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健康地生活(3大考点)
(新课标要求+高频考点强化+素养提升训练)
01新课标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速记】
概念9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并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
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
【学业要求】
(1)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学相关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需要解决的生物学或跨学科实
践问题。
(2)根据研究问题和活动目标,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简易
器材,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如确定研究变量、研究步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现代技
术(如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3D打印等)设计研究方案。
(3)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收集和记录证据,通过分析证据发现研究中的不
足,再通过循环迭代不断改进研究方案或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活动目标、方案、结果、研究反思等,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模式
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照片等)直观、简洁地呈现实践成果。
(5)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分享实践成果,针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能够运用证据进行交流和讨论,并
在此基础上反思研究中的不足,改进实践方案。
02高频考点强化
考点1探究实验(课内)
【知识梳理】
解题关键:这部分是课内实验,先掌握必备知识即可。
再明确科学探究能力六个环节考点:
①提出问题: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
②作出假设:明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③制订计划:列出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
照实验
④实施计划: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⑤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⑥交流讨论
【考点专攻】
1.(2025•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后,某同学尝试在铜钱草叶片
上“作画”(如下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作画”前,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24h
B.用心形黑纸片将一片叶片的“正面”夹紧,光照3〜4h
C.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D.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一几小时后摘下叶片一去掉黑纸
片一酒精脱色一漂洗加碘一观察颜色。
【详解】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
耗,A正确。
B.在探究光合作用时,应该遮盖叶片的一部分(通常是上下两面都遮盖),而不仅仅是叶片的正面,
以确保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在光照条件下形成对照。只遮盖正面可能无法完全阻止该部分叶片进行
光合作用,因为叶片的背面也可能含有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这一步骤是为了进行后续的实验处理,如脱色和滴加碘酒
等,以观察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C正确。
D.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脱色是为了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得透明,
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淀粉的存在。滴加碘酒后,如果叶片的某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产生了淀
粉,即进行了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2.(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中操作步骤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实验活动操作步骤操作目的
A练习使用显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试管放入37。(2湿水中提供适宜温度
C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将一组种子淹没在水中隔绝空气
D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吸收二氧化碳
A.AB.BC.CD.D
【答案】D
【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2左
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
晰的物像;因此,练习使用显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是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A正确。
B.人体温度为37。(3左右;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将试管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目的
是模拟口腔温度,为唾液淀粉酶提供适宜的温度,B正确。
C.过量水会导致空气不充足;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将一组种子淹没在水中,是隔绝空气,创造
缺氧的环境,C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是为了
检验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3.(2025•山西大同•一模)某生物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馒头渣,再向A试管中加入2mL清水,B、C试管中各加
入2mL新鲜唾液,将三支试管放在1C的水中,20分钟后,再向C试管中滴加一滴稀碘液,则三支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A;B;C;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入37。(2的温水中,20分钟后,C试管的现象是,A、B试管的现
象是O
(3)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稀碘液,则A试管的变化是,B试管的变化是oB试
管的现象证明o
(4)在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
【答案】(1)无变化无变化变蓝
(2)蓝色褪去无明显变化
(3)变蓝无明显变化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
(4)作对照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
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
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1)A试管内加清水,淀粉没有被消化;B试管内加唾液,但是温度过低,没有将淀粉消化,
没有滴加稀碘液,因此A、B两试管没有变化;C试管内加唾液,因为温度过低没有将淀粉消化,滴
加稀碘液变成蓝色。因此,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馒头渣,再向A试管中加入2mL清
水,B、C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鲜唾液,将三支试管放在0。(2的水中,20分钟后,再向C试管中滴加
一滴稀碘液,则三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A无变化;B无变化;C变蓝。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入37。(2的温水中,20分钟后,C试管内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
加碘溶液不变蓝色;A加入清水,没有将淀粉分解,B试管内有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是均没
有滴加碘溶液,所以也没有变化。因此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入37。(2的温水中,20分钟后,C试管
的现象是蓝色褪去,A、B试管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
(3)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稀碘液,则A试管的变化是变蓝,因为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溶
液变蓝;B试管的变化是无明显变化,B试管的现象证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分解为
麦芽糖,麦芽糖遇溶液不变蓝色。
(4)在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作对照,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
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4.(2024•吉林・中考真题)初中生物学课程即将结束,小刚归纳总结了几个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实
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处染色效果最佳。使
用显微镜观察此临时装片,对光时需要先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图乙: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纵剖面上滴一滴碘酒,①变成蓝色,说明其内含有较多
的淀粉。
(3)图丙: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叶片脱色后
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③不变蓝的原因是此处叶肉细胞中没有(填结构名称)。
(4)图丁: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小刚依据被染成深色的结构⑥,判断酵母菌与动植物一样都属
于______生物。
(5)图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I号试管变蓝,n号试管不变蓝,原
因是II号试管中加入了2mLo
37七水浴
Q10分钟
0----滴加滴液
三-2mL清水2
需-------馒头碎屑
7^—充分搅拌.
