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素材积累试题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词语辨析(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友皆好我。C.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D.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志焉尔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好处B.拂:辅佐C.曾:增加D.征:表现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好处B.拂:辅佐C.曾:增加D.征:表现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好处B.拂:辅佐C.曾:增加D.征:表现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好处B.拂:辅佐C.曾:增加D.征:表现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好处B.拂:辅佐C.曾:增加D.征:表现三、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写道。的确,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但无论如何,死都是生命的终结。那么,死亡对于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呢?②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生命的终结。因此,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而不是逃避。③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当我们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时,我们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们会思考自己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④死亡意味着生命的传承。死亡是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将生命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因此,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传承。⑤死亡意味着生命的解脱。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会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这种意识有助于我们放下执念,珍惜当下,活出真实的人生。⑥然而,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终结,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⑦首先,我们要珍惜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等到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后悔。⑧其次,我们要追求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更在于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⑨最后,我们要学会放下。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学会放下,勇敢地面对。只有放下,我们才能继续前行,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B.文章认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C.文章指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D.文章强调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的价值。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B.文章认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C.文章指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D.文章强调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的价值。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B.文章认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C.文章指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D.文章强调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的价值。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B.文章认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C.文章指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D.文章强调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的价值。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B.文章认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C.文章指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反思。D.文章强调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人生的价值。四、古诗文默写(每题2分,共20分)1.《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2.《出师表》中,诸葛亮自比“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国家的决心。3.《滕王阁序》中,王勃以“__________”形容滕王阁的壮丽。4.《登高》中,杜甫以“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豪放的性格。6.《夜泊牛渚怀古》中,杨万里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7.《静夜思》中,李白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8.《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9.《将进酒》中,李白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10.《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五、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D.文章强调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利用其优势,也要警惕其风险。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D.文章强调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利用其优势,也要警惕其风险。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D.文章强调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利用其优势,也要警惕其风险。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D.文章强调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利用其优势,也要警惕其风险。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C.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D.文章强调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利用其优势,也要警惕其风险。六、作文(60分)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词语辨析(每题2分,共20分)1.D解析:A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D项中,“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2.A解析:A项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终日”表示整天,“须臾”表示片刻;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3.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4.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5.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6.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7.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8.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9.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10.A解析:A项中,“吾尝跂而望矣”和“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分别表示曾经和试图;B项中,“吾欲之南海”和“吾友皆好我”中的“欲”和“好”分别表示想要和喜欢;C项中,“其身正”和“不令而行”中的“令”分别表示命令和使;D项中,“故不积跬步”和“无以至千里”中的“积”和“至”分别表示积累和到达。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11.B解析:B项中,“拂”在文中表示辅佐,而不是违背。12.A解析:A项中,“利”在文中表示好处,而不是利益。13.C解析:C项中,“曾”在文中表示增加,而不是曾经。14.D解析:D项中,“征”在文中表示表现,而不是征召。15.A解析:A项中,“利”在文中表示好处,而不是利益。三、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16.B解析:B项中,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从死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17.B解析:B项中,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从死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18.B解析:B项中,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从死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19.B解析:B项中,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从死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命的意义。20.B解析:B项中,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