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整体呈现出”守正出新、学用结合、考查核心素养”的命题特点,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思辨能力培养。试卷结构保持”积累应用+阅读+写作”三大模块的稳定性,但内容选择和题型设计逐年创新,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引导考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四个维度上展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一、命题理念与价值导向的延续性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命题理念,通过精心选择的文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思辨精神形成有机统一,既彰显民族精神气质,又培养现代公民意识。默写部分选取《论语》《史记》等经典名句,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导考生塑造君子品格,“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培养高雅审美情趣。文言文阅读材料如《韩德基传》《儒贾传》等,通过传主的坦率不争、自律坚卓等品质,教化考生醇厚仁爱、诚心静意的品格。2020年秋考默写《论语·里仁》“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引导考生体会传统道德观念与人生情感。2022年秋考文言文一《守约轩记》强调自我约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切合当时社会对良好风气的追求。同时,上海试题也注重价值导向的时代性。试卷既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又紧跟社会发展,引导考生树立科学精神、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如2022年秋考社科类现代文《考据、批评与欣赏》以科学史视角重新审视哥白尼的日心说,要求考生多视角审视科学命题,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023年秋考积累运用部分选取”充电机器人”材料,反映时代新风貌;文学类现代文《篾匠阿爷》礼赞劳动价值和工匠精神,思考传统手工艺在时代进步中的价值,实现”以美育人”功能。2024年秋考社科类现代文《迷人的哥白尼》通过科学史视角引导考生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文学类现代文《斑鸠》启发考生与自然共情,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系统性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形成了系统性的框架。试题通过真实情境设计,引导考生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展现思维深度与广度,同时融入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语言运用考查方面,上海试题注重情境化设计与实际应用能力。2021年春考积累应用题要求为学校新建亭子选择体现”志存高远、积极进取”的对联,将语言知识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2023年春考积累应用题(2)要求修改邀请函中的不得体表达,如”希望您尽早答复”改为更得体的表述,培养考生的实际交际能力。2024年春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新增成语选择题,如”脍炙人口”与”不可救药”的正确使用,强化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这些题型设计都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性与情境性,与教材中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等单元内容呼应。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呈现出明显的思辨性与逻辑性。上海试题通过设置对比性文本、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考生进行深度思考。2020年秋考现代文阅读《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通过论证分析,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一问题的思辨能力。2023年春考《爱犯错的智能体》序言阅读,要求考生分析人智能体与程序体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培养逻辑分析能力。2024年秋考古诗阅读试题列出两种对立的评价意见,要求考生思考”支持哪种看法”,鼓励个性化解读,侧重考查思维的批判性与灵活性。这些题型设计都体现了上海试题对思维品质的高度重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考查则注重对文学作品情感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上海试题通过古诗鉴赏、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引导考生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与价值。2021年春考古诗《春日山庄》阅读,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自然风光的描绘手法及审美价值。2022年秋考文学类现代文《你和我》阅读,要求考生分析作品中女儿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及艺术表现手法。2024年春考《被劝进来的病人》阅读,要求考生分析小说构思的新颖巧妙与表达活泼幽默的特点。这些题型设计都体现了上海试题对审美能力的系统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则注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诠释。上海试题通过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等题型,引导考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020年秋考文言文《守约轩记》阅读,要求考生分析”自律坚卓”等品质的现代意义。2022年秋考文言文二《诚意斋记》阅读,要求考生分析”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等德行的现代价值。2023年秋考文言文《荆巫》与《诚意斋记》组合阅读,引导考生在对比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这些题型设计都体现了上海试题对文化传承的系统性考查。三、试题结构与教考衔接的稳定性与创新性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在保持整体结构稳定的同时,也在题型设计上进行创新。试卷整体结构、分值比例、题型、题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内容选择和题型设计逐年创新,体现了”守正出新、学用结合”的命题特点。在教考衔接方面,上海试题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注重引导教学方向。试题或显性或隐性地关联教材内容,如文学类现代文《篾匠阿爷》与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主题呼应,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逻辑谬误”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内容相关。这些关联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对应,而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2023年秋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考生利用图书目录、试读内容、读者评论等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旨趣,同时对有偏颇的读者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考查其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上海试题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阅读材料的组合创新,如2024年秋考将《荆巫》与《诚意斋记》两篇文言文组合阅读,激发出新话题,让考生在考试中接受新知识,获得新经验。二是题型设计的创新,如2023年秋考积累运用题设置”邀请函修改”任务,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三是评分标准的创新,如2024年秋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设置开放性评分标准,鼓励考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四、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的发展性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趋势呈现出明显的渐进性与前瞻性,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与跨学科思维,引导语文教学从知识记忆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命题趋势看,上海试题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试题内容越来越贴近现实情境。积累运用题从单纯的名句默写逐渐转向情境化应用,如2021年春考的对联选择、2023年春考的邀请函修改,2024年春考的成语选择与文学常识辨析,都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性与情境性。这种变化引导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减少机械记忆,增强语言实践。其次,阅读材料越来越注重多元互文。上海试题的阅读材料从单一文本逐渐转向多文本组合,如2023年秋考将《儒贾传》与《游京师郭南废园记》组合阅读,2024年秋考将《荆巫》与《诚意斋记》组合阅读。这种组合不仅丰富了阅读语境,也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阅读材料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从传统文学到现代科技、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体现了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第三,写作题越来越强调思辨性与创新性。上海作文题从传统的命题作文逐渐转向材料作文与任务型作文,如2022年秋考”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2023年秋考”如何对待坚硬与松软”、2024年秋考”认可度”等题目,都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这些题目不仅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更考查其思维品质与价值判断。2025年预测的作文题型如”巧拙共生”与”倍速时代”,也体现了这种思辨性与创新性的延续与深化。在教学导向方面,上海试题引导语文教学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社科类现代文阅读部分兼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考查考生把握整本书主要内容和重要旨趣的能力。这种导向鼓励语文教学重视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系统阅读与深度思考的能力。二是注重语言实践与情境应用。上海试题通过创设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如修改邀请函、阅读图书馆网页内容、撰写读者评论等,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种导向鼓励语文教学关注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三是注重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上海试题通过设置跨学科情境,如2023年秋考的”充电机器人”材料、2024年秋考的”动画片与纪录片”边界讨论,考查考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这种导向鼓励语文教学突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表呈现了2020-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考查重点:年份/考试类型命题特点考查重点代表题目2020年秋考传承经典,强调思辨传统文化、论证能力、劳动价值《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2021年春考情境化设计,实践导向语言运用、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对联选择、邀请函修改2022年秋考求真求实,多元互文科学精神、文化认同、思维深度“坚硬与松软”、《考据、批评与欣赏》2023年秋考融合传统与现代,创新表达文化自信、劳动价值、创新意识《篾匠阿爷》、充电机器人2024年秋考守正出新,学用结合传统文化、科学态度、价值判断“认可度”、《荆巫》与《诚意斋记》五、回顾与展望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思路与考察重点呈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形成了独特的考查模式。试题既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的选拔性和导向性。从命题思路看,上海试题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养新时代品格的导向,通过精心选择的文本传递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公民意识。从考察重点看,上海试题对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形成了系统性的框架,通过真实情境设计引导考生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展现思维深度与广度,同时融入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关注两大新趋势:跨学科融合趋势增强试题逐渐打破学科壁垒,体现综合素养。如2024年《迷人的哥白尼》融合科学史与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