20.5
36专用设备制造业20.5
37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0.5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5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N0.8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8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N0.8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0.5
注:上述项目的建筑密度不不不小于40%。
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
积的7%,不容许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设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
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设施。
对适合多层原则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原则厂房。其高
度为4层及4层以上,容积率为1.4,建筑密度为50%。
第二十七条建设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
抗震、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帽长建
筑面积,但增长日勺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日勺20%o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赔偿换算表
核定建筑容积率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开放空间,容许增长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21.5
22Y42.0
24-<62.5
263.0
临都市道路增长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每增长1平
方米用地,并按都市规划规定建设,可增长6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二十八条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都市道路的人
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日勺,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
围:
(一)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且全天候对公众免费开放;
(二)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不不小于5米,穿越宽度不不小于16米
且不通行公交车辆日勺都市支路日勺通道下日勺净空高度可不不不小于4.5米。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建筑物退让
第二十九条建筑间距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同步符合消防、卫生
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抗震防灾、建筑保护等方面日勺规
定。
第三十条住宅建筑日照原则应满足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旧
城区新建项目可酌情减少,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
旧城区范围由都市总体规划确定。
不规则平面日勺住宅建筑,按建筑日勺最凸出日勺外围线和周围建筑日勺近
来距离计算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影响原因。
相邻地块内,一方先行建设时应按建筑双方共同退用地红线原则执
行,日照间距要考虑各方位遮挡问题。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种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
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
第三十一条住宅建筑日勺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定:
(一)低、多层住宅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满足下列规定:
1、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得不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日勺1.6倍
2、山墙间距不不不小于8米。
3、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原则日勺1/2加4米控
制,其最小值为9米。
(二)高层住宅(含中高层,下同)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
满足下列规定:
1、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不不小于前侧建筑高度日勺1.6倍,且不
小于30米。
2、山墙间距不不不小于13米。
3、垂直布置日勺建筑间距,除按日照分析成果应满足上述规定规定外,
其最小值为20米。
4、进行日照分析日勺计算机软件必须通过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日勺
科技成果评估。
5、遇有复杂、特殊状况,应参摄影应技术规定。
(三)多、高层住宅建筑间距原则按遮挡建筑不一样执行下列规定:
1、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多层日勺应满足本条(一)日勺规定,同步
满足其他有关规定,间距不不不小于2()米。
2、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高层日勺按本条(二)的规定执行,同步
满足其他有关规定。
3、多、高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不不不小于20米。
4、多、高层住宅建筑山墙间距不不不小于13米。
(四)被遮挡时居住建筑底层为非住宅用房时,间距计算应扣除对
应高度。
第三十二条非住宅建筑时间距,除经同意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不不小于较高建筑日勺1.()倍,
并不不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不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适
宜不不小于6米。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不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日勺0.5
倍,并不不不小于25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不不小于20米,山
