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谈新·开栏词】岳麓传统,尤尚“博学多思”“知行互发”“实事求是”“明体达用”,今岳麓人承其志,组编历史教科书,参与中国历史新课改,可谓激扬文字、励精图新。岳麓书社与本刊合办“岳麓谈新”专栏,邀中学师生赐稿参与,以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内容为主要依托,探讨课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实践,一切皆求力行新课程之“新”。岳麓谈新,以文会友,交互协商,用心谈新。岳麓谈新,热忱期待您参与!岳麓版必修Ⅰ第l2课教学设计鸦片战争:两种文明的较量0谢芳青徐晓玮教学设计思路历史如个人记忆一样,是人类的集体记忆,是构成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历史,现实的存在就无所依托,就没了根柢。因此,有学者认为,我们要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者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要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来看待。那么,我们要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中,获得怎样的集体记忆?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不仅需要我们一线历史教师用心琢磨,还需要我们一线历史教师讲真历史。因为,只有从真历史中才能汲取真正的教训和有益的经验,才能得到事理和智慧。“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必修I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开篇课。鸦片战争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开始,鸦片战争对中国到底有制么影响,是否使中国人惊醒?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有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去解读这段历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读这段历史,对学生正确、客观、真实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史非常重要。而且,课堂教学还要拓宽视野,把鸦片战争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世界发展格局和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去审视,以文明史的眼光去观察,以解读两种文明的较量。关于“鸦片战争”这一学习要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怎样设计和实施才不致重复初中的学习,是本课设计中思考的问题之一。从学情来看,初中学生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知道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所以,高中阶段的“鸦片战争”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即侧重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转变的阶段。我们认为,历史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而是感知、探究、认识客观历史的过程。因此在用好用足教材的同时,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引入补充材料,从历史的细节入手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在解读材料中构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四幅图片、两份礼单为“抓手”,从细节切入,引导学生比较和思考,以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知道战前清政府落后于英国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做准备。⊙通过一系列材料和细节的展示,让学生在互证、理解、联想的前提下,通过六个环节:触摸历史——神入历史——演示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感悟历史,思考历史问题、感悟历史关系现实服务人生的意义。⊙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在“多讲些止实,少填鸭些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反思历史,进而探究: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为什么会挨打?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使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意识因生成新知、知识构建而更深刻、更理性、更完整。⊙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在历史的长链条中看历史,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反思、探究,让学生获得感悟,自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同学们,鸦片战争是因鸦片而引起的战争吗?中国和英国之间有什么差异导致中国的失败?这场战争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吗?有人认为这是两种文明之间的较量,你同意吗?这场战争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两个不同的世界,去触摸那段引人深思的历史。【第一环节】触摸历史——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1.同是耕织的四幅图鸦片战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互证、联想一一同样在纺纱,英国与中国不同,同样在耕田,英田与中国不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经过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与英国有差异,培学生一种感知:我们要站在全球史和文明史的高度求认知历史。2.截然不同的两份礼单材料l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摘编自《l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2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设问:两份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同在经济上有怎样的不同?【设计意图】在四幅图片基础上、以两份札单为“抓手”,从细节切入,让学生触摸历史,在比较和思考中,分析中英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以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3.两种不同的外交方式【第二环节】神入历史——设想当时你会怎么做1.“数数鸦片的危害”有资料显示,鸦片战争前,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请你列举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使政治更加黑暗;加重农民负担,军队战斗力进一步削弱……)2.“我上书给道光皇帝”林则徐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你认为最能触动道光帝的是哪句?如果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官员,你会怎么做,请你上书道光帝,说服他下令禁烟。3.从虎门销烟说起说一说: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设问:1997年,林则徐铜像竖立在纽约华埠中心。2000年,铜像周围又辟为著名的“林则徐广场”。20XX年,纽约市政当局将华埠东百老汇街命名为“林则徐街”。你认为美国人敬重林则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采用“神入”历史的手法,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体会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认识中国禁烟属正义行为、体验林则徐的精神品质,学会用历史的观光看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明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第三环节】演示历史——“旷世”战争中发生了什么1.利用战争形势图教师用“中英鸦片战争形势图”演示主要经过,讲述主要事件。2.指导学生看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殉国地点。3.摆事实与谈思考(1)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高级将领死亡。(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2)在鸦片战争中,出现过诸如杨芳“粪桶阵”御敌、奕经“五虎御敌”、裕谦“剥人皮”御敌等方式。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拥有80万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也不乏英雄,如关天培血染虎门炮台,陈化成以67岁高龄,战死疆场,定海三位总兵以死报国。但是,中国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设计意图】战争的经过不是教学重点,教材也处理得比较简约,用“战争形势围”来演示,让学生知道鸦片战争有两个阶段,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也组织了一些抵抗。【第四环节】总结历史——命运因谁改变1.战败的“代价”(1)1842年8月,英国军队打到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8月29日,在英国军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南京条约》的影响。《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程》《南京条约》附件1、“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2、“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3、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特权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2.历史的转折教师对比、讲述:鸦片战争前,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封建国家。学生比较、归纳:鸦片战争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什么变化。