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命题专项突破:跨学科实践活动0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化学命题专项突破:跨学科实践活动0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化学命题专项突破:跨学科实践活动0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化学命题专项突破:跨学科实践活动0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化学命题专项突破:跨学科实践活动0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学科实践活动02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

结构的历程

命题探究

本实践活动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知识内容紧密相连,主要包含以下3个活动任务:任务一探究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任务二认识模型在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中的作用;任务三以水为例梳理物质组

成与结构的认识思路。中考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活动任务为命题情境,以化学学科知识如物质是由微

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组成等为命题落脚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探究题中均有所涉及。

专项特训

1.(24-25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中)兴趣小组在进行"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实践活动时,制作了氯化氢的模型。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I"的是

【答案】D

【详解】1个HC1分子由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氢原子和氯原子是不同种类的原子,因此图中

可以用来表示“HC1”的模型是故选:D。

2.(17-18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

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

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O——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答案】A

【详解】A,原子始终在原子核外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

之一;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所以能相互构成原子;D.原子是由位于原子

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一个质子带正一个基本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带负电荷,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原子呈电中性。选A

3.(24-25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中)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下列曾被人们

提出的模型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观粒子

B.原子是一种实心的球体

C.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

粒,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

B、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故错误;

C、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而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故错误;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

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

故选:D。

4.(24-25九年级上•山西晋城•期中)在化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中,充满了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

力。下列化学家与其研究成果相符的是

A.波义耳一一提出原子学说的观点

B.徐寿一一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的催化剂

C.拉瓦锡一一设计出新的稀土分离的工艺流程

D.张青莲一一精确测定了锢和睇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详解】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观点,故选项错误;

B、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创造了多种元素的汉语名称,故选项错误;

C、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研究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选项错误;

D、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锢和睇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青海省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硅是光伏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半

导体材料,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I•.、°氢原子

•f*+%•+七。氯原子

甲乙丙丁•硅原子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甲物质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6:7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A

一定条件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1;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

确;

B、根据微观粒子图得出,甲为SiCk,甲物质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28:(35.5x4)=14:71,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1:2,错误;

D、丙物质是硅,由硅原子构成,不是由分子构成,错误。

故选Ao

6.(2024•山东日照冲考真题)《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

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法酿醋是用粮食发酵而成,发酵属于物理变化

催化剂

B.新方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O2+CH4^=CH3COOH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新方法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A

【详解】A、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CO2+CH4^=CH3COOH,故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则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D不

符合题意。

故选Ao

7.(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三氟化氮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蚀刻气体,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氮原子

一定条件A

8+兹⑤氟原子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氮和氟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后生成氮分子和氟分子的个数比为2:3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F3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2和F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

2NE,N2+3F^0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为两种单质,则氮、氟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氮分子和氟分子的个数比为1:3,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2024•江苏宿迁冲考真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捕集工业废气中

的CO?并与H。反应制甲醇(化学式为CHQ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簿误的是

•表示碳原子

O表示氧原子

O表示氢原子

A.参加反应的CO?与HQ的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

催化剂

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3OH+3O2。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无机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

机物的转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的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x2):(32x3)=2: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4•四川自贡冲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生成物微粒符号表示正确

的是

/---------------------------\/----------------------------\

』&夕心_9^QDC(50氢原子

883一%电O氧原子

X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反应后

A.H2B.OHC.H20D.H2O2

【答案】c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4个氢分子与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4个水分子,反应后

剩余1个氧分子,生成物微粒符号为H2OO

故选Co

10.(2024•内蒙古包头冲考真题)CO2的转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与某种单质反应

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劣碳原子

+一定条件>+ao氧原子

甲乙丙丁O氢原子

A.乙的化学式为H?B.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A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图示可知,乙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且乙为单质,所以乙

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故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而根据图示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fQ,

则丙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存在单质,不

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

CO2+3H2CH3OH+H2O,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2,分子数目前后

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o

11.(2011•云南玉溪•中考真题)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

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

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显微镜

(1)放射源一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一作为靶子,厚度l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一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一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a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

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

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

是O

(2)l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A.道尔顿模型B.汤姆生模型C.卢瑟福模型特点:

特点:不可再特点:正负电核位于原子中心,

分的实心球体荷均匀分布质量集中在核上

【答案】不会原子核BC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详解】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

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故选B;

(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外有很大的

空间,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

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这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阿尔法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故原子结构为Co

12.(2018•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定条件下、(^3

C

反应后

图二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填标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b.NaOH溶液和NazSO4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i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g。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A分子由_个原子构成;

②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0=_;

③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

④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填标号)。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

【答案】a;温度未达到金属镁的着火点;2Mg+6赢2Mg。;1.6;2;

7:16;化合反应;c

【详解】(1)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a中大理

石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b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l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刚开始温度较

