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中考作文高频素材——传统文化类
(高频主题素材+运用技巧+范文示例)
内容提要
1.高频主题分类(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传统与现代、
家风与民俗)
2.素材运用技巧(十个技巧)
3.示例作文
4.模拟考题方向
一、高频主题分类
主题一:传承与创新
(优质名人名言)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一一莎士比亚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一一阿西莫夫
>“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一一恩格斯
古老的种子,其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一一泰戈尔
>“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
——艾略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一朱熹《观书有感》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
■“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弘扬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智慧。”
(经典名人事例)
■朱付军传承非遗文化:朱付军是河南浚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传承人。他通过网络直播帮助
当地一百多位老手艺人销售产品,销售额达一百二十万元。他不仅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还让更
多人了解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陈英华的非遗创新:陈英华是一位绣娘,她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星空系列”
刺绣作品。她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还通过创新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
合。
>汪家平守护文物古迹:汪家平学历不高,但他在文化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始终致力于文物保
护。他多次劝阻文物损毁和倒卖行为,为古牌坊群的修复竭尽全力,体现了他对历史传承的责任感。
■张国丹传承侗族大歌:90后侗族姑娘张国丹在父亲去世后,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传承
侗族大歌。她通过记录、拍摄和直播等方式,将侗族文化传递给外界,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担当。
■王红旭的教育传承:王红旭是一名小学教师,他传承了家族三代从事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
教书育人的事业。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
当。
(哲理升华)
L传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传承,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会失去活力。
2.创新是传承的升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传承与创新是动态的平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传统。
4.传承与创新需要勇气与智慧:传承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创新需要智慧去寻找突破。
5.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
6.传承与创新是个人与社会的桥梁:个人通过传承与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社会通过传承与创新实现文
化繁荣。
7.传承与创新是历史的延续:我们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8.传承与创新是文化的灵魂: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9.传承与创新是责任与使命:我们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有使命让其在现代社会
中焕发新的光彩。
10.传承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承与创新始终是文化发展的核心。
寄语:传承是文化的根基,创新是文化的灵魂。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既要守护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让古老的智慧在岁月中闪耀;也要勇于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与内涵,使其在现代社会绽放光彩。
愿我们以传承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灵
的滋养与精神的灯塔。
主题二:文化自信
(优质名人名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一习近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一毛泽东
A“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一习近平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一习近平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一爱默生
(经典名人事例)
■樊锦诗守护敦煌:从北大才女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用一生诠释文化传承的责任。她坚守敦煌,致
力于文物保护与研究,让敦煌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张艺谋通过电影《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
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李子柒的网络传播:李子柒通过短视频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农耕生活、手工艺和美食文化。
她的视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故宫文创的创新:故宫博物院通过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故宫文化
走进千家万户。故宫文创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对诗词文化的热爱。节目以生动有趣的
形式,展现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哲理升华)
1.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基石:文化自信让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保持独立和自信。
2.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动力:只有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自信让我们敢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4.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增强文化自信,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5.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自信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影响力。
6.文化自信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个人的文化自信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7.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保障:只有自信,才能让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8.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延续:我们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9.文化自信是文化的灵魂: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0.文化自信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自信始终是文化发展的核心。
寄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如同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与魅力。文化自信是我们内心
深处的底气,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让我们以敬畏之心传承先辈的智慧,以自信之姿展现文化的辉煌。在新
时代的舞台上,用文化自信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的华章,让世界见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价值。
愿我们心怀自信,守护文化之根,绽放时代之光。
主题三:传统与现代
(优质名人名言)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一习近平
>“传统是现代的基石,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一一佚名
>“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一一佚名
