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预测卷(全解全析)_第1页
化学(广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预测卷(全解全析)_第2页
化学(广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预测卷(全解全析)_第3页
化学(广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预测卷(全解全析)_第4页
化学(广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预测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广西卷)

化学•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请将解答

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0-16H-lC-12S-32Cl-35.5Ca-40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哪吒之魔童闹海》燃爆新年!下列为哪吒重塑肉身的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莲藕B.莲藕磨成粉C.刀刻塑肉身D.离火燃烧定型

【答案】D

【解析】A、挖莲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莲藕磨成粉,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刀刻塑肉身,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离火燃烧定型,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A.Ca(H2PO4)2B.K2SO4C.NH4HCO3D.CO(NH2)2

【答案】A

【解析】A、Ca(H2PCU)2组成元素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符合题意;

B、K2sCM不含有磷元素,所以不是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C、NH4HCO3不含有磷元素,所以不是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D、CO(NH2)2不含有磷元素,所以不是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数量变多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一分子体积变小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

项解释错误。

故选B。

4.《尚书•益稷》记载:“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乃粒”指谷物,小麦属于常见谷物,其中含有的主要营养

物质是

A.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油脂

【答案】C

【解析】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Co

5.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C.放置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酒精灯的正确点燃方法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另一个酒精灯引燃,目的是防止酒精溢出,

引发火灾;故A错误;

B、要用漏斗去添加酒精,不能直接添加,更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故B正确;

C、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为了防止酒精挥发,将水分残留在灯芯上下次不易点燃,故C错误;

D、使用完毕,立即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因为吹灭时有可能引起酒精灯内燃,故D错误。

故选:Bo

6.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5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的是

A.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保证粮食丰收

B.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倡导低碳生活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保护金属资源

D.处理工业废水,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A、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保证粮食丰收,但是大量施用农药会带来诸多

危害,一方面,农药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农药残留可能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并且还可能通

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选项错误;

B、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树木对于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水土、调节

气候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倡导低碳生活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符合主题,选项正确;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又

能减少冶炼金属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选项正确;

D、处理工业废水,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工业废水对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选项正确,故选A。

7.识别常用标识是必备的生活技能。下列属于节水标识的是

【答案】C

【解析】A、图示为禁止烟火标志,错误;

B、图示为腐蚀品标志,错误;

C、图示为节约用水标志,正确;

D、图示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

B.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答案】D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选项正确,不

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为:Do

9.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白薯藤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

收水分,然后进行捶打处理,再将其晾晒至干燥。接着加入五钱硝石、二两硫磺和四钱松香作为配料……

将这些材料混合后装入竹筒内,使用时只需向筒内吹气即可使其重新燃烧”。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薯蔓”是可燃物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硫磺”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D.“吹气”主要目的是降低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火折子”能通过吹气重新燃烧,说明“白薯蔓”能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所以“白薯蔓”是

可燃物,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完全密封,没有氧气进入,可燃物无法与氧气接触,就不能持续保存火种,所以“火折子”保

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所以“硫磺”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该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吹气”的主要目的是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

气,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使“火折子”重新燃烧,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该说法错误,符合题

忌、O

故选D。

10.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GHUNO?)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关

于多巴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D.一个多巴胺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多巴胺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多巴胺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8):(1x11):(14x1):(16x2)=96:11:14:32,因此多巴胺中氢

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多巴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8):(16X2)=3: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1个多巴胺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

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11.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铭是火箭上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信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4

B.褚属于金属元素

C.褚原子的中子数为32

D.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2.63

【答案】C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x=32-2-8-18=4,选项正确;

B、错字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错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质子数=原子序数,相

对原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数,故错原子的中子数刈3-32=41,选项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铭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选项

正确。

故选C。

12.化学的发展是无数化学家努力而来,下列化学史有关说法与苜误的是

A.道尔顿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C.徐光宪在稀土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答案】A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拉瓦锡首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说法错误;

B、张青莲测定了锢、钺、箱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故B说法正确;