低,还没有达到镁条的着火点;发生的反应是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2Mg+Ch赢2MgO;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固体增加的质量,为1.6g;(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一个A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0=14:32=7:16;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

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13.(2024•广东广州冲考真题)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利用

羟基磷灰石【Cas(PO4)3OH]可将空气中的甲醛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羟基磷灰石

⑴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羟基磷灰石的作用是。

(2)甲醛的化学式为,上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将1.5g甲醛完全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o

⑷羟基磷灰石可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将Ca(OH)2和P2C)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间,

发生反应10Ca(OH)2+3P2O5=2Ca5(POJOH+9H2Oo机械球磨法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机械球磨的目的是0球磨过程中常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用于吸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o

②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为使反应物

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理论上CaO、Ca(OH)2、P2O5作为原料加入的质量比为。

【相对分子质量:CaO56Ca(OH)274P2O5142]

【答案】(1)催化

羟基磷灰石

(2)CH2O5。+。2=也+应。

(3)1.6

(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aO+H2O=Ca(OH)2252:37:213

【详解】(1)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羟基磷灰石是

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催化。

(2)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2。、02在羟基磷灰石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CO2、H20,所以甲醛

羟基磷灰石

的化学式为C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Qo

(3)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羟基磷灰石.、

CH2O+O2CO2+H2O

3032

1.5gx

30_1.5g

32

x=1.6g,故填:1.6o

(4)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机械球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

快反应速率。

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o

②为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则理论上CaO、Ca(OH)2、P2O5完全转化为Ca5(PO4)3OH„

根据题目信息,将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间,发生反应

10Ca(OH)2+3P2O5=2Ca5(PO4)3OH+9H2O,将此化学方程式与CaO+^OCagH)2联立,得出总化学方程

式为:9CaO+Ca(OH)2+3P2O5=2Ca5(PO4)3OH,则理论上CaO、Ca(OH)2、P2O5作为原料加入的质量比

为(9?$6源@庭为7213::。

14.(2020•辽宁沈阳冲考真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请完成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如图所示,为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可用玻璃棒分别蘸取蒸储水和—,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实验二:探究铁锈性的条件

S

迅速冷

却的沸水

铁钉

卜铁钉蒸储水

Bc

①试管中的铁钉生锈。

②通过对比试管B、C中的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接触。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如下所示:

O•点燃O•氧原子

O••o碳原子

依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其基本反应类型是—o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o

b、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写一点)。

(3)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由碳、氯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煌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

质,下表列出了烷煌的一些信息。

名称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

化学式C2H6C6H14

CH4C3H8C4HioC5H12..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5.0%80.0%81.8%82.8%83.3%83.7%..

1g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g4.003.733.643.593.563.53..

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与烷煌相关的变化规律,写出其中的两条:

①随着烷妙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②—。

占燃

【答案】酒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CO2(或空气)2CO+O2=2CO2化

合反应分子构成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原子种类(或原子数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增

大等质量的烷燃完全燃烧时,烷烧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消耗氧气的质量越少(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详解】(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

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①空可填酒精;

C试管中铁钉浸在水里,管口未做任何处理,故铁钉同时和氧气与水接触,铁钉易生锈,故②答案为C;

B试管中迅速冷却的沸水浸没铁钉,铁钉与水接触不与空气接触;C试管中铁钉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

C中铁钉生锈明显,B中铁锈未明显生锈,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故③答案为02;

点燃

(2)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得一氧化碳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o+02d2c

⑤一氧化碳燃烧是多变一的反应,按基本反应类型分属于化合反应,故⑤答案为化合反应;

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⑥答案为分子构成;

⑦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6个不变:宏观

—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以上答

案选填;

⑧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随着烷烧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⑧答

案为增大;

⑨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等质量的烷烧完全燃烧时,烷烧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消耗氧气的质

量越少。

15.(2024•江西冲考真题)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⑴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组

成的化合物。

⑵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经检验管a中的气

体是(填化学式)。

管a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⑶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为,进而推算出结果。

⑷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

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

⑸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回"表示的是

【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

⑵2:1H2

⑶2:1/4:2

(4)密度比/密度

(5)各元素质量比

【详解】(1)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根据图象,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所以管a中的

气体是H2,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2:1。

(3)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则电解水产生的氢分子(H2)与氧分子(02)的

个数比为2:1,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2)包

(4)由于质量=体积?密度,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要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则

需要知道正、负极产生气体的密度比,故填:密度比或密度。

(5)化学式是通过元素符号及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需结合物质中

各元素质量比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故填:各元素质量比。

16.(2013•辽宁沈阳冲考真题)体会内在联系,填写下表内容:

物质名称(1)—石墨

组成元素CC

।।'1!*11,'•

।।।।।।।

微观结构模型।।'।।'।।'।

11111'1111

1111111

物质性质颜色无色黑色

硬度(2)____小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

用途制作钻石、切割玻璃等(3)____(写出一种)