>“传统是根,现代是枝叶。”一一佚名
A”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一佚名
(经典名人事例)
>故宫文创的创新:故宫博物院通过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故宫文化
走进千家万户。故宫文创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李子柒的网络传播:李子柒通过短视频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农耕生活、手工艺和美食文化。
她的视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张艺谋通过电影《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
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对诗词文化的热爱。节目以生动有趣的
形式,展现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樊锦诗守护敦煌:从北大才女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用一生诠释文化传承的责任。她坚守敦煌,致
力于文物保护与研究,让敦煌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哲理升华)
1传统是现代的基石:没有传统,现代就会失去根基。
2.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传统在现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3.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传统为现代提供智慧,现代为传统注入活力。
4.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结合,才能让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5.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需要创新:创新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关键。
6.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文化的灵魂: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7.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历史的延续:我们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8.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文化的未来:只有结合,才能让文化在新时代中不断发展。
9.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文化的使命: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10.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永恒的主题
寄语:传统是历史的沉淀,现代是时代的脉搏。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融共生。传统赋予
我们根基与智慧,现代则为我们提供创新与活力。让我们在传承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在现代中融入创新的
思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愿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
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主题四:家风与民俗
(优质名人名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
>“天下之本在家。”(出自《孟子•离娄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孟郊《游子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出自《孟子•离娄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出自《汉书•王吉传》)
>“入乡随俗。”(出自《庄子•山木》)
>“礼失而求诸野。”(出自《汉书•艺文志》)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出自《管子•任法》)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
(经典名人事例)
>曾国藩的家风教育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注重家风教育。他给子女写信时,总是强调“勤
俭”二字。他曾说:“勤则不匮,俭则不贪。”他要求子女每天都要早起,亲自打扫庭院,还规定他们要
亲自下厨做饭,学习农事。他的家书中还多次提到要子女读书明理,不做官宦子弟的骄奢之态。
>司马光的《温公家训》
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非常重视家风建设,专门撰写了《温公家训》。他在家训中强调
“俭以养德”,要求子女要节俭,不能奢侈浪费。他还规定子女要尊敬长辈,和睦兄弟姐妹。司马光自己
也以身作则,一生清廉,不贪图财物。
,钱学森的家庭教育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教育家。钱均夫非常注重对钱学森的品德教育,
从小就培养他爱国、勤奋、严谨的品质。钱学森在父亲的影响下,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
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春节守岁,民俗凝聚亲情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守岁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在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
一起,吃年夜饭,然后守夜到天亮。这个习俗源于古代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年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虽然
生活节奏加快,但守岁的习俗依然被保留下来。在守岁的过程中,家人可以一起聊天、玩游戏、看春晚,
分享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展望新一年的希望和梦想。这种民俗活动不仅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
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端午赛龙舟,民俗传承精神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相传,屈原投
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划船去打捞。后来,赛龙舟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人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体现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这种民俗活动不仅让
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赛龙舟已经
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赏月,民俗寄托情感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庭院中摆上月
饼、水果等供品,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对团圆的向往。月
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美好,人们通过赏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现代社会,中
秋节的赏月习俗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人们团聚的重要时刻。这种民俗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
化的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
(哲理升华)
1.家风是人生的基石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良好的家风,如诸葛亮《诫
子书》中所倡导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
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家风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价
值观和人生观。正如曾国藩家书所体现的,家风可以让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勤奋、自律和担当。
家风是个人成长的基石,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和方向。一个人的品性与修养,往往源于家庭的熏陶。
家风的传承,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只有从小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才能成为有道德、
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2.民俗是文化的根脉
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例如春节的
守岁、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赏月,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仅是节日的庆祝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