墙间距不适宜不不小于13米。
(三)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不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
其间距不不不小于13米,山墙间距不适宜不不小于9米。
第三十三条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定:
(一)被遮挡建筑为住宅建筑,按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住宅建筑,按非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三)建筑山墙宽度不小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计算。
第三十四条托儿所、幼稚园日勺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
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
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日勺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宿舍
半数以上的居室应当满足大寒日底层日照不少于2小时。
第三十五条沿都市道路日勺建设工程,除经同意的详细规划另有规
定外,应按下列规定退让道路红线:
(一)沿街围墙不得不不小于0.5米。
(二)在规划红线宽25米(含25米)如下道路两侧进行建发时,
多层建筑不得不不小于5米;高层建筑平行布置不得不不小于12米,垂
直布置时不得不不小于8米。
(三)在规划红线宽25米以上道路两侧进行建设的,多层建筑不得
不不小于8米,高层建筑平行布置时不得不不小于14米,垂直布置时不
得不不小于1()米。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
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不不小于3米。
(五)不一样建筑高度构成的持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
日勺原则执行。
(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坂店等
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时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
房),其面临都市道路的重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
时距离,除经同意日勺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不不小于15米,并应留
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都市道路相连。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新建学校、幼稚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
20米以上。
第三十六条拟开发地块与未开发用地或规划拟改造用地相邻,其
与该地块退让距离按如下掌握:
(一)拟开发地块或者相邻地块已编制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掌
握。
(二)两地块均未编制详细规划,按如下掌握:
1、在拟开发地块东、西两侧存在未开发地块,退让该侧地块边界,
高层不不不小于10米,多层不不不小于6.5米。
2、在用地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住宅建筑退让该边界日照间距二分
之一。
3、在用地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若拟建为多层住宅建筑,则退让多
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二分之一,若拟建为中高层以上住宅建筑,则衣南侧
为12层住宅建筑退让日照间距二分之一。
第三十七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
离带,隔离带宽度日勺详细规定如下:
(一)国道、迅速公路两侧各50米。
(二)重要公路两侧各20米。
(三)次要公路及如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
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但可耕种或
绿化造林;经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也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
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沿穿越利镇、城镇的公路两侧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
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不不小于5米。
第三十八条沿河道规划蓝线(都市总体规划确定日勺长期保留的河
道规划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衣有关
规划另有规定外,多层建筑不得不不小于6米,高层建筑不得不不小于9
米。
第三十九条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
物。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按有关规范执行。
第四十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如下规定,并作
为防护林带:
(一)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不不小
于3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不得不不小于15米;围墙不得不不小于1()
米,围墙的高度不不小于3米。
(二)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日勺,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
定。
(三)学校教学楼等特殊建筑物退让铁路的距离按有关规范规定执
行。
第五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四十一条建筑物的高度及建筑景观应符合本章日勺规定,并同步
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日勺规定。
第四十二条新建多层住宅宜采用坡顶屋面。
新建住宅实行架空线入地敷设。
第四十三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文物古迹、电
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包括微波通讯)设施周围及其技术影响范围内的新
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的限制。
第四十四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日勺建设控制地带
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日勺有关规定,并按