C、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徐光宪先生因在稀土金属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故C说法正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D说法正确;

故选:Ao

13.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项目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相关解释

A扫地时灰尘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B入冬前给月季花施用磷肥磷肥能使月季花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

Cco2

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干冰升华吸热

【答案】A

【解析】A、扫地时灰尘飞扬,灰尘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入冬前给月季花施用磷肥,磷肥能使月季花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CO”可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说

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空气热量,导致空气温度骤降,其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类似雾气的视觉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4.在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了100gl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校园种植基地的选种工作。配制过程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答案】C

【解析】A、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该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100gl6%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xl6%=16g,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密度大,会下沉,次种密度小,会漂浮,该选项

说法正确。

故选Co

15.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Al、Cu、Ag、稀硫酸B.Ag、CuCl?溶液、他四。)溶液

C.Cu、AlKSOj溶液、AgNOs溶液D.Cu、Ag、应由。/溶液

【答案】C

【解析】A、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

在氢前面,铜、银排在氢后面,但不能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银与氯化铜、氯化铝都不能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铝弱,但不能比较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

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

强,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铜>银,故选项符合题意;

D、铜、银都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铜、银的活动性比铝弱,但不能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6.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A.《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一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山亭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C薪,指柴、草等燃料)”一去薪指移除可燃物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答案】D

【解析】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

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

项说法正确;

C、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意思是如果用扬起开水的办法去制止水的沸腾,倒不

如从灶里抽去柴火,去薪指移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大,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是因为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

锡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某同学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成功组装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然后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1所示的

密闭容器中,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蜡烛熄灭是因为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A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压没有明显变化,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故选项B说法错误;

C、蜡烛熄灭是因为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的燃烧,故选项C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氮气等其它气

体,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Ao

18.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

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

O氢原子

•碳原子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液态锡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

【答案】B

【解析】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有机物,该说法正确;

B、液态锡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不是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

能改变),该说法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下分解生成碳和氢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

于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

液态锡

D、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C+2H2,该说法正确。

故选B。

19.CuSCU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A.ti℃时,饱和CuSCU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a点的CuSCU溶液升温至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C.20℃时,16gCuSCU加入50gH2。可配成66g溶液

D.b点的CuSCU溶液降温至ti℃时,析出CuSCU晶体

【答案】B

【解析】A、读图可知,时,饱和CuSCU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为20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

xl00%=16.7%,故说法错误;

B、a点饱和CuSO4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为20g,t2℃时CuSCU的溶解度为60g,a点的CuSCU溶液升

温至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20℃时,CuSCU的溶解度略大于20g,即lOOgHzO溶解的CuSCU略大于20g,则50gH2。溶解

的CuSCU略大于10g,16g-10g=6g,因此20℃时,16gCuSO4加入50gH2O不可能配制成66g溶

液,有接近6g的CuSCU无法溶解,只能配成略大于60g溶液,故说法错误;

D、b点的CuSCU溶液降温至ti℃时,析出晶体,但是晶体的成分不是CuSCU,因为C11SO4容易与H2O

反应生成结晶水化合物(CUSO4-5H2O),故说法错误。

故选Bo

20.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所示是一套简易海水淡化器,下列对该装置的认识错误的

◎太阳

A.阳光照射会加快水分子的运动B.塑料膜的作用相当于滤纸

C.与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不同D.小水杯中收集到的水是软水

【答案】B

【解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阳光照射,温度升高,会加快水分

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B、滤纸的作用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难溶性杂质,塑料膜不能实现固液分离,塑料膜的作用与滤纸不

同,符合题意;

C、该过程是水蒸发后再冷凝成水的过程,与蒸储原理相同,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包括:沉降、过滤、

吸附、消毒,没有蒸储,与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是水蒸发后再冷凝成水的过程,小水杯中收集到的水是蒸储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是软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8分。)

21.用化学用语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1)短元素;

(2)2个氟原子;

(3)氢离子;