通过代代相传,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民俗是文化的根脉,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民俗活动的传承,不仅是对传统的尊
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珍视和保护这些民俗,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
力,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
3.家风与民俗的共同价值
家风与民俗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
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和文化传统。它们都强调了责任、担当、团结和奉献等价
值观。
家风与民俗是传统文化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家庭的道德修养,一面映照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它们
共同构成了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无论是家风还是民俗,都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
线,传承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芒。
4.家风与民俗的时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家风与民俗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风可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的公民,
而民俗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例如,春节期间的团聚,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端午节的
赛龙舟,让人们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家风与民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
精神世界,还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家风与民俗中的优
秀元素,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5.家风与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家风与民俗的传承是文化延续的基础,但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在传承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家风与民俗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例如,现代家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家风故事,
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同家风的价值;民俗活动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
的魅力。
传承与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两翼。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家风与民俗在新时代
焕发出新的活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我们应当在传承中
坚守,在创新中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寄语:“家风与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双翼,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愿我们珍惜家风的滋养,传承民
俗的精髓,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愿未来的我们,都能在优良家风与丰富民俗的熏陶下,成为
有品德、有文化、有担当的人,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二、素材运用技巧
(一)素材选择
1.贴近生活
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比如,你可以写自己家庭的家风故事,或者家乡的民
俗活动。这样的素材真实可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写春节期间,全家人一起包饺子、贴春联、守岁,这些细节可以生动地展现春节
的民俗氛围,同时也能体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典型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家风或民俗事例。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家书、春节、
端午节等,这些素材具有广泛的认知度,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在写家风时,可以引用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言,或者曾国藩家书
中的故事,这些经典素材能够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3.多样性
结合多种素材,丰富文章内容。比如,可以将家风与民俗结合起来写,或者将不同地区
的民俗进行对比,让文章更有层次感。
示例:写家风时,可以提到家庭中的长辈如何教导晚辈,同时结合春节、端午节等民俗
活动,展现家庭的和谐与传承。
(二)素材运用技巧
1.开头引入
在文章开头,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家风或民俗事例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示例:
家风:“每年春节,爷爷都会在大门口贴上亲手写的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这不仅是对新年的祝福,更是我们家世代传承的家风。”
民俗:“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古镇的青石板上,端午节的气息便弥漫开来。家家户户门前
挂上菖蒲、艾叶,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家乡独特的端午记忆。”
2.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让素材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描写家风传承时,可以写长辈的言传身教;
描写民俗活动时,可以写场景、人物、动作等。
示例:
家风:“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教导我要诚实守信。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弄丢了同
学的书,父亲没有责骂我,而是让我主动向同学道歉,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本新的书赔
给同学。从那以后,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民俗:“在端午节的清晨,奶奶总是第一个起床,把提前准备好的粽子叶、糯米、红枣
等材料拿出来。她熟练地将粽子叶卷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和红枣,再用细绳扎紧。不一会儿,
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就包好了。煮好的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咬上一口,软糯香甜,这是家
乡的味道。”
3.情感融入
在叙述素材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示例:
家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会浮现在我的
脑海中。这不仅是家风的传承,更是父亲对我的期望。正是这种家风,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
从未退缩。”
民俗:“每到春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挂灯笼。虽然这些活动看似简单,但每
当我看到家门前红红的春联和灯笼,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温暖。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家的温
暖。”
4.哲理升华
在文章结尾,对素材进行哲理升华,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示例:
家风:“家风是家族的魂,是代代相传的美德。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品性,更成为我们
一生的指引。愿我们都能珍惜家风的传承,让美德在岁月中生根发芽。”
民俗:“民俗是民族的记忆,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让
我们感受到民族的凝聚力。愿我们都能成为民俗文化的守护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
发出新的光彩。”
(三)素材组合
1.家风与民俗的结合
将家风与民俗结合起来写,展现它们的共同价值。
示例:“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
不仅是对新年的祝福,更是我们家世代传承的家风。春节的民俗活动,如贴春联、守岁、拜
年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家风的体现。家风与民俗相辅相成,让我们的家庭更
加和谐,也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2.对比与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民俗,或者不同家庭的家风,突出主题。