通过对比,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通过图示直观地说明,变化是这次战争和这个条约带来的;同时说明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设计意图】经过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阅读、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第五环节】反思历史——我们为什么挨打引用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一书中第二章目录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第二章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西方第一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第一号原始农业大国△那边厢的放任自由主义和这边厢的闭关锁回△那边厢的热兵器和这边厢的冷兵器△东方式的绝对专制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那边厢是科学的巨人,这边厢是科学的儿童△那边是文艺的春天,这边是文艺的冬天反思1:我们为何挨打?材料一中国看英国:“学生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材料二英国看中国:“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但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马戛尔尼(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来中国)材料三中国人对其敌人一方的一些错误观念令人瞠目又滑稽可笑: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阅读分析: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仅盲目自大,而且对西方一无所知,思想愚昧,而西方对中国则有着清楚的认识。从包括林则徐在内的一些官强的言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从鸦片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中,也可一看到中国式的愚昧。一场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以这样一种愚昧的方式、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值得思考。【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学习品质,深入认识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制度和军事技术的落后,很大程度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落后。这种思想观念的落后,反映为中国对世界的无知,反映为中国人的愚昧。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观念是最难改变的。要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改变观念也是最重要的。在“鸦片战争”教学中,如果没有关注到中国人观念的落后,只是一味地强调制度、经济落后,不利于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反思2:落后就要挨打吗?“落后就要挨打”,这似乎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必然结论。仔细探究中国近代史,拷问中国究竟为什么挨打?仅仅是因为落后吗?纵观近代史,中国挨打并非完全都是因为落后。当英国要与我们谈判发展贸易的时候,我们以天朝自居,拒绝与英国人进行任何接触;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敢扣押英国政府的谈判代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候,我们敢杀外国公使,攻打外国领事馆。我们这个民族封闭太久了,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懂得世界规则,做了很多荒谬之极、令人啼笑皆非的“违规”之事。这些是否也需要应思呢?从一定意义上讲,“违规”同样也要挨打!自我封闭也会挨打!【第六环节】感悟历史——漫长而艰难的觉醒探究1:鸦片战争后,我们中国人惊醒了吗?■两本著作的命运《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羲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瀛环志略》:是徐继畲写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徐继畲改称英“夷”为英吉利,称英国领事为英官,而不再叫“英酋”,不再称西方人为“夷”人,终于能够平等的看西方人了,这也是一个进步。有人祢称徐继畲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两本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太大的影响。《海国图志》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倒是在日本翻印几十万册,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徐继畲被罢官后,《瀛环志略》一书也被禁。【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的王要内容和思想,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这一补充材料,使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所谓的“觉醒”有比较“真”的认识。探究2什么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中说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带着总统泰勒的授权缔约证书,来到中国,同时带来的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和《美国百科全书》、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等。这些是战败的中国最需要的。但仍然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1860年10月英法闯进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采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讲述具体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并没有从战争、失败的惨痛记忆中真正惊醒,中国依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中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进而反思失败:失败了还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了还没有醒悟,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探究3何时才能觉醒?(1)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李鸿章来到上海,刚和外国军队接触,就被震撼了,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说,这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3)湘军将领胡林翼奉命进剿太平军,看到在长江上逆流行驶的外国轮船,船速非常快,当即“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据说,临时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天要变了”。问题:通过“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课堂小结】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进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的较量,在这次较量中,中国失败了,然而,中国的悲哀是没有从失败中惊醒,而是继续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沉睡,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圆明园的冲天火光,国人才开始初醒,中国真正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无运动。清政府了总理衙门,终于放下了天朝的架子,开始与西方“正常”打交道了。再后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东洋“蕞尔小国”,天朝惊醒,一场变法自强的政治改革运动开始。可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历程中是何等的艰难与坎坷,而社会变革的道路更是何等的艰难和曲折!【设计意图】简要讲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终于“真正”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兴起,设立了近代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开始“平等”地与西方交往。通过提出可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通过史实的讲述,使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艰难与坎坷。(作者地址:谢芳青/江西省赣州中学,341000;徐晓玮/江西医药学校,330000)——《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年第8期第49~53页历史教育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鸦片战争”教学为例0尤克光历史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学史使人明智,可以提高“通古今之变”的能力。高中学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高中学段的历史教学有别于初中学段,需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之逐步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语),成为于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辩证思维的内容俯拾皆是,但需要执教者独具慧眼,下面就以“鸦片战争”教学为例分析之。一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败了封建主义的中国,迫使其签订了各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标志着中国古代史的终结,近代史的开端。教科书称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笔者认同“开端”的说法,但对“沦为”不敢苟同。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即是说半独立的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1】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变为丧失部分主权的半殖民地,这是沉沦、倒退、下行;而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即半资本主义),则是上升、进步、发展。因此用“沦为”并不妥当,应改为中性的“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封建主义国家产生的双重结果,是灾难与机遇并存、挫折与进步同在。“先进的侵略落后的”,问题就复杂在这句话上。