经同意日勺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同意的详细规划日勺,应先编制都市没计或
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经建筑和文物
保护专家小组评议后核定。
第四十五条在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的生态环境地区都市对视线走廊
有规定的区域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对应的规划高度控制规定。
第四十六条在重要国家机关、涉密机关、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
等机关、单位和波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设施周围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国家
安全需要而规定日勺高度控制规定。
第四十七条沿都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除必须
满足用地地块规定日勺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日勺规定以外,还应符合都市规
划对建筑高度的规定。
位于东西向道路南侧日勺高层板式建筑,除应满足第三十六条规定外,
并按照不不小于道路中心线日勺日照间距原则计算高度。
建筑物临两条以上道路的,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
第四十八条住宅建筑的层高限制在3.6米以内,底商住宅建筑的底
层层高限制在4.8米以内,假如实际层高超过规定限制值,计算容积率时,
建筑面积按二层计算。
第四十九条都市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街建筑群体要形成活泼有变化的天际线,协调而丰富的街
道立面,结合建筑功能、交通、绿化等需要灵活布置,以利变化街道空间,
丰富都市景观。
不得建设商住楼。
(二)沿街不得设置垃圾转运站、箱式变压器、锅炉房、烟囱、厨
房、储备间等有碍市容景观的附属设施。
(三)沿街建筑立面原则上不设置空调室外机,确需设置时应当结
合建筑立面统一隐蔽处理;屋顶设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机房冷却塔必
须进行建筑形式处理,不得直接外露,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
(四)新建建筑物应充足考虑广告、标牌设置的位置、形式、夜景
灯光照明等,并应在设计方案图纸中精确标识,建筑物竣工后不得增设。
在已经有建筑物设置广告的,不得破坏原有建筑造型,不得产生视
觉污染。
第五十条修建围墙应当符合如下规定
(一)影剧院、体育设施、图书馆、宾馆、饭店等对社会公众开放
的公共建筑,临街面原则上不得修建围墙,应当以花台、绿化带等建筑小
品作为隔离带或隔离墙;确需修建围墙的,应当设计成透空型,高度不得
超过1.6米。
(二)医院、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稚园、托儿所、居住区以及
风景区等需修建围墙的,应当设计成透空型,高度不得超过1.6米。
(三)看守所、仓库、电厂、水厂、部队营房、宗教场因此及畜禽
喂养场等有特殊规定的,可以修建封闭式围墙,但应当退出人行便道并进
行美化处理,原则上不得超过2.2米。
(四)建设工地可以运用原有围墙作为临时围墙,也可以设置围墙
或者围挡,但应当退出人行便道并进行美化处理,在有效期结束时应当免
费拆除。
第五十一条住宅建筑景观应当符合如下规定:
(一)新建住宅建筑应当成片规划,形成居住小区或者居住组团,
防止零星插建。
(二)同一住宅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应当协调统一,在此
基础上,从造型、色彩、细部、小品等方面寻求单幢住宅建筑的标识性。
(三)不得在住宅建筑院落内和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日勺院落内增建建
筑物。
第五十二条沿街建筑室外装修应当符合如下规定:
(一)造型、尺度、色彩、材料符合都市街景规定。
(二)不得增设突出建筑红线的立柱、台阶。
(三)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上不得做悬挑装修。
(四)不得增长使用面积,屋顶装修不得违反有关间距、景观日勺规
定。
第六章都市绿地
第五十三条都市绿地日勺设置应符合绿地系统规划,各项指标应符
合国家有关规范,同步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
置,并应注意保留和运用用地内已经有的树木和绿地。古树名木应就地保
护,防止异地移栽。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日勺
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周围宜留出半径20米以上的保护绿地。
建设用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日勺集中绿地,在居住用地中其用地面
积不应不不小于建设用地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他类别用地中应不小于6%。
集中绿地宜沿都市道路布局。
第五十五条是设项目实行绿地率指标控制。
各类用地绿地率指标如下:
社会停车场、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
育科研设计、二类居住用地不小于或等于30%;
商业金融、市场用地不小于或等于25%;
一、二类工业用地15%至20%;
三类工业用地20%至30%;
体育、医疗卫生、一类居住用地不小于或等于35%。
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用地绿地率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
执行。
第五十六条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或需要有安全防护距离的
工厂应建立卫生防护林带,且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50米。
都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周围日勺卫生防护林带不适宜不不小于
300米。
都市水厂周围卫生防护林带不适宜不不小于10米。
第五十七条道路绿化应满足停车视距规定,不得阻碍交通安全,
不得影响道路交通功能。道路绿化率和绿化带设计应符合《都市道路绿化
规划与设计规范》。
第五十八条一种街区内的公共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
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
第五十九条居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控制按《都市居住区规划
设计规范》(2023年版)执行。
第六十条绿化应当以乔木为主,落叶树与常绿树种搭配,合适配
置灌木、欣赏花草,鼓励垂直、屋顶、平台等绿化形式,非土质平面上的
覆土厚度不小于1.5米日勺可计入绿地率。
第六十一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设用地内的集中绿地
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日勺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
