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形态特征
主要特征为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体,无触
角、无翅,成虫足4对。二、分类
蝎亚纲(Scorpiones)
蜘蛛亚纲(Aranea)螨亚纲或称蜱螨亚纲(Acari):与医学有关的亚纲以蜱螨亚纲最为重要(可叮人、吸血、寄生和传播疾病)。
蜱螨类属小型节肢动物,虫体呈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虫体由颚体与躯体组成。
与医学有重要意义的蜱螨有硬蜱、软蜱、恙螨、疥螨、蠕形螨等。全沟硬蜱地里恙螨疥螨尘螨蠕形螨三、生活史
蜱螨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基本时期,若虫期1~3个或更多。成熟雌虫可产卵、产幼虫,有的可产若虫,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蜱的生活史第一节蜱
Tick
于晶峰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1.硬蜱颜色:黄褐色。形状:椭圆形。体长:2~10mm。
一、形态结构鄂体: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硬蜱雌虫鄂体躯体: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背面前部。足4对,第1对足附节具哈氏器。硬蜱雄虫硬蜱雌虫硬蜱哈氏器2.软蜱颜色:黄褐色。形状:椭圆形。体长:2~10mm。
鄂体:位于躯体前部腹面,背面不见。躯体:足4对。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具颗粒状小疣、皱纹、圆陷窝。
腹面:气门板(小)、生殖孔、
肛门、基节腺开口。结构鄂基:背面无孔区。
软蜱成虫背面
软蜱成虫腹面
二、生活史
虫卵
2~4w↓
幼虫
1~4w↓蜕皮若虫
1~4w↓
蜕皮成虫
三、生态1.产卵和孳生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等处。雌蜱一生只产卵1次,产卵数百至数千个,因种而异。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棚圈、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人房的缝隙中。软蜱一生可产卵多次,一次产卵50~200个。
2.吸血习性与宿主吸血前:A雄虫,B雌虫。半饱食后:C雌虫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均吸血,宿主范围广泛(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換宿主的现象,蜱更换宿主的类型有:①单宿主蜱:各发育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
③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④多宿主蜱:一生中多次更换宿主。通常软蜱都属多宿主蜱。
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几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小时。吸血量很大。
寄生部位:多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3.寻找宿主
蜱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就攀登而上。
硬蜱等候宿主4.季节消长和越冬
温暖地区:多数蜱种在春、夏、秋季活动。
炎热地区:有些种类在秋、冬、春季活动。
软蜱因多在宿主洞穴内,终年都可活动。
蜱类的栖息场所一般就是其越冬场所。
四、重要蜱种1.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典型森林种)
分布:东北三省,内蒙古。传播疾病:森林脑炎、
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莱姆病。2.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
(典型草原种)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传播疾病:斑疹伤寒、布氏菌病。3.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分布:吉林、内蒙古、山西、西北。
传播疾病:新疆出血热。4.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
分布:新疆。
传播疾病:蜱媒回归热和Q热。
五、与疾病的关系
1.直接危害蜱瘫痪: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时将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注入人体,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神经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多见于儿童。
2.传播疾病
1)森林脑炎:
病原体:森林脑炎病毒。主要媒介:全沟硬蜱,可经卵传递。
流行:内蒙古、新疆。2)新疆出血热:病原体:克里米亚岀血热病毒。传染源:绵羊及塔里木兔,急性期患者。主要媒介;亚东璃眼蜱,可经卵传递。流行:新疆。3)蜱媒回归热:病原体:伊朗疏螺旋体、拉氏疏螺旋体。传染源:鼠类、患者。传播媒介:乳突钝缘蜱,经卵传递。
流行:新疆。4)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传染源: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传播媒介:全沟硬蜱。流行:我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道。5)Q热病原体:伯纳特柯克斯体。传染源:牛、羊。传播媒介:乳突钝缘蜱、亚东璃眼蜱等。流行: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吉林等地。6)北亚蜱媒斑点热病原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传染源:小啮齿动物。主要媒介:草原革蜱、边缘革蜱,可经卵传递。流行:黑龙江、新疆、内蒙古。7)细菌性疾病鼠疫、布氏菌病、野兔热等。8)原虫病
巴贝西虫病。六、防制原则
1.环境防制: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換和牧场隔离灭蜱;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药物(马拉硫隣、溴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喷洒栖息地、孳生地。牲畜定期药浴杀蜱。
3.个人防护:防护服、防护帽、长筒袜,驱避剂
,
相互检查。第二节恙螨
ChiggerMites
于晶峰
恙螨属于真螨目、恙螨科。恙螨能传播恙虫病等疾病。全世界已知约有3000多种及亚种,我国已记录约400种及亚种。恙螨幼虫幼虫形状:椭圆形。颜色:红、橙、淡黄或乳白色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鄂体:躯体前端,有螯肢和须肢各1对。躯体:背面前端有盾板,形状因种而异,是重要的分类依据。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2个圆形感器基,由此生岀丝状、羽状或球杆状感器。多数种类盾板两侧有1~2对眼。盾板后方有横列背毛,其数目、排列行数因种而异。一、形态雄虫雌虫卵成蛹若虫若蛹幼虫5~7d15~20d10~35d1~2w产精细胞,体内受精2~3W二、生活史
三、生态
1)孳生地
恙螨活动范围很小,孳生地常孤立分散,呈点状分布,称为螨岛。
2)宿主和食性
宿主范围很广,以鼠类为主。
食性:
▲成虫和若虫营自生生活,主要以小型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
▲幼虫营寄生生活。幼虫叮刺宿主皮肤
注入唾液(內含溶组织酶)
溶解皮肤的周围组织
宿主皮肤岀现凝固性坏死
形成一条小吸管
通到幼虫口中,称为茎口
宿主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
3)季节消长
恙螨幼虫发现于宿主体表有季节消长规律,一般可分为3型:
①夏季型。
②春秋型:多数恙螨属此型。
③秋冬型。
4)分布
恙螨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尤其热带雨林中更多。洪水、暴雨可促使其扩散。
四、与疾病的关系
1)恙螨皮炎
2)恙虫病
●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
●传播媒介:主要是地里纤恙螨,
经叮咬传播,经变态和经卵传递。
●贮存宿主:黑线姬鼠、黃毛鼠、