是侵略就要反抗,是先进就要学习,对西方侵略者卑躬屈膝,妥协投降是奴才,是民族败类;而对西方先进文明盲目抵制,一概排斥是蠢人,是愚昧无知。鸦片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与灾难,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毕竟又赢得了宝贵的进步,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英国资产阶级用炮舰征服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把资本主义推广至世界各地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晌,给我们送来了资本主义”。当然,这个“送来”,是“客观上”。因为英国主观上是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如同印度一样),成为俯首听命的廉价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场所,而不是想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上富强的道路。但英国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因素带进了中国。这是不以它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被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出了中世纪,中国社会蹒蹒跚跚地进入了近代。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英国)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惟的一次社会革命。”【2p765】“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2p766】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要说明这个二律背反,只有借助于辩证思维。租界的两重性亦如此。租界是殖民者控制中国的国中之国,是罪恶的渊薮,阴谋的发源地;但却在闭塞的封建区域中展示了显眼的西方文明(如城市管理、交通、电讯、卫生、治安、法制和对新派的保护等),明显高于清廷封建衙门的管理,从而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个窗口。二《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中国目的的是五口通商、关税协议。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生产力飞速发展,需要吞进更多的原料,吐出更多的商品。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即市场广阔)的中国成为对象。《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2p276】1845年,五口之一的福州的官员的奏折就反映了当时英国商品“征服”中国消费者的情景: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砍的不如旋的圆,旋的就比砍的圆。”这是一句形容机器胜过手工的俗话。机器生产,产量高,成本低,质量好,封建的中国手工小生产制成的商品无法与之抗衡。其本质则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进步。在机器与商品的背后,则是种新型的生产方式。“酒香不怕巷子深”,价廉物美的商品是无敌的。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残酷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看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还在客观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风吹雨打之下,浸泡了千家万户。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不像思想那么感染入心,但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如果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那么则是用价廉物美的商品敲开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坚硬外壳。五口通商后,英国商品大量来华(首先是在东南沿海),冲击了中国自给自是的封建自然经济,使它开始瓦解。破产的手工业者,成为雇佣劳动力的后备军。英国商船返回时,又从中国购买(也可以说变相掠夺)大量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各种原料,使之商品化。英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显示了机器生产的优越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当然,它是以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经济的瓦解为背景的。三《共产党宣言》中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是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p276】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封闭保守的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从此被迫对外开放。从锁国到开放,这是历史的进步;而“被迫”则包含着主权被侵犯的屈辱。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2p692】西风东渐,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自由、民主、法制、平等、人权等观念纷至沓来。使长期处于保守闭塞环境中的中国人眼界大开,看到了自己与欧美各国的巨大差距,而不再以“天朝大国”自居,从而开始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西文明碰撞交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在时代浪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坚决禁烟、抗英,更突出的是他承认差距,学习先进,为了富强,能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其友人魏源在其《四洲志》的基础上著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最高水平。对外来的“夷”,既要“师”,又要“制”,这是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对“夷”如何“师”,如何“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还未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中国近代史既是山河破碎“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又是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不断进步的发展史。屈辱中包含着进步,进步中渗透着屈辱。只看到前者来看到后者,未免过于消沉悲观;反之,只看到后者未看到前者,则是虚骄与盲目乐观。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3】也就是说,反思与进步是在遭遇到极大的灾难后产生的(“文革”后的改革开放即是一例)。历史的灾难既催人泪下,又催人奋起。人们(首先是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分析灾难产生的原因,总结教训,探索新道路,开辟新局面。最终,“历史的进步”补偿了“历史的灾难”。从历史辩证法来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巨大的历史灾难”,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的开端——中国迈进了近代。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诞生,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这两个新的阶级诞生,这就是当时中国“历史的进步”。四恩格斯说得好,要把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才能将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讲清楚、说明白,才能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也才能对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合理的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全面、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同题,切忌片面、绝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及“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代之以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既要说明文明古国山河破碎、蒙受灾难和耻辱的种种史实,揭示资本主义英国的侵略本质,讴歌林则徐、关天培等坚决反侵略的立场、气节;又要讲清资本主义相对封建主义,机器生产相对手工生产,商品经济相对自然经济,开放相对闭塞的进步性。而且,要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中,讲清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胜中败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制度的差异中找答案。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全面的变化,要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工程结构体系介绍
- 珠宝玉石检验员2025年行业模拟试卷
- 2025年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Part1经典真题汇编及解析试卷
-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勇敢的锡兵5篇
-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模板
- 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模板培训规划
- 班级趣味运动会的背后记事作文4篇
- 新疆2021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试卷
- 2022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
- 团队协作沟通会议记录工具
- 人工智能+智能路灯节能减排分析报告
- 湖南单招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2025宝鸡社区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口腔护士长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医院大型活动安全保卫方案
- 液晶显示器件模组制造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25年普通话十五套真题及答案
- 运动处方案例解析
- 螺杆空压机工作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