居住用地内每块中心绿地日勺面积居住区不不不小于10000平方米,
小区不不不小于4000平方米,组团不不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
之一的绿地面积在原则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带状集中绿地宽度不
不不小于8米。
第六十二条沿都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由开发单位按都市规划
规定实行的,可按绿地面积50%纳入建筑基地面积,且增长的建筑面积不
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o
第七章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
第六十三条都市各类建设项目除应按《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
行)》等有关规范配建停车场外,还须符合本规定。
第六十四条各类公共建筑配套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按规定进行核
算。机动车指标以当量小汽车车位计,露天停车场按每天当量小汽车位
30平方米,室内停车场按35平方米计,摩托车按每辆3平方米计,自行
车按每辆1.5平方米计。
停车场建设应地面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相结合。鼓励建设机城立体
多层停车库。
地面停车场宜采用树荫式。
停车场所有为植草砖铺地,按20%计入绿地率。所有为植草砖铺设
且每个车位一棵树(乔木),按40%计入绿地率。
第六十五条机动车停车场(库)日勺服务半径,在都市中心区地段
一般不超过500米,一般地段不适宜超过800米。
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适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
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不小于5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都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
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不不小于75度。
第六十六条机动车出入口应在建设用地周围较低级的道路上安
排,如需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等级由低
到高的次序安排。
都市迅速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建设用地应设置
辅道与次要道路相连。
距都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直线段起点应不不不小于70
米,且不得在交叉口渠化段内开口;支路上机动车出入口宜远离路口。
迅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中央分隔带不应设置断口。确需开口
的,由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宜按右进右出组织交通。
迅速路上两侧分隔带日勺断口间距2400米,主干路2300米,断口最小长
度宜采用6米。
第六十七条机动车出入口设置距公园、学校、小朋友及残疾人建
筑时出入口不应不不小于20米;距公共交通站边缘不应不不小于1()米;
距铁路道口、桥梁、隧道、引道端点等不应不不小于50米。
第六十八条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同步交付使用,不得私自变化其使用性质或者停用。
第六十九条建设项目实行停车场面积指标控制。本规定中停车场
面积系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面积。停车场面积包括室
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必须配建对应的停车场(库,配建
的停车场(库)应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
建设项目停车面积按附表执行。
停车场配建原则
类别机动车自行车计算单位
高、中等宾馆(星级)0.8车位/客房
一般宾馆0.30.8车位/客房
餐饮、娱乐3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办公(行政办公、商务办公)1.53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一类(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及农贸市场)O.fi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商业
二类0.4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大型体育场馆(场不小于15000座,馆不小于4000座)530车位/100座
小型体育场馆(场不不小于15000座,馆不不小于4000座)330车位/100座
影剧院640车位/100座
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群艺馆、图书馆)0.85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医院1.55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都市公园720车位/I公顷建筑面积
火车站24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
中学0.760车位/100学生
小学0.715车位/100学生
居住小区经济合用房0.53车位/户
商品房开发12车位/户
注:本表机动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原则当量表达,其他各类车辆日勺
停车位按《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换算系数折算。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
第七十条都市的各类管线应根据不一样管材日勺特性和设置规定
综合布置,各类管线互相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多种管线与建筑物及构筑
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按国标GB50180-93《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23年版)日勺规定控制。
第七十一条进行都市道路建设必须与需要敷设、架设或进行加固
的地下、地上管线相结合,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埋、后浅埋的原则
组织施工。都市道路建设工程完毕后的五年内,一般不一样意开掘;因特
殊状况需开掘时,须报请市政府,经同意后再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七十二条在都市重要地段、重要道路以及居住区内的多种工程
管线一般应埋入地下,对既有架空线应根据规划逐渐改为地下敷设。
第七十三条各类管线之间应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避让,其基本原则
