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课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课文中描写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部分非常细致,如“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且文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如“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等斗竹节人的招式描写,使文章充满趣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中描写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部分,能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制作竹节人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性。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制作竹节人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风靡全班”“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等。2.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体会传统玩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生字词的讲解、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等采用讲授法,让学生快速获取准确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生字“凛”时,讲授它的读音、字形结构以及在文中的含义“寒冷”,可以联系词语“威风凛凛”,让学生理解这个词形容人很有气势。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分段朗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朗读描写斗竹节人激烈场景的段落时,让学生读出那种紧张、兴奋的感觉。3.讨论法: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竹节人为什么会风靡全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斗竹节人的场景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在斗竹节人的现场,感受那种热闹的氛围。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走进教室,神秘地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惊喜,你们猜猜盒子里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各种猜测)然后教师打开盒子,拿出一个竹节人(如果没有实物,可以展示竹节人的图片),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角——竹节人。”2.教师接着提问:“你们见过这种玩具吗?有没有玩过呢?”(请有经验的同学分享一下)然后教师说:“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课文《竹节人》,看看作者笔下的竹节人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课题:竹节人。(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在范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教师可以稍微加重读音,如“凛凛(lǐnlǐn)”“疙瘩(gēda)”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认读。-豁开(huōkāi)、威风凛凛(wēifēnglǐnlǐn)、疙瘩(gēda)、沮丧(jǔsàng)、冰棍(bīnggùn)、别出心裁(biéchūxīncái)、技高一筹(jìgāoyīchóu)、跺脚(duòjiǎo)、颓然(tuírán)、鏖战(áozhàn)、橡皮(xiàngpí)、雕刻(diāokè)、念念有词(niànniànyǒucí)、赫赫伟绩(hèhèwěijì)、鏖战犹酣(áozhànyóuhān)-去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威风凛凛”,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看这个词,‘威风’就是很有气势的样子,‘凛凛’也是形容让人敬畏的感觉。这个词用来形容人或者事物很有威严,很有气势。在课文中是形容竹节人的样子,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竹节人威风凛凛的句子吗?”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句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别出心裁”这个词,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同学们,假如我们要布置教室,有的同学想到了一个很独特的主意,和大家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说他别出心裁。那课文中是谁别出心裁呢?他做了什么事?”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4.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通顺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关于竹节人的哪些事情?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这两件事。3.学习制作竹节人的部分(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制作竹节人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材料(毛笔杆)、工具(锯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阅读这一自然段,问:“那制作竹节人的步骤是怎样的呢?”-请学生按照顺序说一说制作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首先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然后在上面钻一对小眼,用来装手臂;接着再锯八截短的,做四肢;最后用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制作竹节人,你能按照这个步骤做出来吗?那我们现在就来进行一个小小的制作比赛,当然不是真的制作,而是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在脑海里想象制作过程,看谁想得最清楚。”(给学生一点时间想象)然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制作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者纠正。-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制作过程时用词的准确性,如“锯”“钻”“穿”等动词,让学生说说这些动词如果换成其他词会有什么不同。例如“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如果换成“砍”,就不太合适,因为“锯”更能体现制作的精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读,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那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呢?”请一两位同学回答。(二)继续精读课文1.学习斗竹节人的部分(课文第8-19自然段)-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斗竹节人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斗竹节人的动作和场景的句子。-例如“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句子,这是在描写斗竹节人的招式呢。读着这些句子,你们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吗?”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那种紧张、激烈的感觉。-再如“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地在教室里炫耀。”教师提问:“从这个句子中,你们能感受到同学们对竹节人的喜爱吗?是怎么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从“别出心裁”“得意扬扬”“炫耀”等词语中体会。-教师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就是在斗竹节人的现场,左边的同学是一方,右边的同学是另一方,我们来模仿一下斗竹节人的场景。”(请两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做出动作,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在评价时,引导学生从动作是否符合课文描写、是否能体现出斗竹节人的紧张激烈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讨论:竹节人为什么会风靡全班呢?-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竹节人制作简单,玩法有趣,而且可以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只是在写竹节人吗?”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写竹节人,其实是在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场景,都是作者童年美好的回忆。那你们在课文中能找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怀念之情呢?”-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如“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等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三)巩固提升1.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这些句子都是从课文中选取的,包含了生字词和重点语句。例如:“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冰棍棒)2.让学生用“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威风凛凛”等词语造句,在造句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玩过的传统玩具,如陀螺、毽子等,说说自己玩这些玩具的经历和感受。-教师可以先示范:“老师小时候玩过陀螺,那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抽陀螺,看着陀螺飞快地旋转,心里特别高兴。那同学们呢?”-请几位同学分享后,教师总结:“这些传统玩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它们就像竹节人一样,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回忆。”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传统玩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这种玩具的制作过程或者玩法。(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并且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2.继续完成课堂上关于传统玩具的小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能够体现出对这种玩具的喜爱之情。六、教学反思在这两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总结的地方。(一)成功之处1.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竹节人(或图片)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氛围中。2.在生字词的教学中,采用多种认读方式,如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并且在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时,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3.在精读课文部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特别是在斗竹节人的场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二)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对大部分学生的引导,但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2.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在分享自己小时候玩过的传统玩具时,表达得不够流畅,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这样的表达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作业设计方面,对于一些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