黄胸鼠。
3)肾综合征岀血热
●病原体:汉坦病毒。
●传播媒介:主要是小盾纤恙螨,经叮咬传播,可经卵传递。
●贮存宿主:黑线姬鼠。
恙螨皮炎
五、防制原则
1)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孳生地,灭鼠。
2)药物杀螨:倍硫磷、氯氰菊酯、残杀威等。
3)个人防护:
不要在溪沟边草地上坐卧休息,野外工作时要扎紧衣裤口,外露皮肤可涂驱避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丁酯)。第三节疥螨
ScabMites于晶峰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疥疮。1.成虫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部扁平。体表遍布波状横纹。体长:雌螨大小为(0.3~0.5)mm×(0.25~0.4)mm;雄螨为(0.2~0.3)mm×(0.15~0.2)mm。颜色:乳白或浅黄色。结构: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钳状,须肢分3节。背面:有许多圆锥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数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少数刚毛;4对足,短粗呈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距离较大,雌、雄螨前2对足末端均有吸垫,后两对足的末端雌虫为刚毛,雄虫4对足末端为吸垫。一、形态疥螨成虫二、生活史雄虫雌虫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3~5d3~4d2d2d
三、生态
1.寄生部位: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
2.活动与挖掘隧道: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隧道,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深处,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疥螨各发育阶段经常钻岀隧道滞留在皮肤表面,并可脱离宿主。
3.温湿度的影响: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15~35℃,在此时温度内具感染能力。
四、致病
临床表现:疥螨寄生部位的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结节及隧道,多为对称分布。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夜晚加剧。
致病机制:虫体挖掘隧道时对角皮层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死亡虫体的崩解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
五、诊断
采用实体显微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用手术刀尖端挑出疥螨,即可确诊,阳性率可达97.5%。
六、流行病学
疥疮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地。
许多哺乳动物体上的疥螨,偶然也可感染人体,但症状较轻。
感染方式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七、防治
1.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及使用患者的衣被。
2.治疗药物
外用10%硫黄软膏、25%苯甲酸苄酯乳剂、1%DDT霜剂、1%丙体666霜剂、复方美曲膦酯霜剂、10%克罗米通乳膏。
口服伊维菌素也有一定的作用。第四节蠕形螨
FollicleMites
于晶峰
蠕形螨属真螨目、蠕形螨科。虫体细小似蠕虫状,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成虫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形态基本相似。形状:细长,呈蠕虫状。颜色:乳白色,半透明。体长: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结构:鄂体:位于前端,呈宽短梯形。足体:腹部有4对足,呈芽突状。末体:毛囊蠕形螨末体较长,皮脂蠕形螨略短。一、形态成(雄)虫雌虫卵若虫前若虫幼虫60h36h二、生活史72h2~3d两种蠕形螨的生活史相似,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半个月。
三、生态
1.寄生部位
部位:蠕形螨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发达的部位,
面部感染率最高。
数量:毛囊蠕形螨寄生于毛囊,常多个寄生;皮脂蠕形螨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中,常单个寄生。
2.生态
趋光性:负趋光性,多在夜间爬出皮肤表面进行交配。
温度:最适温度为20~25℃。
运动能力:皮脂蠕形螨强于毛囊蠕形螨。
季节性:夏季活跃。
四、致病
1.症状
蠕形螨感染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眼睑缘炎等皮肤病发生有关。
感染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表现类似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眼睑缘炎等症状。
2.致病机制
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化学刺激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
五、实验诊断
镜检到蠕形螨即可确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①挤压涂片法②透明胶纸粘贴法。六、流行与防治
1.流行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人群感染率可达90%以上。感染率与受染者的年龄、皮肤类型和卫生习惯等有关,各年龄组均可感染,男女均以30~60岁的感染率最高。
感染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2.防治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治疗药物:
口服伊维菌素、甲硝唑及维生素B6,兼外用2%甲硝唑霜。
外用药物还有10%硫黄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二氯苯醚菊酯霜剂等。
第五节尘螨
DustMites
于晶峰
尘螨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场所的尘埃中,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分类上属于真螨目、蚍螨科。主要有屋尘螨、粉尘螨和埋内欧尘螨。
成虫形态形状:椭圆形。颜色:乳黄色。体长:0.2~0.5mm。鄂体:躯体前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感染产房管理课件
- 医院感控知识课件
- 牙外伤健康科普与应对策略
- 城镇环卫设施配套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 小学生四大名著课件
- 吸烟有害健康 建设无烟校园
- DB4416T 19-2023 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
- 大叶性肺炎排痰量临床管理
-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 苏州城投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海南省政工师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建筑电气施工图识读
- 苏州市昆山市事业单位招聘紧缺人才考试真题2022
-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 县慧林养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扩建项目实施方案本科学位论文
- GB/T 3125-1994白铜线
- 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3C认证全套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 木工三级安全教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