是: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小管线让大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拟建
管线让已建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技术规定低的管线让技术
规定高日勺管线。
第七十四条都市道路管线工程应遵照如下原则:
(一)在都市主、次干道、支路红线范围以内敷设管线,要与规划
道路中心线平行,一般不应超过道路红线。
(二)临街建筑物日勺管线、小区内部线、单位专用线等及其附属设
施,均不得侵入都市道路红线以内。
(三)分支管线,在进入道路红线以内时,必须垂直于道路中心线
与主干管连接。
(四)低压煤气、热力二次线、低压供电线路不得横穿都市主、次
干道。
(五)管线穿越桥涵时,应当保证桥涵安全、维修以便,不得影响
桥涵泄洪和市容观瞻。新建桥涵应当根据道路管线工程规划,预留管线通
过的位置。
第七十五条下列地段的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一)交通运送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时迅速路、主干
路以及地下铁道、立体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
(二)重要都市广场及道路交叉口。
(三)道路与铁路、河流日勺交叉处。
(四)不容许随时挖掘路面的路段(如政治活动中心)。
(五)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物下。
正常状态下的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热力管、排水管可进
入综合管沟。
第七十六条地上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同一通道内的地上管线,应尽量集中布置在同一管架或走廊
内。
(二)不布置在地下管线埋设的范围内。
(三)不影响交通运送、消防、检修、人行以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
和通风。
(四)可燃性气体管道内不得在寄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或仓库
区内敷设。
(五)架空电力线严禁跨越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不跨越屋顶为
易燃材料的建筑物,并尽量防止跨越其他建筑物。
第七十七条地下管线检查井的位置,不得阻碍相邻管线通过和影
响附近建(构)筑物日勺使用功能和安全。
在人行道下设置的管线沟道,顶板装饰应与人行道铺砌统一,其顶
面标高应与人行道设计标高一致。
多种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其顶面标高应与地面设计标高一致,并与
道路衔接平顺,与路面高差不得超过20毫米。
新设置的多种电力变压器、通信交接箱、燃气调压器(箱)等设施,
不容许占用既有都市道路人行道。
第七十八条在既有及现规划的管线、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内不得私
自修建其他设施。当管线穿越都市道路、公路、铁路、隧道、绿地、人防
设施、河道、建(构)筑物时,或与消防、净空控制区以及其他管线发生
矛盾时,由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
第七十九条规划都市主次干道,应布置供公共交通车辆使用的停
车港。
同侧停车港日勺间距宜为400米-50()米,港湾式停车港直线长度不应
不不小于25米,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5米;划线式停车港直线长度不
应不不小于15米,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5米。
第八十条新是、改建、扩建有较大客运车流需求日勺大型公共建筑,
应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设置专用日勺小型客车候客车道,每个候客车道宽度
不应不不小于3米,每条车道长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0米。
第八十一条规划4车道以上日勺都市道路路面交叉口日勺进出口,双
向均应设置展宽段。展宽段的长度自路缘石半径的端点起为50・8()米,展
宽段的宽度不应不不小于3.5米。
第八十二条建设用地内的道路与都市道路进行衔接时,其变坡点
必须设在建设用地的道路红线之内。
第八十三条新建都市道路应当按照《以便残疾人使用的都市道路
和建筑物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设方面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其标
志O
第九章居住公共设施服务
第八十四条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
化体育、商业服务、小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八类。
第八十五条建设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都市规划规定配套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并与居住区的主体工程同步
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变化建设项
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建设规模和减少原则。
第八十六条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附表三、四、五、六没置。
本指标是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最低基本原则。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到达3-5万人的,应按附表三设置项目;
居住人口规模到达0.7-2万人日勺,应按附表五设置项目;居住建设项目应
按附表六设置生活必需项目。
规划用地内日勺居住人口规模2-3万人的居住地区,除设置附表四项
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和周围设施状况,增设附表三日勺部分项目和指标。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0.5-0.7万人的居住地区,除设置附表
五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和周围设施状况,增设附表四的部分项目和
指标。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少于0.3万人的居住地区,除设置附表
六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提高部分项目规模。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超过5万人的,应增设市、区级公共服
务设施,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由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八十七条为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公共服务设施应积极、合
理地运用地下空间。设在住宅底层或地下室日勺公共服务设施,在建筑设计
中,应采用措施防止干扰居民的生活、休息,应有独立日勺供电、供水和下