(4)五氧化二磷;

(5)三氧化硫分子;

(6)3C1-„

【答案】(1)He

⑵2F

(3)H+

(4)P2O5

(5)SO3

(6)3个氯离子

【解析】(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氨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e;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所以2个氟原子,就可表示为:2F;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离子可表示为:H+;

(4)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

的写法刚好相反,读名称的时候,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5)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SO3;

(6)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离子,故3C1-表示3个氯离子。

22.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气体中,常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的是(填字母)。

A.氮气B.氧气C.氢气

(2)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保鲜膜属于(选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打开可乐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4)航空航天铝材是一种铝合金。铝合金的硬度(选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5)正常雨水pH=5.6,是因为空气中的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

(6)“天宫”核心舱“天和”电推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高温材料。制备氮化

高温

硼(BN)的反应如下:X+2NH3—2BN+3H2O,则X的化学式为。

【答案】(1)A

(2)合成

(3)减小

(4)大于

(5)二氧化碳/C02

(6)B2O3

【解析】(1)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于食品包装防腐,可隔绝氧气防止食

物氧化变质,故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导致食物氧化变质,故错误;

C、氢气易燃易爆,不能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故错误;

故选A;

(2)塑料保鲜膜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3)打开瓶盖时,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气泡逸出,说

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4)合金比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大,则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5)正常雨水pHx5.6,显酸性,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碳酸);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6个H,反应后有2

个N、6个H、2个B、3个0,则X中含有2个B和3个0,X的化学式为B2O3。

23.构建微观反应模型,揭示化学反应本质。

I.我国科学家以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钻为催化剂,一氧化二氮(N20)为氧化剂,在常温下利用甲烷生产

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o氧原子•碳原子

。氮原子。氢原子

图1

(1)物质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o

(2)甲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

(3)由微观模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H.图1是NaOH与稀盐酸反应的微粒变化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5)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填离子符号)。

(6)从反应后的微粒变化情况可知,反应结束后稀盐酸有剩余。若要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稀盐酸,

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填字母序号)。

a.CuO粉末b.NaOH溶液c.pH试纸d.AgNCh溶液

【答案】(1)丁

(2)1:4/4:1

(3)原子的种类、数目

催化剂

(4)CH4+N2OCH3OH+N2

常温

(5)H+、OH-

(6)ac

【解析】(1)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由图可知,丁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则丁为单质。

(2)由图可知,一个甲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3)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催化剂

(4)由图可知,甲为CH4、乙为N2。、丙为CH3OH、丁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NO==

42常温

CH3OH+N2o

(5)由图可知,反应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变,则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H+、OHo

(6)a、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会变为蓝色,则可证明稀盐酸过量,

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证明稀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过量时,溶液显酸性,pH<7,能证明盐酸过量,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氯化钠、稀盐酸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co

24.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古代丝绸主要以桑蚕丝为主,蚕丝属于(填“天然”

或“合成”)材料。

(2)“春雷响,万物长”,农民将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合理施用化肥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有力

措施,下列属于氮肥的是(填字母序号)。

A.KC1B.NH4C1C.Ca3(PO4)2D.CO(NH2)2

(3)《幼学琼林》中有“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薪”指柴、草等燃料,“抽薪”可以灭火的原理

是O

(4)《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燃烧的现象。天然气的主

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o

iWi温

(5)《天工开物》记载了冶炼金属锡的场景。冶炼锡时涉及到的一个反应为SnCh+2C^Sn+2XT,其

中X的化学式为。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五金”中所含的五种元素的本质

区别是o

【答案】(1)天然

(2)BD

(3)清除可燃物

点燃

(4)CH4+2O2CO2+2H2O

(5)CO质子数不同

【解析】(1)古代丝绸主要以桑蚕丝为主,蚕丝属于天然材料。

(2)A、KC1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属于钾肥,故A不符合题意;

B、NH4cl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属于氮肥,故B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有营养元素磷,属于磷肥,故C不符合题意;

