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1.我们的家乡岳阳四季如画。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初春柳絮飞扬 B.盛夏荷花飘香C.深秋落叶飘零 D.寒冬江水烟波浩淼2.美丽的郡园,处处是风景,十一月的校园中还有阵阵花香,从微观角度分析,我们能闻到花香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的体积很小3.当图中的玻璃板抽去后,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变得均匀,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句中的“香不断”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5.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请在图中找出带负电的粒子()A.原子核 B.核外电子 C.质子 D.中子6.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花香四溢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是用相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机械能增大,内能减小D.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8.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60℃的水与40℃的水相比,60℃的水内能更大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二、多选题9.五一假期,小明在家大秀厨艺,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家做的色香味美的扬州炒饭,关于其制作2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饭时会产生油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炒饭放凉后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变慢C.炒饭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米饭的内能的D.刚炒熟的炒饭冒“白气”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10.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三、填空题11.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现象。12.1634年,意大利科学家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做。13.(1)图甲中1L酒精和1L水混合后,总体积2L(大于/等于/小于),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2)图乙中能闻到化学药品的味道,这是现象,说明;(3)图丙中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热水中红墨水扩散的快,说明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紧压在一起后能“粘”在一起,说明。14.下图是“天宫课堂”第四课中的画面,使用普通球拍击打太空中的水球,水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地粘在球拍上,这是因为球拍表面与水球的分子之间存在;在击打过程中,水球相对于球拍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5.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互相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抵住针筒口,然后用力推入活塞(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16.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一种现象。该现象说明。17.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现象。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18.端午节煮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煮粽子时,闻到粽叶的香味是现象;划龙舟时,队员们齐力向后划桨,龙舟就快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选填“队员”“桨”或“水”)。四、科普阅读题19.北京及周边5省市实施了最高一级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积累,减缓空气污染加剧速度,效果逐渐显现。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和平时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993微克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接近一级优水平,天空也逐渐变蓝。(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巨大。PM2.5颗粒在空气中的运动(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文中提到“PM2.5的浓度”,根据题中相关介绍,“浓度”对应着物理学中的(填物理量名称);(3)改善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污染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条可以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从而减少霾出现的建议:。五、综合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我们生活在地球大气层的底部,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体肺部的模型如图1所示,当人体要吸气时,胸廓扩张,膈肌收缩,肺内气压①____,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入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当人体要呼气时,膈肌舒张,胸廓依靠弹性回收,肺内气压②____,使交换后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排出体外,这样便构成了一次呼吸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2k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少100Pa.高空空气稀薄,大气压降低,空气中含氧量减少,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此,人在海拔3~4km的高度时,就会感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在海拔4km以上的高度时,这些反应会更加严重.我国于2006年7月1日通车的青藏铁路,位于世界屋脊,为预防乘客发生高原缺氧,每节车厢内都配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制氧机,经由管道给各节车厢进行供氧,适合多人同时补充氧气,可保证车厢内的含氧量都在合适的水平;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旅客有需要时可随时用吸氧管呼吸,比“弥散式”供氧的氧浓度更高,能快速缓解高原反应,但用氧人数上会有限制.(1)将文中空格补充完整:①;②.(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材料中的“弥散式”供氧系统能够给车厢进行供氧,供多人同时补充氧气,是因为氧分子.(3)某同学在生物学课上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型,图2中的B表示正在(选填“吸气”或“呼气”),肺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4)某地的实验老师演示了“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该地的海拔是m(计算结果取整数),在该地水的沸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标准大气压取,,g取)六、实验探究题21.小东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往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mL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一现象说明;(2)如图乙所示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另一个装有空气,在演示气体分子是否运动时应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静置一段时间,两瓶气体颜色相同;若在冬天做该实验,则静置的时间较(选填“短”或“长”)才能看到此现象;(3)如图丙所示,小东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因为分子间存在,所以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小东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22.在测量图甲所示酒精消毒液密度的实验中。(1)第一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①测出消毒液和瓶的总质量,读数如图乙所示,为g②将瓶中的一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测出消毒液的体积,如图丙所示;③测出的质量为39.4g;④消毒液的密度为kg/m3。(2)第二组同学没有使用量筒也测出了消毒液的密度。①测出消毒液和瓶的总质量m1,并在液面处做标记;②倒出适量消毒液,测出瓶和剩余消毒液的质量m2;③往瓶中补水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3;④消毒液的密度ρ=(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3)分析第二组同学的实验操作,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会导致所测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D【解析】【解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抽去后,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变得均匀,原因是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4.【答案】C【解析】【解答】二十里中香不断,说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花香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香味。5.【答案】B6.【答案】B【解析】【解答】“春天,柳絮纷飞”“秋天,落叶飘零”“冬天,雪花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柳絮”“落叶”“雪花”这些都是物体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槐花飘香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C、D不符合题意,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属于微观层级;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宏观尺度的机械运动。7.【答案】A【解析】【解答】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A正确。
B、“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钻木取火”,是利用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冰粒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冰粒的内能,所以冰粒机械能逐渐减小,内能逐渐增大,温度升高,冰粒变成了雨滴,故C错误。
D、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因为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4)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8.【答案】B【解析】【解答】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远,无法使引力发挥作用,故A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60℃的水虽然比40℃的水温度高,但由于不知道质量的大小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隙,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内能与质量、温度以及所处的状态有关。
(4)分子间存在间隙。9.【答案】B,C【解析】【解答】A、分子无规则运动为微观粒子层面,肉眼无法观察,A错误
B、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程度降低,速度变慢,B正确
C、炒饭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米饭的内能的,C正确
D、刚炒熟的炒饭冒“白气”是因为气体越冷液化放热,D错误
综上选BC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改变内能的方式判识选项
1、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越剧烈,反之温度越低,速度越慢;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0.【答案】A,C,D11.【答案】连通器;扩散12.【答案】托里拆利;中子13.【答案】小于;间隙;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分子间有引力14.【答案】引力;运动【解析】【解答】使用普通球拍击打太空中的水球,水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地粘在球拍上,这是因为球拍表面与水球的分子之间存在在引力。在击打过程中,水球和球拍运动状态不同,所以水球相对于球拍是运动的。
【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15.【答案】引力;不容易;斥力16.【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然后根据扩散现象的本质解答。17.【答案】扩散;引力18.【答案】扩散;相互;水19.【答案】(1)不是(2)密度(3)尽量不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出行(或家里尽量用天然气,少用煤炭或煤气等合理即可)20.【答案】(1)减小;增大(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吸气;小于(4)610;低于【解析】【解答】(1)当人体吸气时,胸廓扩张,膈肌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小于外界气体的压力,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股权转让与改装升级服务合同
- 出租车司机聘用及服务质量保障合同
- 项目中止后采购合同数量变更及取消协议
- 老妖精咨询工程师课件
- 美术红色文化课件设计
- 安全生产方针五要素
- 物业消防工作计划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处罚条例
- 水电安全操作规程
- 安全生产提升活动总结
- cpk自动计算电子表格表格
- 消化道肿瘤合并恶性腹水诊治新进展
- 进修汇报高压氧舱治疗
- TSG 07-2019电梯安装修理维护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
- 小区停车场管理方案
- 道德经全文完整版本
-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2(占形考总分25%)-国开(SC)-参考资料
- DB32T 2677-2014 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标准
- 《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版) 》 课件 项目五 交流调压电路-调试电风扇无级调速器
- 【碳足迹报告】新乡市锦源化工对位脂产品碳足迹报告
- 2022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