戊
【答案】(1)C转换器
(2)胚乳
(3)叶绿体
(4)真核
(5)唾液
【分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乙图①胚乳,②胚;丙图③不含叶绿体,④含叶绿体,⑤遮光;丁图⑥细胞核,⑦液泡。
【详解】(1)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故染色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c处,即吸水纸的对侧,便于染色充分。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
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故对光时需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可见①胚乳变蓝,说明其内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黄白色)做实验,③处中无叶绿体,无法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故滴加碘液不变蓝。
(4)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⑥是细胞核,被染成深色,说明有染色
体,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膜,故属于真核细胞。
(5)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无法被碘液染色;故探究馒头在口腔中
的变化时,两支试管如图处理后,I号试管变蓝,是因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II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II
号试管中加入了2mL唾液,唾液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考点2探究实验(课外)
【知识梳理】
解题关键:这部分是课外实验,很多为新接触事物,以不变应万变,掌握必备知识即可。
再明确科学探究能力六个环节考点:
①提出问题: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
②作出假设:明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③制订计划:列出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
照实验
④实施计划: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⑤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⑥交流讨论
【考点专攻】
1.(2025•山西晋中•一模)探究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性痴呆”,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力的减退。
为研究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同胎正常小鼠平均分为a、b、c三组,其中b、c组培养成AD小鼠,按如下步骤饲喂90天。
组别实验动物处理方法
a健康小鼠饲喂普通饲料
bAD小鼠—
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
cAD小鼠
料
②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12天。在圆形水池中的某一固定位置设休息平台,将小鼠放
入水中游泳(注:小鼠天生厌水,在水中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找到平台休息),摄像机记录小鼠的游泳
轨迹。实验结果如下:
3o口健康小鼠
口AD小鼠
2o
1o
健康小鼠AD小鼠同喂灵芝多糠的
AD小鼠O
注:图中白色网点表示平台位置
图一图二图三
(1)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于掌管认知功能的细胞受损引起的。
(2)本实验中,b组的处理方法为,实验设计中,研究人员还采用哪些方法控制变量?
(写出一点即可)。
(3)小鼠在水迷宫装置中游泳疲劳后会寻找平台暂时休息。据图二可知,该实验以小鼠找到平台之
前,在平台附近出现的作为研究记忆力的指标。
(4)分析图三柱状图,实验结果是:0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可否将灵芝多糖研发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并说明理
由:O
【答案】(1)神经
(2)饲喂普通饲料选用同胎正常小鼠平均分为a、b、c三组
(3)次数
(4)c组小鼠(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比b组小鼠(饲喂普通饲料)短
(5)c组小鼠(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的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优于b组小鼠(饲喂普通饲料)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一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
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
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和性格改变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大脑中掌管认知功能的神经细
胞(特别是海马区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受损密切相关。
(2)在实验设计中,b组作为AD小鼠的对照组,其处理方法应与c组(实验组)形成对比。c组饲
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因此b组应饲喂普通饲料。同时,为了控制变量,研究人员选用同胎正常小鼠
平均分为a、b、c三组,确保三组小鼠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尽可能一致。
(3)小鼠在水迷宫装置中游泳疲劳后会寻找平台暂时休息。据图二可知,该实验以小鼠找到平台之前,
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作为研究记忆力的指标。是因为在迷宫实验中,小鼠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往
往与其记忆能力相关,出现次数越多,说明其记忆能力越强。
(4)根据柱状图,c组(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的小鼠在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饲喂普通
饲料的AD小鼠),说明灵芝多糖能显著改善AD小鼠的记忆力。
(5)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能显著改善AD小鼠的记忆力,说明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潜
在的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将其研发成治疗药物。
2.(2025•山东淄博•一模)消化生理的研究历史,揭示了自然科学观察、实验,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
积累的本质。根据下列实验,结合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给狗事先造成食管瘦和胃瘦(图一)。饥饿处理,饲喂鲜肉,鲜肉从
实验
食管瘦流出,并未进入胃,一段时间后,胃液从胃屡流出。切断狗的某条
1
神经,重复上述实验,胃液停止分泌。
实验同样饥饿的狗,看到鲜肉,也会引起胃液分泌。切断与实验一相同的
2某条神经,重复上述实验,胃液停止分泌。
实验同样饥饿的狗,将食物直接由胃屡注入胃内,一段时间后,分泌大量
3胃液。切断狗的z神经,重复上述实验,发现胃液分泌减少。
“瘦”是指两个原本不相通的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体表之间形成的异常
通道,导致内容物(如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物质)异常流动。