D、CO(NH2)2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属于氮肥,故D符合题意。

属于氮肥的是BD。

(3)“薪”指柴、草等燃料,“抽薪”可以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H4+2O2^CO2+2H2Oo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锡、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已有1

个锡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

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五金”中所含的五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5.利用甘蔗制白砂糖的工艺流程如下:

榨汁机硫化塔生石灰搅拌池过滤泵高温炉

(1)S02(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SO?”中数字“2”的含义是0

(2)榨汁机中出来的甘蔗汁液是绿色的,在硫化塔中,二氧化硫对其进行漂白可以除色,二氧化硫气

体从底部缓慢通入的目的是o

(3)生石灰搅拌池中的Ca(OH)2溶液会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生成CaSOs沉淀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o

(4)过滤泵中可以将沉淀除去,滤液中主要含有蔗糖(GRzzOu)。

①蔗糖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蔗糖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1)是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使甘蔗汁液与二氧化硫充分接触

(3)Ca(OH),+SO,=CaSO3J+H2O

(4)三/3氧/0

【解析】(D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

S02是空气污染物;

化学式的角数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SO?”中数字“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氧化硫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能使甘蔗汁液与二氧化硫充分接触;

(3)二氧化硫与Ca(OH)2生成Cas。?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4)①由蔗糖的化学式可以,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②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2):(1x22):(16x11)=144:22:176,故氧元素质量分

数最大。

26.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锂电池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

主要是高能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

动汽车等领域。然而,锂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锂电池的大规模发展。

钠电池和钾电池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电池。钠和钾与锂处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钠电

池以钠为活性物质,钾电池以钾为活性物质。研究发现,钠电池的原材料钠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

钠电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不易发生热失控等危险情况,有望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用于电网的调峰填谷,平衡电力供需。钾电池的离子传导率较高,这使得它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快

速传输离子,在高功率应用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应用于电动工具等需要瞬间高功率输出的设备。

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提高这三种电池性能的方法。对于锂电池,研究人员尝试开发新的正极材料,

如磷酸亚铁锂(LiFePCU),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对于钠电池和钾电池,科研团队

致力于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1)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钠和钾与锂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请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3)锂电池是电动汽车中的常见电源之一,其工作原理中的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o虽然锂电

池目前使用最广泛,但钠电池有更广阔应用前景,其优势是(写一点)。

(4)钾电池在______应用方面具有优势,是因为其较高。

(5)磷酸亚铁锂(LiFePO4)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则磷元素(P)的化合价为。

【答案】(1)阳

(2)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3)电能原材料钠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钠电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

(4)高功率离子传导率较高,这使得它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快速传输离子

(5)+5

【解析】(1)金属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2)钠和钾与锂处于同一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钠和钾与锂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3)锂电池工作原理中的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短文,钠电池的原材料钠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钠电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不易发生热失

控等危险情况,有望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根据短文,钾电池的离子传导率较高,这使得它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快速传输离子,在高功率应

用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应用于电动工具等需要瞬间高功率输出的设备;

(5)磷酸亚铁锂(LiFePCU)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2)+x+

(-2)x4=0,解得x=+5,则磷元素(P)的化合价为+5。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2)在实验室可选用装置A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

因可能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装置—,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图F、G装置,

其中装置G的作用是—;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右图所示“制氧机”自制o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和H?。?;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铳。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右瓶中水的作用是—(写一条)。

【答案】(1)酒精灯

A小

(2)2KMnO4=K2MnO4+MnO2+O2T刚开始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3)CaCO3+2HCl=CaCl2+H2O+CO21干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

说明已收集满

(4)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察生成氧气的速率(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适用于高铳酸钾制取氧气,高锦酸钾加热生成锦酸钾、二氧化镒和

A小

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T;

E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为:刚开始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刚产生气泡就开

始收集等。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T;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装置G的作用为干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则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4)氧气不易溶于水,将产生的氧气通入水中,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察收集的氧气的速率。

28.某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装置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