示例:“在北方,春节的民俗活动以贴春联、放鞭炮为主,而在南方,舞龙舞狮、吃年
糕则是主要的庆祝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
化的尊重。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突出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3.故事串联
用多个小故事串联起文章,让素材更加丰富多样。
示例:“小时候,我听爷爷讲过一个关于家风的故事。他的父亲曾经告诫他,'做人要
厚道,做事要认真‘。这句话一直影响着爷爷,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在春节的时候,我
们家总是会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吃年夜饭,这不仅是对亲情的维系,也是家风的传承。而在端
午节,奶奶总是会包粽子,她告诉我,'粽子的形状像金字塔,寓意着团圆和幸福'。这些
故事串联起来,让我感受到家风与民俗的深厚内涵。”
(四)素材创新
1.现代视角
从现代视角出发,探讨家风与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示例:“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家风与民俗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风可
以培养有责任感、有品德的公民,而民俗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我们应当在传
承中创新,让家风与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科技融合
将科技元素融入素材,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形式。
示例:“如今,春节的拜年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登门拜访转变为微信拜年、视频拜年。虽
然形式变了,但亲情和祝福依然不变。这种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让民俗活动更加便捷,也让
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3.个人感悟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对家风与民俗的深刻感悟。
示例:“每当我回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粽子、贴春联的场景,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温
暖。这些民俗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珍贵。我希望自己能
够成为家风与民俗的传承者,让这些美好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延续下去。”
三、示例作文
题目:《茶香里的文化传承》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
小时候,我常常看到爷爷坐在庭院的藤椅上,悠闲地泡茶。他总是先用开水烫洗茶具,然后小心翼翼
地放入茶叶,再缓缓注入热水。茶叶在水中舒展,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爷爷告诉我,茶如人生,需
要经历磨砺才能散发出真正的香气。
每到周末,爷爷都会教我泡茶。他总是耐心地指导我每一个步骤,从选茶到泡茶,从品茶到悟茶。我
渐渐明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教会了我耐心、细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茶艺表演。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希望能将爷爷教我的茶艺展示给更多的人。
在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茶具的摆放、茶水的比例等。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反复练习,不
断改进。最终,我在表演中成功地展示了茶艺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茶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让我学会了尊重传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如今,我依然喜欢泡茶。每当我泡上一杯茶,那淡淡的茶香就会弥漫开来,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
的世界。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的态度。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让
我们一起传承这份美好的文化,让茶香飘进每一个心灵。
四、模拟考题方向
-2022年重庆中考作文B卷
题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
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请以"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
作文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
题目: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
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请以“学问
藏在______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春节里的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到春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千
年的历史与情感。
小时候,我最喜欢春节的热闹。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爷爷总是早早地拿出笔墨
纸砚,亲自书写春联。他写得一手好字,每一笔每一画都透着庄重与喜庆。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写“福”
字,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每年都要贴春联呢?"爷爷笑着回答:“春联是春节的象征,它寄托着人
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春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
热闹,更是为了传承这份美好的愿望。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奶奶总是会准备
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有红烧鱼、饺子、年糕……每一道菜都有它的寓意。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饺子象征着团圆,年糕则寓意着年年高升。我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听长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那
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开始守岁。爷爷会给我讲一些关于春节的传说,比如年兽的故事。他说,很
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怕
响声,于是就在除夕夜贴红纸、放鞭炮、点灯笼,赶走“年”兽。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让我对春节充
满了敬畏与期待。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我们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则会给晚辈们发红包,
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我最喜欢的就是收到红包的那一刻,心里充满了幸福与期待。后来,我才
知道,红包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祝福,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期望。
春节里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些习俗中,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家族
的凝聚,一种文化的传承。每到春节,我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暖,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职美术面试题库及答案
-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地区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广西河池市两县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解除与离职交接协议
- 离婚案中夫妻共同人寿保险权益分割及处理协议
- 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处员工招聘及文化交流合同
- 离婚协议书: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共同债务清偿协议
- 私立小学教师绩效管理及职业发展规划合同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 退休返聘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KLA缺陷检查培训
- 《幕墙工程UHPC单元体幕墙施工专项方案》
- 两个责任 培训课件
- 弥勒湖泉酒店云南营销策划方案
- 2023年四川能投宜宾市叙州电力限公司招聘历年高频难易度、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和协作
- 通信管道管线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