X神经
咀嚼、吞咽食物刺激f口腔一二
神
食物的形状f眼工蟀经M神经ea
中
枢
胃部食物刺激f胃壁感受器型*
①食管瘦②胃痿③从胃痰收集胃液幽门黏膜处细胞f胃泌素(一种激素)---------1
图一图二胃液分泌调节示意图
(1)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O
(2)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切断的神经是图二中的神经。
(3)实验3中切断Z神经后胃液分泌减少但未完全停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o
(4)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答出一
条即可)
【答案】(1)初步分解蛋白质,杀菌
(2)M
(3)胃部细胞可能通过激素调节分泌少量胃液/食物可刺激幽门黏膜处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进而作
用于胃腺,使胃腺分泌胃液
(4)小肠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细胞利于物质交换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
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
器官。
【详解】(1)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使其结构变得松散,便于蛋白质进一
步分解;同时,盐酸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起到杀菌的作用。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
化为多肽。
(2)实验1中,鲜肉从食管瘦流出,并未进入胃,但一段时间后仍有胃液从胃瘦流出,说明胃液的分
泌不是由食物直接刺激胃引起的;切断某条神经后,胃液停止分泌,说明这条神经与胃液分泌有关。
实验2中,看到鲜肉会引起胃液分泌,切断与实验1相同的某条神经后,胃液停止分泌,说明这条神
经能将视觉信息传递到胃,引起胃液分泌,这条神经是迷走神经(图二中的M神经)。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切断Z神经后,神经调节受到抑制,但体液调节
仍然存在,食物可以刺激幽门黏膜处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胃腺,使胃腺分泌
胃液,所以胃液分泌减少但未完全停止。故实验3中切断Z神经后胃液分泌减少但未完全停止,可能
的原因是:胃部细胞可能通过激素调节分泌少量胃液或食物可刺激幽门黏膜处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
素进而作用于胃腺,使胃腺分泌胃液。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嬖,皱裳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
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2025・湖南•二模)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引起关节损伤。由于大鼠
与人类运动系统组成相似,人体运动的相关研究常以大鼠为模型。生物学小组的同学研究了不同运动
强度对大鼠膝关节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8周龄、体重200-22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②
利用自制电动跑台,每天同时训练大鼠1小时。其中a组不运动;b组为低强度运动,运动速度15米
/分钟;c组为中强度运动,运动速度25米/分钟;d组为高强度运动,运动速度35米/分钟。③8周
后,观察大鼠的膝关节,测量软骨厚度,结果如下表。
组软骨厚度(数
膝关节
别米)
a无明显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完整、未见裂痕及纤维化表263
现
b295
C332
轻微的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可见散在的裂痕及纤维化改
d189
变
(1)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注入关节腔中,关节损伤可造成滑液分泌量过大,形成“关节积液”,导致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滑膜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软骨表面磨损等会影响关节的特性。
(2)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0
(3)能够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实验操作有。
(4)由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大鼠未见明显的膝关节损伤,b组和c组大鼠关节软骨
均,增强了运动时的缓冲力,且______(填“低”“中”或“高”)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促进效
果更好。根据该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科学运动的建议:。
【答案】(1)灵活性
(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准确性
(3)选择8周龄、体重200〜22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每天训练大鼠1小时
(4)增厚中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
【分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
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2)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
腔组成。
【详解】(1)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会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软骨磨损会直接增加
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限制关节活动。故滑膜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软骨表面磨损等都会影响关
节的灵活性。
(2)一只大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大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
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
果更可靠。
(3)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运动强度,能够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实验
操作有:选择8周龄、体重200-22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每天训练大鼠1小时。
(4)由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大鼠未见明显的膝关节损伤,b组和c组大鼠关节软骨均增厚,
增强了运动时的缓冲力,且c组为中强度运动,运动速度25米/分钟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促进效果更好。
根据该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科学运动的建议: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
4.(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茶树种植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不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科研工作者开展了茶树一艾蒿间作的研究。茶小