水等设施。
第八十八条附表三、四指标设置规定
幼稚园宜独立设置,应按公共服务范围均衡分布,设于以便家长接
送的地段。幼稚园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其建筑及用地应满足日照规定。
中学、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教学楼及操场应满足日照规
定。学校操场与邻近住宅应有合适间隔。
可将中小学操场、室外文体活动场列为避难场所和节假日开放文体
活动场地,但不得计入规划用地内文化体育规划指标。
商业服务、邮电、文化体育(运动场除外)和小区管理服务等公共
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于交通便利日勺中心地段,与居民出行路线相吻合,形
成公共活动中心。
菜市场应设在运送车辆易于进出日勺相去独立地段,宜设于建筑底层,
但不适宜设于住宅底层或裙房,并应与住宅保持合适距离。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要妥善安排存自行车处和居民汽车场库,停车设施应充足运用地下
空间设置。
地上的居民停车场应与邻近住宅保持合适距离,防止干扰居民生活。
出租汽车站应安排在居住区重要出入口。
公交首末站应住宅保持合适距离,防止干扰居民生活。
公共活动中心、菜市场等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应按照现行有关规
定,就近配建公共停车场(库)/
第八十九条附表五、六指标设置规定
附表五、六合用于都市建成区,及项目周围地区实际已开发建设并
集中成片,基本具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附表五规定了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必须的13项公共服务设施,附表六
规定了零星住宅工程建设项目应设置的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必须的12向公
共服务设施的最低指标。
第十章特定区域补充规定
第九十条本章所称的特定区域,指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
殊规定,需要在前述各章规定日勺基础上作补充规定的地区。
市人民政府可视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指定特定区
域。
第九十一条特定区域包括下列地区
一、重要公共活动中心: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
二、大型公共绿地:南湖公园
三、机场新区
四、地震遗迹
五、地质灾害禁建区和慎建区
地质灾害区禁建区内,除进行地质灾害整改、绿化和必不可少日勺市
政工程外,严禁其他建设活动。
地质灾害慎建区内,从严控制建设活动。凡在慎建区内申请建设,
必须先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经有关部门审查认定。
第十一章附则
第九十二条本规定实行前已获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
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仍在有效期内时仍按“一
书两证”执行。
第九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唐山市规划局。
第九十四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录一
术语、名词解释
1、建筑用地面积:规划征地范围内,除都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
绿化隔离带等都市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实际用地面积。
2、道路规划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都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3、蓝线:都市规划需要保护的都市水域(包括河流水库、湖泊、湿
地)边界控制线。
4、绿线:都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5、紫线: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建筑保护单位用地及其周围进行规
划保护的规划控制线。
6、黄线:对都市发展布局有影响日勺、都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
的都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7、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日勺比值。
8、建筑密度: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
9、绿地率:建设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日勺总和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10、低层建筑:高度不不小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住宅建筑为
一层至三层。
11、多层建筑:高度不小于10米,不不小于或等于24米日勺建筑,
多层住宅建筑为四层至六层。
12、中高层住宅建筑:层数为7层至9层日勺住宅建筑。
13、高层建筑:高度不小于24米,高层住宅建筑层数等于或不小于
10层。
14、办公建筑: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
筑。
15、写字楼(商业公寓):单元式小空间划分,并在单元式办公室的
基础上设置卧室、会客室、厨房及厕所等房间的常常性办公建筑。用地性
质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铌酸锂项目投资计划书
- (正式版)DB53∕T 1443.1-2025 《 食品安全应急抽检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 2025年全球海洋污染物的微塑料污染研究
- 2025年中国土工格栅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类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船舶用漆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内审专业竞聘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阳极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师试题题库及答案
- 新产品开发研发进度推进计划
- 遵义市正安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版与完整版
-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专题培训
- 工行信贷a类中级试题及答案
- PMO项目管理制度
- 2024年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
- 达芬奇手术器械处理流程及质控要点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检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