【答案】金刚石大做电极(合理即可)

【详解】(1)金刚石的结构是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空间网状结构的形式排列;

(2)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硬度大;

(3)石墨能导电,可做电极;硬度小,灰黑色,可做铅笔芯等。

17.(2021•山东威海•一模)探秘原子结构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是几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

模型,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填字母序号)o

①玻尔:分层模型②卢瑟福:核式模型③汤姆生:布丁模型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

①实验中的金箔可以压制成厚度仅为0.12微米的薄片,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150,厚度里没有太多原子,

这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性。

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结构(原子核),原子核具有如下特点:

(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

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质子数为93的元素),被科学界认可并获得

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钢元素,并用

如图模型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了实验,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①235U原子中,中子数是o

②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理由是o

(4)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

【答案】B延展C

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143不是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该变化中原子种类

发生了改变ABCD

【详解】(1)汤姆生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

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然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在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

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两年之后他的学生玻尔将量子学说引入了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故顺序为:③②①。

故选B;

(2)①实验中的金箔可以压制成厚度仅为0.12微米的薄片,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150,厚度里没有太多

原子,这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②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右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因为原子核和ot粒子都带正电,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不可能出现偏向原子核方向的轨迹;

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

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填:体积小、质量大、带正

电;

(3)①235U原子中,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35-92=143;

②上述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而该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4)A、由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可以看出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符合题意;

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这样科学才会有大的突破,符合题

思;

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CDo

18.(2024•山东威海•模拟预测)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I.构建原子模型,认识物质组成规律

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

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

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a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

材料四: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a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

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同时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

⑴汤姆生实验中,带负电的微粒是。

(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填微观粒子的名称)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

型为(填图1中字母)。

图1

⑶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填图2中字母)。

B

图2

⑷请你分析材料四,推测被打出的微粒是。该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请结合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进

行回答:O

⑸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

。)+10)28

氢原子窟原子氯原子

图中是氢、覆、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以速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

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

II.探索分子构成的奥秘

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2: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质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构成。

观点3: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⑹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举例说明观点1是正确的。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

③举例说明观点3的局限性。

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序号)o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C.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与相对质量比没有必然联系。

⑺图中A、B是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观察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A分子和B分子的构成相同(填"元素"、"原子"或"离子")。你认

为A和B的化学性质(填"是"或"否")相同。

III.探究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奥秘

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

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是氢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由该实验可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

②组成物质W的元素有(填名称),W的化学式为o

③根据物质W的化学式,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请从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两个方面写出两条)。

④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答案】(1)电子

(2)原子/金原子C

(3)BC

(4)质子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

(5)血原子可以直接构成速气;氢原子和氯原子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

和钠原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6)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在该反应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氧分子分为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为水分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氢分子比铁原

子质量小A

⑺原子否

(8)AD

(9)52碳、氢、氧C2H6O物质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个W分子中

一■定条件

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C,H6O+3O22CO2+3H2O

【详解】(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是电子;

(2)金箔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卢瑟福实验中,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有少数a粒

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有极少数a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

子内部存在质量较大的部分,故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C;

(3)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则a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故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

不可能出现被原子核吸引和靠近原子核的轨迹,故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

(4)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a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

子,一个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每个氮原子中含7个质子,每个氧原子中含8个质子,则

被打出的微粒是质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该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不

属于化学变化;

(5)筑原子可以直接构成速气;氢原子和氯原子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

原子和钠原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故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

单元;

(6)①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反应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氧分子分为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为水分子,说明化学方法可使分子解离;

②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说明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分子由质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构成,则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③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但是不是所有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氢分子比铁原子质量小;

④A、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故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

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

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不符合题

思;

C、两种原子的相对质量比与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由图可知,A分子和B分子的原子构成相同,均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A和B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填:否;

(8)A、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Fe、H、O,生成物中也应含Fe、H、O,故生

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氢气,符合题意;

B、反应后,铁管质量增加,而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铁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应是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和氢气,故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

增加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和,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应是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Fe、H、O,铁由铁元素组成,故水中一定含H、O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AD;

(9)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64g+23g+8g+5g=32g+16g+Xg,X=52;

②反应后,W的质量减小,W是反应物,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二

氧化碳是生成物,水的质量增加,水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不变,生成物中含C、H、0,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W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

122

(52g-8g)x—xl00%=12g,氢元素的质量为:(32g-5g)x?7xl00%=3g,12g+3g=15g<23g,贝UW中

一定含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23g-l5g=8g,则W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W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臂泮:粤=2:6:1,故W的化学式为:C2H6O;

12116

③由W的化学式可知,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个W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

④该反应为C2H6O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

C2H6O+3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