绿叶蝉是茶园中普遍存在、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蜘蛛是茶小绿叶蝉的天敌。下图是茶树一艾蒿间作
(以下简称“间作”)和茶树单作(以下简称“单作”)茶园中蜘蛛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
米
月
中
/
工
)
/
卿
薪
£
升
皆
辐
(1)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茶树与艾蒿都属于—O
(2)根据题干信息,写出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o
(3)茶小绿叶蝉的数量高峰期在5-6月,此时期内,与单作相比,间作茶园中茶小绿叶蝉的数量显
著减少,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o
(4)间作茶园中,艾蒿挥发物对茶橙瘦螭、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具有驱避作用,同时茶树根部土壤中
的氮、钾等显著增加。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与单作相比,间作茶园的优势是—o
(5)艾蒿上生有瓢虫、草蛉等益虫,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间作茶园生态
系统的—能力。
【答案】(1)生产者
(2)茶树一茶小绿叶蝉一蜘蛛
(3)此时期内,间作茶园中的蜘蛛平均数量比单作茶园中的高,捕食的茶小绿叶蝉更多
(4)有效减少害虫数量,增加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
(5)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
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
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
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茶树与艾蒿属于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茶园中存在的食物链是:茶树一茶小绿叶
蝉一蜘蛛。蜘蛛、茶小绿叶蝉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
消费者。
(3)由图可知,蜘蛛捕食小绿叶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蜘蛛与小绿叶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小
绿叶蝉吸食茶树芽和叶的汁液,是茶园害虫。图中数据显示,5-6月份小绿叶蝉个体数量持续偏低,据
图推测原因可能是这段时间蜘蛛数量逐渐增加,捕食的小绿叶蝉数量增多。间作茶园中茶小绿叶蝉总
数远少于茶树单作,是因为间作茶园中茶小绿叶蝉的天敌——蜘蛛总数远大于茶树单作中蜘蛛的总数。
(4)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与单作相比,间作茶园的优势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增加土壤中无机盐
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
(5)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间作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能力。
5.(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娃娃菜是我国广泛种植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下
图是娃娃菜叶肉细胞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水,①》有机物+氧气
②
(1)娃娃菜的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叶脉中的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2)过程■—(填序号)表示呼吸作用。该过程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
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作—的物质中。
(3)已有研究表明,高温能显著降低娃娃菜的光合速率。为了缓解高温胁迫对娃娃菜光合速率的影
响,科研人员分别向5组娃娃菜喷施不同浓度的BR(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温(38。0条件下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
40(
•7良光含速率口叶球素含量.I
635w
:-
5303
25)
。4
I20/
3姗
)215加
、
1解
圈10
5啜
熠0
0士
领
米00.050.100.501.00
BR的浓度/(mg•1-1)
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与对照组相比,喷施BR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娃娃菜的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因:喷施
BR,o
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农民在高温天气对娃娃菜喷施浓度为—mg/L左右的BR。
【答案】(1)器官筛
(2)②ATP
(3)BR的浓度提高了娃娃菜的叶绿素含量0.50
【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
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
放氧气的生化过程。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娃娃菜的叶在结构层次上
属于器官,叶脉中的筛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位于植物体的韧皮部,主要负责将叶片
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到根、茎、果实等器官。
(2)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
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图中过程②有机物被氧化分解,表示呼吸作用,该过程产生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作ATP的物质中。
(3)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BR的浓度。
根据图表可知,在一定范围内,BR的浓度越高,叶绿素含量越高,光合速率越强,与对照组相比,喷
施BR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娃娃菜的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因:喷施BR,提高了娃娃菜的叶绿
素含量。
据图表可知,当BR的浓度为0.5mg/L时,叶绿素的浓度最高,光合速率最强,故建议农民在高温天气
对娃娃菜喷施浓度为0.5mg/L左右的BRo
6.(2024•宁夏・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并制作了四
个大小相同的简易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每个生态瓶各加入等量的清水,放入2条生长
状况相似的小鱼,观察小鱼的生存时间,记录结果如下。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实验条ABCD
件
实验图不
Zf-
不加水藻不加河加水藻不加河加水藻加河泥加水藻加河泥
实验处理
泥光照泥光照光照黑暗
生存时间3天12天27天2天
(1)实验中每个生态瓶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放入2条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鱼,其目的是。
(2)A瓶与B瓶相比,B瓶中小鱼生存的时间更长,是因为B瓶中的水藻通过作用,为小鱼
