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河南省高一年级选科调考考试(一)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科目的答案标号涂5黑。如需改动,赚皮擦干净后,碰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在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海生贝壳、渔猎动物骨骸、海鱼的脊椎骨和陶器、木器等人工制品。由此可见,井头山文化()A.是黑陶文化的代表 B.属于旧石器时代C.具有海洋文化特征 D.以稻作农业为主2.盘庚迁殷后,商朝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将统治区域分为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其中核心区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能之地,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种统治体制是()A.宗法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中外朝制3.战国时期诸多文献中,“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有关夷夏的记述着重于言语、饮食、风俗等民族差异及其原因,如《管子·小国》则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诸侯中国”并举的记述。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差异逐渐消失 B.民族政权形成均势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民众渴望国家统一4.商鞅变法在各诸侯国变法中是比较晚,它是在充分吸收各国变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商鞅把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带到秦国且加以公布实行,并增加了连坐法。这说明商鞅变法()A.是最彻底的变法 B.借鉴与创新并举C.顺应了君心民意 D.涉及面较为广泛5.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因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境内)”。这些迁徙活动旨在()A.繁荣关中商业 B.调整人口格局 C.巩固秦朝统治 D.整顿社会风俗6.如表所示是秦末三股反秦势力的主要领袖的基本情况。这主要反映出()起义领袖基本情况陈胜、吴广农民出身,大泽乡起义时皆为屯长刘邦农民出身,芒砀山斩蛇起义时为泗水亭亭长项羽楚国贵族出身,他的祖父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所杀A.暴政导致秦朝短促而亡 B.秦末统治失去人心C.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 D.秦朝基层管理松散7.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大力倡导和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为招抚流亡百姓,汉初实行“复故爵田宅”政策,还下达了“释放奴婢皆免为庶人”命令。这体现出汉初的统治理念是()A.选贤任能 B.节欲俭廉 C.以民为本 D.内儒外法8.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常宜之印”(常宜为汉代官职名)等文物(如图1、图2所示)。这些文物可用来印证汉代()对西域的管辖 B.丝绸之路的开通C.与匈奴的和亲 D.刺史制度的推广9.东晋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地区、浙东的会稽、江西的鄱阳湖地区、湖南的洞庭湖地区都成为盛产粮食的地方,江浙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北方。这说明当时()A.耕种技术出现变革 B.经济重心移至南方C.田庄经济效率提高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0.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①后蜀②后周③北魏④宋 B.①后蜀②北魏③后周④隋C.①西晋②北魏③北周④宋 D.①西晋②北汉③后周④隋11.六朝壁画大多是以大乘佛教经典为根据的,在画中常常可以见到对现实生活片段的描绘;在南北朝与隋之交的佛教壁画中,对人物造型动作、环境背景的描绘也都表现出写实性。这体现出当时()A.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B.佛教成主流思想C.绘画受玄学影响较深 D.绘画题材较为单一12.鉴于对九品中正制下州县中正官在举荐人才时“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皇上)之威福,夺天朝(朝廷)之权势”的不满,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由此可见,隋朝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完善监察制度 B.选拔忠实奴才C.加强中央集权 D.维系贵族特权13.唐朝后期,政府经常征调藩镇军队平叛战乱。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这反映出,唐朝后期的藩镇()A.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B.遏制了大规模农民起义C.保证了国家的政令统一 D.重建和巩固了西北边防14.安史之乱爆发后,各级官员为了应付交差,强制征税,加重摊派,使得辖境内登记在籍的百姓苦不堪言,加上地方藩镇各自为政,赋役制度混乱,土地兼并严重。为此,唐政府()A.推行租庸调制 B.实行两税法C.实施屯田制度 D.颁布均田令15.北宋名医林亿曾赞誉唐代的某部医学著作:“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据此可知,这部医学著作最有可能()A.《黄帝内经》 B.《唐本草》C.《神农本草经》 D.《千金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传统上,东周被分为两个阶段(春秋和战国)。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的流动性起先使贵族间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钢钱开始流行,教育普及。迄至东周末叶,以平民出身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而尤其是进入战国这一段历史上号称“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政治哲学兴起,既富有内容,又多品目,兹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再也无此精到之处。——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治国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文化教育等方面说明“百家争鸣”兴起背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材料二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40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变迁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被破坏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破坏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朝初年,突厥“遣使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之后,双方便开展了以牲畜和丝织品为主要交换商品的五市。正是在“五市”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下,中西陆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进入繁荣时期。隋唐时期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活动相当活跃。在托克玛克南部的阿克别希姆古城遗址中出土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等唐朝货币。但是,由于铸币原料金属铜的缺乏,在中西陆路贸易中,易货贸易也大量存在。隋唐时期,带有官方垄断性质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隋唐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因而将朝贡视为显示天国成武,使四夷顺服,以及对其他民族及异域加恩体恤的方式。隋唐王朝的统治阶层对海外奢侈品也有强烈的占有及消费欲望,如隋炀帝派遣裴矩前往张掖以监管“五市”,初衷也是获得奢侈品和宝物。为显示中原王朝怀柔之大度,隋唐政府为朝贡提供了丰厚的酬劳,等到朝贡使节回国时,鸿胪寺、典客署还要主持欢送仪式,并赠予其可观的礼物。据统计,南亚、中亚与西亚来唐使团共343次,每团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摘编自《隋唐时期的陆路贸易》(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唐时期陆路贸易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时间措施公元前140年建立中朝制度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34年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28年确立以举孝廉为主要科目的察举制公元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