的呼吸提供0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答出一点即可)。
(3)请写出C瓶中包含的食物链。C瓶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与池塘生态系统相
比,C瓶中的生物种类,自我调节能力。
(4)根据实验结果,要延长D瓶中小鱼的生存时间,应将D瓶放置在处。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
【答案】(1)保持单一变量
(2)光合有机物和氧气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有黏液/用鲤呼吸/用鳍游泳/身体呈流
线型
(3)水藻一小鱼少弱
(4)光照
(5)河泥对小鱼的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
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探究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
此,实验中每个生态瓶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放入2条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鱼,其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
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A瓶与B瓶相比,B瓶中小鱼生存的时间更长,是因为B瓶中的水藻通过光
合作用,为小鱼的呼吸提供有机物和氧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
力;用鲤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身体呈流线
型,可减少水的阻力。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起点是生
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C瓶中包含的
食物链是水藻一小鱼。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
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
物的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弱;因此,与池塘生态系统相比,C瓶中的生物
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
(4)C瓶与D瓶比较,实验变量是光照,C瓶小鱼存活时间长,D瓶中小鱼存活时间短,说明C瓶氧
气比D瓶多,由此可以推断多的氧气是C瓶内的水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因此,根据实验结果,
要延长D瓶中小鱼的生存时间,应将D瓶放置在光照处。
(5)B和C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B装置中没有河泥,D装置中有河泥,因此,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河
泥对小鱼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7.(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豚鼠又名荷兰猪,为研究豚鼠的体色遗传规律,某科研人员用三对豚
鼠设计了三组实验,如图为它们的交配方式及产生子代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雌豚鼠雄豚鼠雌豚鼠雄豚鼠雌豚鼠雄豚鼠
亲代黑色X黑色亲代白色:白色亲代黑色X白色
子代黑色、白色子代白色子代黑色、白色
甲组乙组丙组
(1)甲组中,亲代豚鼠的体色都是黑色,子代出现了白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o
(2)在遗传学上,豚鼠的体色称为,其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o据图推断,是隐
性性状。
(3)豚鼠的体细胞内有32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属于XY型,则雄豚鼠生殖细胞的染
色体组成为O
(4)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甲组亲代雌豚鼠的基因组成为,丙组子代是
白色雄豚鼠的概率是。
(5)若一对与甲组亲代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雌雄豚鼠交配后,一胎产下四只子代,这四只子代豚鼠
的体色可能是(填序号)。
①全都是黑色②3只黑色1只白色③2只黑色2只白色④1只黑色3只白色⑤全都是白色
【答案】(1)变异
(2)性状相对性状白色
(3)31条+X或31条+Y
(4)Aa25%/1/4
(5)①②③④⑤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
性状。
(3)男女染色体的差别,①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②性染色
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
性性状。
【详解】(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甲组中,亲代豚
鼠的体色都是黑色,子代出现了白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相对性状。因此在遗传学上,豚鼠的体色称为性状,其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
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
体。由甲组实验可知,亲代都是黑色豚鼠,子代中有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
可以判断出黑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
种:22条+X或22条+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
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X。因此豚鼠的体细胞内有32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类相
似,属于XY型,则雄豚鼠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31条+X或31条+Y。
(4)由小问2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色是隐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为aa。
甲组亲代都是黑色豚鼠,而子代中有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说明亲代黑色豚鼠都是杂合体。甲组遗传
图解如下:
雌豚鼠雄豚鼠
亲代:黑色黑色
生殖细胞;
子一代:
平缶里仔里年
C—JC_J白色
由此可见,甲组亲代雌豚鼠的基因组成为Aa。
由丙组实验可知,亲代有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子代中也有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因为白色是隐性性
状,丙组亲代和子代白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为aa,那么亲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为Aa,丙组遗传图解如
下:
雌豚鼠雄豚鼠
亲代:黑色白色
生殖细胞:
子一代:
由此可见,丙组子代是白色豚鼠的概率为50%(1/2);豚鼠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属于XY型,而生
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比例为1:1,即生男性的几率占50%(1/2)。可见,丙组子代是白色雄性豚
鼠的概率为=豚鼠是白色的概率/豚鼠是雄性的概率=50%(1/2)x50%(1/2)=25%(1/4)。
(5)由小问4可知,甲组亲代基因组成都是Aa,若一对与甲组亲代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雌(Aa)豚
鼠、雄(Aa)豚鼠交配后,一胎产下四只子代中黑色豚鼠概率为3/4,白色豚鼠概率为1/4。但是子代
个体的数量有限,那么实际情况与理论的概率会有较大差距,则这四只子代豚鼠的体色可能①全都是
黑色或者⑤全都是白色,可能②3只黑色1只白色或者④1只黑色3只白色,也可能③2只黑色2只白
色。
8.(2024・广西・中考真题)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广西某初中学校学生在劳动实践园地种植番茄幼
苗,有段时间忘记浇水,发现幼苗生长缓慢,部分甚至死亡。为此,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水对番
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每次实验番茄幼苗在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实验实验单株番茄幼苗增加有机
别数(株)养时间(天)处理次数物的量(克)
定期
A12204.98
浇水
3
B1220干旱2.46
(注:人工智能气候箱是一种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关因素的实验设备。)
(1)【制定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上述实验方案中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答出一点即可)。
(2)【实施计划】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研究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
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______(填“少”或“多”)。
原因之一是干旱会破坏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结构,使幼苗通过过程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导致幼
苗生长缓慢。
(4)【进一步探究】若想进一步了解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种营养器官增加有机物的量最少,可
以分别称取番茄幼苗中的有机物的量并计算、比较。
【答案】(1)水在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养时间相同
(2)重复
(3)少光合作用
(4)根、茎、叶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
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若要探究水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减少
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上述实验方案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每次实验番茄幼苗数(株)相同,在
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养时间相同等。
(2)由表格可知,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研究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
值作为实验结果,减少实验误差。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少。原因之一是干旱会破坏植物细胞的
叶绿体结构,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导致幼苗生长缓慢。
(4)幼苗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所以若想进一步了解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种营养器官增加
有机物的量最少,可以分别称取番茄幼苗中根、茎、叶中的有机物的量并计算、比较。
9.(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西红柿口感好且营养价值高,从幼苗生长到果实成熟的周期短,易于
管理。生物兴趣小组到校园植物温室,开展了西红柿种植实践活动。
有
机
物
积
累
量
图一图二
(1)在西红柿生长过程中,同学们适时施肥的目的是;到了开花季节,他们在温室里放
养蜜蜂,原因是。
(2)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测量并绘制了叶片两天内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图(图一)。从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的原因是o
(3)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西红柿果肉细胞,并绘制了图二所示的结构模式图。西红柿果肉细胞里
红色的色素位于(填数字)中。西红柿口感好,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填数字)中的遗
传物质决定。
(4)他们发现,有的西红柿果实上有灰白色的霉斑。经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西红柿灰霉菌引起的
病害,果实表面会逐渐腐烂变软。向科研人员请教后,他们进行西红柿灰霉菌防治措施的实验探究。
过程如下,请补充完善。
①选材:选取大小、成熟度相似且果皮无损伤的150个同种西红柿;灰霉菌抱子悬浮液;次氯酸水溶
液。
②浸液:将洗净的番茄浸入到一定浓度的中。
③分组:将浸液后的西红柿随机均分成5组,分别置于清水和不同浓度的次氯酸水溶液中浸泡5分
钟,取出后晾干。
④观察:将处理的果实置于隔离的、条件适宜的仓储柜中,观察并统计发病情况,直至其中一组全部
腐烂。
⑤进行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
是.
组防治效率
实验处理
别(%)
A
清水0(全腐烂)
组
B10毫克/升次氯酸水溶
60.32%
组液
C20毫克)升次氯酸水
76.28%
组溶液
D40毫克/升次氯酸水溶
83.92%
组液
E80毫克/升次氯酸水溶
83.92%
组液
说明:防治效率(%)=(清水组发病率一处理组发病率)/清水组发病率xlOO%
(5)在日常生活中,要延长西红柿的保存时间,你认为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7-13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上) -老年期心理的发展
- 丘北县食品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软件安全测试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输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数学的题目及答案
- 四川c类安全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泗州城传说试题及答案
- 兵器装备管理办法
- 养犬管理办法扬州
- 兼职津贴管理办法
- 液氯排氯中三氯化氮的测定
- 国际HS编码大类表(HS编码前两位)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17031.2-1997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2部分:受干热的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
-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技术架构与建设思路
- 2020学年“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
-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 QC中化二建减少储罐焊接不合理变形课件
- 旅行社派团单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项目投标安全经理答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